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0
[照片是光与时间的化石…]
一本教你如何看的摄影书
街拍大师森山大道的摄影学校开讲
※本书是对森山摄影作品的入门、甚至是对所有摄影的入门者,最佳的一本「如何看」的摄影专书。
※只要是对摄影有兴趣的人,这本书都能引起你的强烈欲望!
※森山大道首度以全书对话的型式,于摄影学校授课的内容辑录。
「每次快门的声音,就跟我心脏的跳动一样;每次拍下来的画面,就跟我走路的步伐一样。」──森山大道
喜欢可疑、猥亵、复杂、哀愁、恶德浑然天生的地方,巨大欲望的人生摄影棚。将自身比拟为街头的探测器,朝着感应到的方向前去,一边按压快门、一边读取街道的讯息,慢慢地进入街道深处。像是进行一场刺激又愉快的游戏。
以黑白底片捕捉街道上、人群间生动细腻影像闻名的街拍大师森山大道,多次于摄影学校开课讲授。从暗房技巧、底片及相纸的选择、相机及镜头的掌握、快门及光圈的运用、黑白摄影及彩色摄影的表现……等这些摄影技术的讨论,一直到摄影手法及拍摄风格、如何看待日益普及的数位相机甚至照相手机、如何成为一位摄影师、摄影的魅力何在、摄影是否有准则等摄影本质的探讨,《昼的学校 夜的学校》由媒体专栏作家及艺术评论人赤坂英人策划编辑,将这些森山与年轻学生之间的对话辑录成书。
有些学生提出关于摄影基础的疑问,而森山则根据经验,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回答;其中也有摄影尖锐直接却击中本质的提问,以及森山站在现实面,颇具哲学思考的回答。回答的根本,展现了以不确定的「世界」为对象,总是採取格斗姿态的这位前卫摄影家「森山式」的思考。
透过本书,彷彿看到森山大道不断拿着相机到处移动、拍摄的影像。为了提出「无法明白出示的东西」,森山大道持续不断地摄影,而本书正是他以言语揭示的「街拍」集。
取景构图
──当面对拍摄对象时,脑中是否已先设定好影像?还是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接近拍摄对象?
拍摄街上擦身而过的人们,有时是依据直觉、没有透过观景窗观看,直接就按下快门。这些时候我大多依据皮肤反应来拍摄,就算事先想好画面也没有意义。但是通常这样子拍摄出来的画面,跟我直接感受到的影像很像。不过当我在拍某个东西或是街景特写时,当然还是会透过观景窗拍摄。这种时候,当然就很容易想见沖洗出来的照片会是如何。
──按下快门瞬间?
我平常使用的相机是RICOH GR21的广角傻瓜相机。有时候我的直觉会感受到很多像是动物性的某种东西。就算没有事先设想或是不曾预期的事,就在一瞬间突然感应到。这时我就会将相机朝向哪边,不透过观景窗拍摄。因为GR21是相当广角的镜头,所以几乎可以拍到所有东西。相对于必然,我反而期待一瞬间感应到的偶然。飘散在街头的必然与偶然,射进我心中的某个必然与偶然。当然有时我也会透过观景窗等待拍摄时刻到来,像是不会动的东西、海报、招牌,或是路旁的东西,我就会仔细观察之后才进行拍摄。而当我感受到某些东西时,就会直接反应、不透过观景窗拍摄。当我在街拍时,这两种摄影方式是混在一起的。
──我用的是6×6的相机,在视框中先决定好各种要素再拍摄。
单纯来说,就是採用看着观景窗里的景色,再决定构图的方式吧。若以结论来说,就是人各有不同呢。比方说摄影适合攻击性强的人,也适合内向的人。所以会有像你这种想将世界紧紧锁在框架中的人,也有像我这种跑出框架外面的人。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因为性格、体质不同,因而选择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你想要在6×6相机的视界里,以自己的世界来创造构图,想要拍摄冷静、静止的感觉本身一点错都没有。
但是因为是6×6相机,一定得看观景窗再决定,如此一来,意识就会先出现,很难抓取一瞬间发生的事。所以必须看清楚观景窗里的各个角落,然后再决定构图。当自己这么想时,就等于思想犯一样,就算想要不看观景窗拍摄也没办法了。不管是哪种方式,只要能够将讯息传达给观者就好了。
器材
──在拍摄夜晚的风景时,若使用闪光灯会改变影像吗?
