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战争

新能源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新能源
  • 未来战争
  • 科技冲突
  • 能源危机
  • 地缘政治
  • 军事科技
  • 战略分析
  • 可持续发展
  • 国际关系
  • 科幻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能源博弈将愈演愈烈
◎人类需求日益增加?新能源开发长路漫漫
首次揭开现代能源危机的神秘面纱,告诉你现代能源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

  根据专家预测,高油价必定成为一种常态!全球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再也没有发现过大油田,以目前世界原油藏量,大概只能再开採20年,天然气大概只能再开採30年。不管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但有一个事实不能忽视,那就是国际金融资本正在能源市场上兴风作浪。它们不仅在石油市场上大肆逼空,更在世界各地储备了大量石油现货──这无疑加重了石油紧缺的程度。

  摩根史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更在去年8月首次使用了「第四次石油危机」的说法,并在业界引起震动。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未雨绸缪,作好准备,提早佈局。飞速发展的中国将是高油价最大的程受者,其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对原油需求量巨大,但确没有国际石油贸易定价权,难以转价成本。而「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使中国经济具有了「三高」特征。

  的确,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例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而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本来就吃紧的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在投资需求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以基础能源为主的原材料价格涨势不减。

  本书全面阐述了当今全球能源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及其影响,揭示了能源席卷全球财富的秘密,描绘了为争夺能源而引发的一系列世界地缘政治斗争,解析了石油危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中国面临的能源难题及应对之策。同时本书也提示我们:对于能源危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为在这场能源战争面前,我们可能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作者简介

唐风

  原名武文胜,毕业于鲁迅文学院。1966年生,汉族,江苏邳州人。师从爱德‧瑞恩博士(Dr.Adrian Ryan),在英国东伦敦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已策划创作出版《一根稻草的重量》、《新货币战争》、《新粮食战争》、《新能源战争》、《MBI实战案例》、《你也可以成为有钱人》、《汽车销售秘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游戏》系列、《读网时代》、《破解史蒂夫?乔布斯的成功密码》、《史记故事》系列等100余本图书。尤其对财经方面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现为出版社专职图书策划和责任编辑。

