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传递文化讯息的一种符号载体,对布农族社会而言,音乐除了是情感与情绪的复写,更是布农族文化的表征,不仅是沟通上的外显符号,在社会文化制度当中,更扮演一个极重要的传递媒介的功能。
对于布农族音乐除了声音的记录和分析外,其音乐语言的特殊性和传达功能,可以透过符号的解码和分析,将内在生命具体化、客观化;而利用「符号学」来探讨台湾布农族音乐如何反映文化内涵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如何感知、体验音乐语言所要传达的文化意涵和功能等,正是研究台湾原住民音乐,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郭美女
现职:
国立台东大学音乐系教授
经历:
国立编译馆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
原住民专门人才奖励审查委员。
全国学生音乐比赛评审。
全国乡土歌谣比赛评审。
教育部深耕教学「艺术与人文」领域审查委员。
教育部九年一贯课程与教学辅导组「艺术与人文」领域委员。
教育电台古典音乐「音乐万花筒」节目制作兼主持人。
国科会专案:「符号学在艺术与人文课程运用之研究」、「以传达功能分析布农族音乐语言之研究」计画主持人。
自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近代台湾布农族音乐研究之概况
一、荷西满清时期(1624-1895 年)
二、日治时代(1895-1945 年)
三、国民政府时期(1946-1979 年)
四、八十年代以后(1980 年代迄今)
第二节「符号学」对布农族音乐语言和文化研究之重要性
第三节本书内容架构
第二章「符号学」的意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符号学」的意涵和研究面向
一、「符号学」的意涵
二、「符号学」的研究面向
第二节「符号学」思想的发展
一、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的「符号学」
二、近代「符号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现代「符号学」的学派论点
一、各学派的论点
二、音乐符号学的代表
第三章布农族历史的沿革与文化特色
第一节布农族的历史沿革
一、第一阶段:早期族群共处时期(1621 年以前)
二、第二阶段:荷西明郑时期(1621-1685 年)
三、第三阶段:清朝治台时期(1685-1895 年)
四、第四阶段:日本治理时期(1895-1945 年)
五、第五阶段:国民政府时期(1945 年后)
第二节布农族的部落与社群分布
一、布农族的部落组织
二、布农族的自我扩展与迁徙
三、日本政策下的集体迁移
四、布农族的社群分布
第三节布农族的文化变迁
一、文化体系内自身的改变
二、外来族群间的涵化
三、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
四、西方宗教的影响
第四节布农族的生活文化
一、布农族的主要作物
二、布农族居住建筑特色
三、布农族的两性分工
四、布农族传统的服饰和器具
第五节布农族的社会组织和传统信仰
一、布农族父系氏族组织的特色
二、布农族「家」的象征机制
三、布农族的政治特质
四、布农族的婚姻和土地制度
五、布农族的传统信仰与祭仪
第四章符号指涉和布农族传统祭仪之相关性
第一节符号意义的产生和组成
一、符号意义产生的模式
二、符号的组成──「意符」和「意指」
三、符号约定俗成的系统──「任意性」和「促因性」
第二节布农族文化的符号类型和概念
一、肖像性符号的表现
二、指示性符号的类型
三、象征性符号的特质
第三节布农族生命仪礼的符号指涉和象征
一、布农族生命仪礼的符号表现
二、布农生命仪礼的符号指涉和象征意涵
第四节布农族传统岁时祭仪的符号和指涉
一、布农族的传统岁时祭仪和祭事历板
二、布农族传统岁时祭仪的符号和指涉分析
第五章布农族音乐语言的符号表现与解析
第一节语言和音乐的符号关系
一、语言和音乐符号表现之相关性
二、语言和音乐符号表现之差异性
第二节布农族音乐的形式和特色
一、布农族音乐的歌唱形式分类
二、布农族歌谣音乐的表现方式
三、布农族复音歌谣的特色
第三节布农族音乐和符号表现
一、符号的外延和内涵作用
二、布农族乐器的声音符号表现
三、布农族音乐的内涵作用和特色
第四节布农族音乐的符码解析
一、声音的符码化
二、音乐语言的「系谱轴」和「毗邻轴」
三、布农族传统歌谣和童谣的符码分析
第六章布农族音乐语言的传达模式与功能
第一节传达语言和布农族音乐文化
一、传达的意涵
二、声音语言的传达
三、姿态语言的传达
第二节R.Jakobson 的传达模式和功能
一、R. Jakobson 的理论
二、R. Jakobson 的传达模式
三、R. Jakobson 的传达功能
第三节布农族音乐的传达功能分析
一、传统祭仪歌谣的传达
二、工作类歌谣的传达
三、生活性歌谣的传达
四、布农族童谣的传达
第七章结语
第一节「符号学」对台湾原住民音乐研究具有其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符号学」对台湾原住民音乐研究可提供另一思考方式
二、「符号学」有助于族群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三、布农族社会的符号指涉,符合「符号学」的二元方法论
第二节布农族传统祭仪和音乐的指涉,具有特殊文化意涵
一、布农族传统祭仪的指涉作用是社会文化与秩序的重要枢纽
二、布农族音乐具有反映社会文化意涵之功能
三、布农族音乐的符号指涉是建立族群自我辨识的重要行为
第三节布农族音乐语言的符号表现,具有符码结构之特质
一、F.deSaussure「表义二轴」论点能有效分析布农族音乐符码结构
二、运用「符码」系统能了解「系谱轴」和「毗邻轴」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布农族音乐语言具有多重性的传达功能
一、运用R. Jakobson 的传达模式能了解布农族音乐的功能性
二、布农族传统歌谣符合R. Jakobson 多重功能的传达模式
三、布农族童谣的传达具有其功能性和意义
