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明」到「文化」的進程──颱灣原味車站巡禮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高鐵已成為尖端的代錶,而曾經代錶近代文明的傳統鐵道,則可以界定在文化的層次。從「文明」到「文化」的進程,必須有一段隔代的瀋積,颱灣縱貫鐵道全通已踰百年,其所拉齣的曆史距離和文化深度,讓我們正好以一種全新感覺,探討颱灣交通文明、産業變遷、城市興衰,與人情憶往。
本書作者帶著旅行的心情與鐵道的癡情,鎖定「1908颱灣縱貫鐵道各驛停車」,遍曆每一座車站,手繪七十幅車站的樣貌,迴溯早年驛站風情。以一幅畫一篇短文相亙搭配為主軸,章節的安排則按縱貫鐵道工程進度,簡要解說建設經緯,然後進入圖主文輔的圖鑑形式,集結全綫約七十座車站寫生圖錄。成為一本觀賞用的、趣味性的「車站美學」入門書。
若說主文是慢火精燉的車站「原味」,那「齣站蹓蹓」就是大火快炒的「時鮮」小菜瞭。以車站為中心兩公裏內,也許隻是鄉野趣談的小麵攤,也許隻是一處寂寞的考古陳列室、一座客死異鄉工程師的紀念碑、一幢殘破的鐵道宿捨……特彆喜歡沒有連鎖店入侵的小鎮,沒被貼標簽的風景,走過清寂的街道,帶著幾分孤獨與探索,和陌生的土地交個朋友,跟熟悉的老地方敘敘舊,捨棄車來車去的慣性旅遊,徒步也是一種美學。
1908年通車的颱灣鐵道,載運的不隻是颱灣百年的經濟發展,更是充滿你我的迴憶與情感。這次,在作者充滿感性的筆觸,以及輕鬆的文字下,讓我們重溫百年來颱灣發展的軌跡。
本書特色
以1908年縱貫綫鐵道的開通為主軸,帶領讀者進入颱灣發展的曆史進程。
從「車站美學」的觀點,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體認颱灣之美。
除瞭曆史發展的變遷外,更以散步的方式,重新認識車站四周充滿特色的地方景觀。
作者簡介
李欽賢
1945年生,曆史癡,火車迷,日文藏書豐富,閱讀領域寬廣,不僅是筆耕甚勤的美術史學者,也是勤跑田野、遍曆鐵道的畫傢,擅以土地的觀點探索時代烙印的足跡。
主要著作有《颱灣美術閱覽》、《颱灣古老火車站》、《颱灣火車知性之旅》、《颱灣蒸汽火車速寫》、《颱灣城市記憶》、《車站四季》(以上玉山社齣版)、《颱灣人文風景100點》(時報齣版)、《颱灣美術之旅》、《俠氣.叛逆.陳植棋》(以上雄獅齣版)、《追尋颱灣的風景圖像》(颱灣書房)等四十餘本。
謝鞦霞
1951年生於基隆,自從跟隨鐵道畫傢丈夫的李欽賢記錄《車站四季》(玉山社齣版,2004年)之後,和火車、火車站成瞭好朋友。2006年又一起走遍北迴、集集、海綫的火車站,完成瞭《火車載我去看海》、《長著眼睛的火車站》、《在集集下車》(以上由玉山社齣版)三本有趣的繪本。2009年起,再度一起將1908年縱貫綫鐵道通車時的七十個車站一一入畫之外,並扛下蒐尋美食、好景的超級任務。
自從讀瞭《颱灣原味車站輕鬆蹓》,我的旅行觀簡直被刷新瞭。我一直以為,去颱灣旅行就意味著要擠進那些擠滿瞭遊客的夜市,要排隊去吃網紅餐廳,要打卡那些在社交媒體上被過度曝光的景點。但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颱灣旅行的另一種可能性——一種迴歸本質,迴歸在地,迴歸“原味”的旅行。它帶我認識瞭那些隱藏在火車軌道旁,但卻飽含故事的小鎮,那些你可能永遠不會在旅行團行程上看到的角落。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在地美食”的介紹。它不是簡單地列齣菜名,而是詳細地講述瞭這些食物背後的文化淵源,以及製作它們的人們的故事。比如,在介紹某個南部車站附近的老味道時,作者花瞭整整一頁的篇幅去描寫一位老奶奶如何堅持使用最傳統的方式製作古早味糕點,那種對食材的尊重,對傳統的堅持,讀來讓人感動。這本書就像一個寶藏地圖,指引著我前往那些真正能觸碰到颱灣靈魂的地方。我不再追求“到此一遊”,而是渴望去“體驗”,去“感受”,去“遇見”。
评分我是一位退休多年的教師,這些年一直夢想著能有機會更深入地瞭解颱灣的各個角落,但總覺得跟團遊太過奔波,自由行又缺乏方嚮。當我在書店偶然翻到《颱灣原味車站輕鬆蹓》時,我感覺像是找到瞭知音。這本書的風格非常適閤我這樣的長者,它沒有那些花哨的圖片和復雜的攻略,而是用一種平和、親切的語調,娓娓道來。 書裏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颱灣便利的鐵路係統,從一個車站走到另一個車站,並且在每個車站都推薦瞭值得一去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充滿曆史韻味的老街區和當地人纔知道的美味小吃。我最欣賞的是它強調的“輕鬆”二字,它告訴我,旅行不必趕時間,不必追求數量,重要的是享受過程。我跟著書中的建議,去瞭幾處離傢不遠的車站,體驗瞭非常愉快的慢時光。比如,在書中提到的一個客傢小鎮車站,我品嘗瞭地道的客傢菜,聽瞭當地老人傢講故事,感覺像是迴到瞭自己的童年。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旅行的樂趣,也讓我更加熱愛我的這片土地。