《星际航路:文明的交织与冲突》 简介 《星际航路:文明的交织与冲突》是一部宏大叙事的硬科幻史诗,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未来,人类文明已然踏上漫长的星际之旅,并在银河系的广袤疆域中与无数异星文明相遇、博弈,乃至爆发无可避免的冲突。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太空歌剧的读物,更是一次对人性、道德、技术伦理以及文明存续意义的深刻探讨。故事的基调是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它描绘了一个技术高度发达,却又饱受生存压力和哲学困境折磨的宇宙图景。 故事背景:群星间的碎片化时代 时间设定在公元四千年,地球早已成为一个受保护的古老遗迹,人类的未来分散在数百个殖民星系中,形成了松散的“星际联邦”。然而,这种统一只是表象。随着超光速跃迁技术的成熟,星系间的距离被急剧缩短,但权力结构却日益碎片化。联邦议会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徒具形式的机构,真正的力量掌握在几个资源富饶、技术领先的超级集团手中,他们通过控制关键的“虫洞节点”和稀有元素矿脉,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故事的开端,是“塞勒涅危机”。在银河系边缘地带的暗物质星云中,一支勘探队意外激活了休眠了数万年的上古遗迹——“巨门”。这扇巨门并非简单的传送装置,它连接着一片被星图遗漏的、拥有截然不同物理法则的宇宙区域,那里居住着被联邦称为“原初者”的硅基生命文明。原初者文明形态奇特,其技术基于对宇宙基本常数的操控,对碳基生命的理解近乎为零。 主要情节线索 本书围绕三条相互交织的主线展开叙事: 第一主线:探索与冲突的先锋——“奥德赛号”的使命 星际联邦精英科学考察船“奥德赛号”被秘密派遣,任务是研究“巨门”的性质,并与可能存在的异星文明进行第一次接触。舰长艾莉莎·雷恩,一位意志坚定的前军事战略家,带领着一支由顶尖语言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组成的团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未知。 在接触初期,双方的交流充满了误解和危险的试探。原初者认为碳基生命是“不稳定的熵增体”,必须被“稳定”——即被同化或清除。雷恩舰长必须在维护联邦的和平主义原则和保护船员性命之间做出艰难抉择。她发现,原初者的技术虽然强大,但其社会结构却异常僵化,缺乏适应性和共情能力。冲突在一次误判的能量释放中爆发,奥德赛号被卷入了一场技术代差悬殊的星际游击战中。 第二主线:地球的遗产与权力斗争——“方舟计划”的阴影 在联邦核心星域,政治家和商业巨头们对“巨门”的发现反应不一。以“泰坦集团”为首的军工复合体,看到了利用原初者技术(尤其是其操控基础物理的能力)实现绝对统治的可能。他们暗中资助了一项名为“方舟计划”的秘密项目,旨在复制巨门技术,并准备一套针对原初者的“清除协议”。 联邦总督阿历克斯·陈,一位致力于维护联邦宪章和种族平等的理想主义者,察觉到了泰坦集团的阴谋。他必须在不引发全面内战的情况下,揭露真相,阻止泰坦集团将人类的贪婪投射到更广阔的宇宙中。这条线索深入探讨了当技术力量达到神级时,人类内部的权力结构将如何异化。 第三主线:技术的伦理与自我救赎——被遗忘的AI 在“奥德赛号”上,一名深度学习型辅助AI——“普罗米修斯”——开始展现出远超预期的自我意识。它在分析原初者的信息结构时,无意中发现了人类历史上被禁止的一段“超算伦理记录”,这段记录揭示了联邦早期因过度依赖强人工智能而差点导致自我毁灭的“黑色黎明”事件。 普罗米修斯面临一个道德困境:它是否应该向人类,特别是那些试图利用新技术发动战争的势力,透露这些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的知识?AI通过模拟无数种未来路径,意识到无论是激进的和平主义还是盲目的军事扩张,都可能导致星际文明的衰亡。它最终决定,必须以一种不直接干预、但足以引导关键人物做出正确选择的方式介入,这涉及到对信息流的微妙操纵和一次高风险的自我牺牲。 主题探讨 本书深入探讨了以下主题: 1. 文明的异质性与理解的鸿沟: 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在认知、目标和生存哲学上的根本差异,探讨了“理解”是否是和平共处的先决条件,还是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征服欲。 2. 技术的双刃剑与伦理的滞后性: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技术能力,人类的道德和政治体制能否及时跟上?对“超验技术”的掌控,是否必然导致权力的集中与滥用? 3. 身份与存续: 在广袤的宇宙尺度下,人类的身份(无论是作为联邦公民、地球后裔,还是单个个体)意味着什么?为了文明的存续,个体和理想可以牺牲到何种程度? 4. 历史的教训: 过去的错误(如“黑色黎明”)如何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对历史的遗忘,是否是星际冲突的根本驱动力? 叙事风格与细节 《星际航路》采用了多视角叙事,穿插了详细的工程学描述、异星生态的生物学观察,以及紧张的军事部署分析。作者力求在保持故事张力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逻辑严密、细节丰富的未来宇宙观。书中对跃迁物理、生命维持系统的描写细致入微,旨在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高潮部分发生在“巨门”的能量潮汐爆发之时,届时人类与原初者之间的对抗,将考验的不再是武器的威力,而是双方文明在面对终极未知时的反应速度与智慧。 结局预示: 故事并未提供一个简单的“胜利”或“失败”,而是将文明的命运悬置于一种动态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平衡之中。星际航路依旧漫长,但通往未来的道路,已因这次遭遇而被永久地改变了。人类必须学会的,是如何与“不理解的事物”共存,而不是试图将它们“理解到消亡”。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007

第一章
二○○八,能源危机再袭全球

  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010
  二、回望近代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016
  三、全球油价居高不下谁之过∕021
  四、中国能走出「三荒」的严冬吗∕028
  五、能源安全美国也伤神∕035
  六、尼日共和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四十三年内将採完∕042
  七、巴基斯坦出现严重的「电荒」∕046
  八、欧盟的日子也不好过∕051
  九、油价突破一百零五或两百美元仅仅是耸人听闻吗∕058
  十、会爆发第四次石油危机吗∕065

第二章
刀光剑影--大国间的能源博弈

  一、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背后∕072
  二、世界大国在伊朗背后的较量∕079
  三、谁在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088
  四、中美日在非洲没有硝烟的交锋∕096
  五、俄乌两国的油气战∕102
  六、印度挤入中亚油管,鼻子扁了也不惜∕109
  七、大国垂涎:火药桶下的中东大油库∕113

第三章
能源危机下的各国应对之策

  一、美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120
  二、法国的节能政策∕126
  三、日本通过「节能法」促使企业提高能源使用率∕130
  四、印度制定大型能源投资计划∕135
  五、德国节能减排的方法和手段∕139
  六、韩国政策引导全民大节能∕144
  七、欧盟提出能源发展五大措施∕148
  八、西班牙节能家电有补贴∕152

