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傳遞文化訊息的一種符號載體,對布農族社會而言,音樂除瞭是情感與情緒的復寫,更是布農族文化的錶徵,不僅是溝通上的外顯符號,在社會文化製度當中,更扮演一個極重要的傳遞媒介的功能。
對於布農族音樂除瞭聲音的記錄和分析外,其音樂語言的特殊性和傳達功能,可以透過符號的解碼和分析,將內在生命具體化、客觀化;而利用「符號學」來探討颱灣布農族音樂如何反映文化內涵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如何感知、體驗音樂語言所要傳達的文化意涵和功能等,正是研究颱灣原住民音樂,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作者簡介
郭美女
現職:
國立颱東大學音樂係教授
經曆:
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書審查委員。
原住民專門人纔奬勵審查委員。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評審。
全國鄉土歌謠比賽評審。
教育部深耕教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審查委員。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輔導組「藝術與人文」領域委員。
教育電颱古典音樂「音樂萬花筒」節目製作兼主持人。
國科會專案:「符號學在藝術與人文課程運用之研究」、「以傳達功能分析布農族音樂語言之研究」計畫主持人。
自序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近代颱灣布農族音樂研究之概況
一、荷西滿清時期(1624-1895 年)
二、日治時代(1895-1945 年)
三、國民政府時期(1946-1979 年)
四、八十年代以後(1980 年代迄今)
第二節「符號學」對布農族音樂語言和文化研究之重要性
第三節本書內容架構
第二章「符號學」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第一節「符號學」的意涵和研究麵嚮
一、「符號學」的意涵
二、「符號學」的研究麵嚮
第二節「符號學」思想的發展
一、古希臘時期到中世紀的「符號學」
二、近代「符號學」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現代「符號學」的學派論點
一、各學派的論點
二、音樂符號學的代錶
第三章布農族曆史的沿革與文化特色
第一節布農族的曆史沿革
一、第一階段:早期族群共處時期(1621 年以前)
二、第二階段:荷西明鄭時期(1621-1685 年)
三、第三階段:清朝治颱時期(1685-1895 年)
四、第四階段:日本治理時期(1895-1945 年)
五、第五階段:國民政府時期(1945 年後)
第二節布農族的部落與社群分布
一、布農族的部落組織
二、布農族的自我擴展與遷徙
三、日本政策下的集體遷移
四、布農族的社群分布
第三節布農族的文化變遷
一、文化體係內自身的改變
二、外來族群間的涵化
三、外在社會因素的影響
四、西方宗教的影響
第四節布農族的生活文化
一、布農族的主要作物
二、布農族居住建築特色
三、布農族的兩性分工
四、布農族傳統的服飾和器具
第五節布農族的社會組織和傳統信仰
一、布農族父係氏族組織的特色
二、布農族「傢」的象徵機製
三、布農族的政治特質
四、布農族的婚姻和土地製度
五、布農族的傳統信仰與祭儀
第四章符號指涉和布農族傳統祭儀之相關性
第一節符號意義的産生和組成
一、符號意義産生的模式
二、符號的組成──「意符」和「意指」
三、符號約定俗成的係統──「任意性」和「促因性」
第二節布農族文化的符號類型和概念
一、肖像性符號的錶現
二、指示性符號的類型
三、象徵性符號的特質
第三節布農族生命儀禮的符號指涉和象徵
一、布農族生命儀禮的符號錶現
二、布農生命儀禮的符號指涉和象徵意涵
第四節布農族傳統歲時祭儀的符號和指涉
一、布農族的傳統歲時祭儀和祭事曆闆
二、布農族傳統歲時祭儀的符號和指涉分析
第五章布農族音樂語言的符號錶現與解析
第一節語言和音樂的符號關係
一、語言和音樂符號錶現之相關性
二、語言和音樂符號錶現之差異性
第二節布農族音樂的形式和特色
一、布農族音樂的歌唱形式分類
二、布農族歌謠音樂的錶現方式
三、布農族復音歌謠的特色
第三節布農族音樂和符號錶現
一、符號的外延和內涵作用
二、布農族樂器的聲音符號錶現
三、布農族音樂的內涵作用和特色
第四節布農族音樂的符碼解析
一、聲音的符碼化
二、音樂語言的「係譜軸」和「毗鄰軸」
三、布農族傳統歌謠和童謠的符碼分析
第六章布農族音樂語言的傳達模式與功能
第一節傳達語言和布農族音樂文化
一、傳達的意涵
二、聲音語言的傳達
三、姿態語言的傳達
第二節R.Jakobson 的傳達模式和功能
一、R. Jakobson 的理論
二、R. Jakobson 的傳達模式
三、R. Jakobson 的傳達功能
第三節布農族音樂的傳達功能分析
一、傳統祭儀歌謠的傳達
二、工作類歌謠的傳達
三、生活性歌謠的傳達
四、布農族童謠的傳達
第七章結語
第一節「符號學」對颱灣原住民音樂研究具有其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符號學」對颱灣原住民音樂研究可提供另一思考方式
二、「符號學」有助於族群曆史和文化的理解
三、布農族社會的符號指涉,符閤「符號學」的二元方法論
第二節布農族傳統祭儀和音樂的指涉,具有特殊文化意涵
一、布農族傳統祭儀的指涉作用是社會文化與秩序的重要樞紐
二、布農族音樂具有反映社會文化意涵之功能
三、布農族音樂的符號指涉是建立族群自我辨識的重要行為
第三節布農族音樂語言的符號錶現,具有符碼結構之特質
一、F.deSaussure「錶義二軸」論點能有效分析布農族音樂符碼結構
二、運用「符碼」係統能瞭解「係譜軸」和「毗鄰軸」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布農族音樂語言具有多重性的傳達功能
一、運用R. Jakobson 的傳達模式能瞭解布農族音樂的功能性
二、布農族傳統歌謠符閤R. Jakobson 多重功能的傳達模式
三、布農族童謠的傳達具有其功能性和意義
參考書目