参考书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深沉的木质纹理背景,上面用古朴的字体印着书名“布农族音乐与文化传达”。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immediately浮现出了高山、森林,还有那悠扬的歌声。我一直对原住民文化很感兴趣,总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而音乐,往往是连接人与文化最直接的桥梁。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布农族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独特的旋律,去理解那些隐藏在歌声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不知道书中会不会有关于布农族传统祭典的描写,比如丰收祭、小米祭等等,这些盛大的仪式通常都伴随着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是他们文化最生动的体现。我很好奇,布农族的音乐和我们汉族或其他民族的音乐有什么样的差异?他们的音阶、旋律、节奏有什么特别之处?又是如何通过音乐来传承他们的历史、神话、传说以及生活习俗的呢?如果书中能配上一些布农族音乐的乐谱或者二维码链接,那就更好了,可以直接听一听,那种沉浸式的体验一定非常棒。
评分拿到这本《布农族音乐与文化传达》之后,我第一反应就是它一定包含了很多民族学研究的深度内容。我一直对台湾原住民的社会结构、信仰体系以及他们的艺术表达方式很着迷,而布农族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族群,他们的音乐和文化肯定有着非常独特和值得研究的地方。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布农族社会中音乐所扮演的社会功能?比如,音乐在他们在部落会议、婚礼、丧礼、甚至是狩猎活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会有关于布农族传统社会组织,例如父系氏族、母系氏族等,与音乐传承之间相互影响的论述?另外,布农族著名的“八部合音”无疑是他们音乐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对其产生、发展、及其艺术价值的详尽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声音组合,更是布农族人对天地的敬畏、对祖先的追思以及对和谐生活的美好期盼。不知道这本书是否会从人类学、音乐学的角度,对“八部合音”进行多维度的解读,例如其复杂的声部结构、独特的演唱技巧,以及它所承载的宇宙观和生命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和它名字所蕴含的广度,让我猜测它可能是一本信息量极大的著作。布农族文化,本身就包含了语言、信仰、习俗、艺术等诸多方面,而音乐又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从宏观的角度,梳理布农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比如,布农族音乐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有没有受到过外界文化的影响?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布农族音乐的社会功能,例如在祭祀、歌谣、戏剧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这些音乐如何承载和传递布农族的社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布农族传统乐器的介绍,比如鼻笛、口簧琴等,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又是如何被运用在音乐演奏中的?还有,布农族人对于音乐的态度是怎样的?是视为一种娱乐,还是一种神圣的仪式?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这些方面的知识,那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布农族文化的人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布农族音乐与文化传达”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可能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我一直相信,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是他们心灵深处的歌唱,是他们集体记忆的载体。而布农族,在高山峻岭之间,他们与自然搏斗,也与自然共生,他们的音乐一定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描写布农族人在不同生活场景下,音乐是如何被运用和创作的?例如,在辛勤劳作时,他们会唱什么样的歌谣来舒缓疲惫?在节日庆典时,音乐又扮演着怎样烘托气氛、凝聚族人的角色?还有,我很好奇,随着时代的变迁,布农族音乐是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没有一些年轻的音乐人在尝试将传统音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这本书如果能为我们展现这些鲜活的图景,那将是对布农族文化一次深刻而动人的呈现。
评分当我看到“布农族音乐与文化传达”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 immediately 出现的是一幅幅画面:身着传统服饰的布农族人在山林间歌唱,歌声回荡在山谷,与自然的风声、鸟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天籁之音。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的民族音乐充满好奇,而布农族那独特的“八部合音”更是让我魂牵梦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八部合音”的艺术魅力,它背后蕴含的古老智慧和哲学思想?除了“八部合音”,布农族是否还有其他形式的音乐,比如劳动歌、祭祀歌、叙事歌等等?这些音乐在布农族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又是如何将布农族的历史、神话、传说以及生活方式一代代传承下去的?这本书如果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布农族音乐文化的大门,让我听到那些古老的歌声,感受那些质朴的情感,那将是我一次非常难忘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