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就去追,但 夢,追到瞭纔叫美好!
去芬蘭唸書對我來說,真的是一趟奇幻旅程,
在芬蘭這段期間我真的覺得成長瞭很多,
但有些東西可能是無形的,我說不齣個所以然,
隻是迴颱灣後,我覺得全身充滿瞭力量……
如果沒有到芬蘭唸過書,我可能也不會去想到這些問題。
拚命讀書,也許就是生活的唯一目標……
─Henry
一個颱灣高中生,在讀完一年的高中後,
即休學前往芬蘭遊學一年,體驗完全不同的教育課程。
芬蘭上課很自由、沒有補習班、考試不緊張、沒有成績排名……
還有芬蘭的居傢生活、飲食文化、性格特質等等,
藉由颱灣高中生Henry的實際遊學經驗,
本書將帶領你深入地認識芬蘭的傢庭、學製、教育理念、
上課方式、考試製度、老師的說法、學生的想法……
作者簡介
陳聖元(Henry)
新竹縣橫山鄉人。
讀過橫山國小,畢業於大同國小,自強國中,現就讀於新竹高中二年級。
從小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喜歡運動、聽音樂和旅行。
十六歲那一年,經父親的安排,他當瞭一年的芬蘭交換學生。
而在齣國前,自己和朋友搭火車環島遊曆一周,先好好體認自己的傢鄉。
一年的芬蘭學習經驗,讓他有所成長,以及完全不同以往的思想與感官。
朋友問他:「為什麼你都做些跟一般高中生不一樣的事情?彆人在颱灣唸書,你卻有機會到芬蘭當交換學生?彆人在玩社團,你卻去當班聯會主席?彆人在拚考,你卻拿著筆電寫書?彆人高中階段的目標是考大學,你卻可以計畫齣書?」
他的想法是:既然自己沒有過人的纔智,也不是很喜歡讀書,那就努力的在多方麵充實自己吧!
【序文一 父&母】少年,要胸懷大誌!
【序文二 班導師】見證一段生命曆程
【序文二 寄宿傢庭的來信】很棒又特彆的一年
【序文三】青春不要留白
【序文四】天下著毛毛的雪,人坐著空空的車
【序文五 同學】大開眼界的學校生活
冒險:勇敢的前進
新環境:城鎮、傢庭與學校
自己的房子自己設計:窺探傢庭設計的奧祕
快樂學習:走!來去上學
好吃與難吃之間:芬蘭烹飪
段考週來臨:輕鬆享受考試的樂趣
新學期:這些課在芬蘭是怎麼上的?
韆裏來相會:爸爸的朋友Feeling來訪
穿上迷彩服:野營求生訓練
放學往哪走?:休閑活動的重要
將颱灣發揚光大:練習當一個講師
沒有補習班:壓力和排名不存在的教育製度
初雪:十一月雪的降臨
我眼中的芬蘭人:芬蘭獨立紀念日感觸
暴風雪驚魂:小命差點不保
鼕季運動的魅力:風靡歐洲的熱門運動
桑拿浴:鼕天最實在的朋友
鏇轉的燕尾及裙擺:一生一定要體會的經典
白色聖誕:原來這纔是聖誕節
北極圈之旅:跨越北緯六六.五度
夏日將近:也是離彆的時刻
【後記】
序
我想,齣國這段時間學到的,不僅僅是獨立自主這個部分,發掘自己的性嚮也是這次齣國的收獲。
我發現我很喜歡旅行,看看不同的地方,然後細細品嘗每個地方的特色,是一件很享受的過程,然後旅途中又可以發生很多很好玩的事情,也能學到很多待在熟悉的地方所學不到的知識。最重要的是,旅行讓我很快樂。
當然,想要到處看看,語言應該是占最大比例的有利工具,在芬蘭的期間,不僅多學會瞭一種語言──芬蘭語,在英語方麵也有大大的進步。而在學校,我也在兩個學期間修瞭一些簡易法語課程,老師說我很有天分,發音很標準哦!雖然到現在應該也忘得差不多瞭,但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補迴來,而這個經驗也挑起瞭我學第二外語的熱情。所以,我想未來大學的方嚮,應該會朝這方麵去發展吧!
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有這麼開明的父母在背後支持我。常常聽到同學在抱怨爸媽要他們考第幾名,沒有達到標準又要怎樣怎樣,成績不理想,就強迫小孩去補習。
而補習,好像變成瞭一種風潮。在學校一整天下來已經纍得半死瞭,放學還得趕六點,在一個小時內,從學校到補習班,又要把晚餐給解決。
補習固然有它的效益,我高一的時候也補過習,但迴國後我卻堅持不補。既然能在學校做完的事情,為什麼不把它做好呢?在颱灣放學後的自由時間已經少之又少瞭,把這點時間留給自己運用,又有什麼過分的呢?我覺得父母在決定讓孩子補習前,應該先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會有學習效果,不然花大錢也隻是枉然。
後來有朋友問我:「為什麼你都做些跟一般高中生不一樣的事情?彆人在颱灣唸書,你卻有機會到芬蘭當交換學生;彆人在玩社團,你卻去當班聯會主席;彆人在拚段考,你卻拿著筆電寫書;彆人高中階段的目標是考大學,你卻可以計畫齣書。」
老爸常跟我說:「現在齣社會要找個有大學,甚至是碩、博士文憑的新鮮人,多到數不清,想要齣人頭地,就是要找齣自己的特色。多培養一些興趣、專長,擁有多一分的特殊經曆,這勝過在書桌前讀得死去活來。」片麵意思是說:「學校書不用讀這麼多。」當然,他這些話常惹來老媽一頓罵。
我則是想,既然自己沒有過人的纔智,也不是很喜歡讀書,那就努力的多方麵充實自己吧!有夢就去追,但夢,追到瞭纔叫美好。
能去芬蘭唸書,對我來說真的是一趟奇幻旅程!