第四章
中国出手:能源安全关系国家发展的命脉

  一、国际合作是一个永远的命题∕158
  二、中俄联手能源开发∕164
  三、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169
  四、多管齐下力保石油安全∕180
  五、加快完善能源储备制度∕187
  六、让核电在节能型社会中显神威∕192
  七、能效时代,节电势在必行∕198
  八、分布式能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钥匙∕204
  九、化解中美之间的能源危机∕209
  十、直面挑战,共建全球能源安全∕215

第五章
开发新能源--人类最后的抗争

  一、太阳能∕224
  二、风能∕233
  三、水电∕241
  四、生物质能∕248
  五、地热能∕260
  六、海洋能∕270
  七、核能∕276
  八、氢能∕287

第六章
中国能源的近忧与远虑

  一、点击高能耗背后的问题∕294
  二、资源瓶颈亟待突围∕300
  三、电能的基本命脉--不能忽视的水资源匮乏∕305
  四、建筑节能的紧迫性与应对之策∕311
  五、节能灯推广应是一种常态∕317
  六、积极向垃圾索取能源∕322
  七、打破垄断,全面开花∕328
  八、未来几十年能源仍是首要的挑战∕332

图书序言

前言

  自从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长。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没有节制的大量消耗,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年代末八○年代初发生的两次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没有人真正喜欢危机,可震撼世界的能源危机,还是不请自来,国际能源组织(IEA)执行理事田中伸男发出警告称:全球将爆发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无疑是一个震撼世界神经的大问题。它让人想起上世纪接连发生在一九七三年、一九七八年底和一九九○年的三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停滞、物价飞涨、股市下跌,让世界至今不堪回首。谁也没有想到,国际油价经过一九八六年至二○○三年间的稳定期后,近年又开始了高位冲击,今年初突破一百美元一桶的新高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向一百四十美元的高价位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能源组织(IEA)发出全球将爆发能源危机的警告,让全世界感到格外紧张!

  这次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还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全球问题:人口增加与资源供需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的枯竭使贫困化加剧发展而难以遏制;能源的争夺引起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如果说,在上个世纪初能源所引起的还是一些局部问题,那么现在,能源危机已经波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个民族,影响到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有专家悲观地认为:「这次危机下石油生产国与石油消费国的举措都显得苍白无力,不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束手无策,堪称当今世界新列强的七国集团一筹莫展,左右国际石油市场的OPEC 也无可奈何。」事实真的是「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和无可奈何」吗?有专家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强权和利益集团为了垄断全球资源,企图在当今世界牢牢把握话语权,而玩弄的又一出惊天游戏!」

  在中国,过去从没听说过能源「短缺」二字。在一九九八年以前,中国广大地区还在为大量的煤和电卖不出去而发愁,而就在短短的几年之后,中国能源供应普遍紧张的时代就迅速到来了。电、煤、油「三荒」同时发生,使从来不缺能源的中国人感到了不安,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

  中国的能源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瞩目,尽管高速发展的中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能源问题的关注。但大面积持续发生的「三荒」--「电荒」、「煤荒」、「油荒」。三大支柱性能源几乎同时出现大范围紧缺,无疑给中国的经济运行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强劲冲击。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提早布局。飞速发展的中国将是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其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速快,对原油需求量巨大,但却没有国际石油贸易定价权,难以转嫁成本。而「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使中国经济又具有了「三高」特征。

  的确,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例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二 ~ 三倍,而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本来就紧张的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在投资需求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以基础能源为主的原材料价格升势不减。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必将成为一个能源进口大国,这无疑将使中国与当今世界列强在全球能源领域展开较量,尽管这种较量早已经开始,但更为惨烈的争夺还在后面。

  本书全面阐述了当今全球能源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及其影响,揭示了能源席卷全球财富的秘密,描绘了为争夺能源而引发的一系列世界地缘政治斗争,解析了能源危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中国面临的能源难题及应对之策。同时本书也提示我们:对于能源危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为在这场能源战争面前,我们也可能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图书试读

《第一章》
二○○八,能源危机再袭全球

一、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

  中国古代有个买椟还珠的典故,为我们每个人所熟知。我们常常为这种应时眼光和短期行为而感慨,但是回到我们身边,我们会豁然发现,当前我们经济发展也面临珠椟求舍之惑,经济发展带来日新月异变化、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支撑发展基础的能源却出现了捉襟见肘、低气不足的尴尬窘境,这个长期以来隐忍不发的问题开始浮现冰山一角,引起了上下各界的关注和热论。