评分這本《颱灣原味車站輕鬆蹓》簡直是近期旅行的完美指南!作為一個對颱灣情有獨鍾的背包客,我一直希望能深入瞭解那些隱藏在車站周邊,充滿在地生活氣息的小鎮風情。過去,我總是依賴零散的網絡信息,或是隨意的街頭探險,結果常常是錯過一些不為人知的驚喜,或者浪費瞭寶貴的時間在人潮擁擠的觀光景點。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旅行方式。它不僅僅是列齣景點,而是像一位親切的颱灣長輩,細心地為你描繪齣每一個車站周遭的獨特韻味。 我特彆喜歡它對“慢旅行”概念的強調。書裏並沒有一味地推薦大型購物中心或是聲名遠播的景點,反而把焦點放在瞭那些可以讓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的地方。比如,我跟著書中介紹的,在颱南一個不起眼的小車站下車,漫步到附近的巷弄,發現瞭一傢傳承三代的手工布丁店,那細膩的口感和溫和的甜味,瞬間撫慰瞭旅途的疲憊。又比如,在花蓮的某個海邊車站,書中推薦瞭一個當地漁民經營的小餐館,海鮮的鮮甜,配上太平洋的海風,那種原汁原味的感覺,是在高級餐廳裏體驗不到的。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颱灣味道,藏在這些不經意的小角落裏。
评分初次拿到《颱灣原味車站輕鬆蹓》這本書,我其實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我平時旅行,習慣瞭做大量的功課,查閱各種攻略,恨不得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但這本書卻倡導一種“輕鬆蹓”的旅行態度,這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然而,翻開書頁,我立刻被它獨特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作者並沒有使用那種生硬的景點介紹模式,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甚至帶點故事性的筆觸,帶你走進颱灣的各個車站。 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中部山區某個小站的描述。作者沒有像其他攻略那樣,隻提及附近的山巒和寺廟,而是花瞭很大篇幅去講述當地居民的生活日常,比如清晨集市的喧鬧,午後茶館的寜靜,以及夜晚星空的璀璨。這種細節的描寫,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感受到那個地方的溫度和人情味。讀完那一章,我立刻決定將那個小站列入我的下一站行程,並且我告訴自己,這次要放慢腳步,試著去體驗那種“輕鬆蹓”的感覺,去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這本書讓我對旅行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一種與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度連接。
评分《颱灣原味車站輕鬆蹓》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僞文青”量身定做的!我平時就很喜歡攝影,但總覺得拍齣來的照片缺乏靈魂,總是在捕捉那些光鮮亮麗的外錶,卻忽略瞭背後的人文氣息。這本書恰恰相反,它引導我從“車站”這個節點齣發,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詩意。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他能夠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勾勒齣最動人的畫麵。 我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介紹某個東部海岸小鎮車站的描寫,他沒有過多地描繪海景的壯麗,而是將焦點放在瞭當地漁民清晨齣海前的忙碌,以及港口邊海鷗的鳴叫聲。他甚至還提到瞭在車站旁一間小小的雜貨店裏,可以買到最地道的伴手禮,那種溫暖而樸實的互動,讓我覺得非常親切。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匆匆過客,而是變成瞭一個能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記錄的旅人。我開始留意那些車站的站牌設計,那些老街的建築風格,那些居民臉上的笑容,這一切都因為這本書而變得更加鮮活和有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