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大历史的银幕,发现圣经里的奇异新世界!
在我们手中每日研读、默想、反思与实践的圣经,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从圣经成书至今的数千年来,历世历代的人们又是怎样看待圣经、阅读圣经?
帕利坎,这位举世闻名的基督教思想史大师,以饱含历史脉络的笔触,带领我们一睹圣经的成书过程,以及这几十个世纪以来的圣经阅读轨迹,诸如:
◎圣经从口述到成书的过程,如何影响我们对圣经的阅读;
◎七十士译本怎样让摩西开始讲希腊话;
◎犹太人的读经、释经,与基督徒的关联为何;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的路德和加尔文,如何高举「惟独圣经」;
◎巴哈和韩德尔这两位大师,又是如何用音乐「说」圣经;
◎启蒙时期延续至今的历史批判,对圣经阅读带来怎样的挑战与启发;
在充满典故、字字珠玑的叙述中,帕利坎不只描述历史,更提供深度的反省,细数每一时代读经方法的贡献与限制,让前人的经验成为今日所有阅读圣经者的提醒。面对上帝所默示的圣经,《读经的大历史》帮助每一位阅读者,再次以谦卑而敬畏的态度,聆听这位说话的上帝、道成肉身的上帝所发出的言语。
作者简介
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
帕利坎是耶鲁大学最高荣誉斯特林讲座历史系荣休教授,2004年获颁克鲁格(John W. Kluge)人文与社会科学终生成就奖,曾担任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长。
着述丰富,包括五卷本的《基督教传统:教义发展史》,以及《历代耶稣形像》、《历代马利亚形像》等着作共三十余本。曾获颁美国人文学界最高荣誉的杰弗逊奖章,获得美国犹太神学院颁赠的荣誉学位,以及其他四十一项荣誉学位。帕利坎几乎穷毕生之力,探索基督宗教传统的内涵与发展,堪称基督宗教思想史的泰斗。他已于2005年去世,《读经的大历史》正是他遗留给世界的天鹅之歌。
读到《读经的大历史》这个名字,我立刻就联想到很多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像是那些记载了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或是社会律法的古籍。它们往往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然而,“读经”这个词本身,也随着时代而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它可能意味着对某种权威文本的绝对遵从;而在现代,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对智慧和启示的探索。这本书名就让我好奇,作者会如何界定“经”的范畴?是仅限于宗教典籍,还是涵盖了更广泛的文化文本?而“大历史”又是指什么?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悠久历史,还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我非常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透过“读经”这个视角,去解读那些宏大的历史进程,挖掘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力量,以及这些力量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的。
评分《读经的大历史》… 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庙里、在老人家那里听过的各种故事,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话,很多都源自所谓的“经典”。但是,对于“经”的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可能都有很不一样的解读。这本书会不会试图去梳理这种解读的变化?或者,它讲的“经”,是更广义的,像是那些奠定了我们文化根基的文本?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读经”这个动作的,是纯粹的学习,还是有某种仪式感?而“大历史”又是什么概念?是某个区域的历史,还是全球性的?我比较担心的是,有些书虽然题目宏大,但内容却很零散,或者过于学术化,让人读起来很吃力。希望这本《读经的大历史》能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能够真正地“读”进历史里,而不是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评分《读经的大历史》这个书名,第一眼吸引我的,是那种“穿越古今”的感觉。我们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每天被各种新信息轰炸,好像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翻一本沉甸甸的书,去“读”点什么。更别说“经”了,听起来就觉得离我们好远,好像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触及的东西。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那些被反复阅读、被深刻理解的“经”,却常常是塑造了无数人命运、影响了整个时代的。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统治者手中的工具,还是民众心灵的寄托?是启迪智慧的源泉,还是束缚思想的枷锁?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读经”这个行为,与“大历史”这个概念连接起来的。它会不会揭示,那些看似陈旧的文本,其实蕴含着我们解决当下困境的智慧?
评分哇,看到《读经的大历史》这个书名,我真的超有感觉!身为一个从小到大被各种经书、古籍包围的台湾人,虽然不一定都是宗教经典,但“读经”这两个字自带一种厚重感和传承感。每次翻开一本泛黄的书页,闻到那淡淡的纸张和油墨混合的味道,就好像穿越时空,听到古人的低语。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思想、文化、甚至生活习惯,都或多或少地根植于那些被反复阅读、被代代相传的文本之中。这本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仅仅是关于某一本具体的经书,而是将“读经”这个行为本身,放置在更宏大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不知道它会怎么解读,是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书”如何演变?或是“读经”这个行为对社会、对个人产生了哪些不可磨灭的影响?我很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连接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智慧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让我对“经典”有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扎实,感觉不是那种随便写写、哗众取宠的书。《读经的大历史》——光是“大历史”这三个字,就让我联想到宏观的视角,磅礴的气势。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历史的某个片段,某个事件,就像只看到大海的一滴水。但真正的“大历史”,应该能串联起无数的珍珠,展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而“读经”又是如何融入这条脉络的呢?这让我特别好奇。是关于宗教经典?哲学经典?还是更广泛意义上的,那些塑造了文明形态的文字?我很想知道,作者会从哪个切入点来展开,是政治、经济、社会结构,还是思想观念?我会不会读完之后,突然对很多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理解?甚至,能看到一些我以前从未关注过的、却至关重要的联系?这种能颠覆固有认知的可能性,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