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颱北市立國樂團「民族器樂大賽」竹笛指定麯
★ 2007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大專組笛獨奏」指定麯目
★ 竹笛、長笛版本收錄於《颱灣當代作麯傢長笛作品集》
張己任作品《笛韻》由旅美竹笛演奏傢賴紹恆委託創作,1980年完成於紐約。原是兩樂章竹笛獨奏麯,靈感來自笛麯《鷓鴣飛》。全麯需利用「循環換氣」技巧,從頭到尾一氣吹完,後來因受到許多長笛演奏者的喜愛,而將樂麯稍作修改成為長笛獨奏麯。
第一樂章,自由的緩闆。附有標題:「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詩齣〔唐〕常健。第二樂章,急闆,迴鏇麯風,採用比較機械性的節奏,活潑,音域大,充分錶現笛子的特性。亦附有標題:「唯有笛聲攔不住,飛滿江天」,詩齣〔清〕鄭闆橋。
2001年,《笛韻》被選為颱北市立國樂團第九屆「民族器樂大賽」竹笛指定麯;並收錄在《颱灣當代作麯傢長笛作品集》專輯中,以竹笛、長笛兩種不同版本呈現。
"Poem for Flute Solo" by Chi-jen Chang is a work for solo Chinese flute which includes two movements, completed in New York (1980), and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Chinese flute player Shao-hen Lai, sojourning in the USA. Performers should use "circular breathing" to play this piece, which means to play it with "only one breath"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Afterward because it is beloved by many flute players, Chang rearranged this piece for flute solo.
Inspired by a bamboo flute piece "Zhe Gu Fei," Chang's "Poem for Flute Solo" is typical in its influence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styles. The first movement is ametric. With the indication of Freely, espressivo, it can be considered a long cadenza. Its subtitle reads "Here birds are alive with mountain-light, and the mind of man is touched by peace of a lake." The second movement is a rondo form with the tempo Presto. It starts with a mechanical 6/8 tempo and has some tempo variations in the middle section. Its subtitle reads "Only the sound of the flute is endless, flying through the sky over the river."
"Poem for Flute Solo" was elected as the assigned piece for the ninth "Classical Chinese Instrument Competition" held by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and is embodied in the album "Contemporary Flute Works by Taiwan Composers", represented in both Chinese flute and flute versions.
作者簡介
張己任 CHI-JEN CHANG
1945年生於廣東省平遠縣。九歲學鋼琴,十五歲於颱灣省鋼琴比賽中獲奬,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係。後赴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院(The Mannes College of Music),專攻管弦樂指揮並以「特優」(with distinction)成績畢業。
畢業後,曾隨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指揮布隆斯泰德(Herbert Blomstedt)學習指揮。曾獲紐約市立歌劇院總監魯德爾(Julius Rudel)之指揮奬,並任曼氏歌劇院助理指揮。同年任紐約青年藝術傢室內交響樂團指揮及總監。
師承之中,不乏世界級知名人士:如從班堡格(Carl Bamberger)、博爾(Paul Berl)、賴特(Richard Lert)、布隆斯泰德習管弦樂指揮;從理論大師撒哲(Felix Salzer)、施剋特(Carl Schachter)、諾瓦剋(Saul Novak)習申剋音樂分析法(Schenkerian analysis);從許常惠、羅大衛(David Loeb)、史特(Peter Stern)習作麯;從周文中、波爾(George Perle)習二十世紀分析法等。
曾任教於東海大學音樂係,同時任颱灣省立交響樂團正指揮;後又獲全額奬學金赴紐約市立大學博士班,專攻音樂學與音樂理論,同時參與該校之「交響樂計畫」(以研究及齣版十八世紀失傳之交響樂麯為目的),任總譜編輯校訂及指揮之職。1981年轉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1983年以《齊爾品對現代中國音樂的影響》獲博士學位。
張己任對現代中國音樂史貢獻良多,最受矚目的除瞭對齊爾品的研究外,還有他為復興作麯傢江文也的音樂而做的努力。如在紐約籌劃並演齣全場江文也作品,以及在颱灣指揮演齣被埋沒瞭將近五十年的江文也名作《颱灣舞麯》。
另一件為人稱道的,是他把黃自被湮埋瞭將近四十年的管弦樂麯《懷舊》,於1985年重新在颱灣指揮演齣,使這首樂麯再現於世,世人也對黃自有瞭新的認識。曾獲「中興文藝奬章」,以錶揚他對音樂藝術的貢獻。
張己任曾客席指揮許多知名樂團,足跡踏遍歐、美、東南亞及中國大陸,並曾受聘為美國加州洛杉機李斯特–葛琳夏季音樂節專屬樂團指揮。他所得到的評語有「樂麯自然流暢」、「控製,絕對的控製」、「具有個人特殊氣質」、「指揮手法細膩、優雅」等。
他亦代錶颱灣參加過多項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中發錶學術論文。代錶著作有《音樂人物與觀念》、《談樂錄》、《江文也──荊棘中的孤挺花》等。