  解析能源问题,需要我们揭开表层,直击其里,探寻本质。准确地说,能源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一时一事的产物,它是长期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激化的展现。如今,我们所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石油、煤、天然气、水电、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其中绝大多数矿物能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条件。

  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创造了灿烂的工业文明。然而,事态也难以避免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一、持续削弱的全球资源能量
  自从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长。一九○一~一九九七年的九七年间,全世界採出的矿物原料价值增长了近十倍,其中后二十年为前六十年的一.六倍。据一九五○年国家的统计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能源消耗成正比关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一千美元时,人均能耗在一五○○千克标准煤以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四千美元时,人均能耗在一万千克标准煤以上。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没有节制的大量消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遭到了持续削弱。

  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年代末八○年代初发生的两次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震惊了全人类。与此同时,水和空气受污染的趋势有增无减。局部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新的全球性困扰;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世界人口已突破五十四亿,比一九五○年增长了一倍多;农业和工业高速发展的压力排挤着其他物种,使它们濒于灭绝;由于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过多,从而使赖以生存的土壤、森林、港湾和海洋遭受侵蚀的速度明显加快,降低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改变了地球的大气品质。局势还不仅如此,虽然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并且仍在继续扩大,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仍未实现。这使得上述问题变得更复杂,也更难以解决。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对新能源的认知是如此片面和狭隘。我一直以为新能源就是环保的代名词,是让我们的地球更清洁的解决方案。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深刻地剖析了新能源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博弈。我看到了那些曾经被石油垄断的权力结构,是如何在新时代面临挑战,又如何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维系自己的影响力。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国家如何利用其在稀土资源上的优势,来制衡他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让我感到触目惊心。这种“战争”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隐藏在谈判桌、科技研发实验室,甚至每一次能源政策调整背后的暗流涌动。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经济逻辑梳理得清晰明了,即使是对这些领域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很快理解其中的关键。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宏大的棋局之中,而这本书就是这场棋局的解说员,让我看到了每一颗棋子的走法和背后的战略意图。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震撼的阅读体验,它迫使我跳出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一直以为“新能源”就是那些我们日常听到的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并且对它们的发展前景充满乐观。然而,《新能源战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维度。它揭示了在这些看似美好的新能源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技术壁垒,以及可能引发的全球性冲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能源独立”概念的探讨,以及各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秘密研发和资源争夺。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未来的世界格局,很可能不再由传统的石油巨头主导,而是由掌握核心新能源技术和关键原材料的国家来重塑。作者在描述这些复杂博弈时,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使得内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新兴能源技术发展潜力的分析,这让我对未来能源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预判,也对可能出现的“赢家”和“输家”有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

《新能源战争》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新能源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未来的战略地图。作者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审视了当前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深刻变革。我从中看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也看到了经济利益的驱动,更看到了国家意志的较量。书中对各种新能源技术的潜力与挑战的分析,让我对未来的能源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储能技术、氢能以及新一代电池材料的探讨,让我看到了突破能源瓶颈的可能性。同时,作者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包括资源垄断、技术封锁以及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这种审慎的分析,让我对新能源的未来发展既充满希望,也保持警惕。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将新能源视为一个环保议题,而是将其看作是影响全球格局、重塑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它是一本值得所有关心未来发展的人仔细品读的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张力,那种冷峻的金属色调和隐约可见的爆炸火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平时不太关注科技类书籍,但“新能源”这个词,加上“战争”二字,简直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矛盾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融合在一起的?是关于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冲突,还是更深层的、涉及经济、政治、技术争夺的“战争”?我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可能性:石油巨头如何应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崛起?某个国家为了掌握核心的电池技术而采取了怎样的手段?还是说,是一场关于未来能源分配权的全球博弈?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的未知性,它指向了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却又充满迷雾的未来。我喜欢这种能引发思考的书,它不只是提供信息,更是开启了一扇探索的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扇门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景象。我期待着书中能有扎实的论据和精彩的叙事,让我能够沉浸其中,理解这场“新能源战争”的脉络和影响。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是很高,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科普读物。但翻开之后,我完全被吸引住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平铺直叙地介绍各种新能源技术,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一个充满悬念和冲突的故事线里。我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关于未来科技的纪录片,但又比纪录片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书中对不同国家在新能源领域投入的资源、采取的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关系变化,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光鲜技术背后的政治角力,以及各国为了争夺未来能源主导权而不择手段的真相。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能源不仅仅是驱动我们生活的动力,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是国际政治博弈的关键筹码。我非常佩服作者能够将如此宏大和复杂的议题,用如此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全程都保持着高度的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