《厚生利群──香港保险史(1841-2008)》讲述自香港开埠以来,保险业近170年的发展历程。 本书由香港保险业联会策划,冯邦彦教授与饶美蛟教授合撰。内容涵盖保险业的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从最初的航运业的水险到制造业的火险,汽车险,劳工险到寿险;细述保险专业化的历程,包括香港各大保险公司以至国际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各类险种的费率及赔付机制,业界自律及政府监管问题等问题。
在回顾历史以外,本书更收录了数十位保险业界精英的访问片段,披露保险从业员的心路历程。本书也深入探讨保险业前景,包括医疗保险、人寿连储蓄投资保险、进军内地保险业,至香港如何蜕变为亚洲保险中心等等热门话题,当中不乏对香港保险业的现况与未来,提出独到的看法。这是目前市面唯一一部全面纪录香港保险业全貌的书籍。
作者简介
冯邦彦
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着作包括有:《香港英资财团》、《香港华资财团》、《香港地产业百年》、《香港金融业百年》、《百年利丰》等
饶美蛟
前香港岭南大学副校长,经济及管理学家,主编有《港澳与珠三角洲的经济合作》、合着有《区域经济合作──CEPA与珠三角及长三角》等。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光是这个名字《厚生利群:香港保险史(1841-2008)》就立刻吸引了我。它传递出一种厚重感和历史的纵深感,仿佛一本陈年的老书,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1841年,那是香港开埠的年份,一个全新的时代由此拉开序幕。而2008年,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在这百余年的时间跨度里,香港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串联起这两端的历史,描绘出保险业在香港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历程。是怎样的社会经济背景催生了保险的需求?哪些历史事件深刻影响了保险业的发展轨迹?又有哪些人物,以他们的智慧和魄力,塑造了香港保险业的格局?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暗示了它可能不仅仅是对保险业的简单梳理,更可能探讨了保险与社会民生、与群体福祉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厚生”二字,点出了保险的保障功能,而“利群”则强调了它对社会大众的益处。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揭开香港保险业不为人知的面纱,让我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百态和风险意识的演变。
评分读到《厚生利群:香港保险史(1841-2008)》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它可能是一部关于香港社会变迁的微观史。保险,作为一种现代风险管理和财富传承的工具,其发展往往与一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法治建设、以及人们的风险意识息息相关。香港,自1841年以来,经历了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辉煌历程,而保险业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很好奇,在那个相对封闭和落后的年代,人们是如何看待和接受保险的?它又是如何从最初的萌芽状态,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支撑香港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书中会不会披露一些早期保险公司的运作细节,比如它们的经营模式、客户群体,以及在面对重大风险时是如何应对的?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保险业又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是否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案例,能够体现香港保险业的独特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能深入分析保险业在香港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市民生活、企业经营、乃至社会稳定之间的深刻联系。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初初看来,似乎是一部枯燥的专业史。但细品之下,“厚生利群”四个字,却蕴含着一股温情与人文关怀。它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条款,而是将保险的本质——“保障生命,造福群体”——深深地烙印其中。香港,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都市,其保险业的发展史,势必也折射出其经济腾飞、社会变迁的脉络。从1841年的早期萌芽,到2008年的成熟体系,这漫长的岁月中,香港经历了殖民统治、经济起伏、社会变革,而保险业,作为一种现代风险管理工具,又是如何在这些风雨中生存、发展,乃至繁荣起来的?我迫切想知道,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人们是如何理解并接受保险这一概念的?早期的保险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随着时代的进步,香港的保险业又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转型和创新?是哪些政策法规的引导,哪些市场需求的驱动,哪些技术进步的推动,使得香港的保险业能够发展到如此成熟的地步?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另一面,去感受“厚生利群”理念在历史长河中的具体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厚生利群:香港保险史(1841-2008)》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1841年,香港开埠的起点,那时的保险业是什么样子?2008年,这是一个相对近的年份,保险业又发展到了何种程度?这其中跨越的百年,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特别好奇的是,在香港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下,保险业是如何生根发芽并逐步发展的?是哪些社会经济因素,促使保险需求不断增长?是哪些政策法规,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香港保险业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比如,在经历战争、政治动荡或者经济危机时,保险业是如何应对的?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键的人物,他们是如何推动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的?或者是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们又对香港保险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窥见香港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的另一面,理解“厚生利群”的理念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如何得以传承和发扬。
评分我对于《厚生利群:香港保险史(1841-2008)》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它所包含的“历史”二字。1841年,那是英属香港初生的年份,而2008年,则是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过去。这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维度,足够让一个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好奇的是,香港的保险业是如何在如此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环境、经济政策、社会观念的变化,又是如何影响保险业的运作和发展?例如,在战乱时期,保险的风险评估和赔付机制又将面临怎样的考验?在经济起飞的年代,又会有哪些新的保险产品应运而生,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在香港保险业发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或事件?比如,早期的外资保险公司是如何进入香港市场的?本地的保险企业又是如何崛起的?有没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例如重大的自然灾害或者金融危机,对香港的保险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亲身感受香港保险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去理解它背后所承载的经济逻辑和社会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