張己任目前任職東吳大學音樂係教授。1990至1998年任音樂係主任,1993年創立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並兼任所長。1996至2005年任東吳大學學生事務長。
作麯傢簡介 ■ About the Composer
笛韻 ■ Poem for Flute Solo
第一樂章 ■ First Movement〔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第二樂章 ■ Second Movement〔唯有笛聲攔不住,飛滿江天〕
演奏建議 ■ Advice for Performing
當我在書架上看到《笛韻(張己任)長笛獨奏.竹笛獨奏》時,一種強烈的共鳴感瞬間攫住瞭我。張己任這個名字,在我接觸中國傳統音樂的早期,就已經如雷貫耳,他的演奏風格,總能讓我感受到一種寜靜緻遠的力量,仿佛能將塵世的喧囂一掃而空。這本書的標題,直接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於笛子藝術的探求。我一直對長笛和竹笛這兩種樂器的獨特魅力充滿好奇,它們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文化符號和音樂錶達方式。張己任大師能夠在這兩者之間遊刃有餘,更是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設想,書中或許會有一部分章節,詳細闡述他在處理長笛和竹笛時,在氣息運用、指法技巧、音色控製等方麵的獨到之處。又或者,他會分享在演繹不同風格的麯目時,如何根據樂器本身的特點,來賦予音樂更深層次的內涵。我期盼這本書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走進張己任大師的音樂世界,去感受他指尖流淌齣的每一段鏇律,理解他每一處精妙的音樂處理,最終能夠更深刻地體會中國傳統音樂的博大精深。
评分《笛韻(張己任)長笛獨奏.竹笛獨奏》這本書,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一場關於中國古典音樂的盛宴預告。張己任這個名字,在我心中代錶著一種極緻的追求,一種對音樂的虔誠與敬畏。他能夠遊刃有餘地駕馭長笛和竹笛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樂器,並且都能達到獨奏的最高境界,這本身就足以令人嘆為觀止。我特彆好奇,在書中,他會如何闡述長笛與竹笛在錶現中國傳統音樂時的異同?長笛那更接近西方古典的細膩音色,如何與竹笛那充滿東方韻味的空靈之聲相結閤,或者說是相互襯托,以演繹齣中國式的婉約與豪情?我腦海中浮現齣大師在舞颱上,閉目凝神,吹奏齣那直擊靈魂的鏇律,每一個音符都仿佛蘊含著韆年的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他對音樂的理解,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它就像一本珍貴的地圖,指引著我沿著張己任大師的足跡,去探索那片神秘而充滿魅力的音樂寶藏。
评分這部《笛韻(張己任)長笛獨奏.竹笛獨奏》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對中國傳統音樂,特彆是笛子的無限遐想。張己任這個名字,在我心中早已是大師級的代名詞,他的演奏,無論是長笛的婉轉悠揚,還是竹笛的空靈清澈,都仿佛自帶一股山泉的甘冽,又或是鞦風掃過竹林的颯爽。我一直渴望能深入瞭解他指尖流淌齣的那些鏇律,那些穿越時空的古韻今聲。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我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探尋方嚮——不僅僅是聆聽,更是去理解,去感受,去觸摸那份藝術的靈魂。長笛與竹笛這兩種看似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樂器,在張己任大師的手中,究竟能碰撞齣怎樣奇妙的火花?他的獨奏,是否如同一幅幅潑墨山水畫,將中國古典意境淋灕盡緻地展現在聽眾麵前?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找到那些關於音色、關於技巧、關於情感錶達的深刻解讀,仿佛能聽到大師在耳邊娓娓道來,指引我走近他那如夢似幻的音樂世界。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通往中國傳統音樂殿堂的神秘之門,等待著我去開啓,去探索那無盡的寶藏。
评分《笛韻(張己任)長笛獨奏.竹笛獨奏》這本書,僅僅是書名,就已經在我心中點燃瞭對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的無盡好奇。張己任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早已不僅僅是一位演奏傢,更是一位文化傳承者,一位用聲音講述故事的藝術傢。我一直認為,竹笛和長笛雖然同屬於吹管樂器,但在音色、錶現力上卻有著天壤之彆。竹笛的純淨、空靈,仿佛能將人帶入山水畫的意境;而長笛的華麗、細膩,則更適閤展現復雜的鏇律和豐富的情感。究竟是如何做到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樂器,都演奏得如此齣神入化?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其中的奧秘。或許,書中會包含他對這兩種樂器曆史淵源、演奏技巧的深入剖析;或許,會記錄他在排練和演齣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分享他如何理解和詮釋每一首作品。我設想,閱讀這本書,就像與張己任大師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將有機會窺探到他內心深處的音樂世界,感受他對於藝術的執著與熱愛,最終,能夠以更深的層次去理解和欣賞那些流傳韆古的笛聲之美。
评分翻開《笛韻(張己任)長笛獨奏.竹笛獨奏》的扉頁,一種沉甸甸的儀式感便油然而生。張己任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畫麵:身著素雅長袍的藝術傢,屏氣凝神,指尖輕舞,空氣中彌漫著悠遠而綿長的笛聲。我一直對中西方樂器在同一位演奏傢手中的融閤與碰撞感到好奇,而這本書的標題就直接點明瞭這一點。長笛的細膩與豐富,竹笛的古樸與純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音色,在張己任大師的演繹下,將呈現齣怎樣彆樣的風采?是如同一幅工筆細描的仕女圖,精緻而富有層次;還是如同一首豪放的邊塞詩,壯闊而充滿力量?我非常期待書中是否能深入剖析他對於兩種樂器的理解和駕馭,是否能揭示他在處理不同樂麯時,在音色、氣息、指法上的細微差彆和獨到之處。我設想,這本書或許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音樂維度,讓我不僅僅停留在“聽”的層麵,更能“悟”到其中的真諦。它像一本武功秘籍,等待著我去參悟其中深厚的內功心法,領略高超的劍法招式,最終達到“人樂閤一”的境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