拿到這本《布農族音樂與文化傳達》之後,我第一反應就是它一定包含瞭很多民族學研究的深度內容。我一直對颱灣原住民的社會結構、信仰體係以及他們的藝術錶達方式很著迷,而布農族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族群,他們的音樂和文化肯定有著非常獨特和值得研究的地方。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布農族社會中音樂所扮演的社會功能?比如,音樂在他們在部落會議、婚禮、喪禮、甚至是狩獵活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否會有關於布農族傳統社會組織,例如父係氏族、母係氏族等,與音樂傳承之間相互影響的論述?另外,布農族著名的“八部閤音”無疑是他們音樂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對其産生、發展、及其藝術價值的詳盡分析。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聲音組閤,更是布農族人對天地的敬畏、對祖先的追思以及對和諧生活的美好期盼。不知道這本書是否會從人類學、音樂學的角度,對“八部閤音”進行多維度的解讀,例如其復雜的聲部結構、獨特的演唱技巧,以及它所承載的宇宙觀和生命哲學。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深沉的木質紋理背景,上麵用古樸的字體印著書名“布農族音樂與文化傳達”。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裏immediately浮現齣瞭高山、森林,還有那悠揚的歌聲。我一直對原住民文化很感興趣,總覺得他們身上有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古老智慧。而音樂,往往是連接人與文化最直接的橋梁。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布農族的世界,去感受他們獨特的鏇律,去理解那些隱藏在歌聲背後的故事和情感。不知道書中會不會有關於布農族傳統祭典的描寫,比如豐收祭、小米祭等等,這些盛大的儀式通常都伴隨著豐富多彩的音樂錶演,是他們文化最生動的體現。我很好奇,布農族的音樂和我們漢族或其他民族的音樂有什麼樣的差異?他們的音階、鏇律、節奏有什麼特彆之處?又是如何通過音樂來傳承他們的曆史、神話、傳說以及生活習俗的呢?如果書中能配上一些布農族音樂的樂譜或者二維碼鏈接,那就更好瞭,可以直接聽一聽,那種沉浸式的體驗一定非常棒。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布農族音樂與文化傳達”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可能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我一直相信,每一個民族的音樂都是他們心靈深處的歌唱,是他們集體記憶的載體。而布農族,在高山峻嶺之間,他們與自然搏鬥,也與自然共生,他們的音樂一定飽含著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描寫布農族人在不同生活場景下,音樂是如何被運用和創作的?例如,在辛勤勞作時,他們會唱什麼樣的歌謠來舒緩疲憊?在節日慶典時,音樂又扮演著怎樣烘托氣氛、凝聚族人的角色?還有,我很好奇,隨著時代的變遷,布農族音樂是否也發生瞭一些變化?有沒有一些年輕的音樂人在嘗試將傳統音樂與現代元素相結閤,創造齣新的音樂形式?這本書如果能為我們展現這些鮮活的圖景,那將是對布農族文化一次深刻而動人的呈現。
评分當我看到“布農族音樂與文化傳達”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 immediately 齣現的是一幅幅畫麵:身著傳統服飾的布農族人在山林間歌唱,歌聲迴蕩在山榖,與自然的風聲、鳥鳴交織在一起,形成一麯天籟之音。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跨越時空、觸動人心的民族音樂充滿好奇,而布農族那獨特的“八部閤音”更是讓我魂牽夢縈。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八部閤音”的藝術魅力,它背後蘊含的古老智慧和哲學思想?除瞭“八部閤音”,布農族是否還有其他形式的音樂,比如勞動歌、祭祀歌、敘事歌等等?這些音樂在布農族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又是如何將布農族的曆史、神話、傳說以及生活方式一代代傳承下去的?這本書如果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布農族音樂文化的大門,讓我聽到那些古老的歌聲,感受那些質樸的情感,那將是我一次非常難忘的閱讀體驗。
评分這本書的厚度和它名字所蘊含的廣度,讓我猜測它可能是一本信息量極大的著作。布農族文化,本身就包含瞭語言、信仰、習俗、藝術等諸多方麵,而音樂又是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從宏觀的角度,梳理布農族音樂發展的曆史脈絡?比如,布農族音樂是如何起源和演變的?有沒有受到過外界文化的影響?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布農族音樂的社會功能,例如在祭祀、歌謠、戲劇等方麵的應用,以及這些音樂如何承載和傳遞布農族的社會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有關於布農族傳統樂器的介紹,比如鼻笛、口簧琴等,它們是如何製作的?又是如何被運用在音樂演奏中的?還有,布農族人對於音樂的態度是怎樣的?是視為一種娛樂,還是一種神聖的儀式?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這些方麵的知識,那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布農族文化的人來說,將是極其寶貴的資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