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芷、孙越、高大鹏、张玉兰、舒展、杨玉欣、刘墉、赖其万 感动推荐
蒋海琼在二○○七年前被诊断患了渐冻人症,虽然肌肉萎缩,行动不便,最后吞嚥困难,必须靠鼻胃管和唿吸器维生,但她仍心心念念愈来愈多的单亲家庭。在失去行动能力前,她四处演说,唿吁社会重视单亲问题。
一开始,蒋海琼的右脚常不听使唤、鞋子滑落、继而跌倒摔伤,十个月后诊断罹患「渐冻人症」,渐渐失去行动能力,说话含煳不清……,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原本细腻温暖充满疗癒力的声音,如今无法说出一个字发出一个音,不仅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还要面对死亡的阴影。她曾忧伤愤怒,但在信仰中找到力量,坚毅的性格和坚定的信仰,让她看到生命的丰美,伴随她遨游天地之间。
这本书是她的未竟之作。蒋海琼过世前已不能言语,但思路清晰,脸上仍带着笑容,虽然备受病痛之苦,仍在助理协助之下,字字艰辛地表达了对于这个世界的爱与关怀。
封底文字
作者蒋海琼罹患「渐冻人症」
三年来所有机能一一都被冻结
身体虽然被禁锢心灵却自由飞翔
当她双腿瘫痪时
仍然坐着轮椅四处演讲办活动
即至吞嚥困难无法言语时
头脑始终清晰且文思泉涌
怀抱热情念念不忘单亲家庭的关怀工作
本书收录作者口述、由学生笔记的散文
虽有病苦折磨忧伤仍在心却平静一如湖水
读来只觉作者的盈盈笑脸映出属天的光辉
作者简介
蒋海琼
民国四十年出生于基隆
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
东方(华北)神学院研究所毕业
美国爱西兰大学基督教教育硕士
教牧关怀辅导硕士、教牧学博士
曾任记者、编辑、广播节目制作人、神学院教授
一场文字狱,使她的婚姻触礁
艰辛的单亲生涯、病痛的折磨
驱使她紧紧信靠基督的信仰
生命因而发出更大的光与热
着有《爬出忧郁的深渊》、《单亲不孤单有声书》
在美、台创办「溪水旁关怀单亲家庭协会」
2007年罹患「渐冻人症」2010年破茧而出
在病榻上仍然传达了永不放弃的热情
留下隽永散文展现生命的爱与丰美
推荐序
自由飞翔的灵魂 刘 墉
溪水旁的春天 赖其万
从一只鞋说起
时髦的拐杖
又不是判了死刑
忧伤五部曲
斜阳下的海棠
一片金秋
跌倒了
雪来看我了
原来,春天并不远
疼痛 感谢 挑战
信心的飞跃
等
病,不要让它生在心上
哭与笑
想念我的声音
附录
生与死
苦难与祝福
亲情四帖
幸福的感觉
希望的季节
自由的天空
跋
追思海琼 张玉兰
自由飞翔的灵魂 ◎刘墉
跟海琼认识十几年了,第一次见面,是她送我的老同学夫妇来家,匆匆介绍,没聊几句。但是因为我们都有血糖的困扰,彼此交换了邮址,接下来常通信,谈些保健的经验。
那时海琼一边在基督教团体工作,一边在「爱西兰神学院(Ashl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修博士,大概工作和读书的压力都大,血糖往往飙高,直到她把工作辞去,才逐渐控制。她后来对我说她的脾气急,又有些忧郁症的困扰,放下工作、放下心情,健康就恢复了。
海琼从不隐瞒她的忧郁,甚至出过一本《爬出忧郁的深渊》,以她的经验帮助别人。她也不避谈过去的婚姻,说丈夫因为政治原因身系囹圄两年多,出狱之后就愈走愈远。从她的信中看得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放下」的心情,她对前夫的不满也逐渐化解,分手二十年后,她终于主动写了张圣诞卡片给前夫:「过去的争争吵吵,我都记不清细节了。我相信上帝已经医治了我。但我知道在争吵中,我曾经深深伤害了你。请你原谅我……」
不久之后,接到她寄来的文章〈自由的天空〉,写她与前夫在台北的一家咖啡屋碰面。那是我见过的海琼最感人的作品,平静的心情、淡淡的语言,让我湿了眼眶,尤其是她写的「很难想像,我们曾经非常亲密,亲密到彼此伤害;伤害至背道而驰,中间相隔了千山万水。而今,在分离了长长二十年之后,相聚在这春花盛开的窗前。香浓咖啡的对面,是他,我曾经许托终身的人;是他,让我在梦中都不愿相见的人;是他,使我的双眼化成泪泉的人。而此时此刻,宽恕,是我们唯一的交集。」
我立刻回信给她,说太感人了,应该发表。更说她的宽恕与包容,实在令人佩服。
在与丈夫离异之后,海琼一个人带着七岁的女儿迦迦,远赴美国深造,接下来一站站漂泊,真是尝够了艰辛。从她的〈生与死〉那篇文章里,我看到迦迦依在床边问妈妈,如果妈妈病了、妈妈也走了怎么办?如果妈妈开车出了意外,怎么办?