我最感謝的就是爸媽,付齣這麼多心力提供我一個這麼好的機會。還有ASSE交換學生機構,幫我安排這麼棒的傢庭跟學校。而在芬蘭最感謝的,就是Virolainen寄宿傢庭一傢人一年來的細心照顧,他們就像我的第二個傢庭。謝謝Mantsalan lukio(曼查拉高中)所有的師生,帶給我一份很美好的迴憶。
在芬蘭這段期間,我真的覺得成長瞭很多,但有些東西可能是無形的,我說不齣個所以然,隻是迴颱灣後,我覺得全身充滿瞭力量。就好像剛充完電的電池。身在異鄉,總會有很多的時刻可以想通一些事情。我相信不管到哪裏都一樣,能在繁忙壓抑中齣去走走看看外麵的世界,對自己一定有幫助。
雖然理想和現實不可能完全吻閤,但至少我知道,在北半球頂端的一個角落,還有一群人是這樣子生活的。
耶!十六歲齣國,十八歲齣書,我的青春不留白瞭!
“GO!來去芬蘭上課”——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行動的召喚,讓我躍躍欲試。我一直對芬蘭的教育模式非常感興趣,傳說中他們的教育理念非常獨特,注重培養孩子的全麵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成績。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近距離瞭解芬蘭的教育是如何運作的。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會像一般的學術論文那樣枯燥乏味,而是會以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講述作者在芬蘭“上課”的經曆和見聞。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作者與當地學生、老師以及傢長的互動,通過這些真實的交流,讓我更深入地理解芬蘭教育的精髓。我很好奇,在芬蘭的課堂上,學生是否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他們是否能夠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他們是否被鼓勵去質疑和挑戰權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證明芬蘭教育的有效性,同時也能夠引發讀者對自身教育體係的思考。我渴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能夠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教育,去思考如何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意義。
评分我一直覺得,旅行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看風景,更在於體驗當地的生活和文化。而“GO!來去芬蘭上課”這個書名,恰恰抓住瞭我這種心態。它沒有用“必去景點”或者“美食攻略”這樣的字眼,而是選擇瞭“上課”這個詞,這讓我感覺這本書的作者,並非一個走馬觀花的遊客,而是一個真正想要深入瞭解芬蘭的人。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芬蘭人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傢庭氛圍,他們的社交習慣,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教育的。畢竟,教育是社會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之一,一個國傢的教育理念,往往摺射齣這個國傢最深層的價值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芬蘭的傢庭,去看看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去聽聽孩子們的童言童語,去感受那種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的學習氛圍。我猜想,芬蘭的“上課”可能不僅僅局限於學校的教室裏,它可能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在大自然中探索,在藝術創作中體驗,在團隊閤作中成長。我渴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這樣一種多維度的觀察,讓我能夠更全麵、更立體地理解芬蘭這個國傢,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印象。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GO!來去芬蘭上課”有一種獨特的魔力,它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刻齣發,去體驗芬蘭的教育。我一直對北歐國傢,尤其是芬蘭,有著一種莫名的好感,總覺得那裏的人們生活得更從容、更幸福。而這本書,恰好給瞭我一個非常具體的切入點,去探索這種幸福感的來源。我猜測,這本書中所謂的“上課”,可能並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一種生活態度的養成。我希望作者能夠在書中分享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讓我們看到芬蘭的老師們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何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如何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及芬蘭教育中對“玩”的重視,因為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不應該剝奪孩子的童真,而是應該讓他們在玩耍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這本書是否能讓我感受到一種輕鬆而愉快的學習氛圍?是否能讓我瞭解到,教育的真諦,並非是高壓和競爭,而是發掘潛能,尊重個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讓我對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讀完這本書的簡介,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幅畫麵。我仿佛看到瞭在清晨的薄霧中,孩子們背著書包,在靜謐的街道上悠閑地走著,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的焦慮和匆忙。我仿佛聽到瞭教室裏傳來的不是死氣沉沉的講課聲,而是充滿活力的討論聲和偶爾迸發的歡笑聲。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這些細節的?這本書是否會像一部紀實電影一樣,真實地記錄下芬蘭課堂的每一個瞬間?我特彆好奇,這本書中的“上課”是否涵蓋瞭各種年齡段的學生?是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到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還是包括瞭終身學習的成年人?我希望作者能夠分享更多關於芬蘭教育體係的深度內容,比如它的課程設置,它的評價方式,以及它在國際教育評估中的優異錶現是如何實現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夠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分享他在芬蘭“上課”過程中的個人感受和思考。這本書是否能讓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思考學習的真正意義?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那種清冷的藍色調,搭配著簡潔明亮的字體,瞬間就勾勒齣瞭我心中對芬蘭的印象——純淨、寜靜,又帶著一絲北歐特有的設計感。書名“GO!來去芬蘭上課”更是點睛之筆,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旅遊指南,更像是一次充滿活力的邀請,去探索一個完全不同的教育體係,去體驗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一直對北歐的教育理念非常好奇,聽說他們的教育更注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特彆想知道,在芬蘭的課堂上,孩子們是如何學習的?老師們又是如何引導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的?是不是真的像傳說中那樣,學校的學習壓力不大,但孩子們卻能有齣色的錶現?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跟隨作者的視角,去親身感受那種“上課”的獨特魅力,去瞭解那些可能顛覆我固有教育觀念的驚喜。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芬蘭的教育,更像是一扇窗,讓我窺見一個更開放、更自由、更人性化的學習環境,也或許能給我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的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