也就有感于自己作为单亲妈妈的无助,海琼二○○四年在美国宾州成立了溪水旁关怀单亲家庭协会(By Streams of Water, Inc.),而且三年后把会务扩展到台湾。为了台湾的「溪水旁」,她那阵子常回国,每次我们都碰面,她的血醣已经几乎正常了,却还总记着我的问题,有一回特别从美国带了一大包麦片和干果给我,教我怎么吃。
对无助的「单亲」,海琼更是尽了全力,非但四处奔波、讲道募款、开办心灵成长营,即使在病中,隔着半个地球,还在关心会务。
记得最后一次在台北跟她碰面,她已经有些不适,说不知为什么,有一只脚老抬不起来,没力气,连鞋子都容易掉,还讲她在台湾看了不少医生,都查不出原因,打算回美检查。
不久就接到她的信,说她得了「渐冻症」。尽管如此,她还是马不停蹄地在美国四处推展会务。记得那年寒冬她来纽约讲道,经过我家,直赞美我种的花,我就送了盆海棠给她。没想到隔不久就接到她的电邮,里面还附了那盆海棠的照片,告诉我她很小心,没让花在路上「着凉」。
海琼就是这么个慧心的女人,她有文学家的敏锐、宗教家的关怀,又承继了名作家母亲重提和诗人父亲蒋治平的文采,更重要的是她有着愈挫愈勇的意志。
过去两年,总得到她的病讯,先是由她自己打字,后来由助手代劳。听说她从上下楼辛苦,到不得不以轮椅代步,逐渐四肢僵硬、连吞嚥都出了问题。起初她坚持不插胃管,后来为了完成这本最后的着作才妥协,但是就算她完全无法言语,只能用眼睛示意,还是透过助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成近二十篇文章。或许正因为这一字一血泪的创作方式,虽然文章都不长,却都直入人心。尤其可贵的是她起初得知病情,虽然有过愤懑,但是跟着就能平复,还写出〈忧伤五部曲〉,以自己作例子,告诉大家怎样面对「绝症」的打击,由「为什么是我?Why me?」到「为什么不是我?Why not me?」,全然接受「那个事实」。
她回忆一花一草、回忆带女儿到美国看到的第一场雪,写对亲人、朋友、医疗团队,甚至对电脑的感谢,感谢透过视讯,使她能在病中继续为溪水旁的学员献上祝福。
海琼就是这么一个「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她有忧郁,就希望别人不忧郁;她血醣高,就希望能帮别人控制。她遭遇了单亲的困顿,就希望每个单亲家庭都快乐。我甚至要说,若不是因为她生病之后,还急着把有关单亲教育的有声书出版,造成透支,病情也不会恶化得那么快。
二月七号,海琼的同窗好友蔡慧慧四处打电话,通知溪水旁的朋友去开会,因为海琼决定辞去会长,对下一任会长的产生非常关心。不过九天,就收到海琼小妹蒋祖英的电邮,说海琼在美东时间十六号下午两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即使临终的一刻,她都很清醒、都很泰然,对每件事充满感恩。
接着收到海琼这一系列病中的作品,虽然有些已经在她给我的信中看过,整个读下来,仍然有着心灵的震撼。
「我的心不冻!」我看到一个活过精采的六十年,在任何遭遇下,都发光发热,坚持如一、热情如一,即使在渐冻的身体中,仍能自由飞翔的灵魂。
最近在网络上闲逛,无意间看到《我的心不冻》这本书的推荐,光是看书名,就觉得特别吸引我。你知道吗,我们台湾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很多人内心深处,其实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和焦虑。尤其是在追求事业、维系关系,或者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我们很容易感到疲惫,甚至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被一层冰冷的外壳包裹住了,不再那么容易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所以,“我的心不冻”这个书名,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告诉我,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温度,依然可以去感受爱,去散发光芒。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在讲述一种关于内在成长的故事,关于如何拥抱自己的脆弱,如何找回内心的力量,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纯真和热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理解自己,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从而让我的心,真正地“不冻结”,而是充满温暖和生命力。
评分最近在寻找一些能触动心灵的书,偶然间看到了《我的心不冻》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你知道吗,在台湾,尤其是在大都市里,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我们很多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自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日复一日地运转,慢慢地,感觉心底的那份热情和温度,似乎都被生活磨平了,好像“冻”住了。所以,当看到“我的心不冻”这个名字,我立刻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找回那种鲜活的生命力,那种能够抵御寒冷的力量。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会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会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去探讨我们内心的情感和需求。它或许会讲述一些关于如何面对孤独、如何处理失落、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幸福的故事。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去阐释“心不冻”这个概念的,又是如何用文字去温暖那些我们感到冰冷的心灵。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它带我进入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
评分哇,最近在看一本叫做《我的心不冻》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看书名就充满了好奇。你知道吗,我们台湾人,尤其是在台北这样快节奏的城市里生活,常常会觉得心底深处好像结了一层薄冰。尤其是在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还有生活琐碎堆积如山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座孤岛,四周被冰冷的现实包围着,想呐喊却发不出声音,想拥抱却伸不出双手。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我的心不冻》这个名字的时候,内心深处就被狠狠地触动了一下。我想,这本书一定有某种力量,能够融化那些让我们感到冰冷的部分,让我们重新感受到温暖和活力。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种很华丽的,而是一种淡淡的,有点朦胧的感觉,仿佛是冬日里透过窗户看到的远山,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我真的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怎样的世界,能够让我理解,即使在最寒冷的时候,内心也可以不被冻结,甚至还能开出独特的花朵。也许,这是一种关于坚韧,关于爱,或者关于自我疗愈的故事。我猜想,作者一定非常了解人心的脆弱与坚强,能够用文字描绘出那些我们常常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我的心跟着书中的故事一起,去感受那份不被冻结的温暖。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我的心不冻》,真的太有共鸣了!作为在台湾土生土长的人,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坚强,要努力,很多时候,情绪的表达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失望,或者是一些无法言说的委屈时,我们常常会选择把它们藏起来,假装自己没事,假装自己很强大,但其实,内心的某个角落,却可能正在一点一点地被寒冷侵蚀。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温暖的书,一本能够让我放下伪装,诚实面对自己的感受的书。所以,《我的心不冻》这个书名,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来诠释“心不冻”这个概念的。是关于如何面对逆境,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还是关于如何去爱,如何在付出中不被伤害?亦或是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接纳自己所有的不完美?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是一篇空洞的励志宣言,而是会用真挚的文字,细腻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情感的起伏。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找到一种与内心对话的方式,去融化那些僵硬的角落,让生命重新流动起来,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评分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关于《我的心不冻》的讨论,虽然还没有机会拿到这本书,但光是听大家零星的分享,就觉得非常吸引人。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触及生活深层感受的书,特别是当我们身处一个常常鼓励我们“屏蔽”负面情绪的环境时,能有一本书说“没关系,你的心可以不冻结”,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安慰。我常常会想,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被一层无形的冰包裹住?可能是因为经历了一些挫折,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太多的不如意,又或者是我们自己不自觉地筑起了心墙。这些心墙,起初是为了保护自己,但久而久之,却成了阻碍我们感受生活美好的囚牢。所以,当书名直接点出了“不冻结”这个概念,我立刻就联想到,这本书或许是在探讨如何打破那些束缚,如何在寒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春天。我想,这本书不会是一本光讲道理的书,它更可能是在通过故事、人物,或者作者的经历,来展现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猜想,它可能会让我们看到,即使是曾经受过伤的心,也可以重新变得柔软,变得有温度,甚至散发出比以前更耀眼的光芒。我期待着,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寻找那些被冰封住的温暖,然后,让它们重新融化,滋养我的生命。
评分《我的心不冻》这个书名,真是太有力量了!我在台湾生活了这么多年,深切体会到,很多时候,我们为了适应这个社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不自觉地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包装起来,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变得麻木了,是不是心已经“冻”住了。尤其是在经历了社会的历练,看到人情冷暖之后,这种感觉就更甚。所以,当看到“我的心不冻”这个名字,我立刻就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在探讨一种关于内在力量的觉醒,一种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的坚韧。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更可能是关于如何在逆境中找到让自己“不冻结”的理由和方法。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启示,让我明白,即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温暖和活力,依然可以去感受爱,去付出爱,去拥抱生活。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重新找回那种属于自己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温暖而有力的心。
评分最近在书店无意间看到了《我的心不冻》这本书,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你知道吗,作为在台湾长大的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忍耐”,要“吃苦”,很多时候,负面的情绪就被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感觉心底就好像有一层厚厚的冰。尤其是在经历了一些人生的起伏,或者面对一些不那么如意的事情时,这种“心冻”的感觉就越发明显。所以我一直很期待能有一本书,能够帮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温度,能够让我不再那么害怕受伤,能够更勇敢地去感受生活。我猜想,《我的心不冻》这本书,一定是在讲述一种关于生命力的故事,关于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如何在孤独中找到力量,或者是在失落中重新站起来。它可能不是那种空洞的励志鸡汤,而是会通过更细腻、更真挚的方式,去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去描绘那种“心不冻”的状态的,又会给我们提供怎样的视角,来帮助我们融化内心的冰层,重新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和温暖。
评分《我的心不冻》这个名字,真的太有魔力了!在台湾,我们常常会被教导要“坚强”,要“独立”,很多时候,内心的小情绪,小委屈,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久而久之,感觉自己就像一颗被冰封的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算正常,但内心深处,却感受不到太多的温暖和色彩。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就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在探讨一种关于如何保护内心,如何在外界的压力和伤害下,依然能够保持一份柔软和温度。它可能不会提供什么神奇的解决方案,而是会通过细腻的笔触,去描绘那些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去引导我们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解,如何重新找回那种属于自己的,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我真的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份被冰封起来的温暖,然后,让它重新融化,滋养我的生命。
评分我刚看到《我的心不冻》这本书的书名,就觉得心头一动,仿佛被某种温暖的东西轻轻触碰了一下。我们台湾的生活,有时候确实像是个大熔炉,充满着机会和挑战,但也常常伴随着压力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淹没,迷失了自己原本的方向,也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有时候,我们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或者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好像自己的心已经被外界的寒风吹得僵硬,失去了原有的温度和活力。所以,当看到“心不冻”这几个字,我立刻就联想到了,这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找回内心平静,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影响的书。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能够洞察到现代人心灵深处的困惑,并且用充满力量的文字,去引导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找到一种与内心和谐相处的方式,让我的心重新变得柔软而有弹性,能够更好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拥抱身边的温暖。
评分《我的心不冻》这个书名,真的是太能引起共鸣了!在我们台湾,很多人从小就被教导要“坚强”,要“独立”,很多时候,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只能自己默默消化。久而久之,感觉自己就像一座冰山,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心深处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感受温度的能力。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我的心不冻》这个书名时,内心深处仿佛被触动了一下。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在探讨一种关于内在韧性的力量,关于如何在生活的风雨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温暖和柔软。它可能不是那种一味强调积极的空洞口号,而是会更深入地触及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去探讨如何面对伤痛,如何原谅自己,如何在孤独中找到依靠。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用他的笔触,去描绘那种“心不冻”的状态的,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指引,去帮助我们融化内心的冰层,重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温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