我使用的是傻瓜相机上面的闪光灯,光量还不足以会改变风景吧。只是当作补助使用,像是在拍夜晚的海报时,稍微接近一点时会使用。基本上,我不太喜欢使用闪光灯。只是像是招牌或是猫,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我会先关闭闪光灯拍一张,之后再打开闪光灯拍一张。就只是这样而已。傻瓜相机闪光灯的亮度虽然只能照亮数公尺以内,但是对于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微妙地还蛮有效的,採用TRI-X的底片,就可以明白微妙之处,所以蛮有趣的,而且又具有效果。
──拍立得相机?
不管是玩具相机,还是拍立得相机,照片最基本、有趣的地方还是相通的。就像是每次影像显现后,都会感到惊讶。也像是在玩玩具,拍到了、拍到了大喊出来的感觉。这种觉得有趣的心情,因为与日常採用底片拍摄沖洗出来,再看着印样印到相纸上的经过不同,所以会觉得新鲜。我平常虽然不拍彩色照片,但是使用拍立得相机时,会觉得彩色照非常有趣,因为会出现不可思议的颜色,而玩具相机有时会出现无法预测、奇妙的灰雾(底片曝光部分发黑),这件事就很有趣。
光圈 / 快门
──在「森山大道 in Paris」中,拍时装模特儿时也一样用傻瓜相机拍摄,这种时候会不会改变光圈大小或快门速度等,以追求不同的效果?
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我不会去改变曝光值。我现在使用的GR21和GR10,因为是傻瓜相机,就算改变曝光值,也只能上下补正各两个阶段。只是依据工作内容,极少数会改变曝光值。刚刚看到的时尚摄影风,是在巴黎拍摄的,当时是採用Scala的黑白正片拍摄,从一开始拍摄时,我就决定不改变曝光值。因为是21mm的镜头,周围的光线,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暗,而我知道就算是正常拍摄都会有点偏暗,所以没有必要特地调暗或调亮,至少使用这种底片时不需要。我反倒比较在意遇到逆光时,依据底片的特性应该如何对应,还有该如何产生对比等方面。总之,与平常拍摄的街头摄影不同,而且又是拍摄平常很少拍的模特儿,再加上背景又是在国外,我比较在意的是不能放过模特儿一瞬间的表情。所以在接到杂志、彩色摄影的工作时,我就会依照正常模式拍摄,然后再放大、缩小二个光圈值来调整。像这种时候,我都会採用正片拍摄,所以多少都会出现一点阴影,也无法透过机器修正,所以都是在暗房沖洗时调整调性。但是在街拍时,基本上我不会这么做。反倒是比较在意快门速度,有时还会转到F值(光圈值)拍摄。
色彩
──在森山老师的照片中,灰色的部分非常漂亮,该以嘈杂来形容吗?我总是在想到底该如何做,才会出现那些灰色呢?我很在意那些灰色,那到底是什么呢?
荒木先生也说过同样的话呢。请看森山先生照片中灰色区域之类的话。荒木先生在我的照片中感受到灰色区域,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我对于照片中出现的灰色区域,并没有特别的坚持,因此也不会特别在意。但是我想或许潜伏在我身体某处的东西,已经形成了我个人的体质也说不定。所以就算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是独特的灰色层次或是调性,我却无法加以说明。我只能这么说,缘因于各式各样的理由,最后形成这样的结果。
──黑白照片与彩色照片的差异?
基本上我喜欢黑白。若是用现代的说法来形容,就是有点时代错误的感觉。当然我也曾经拍过彩色照片,还有像是拍立得也很有趣。虽然我说我喜欢黑白,但并不表示我认为彩色照片就是不好。只是就我个人独断的想法,还是认为照片就应该是黑白。前阵子因为杂志的工作,拍摄一位女演员,偶而拍彩色照片我也觉得蛮有趣的。因为平常很少拍彩色照片,所以觉得很新鲜,稍微改变一点曝光,整个影像就有很多种变化。以我的情况来说,就算是拍彩色照片,也不会採用数位相机拍摄,拍完之后,感到很不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拍到,相反地也感到很兴奋,觉得蛮刺激的。
还有另一个原因。从小时候开始,我看过的所有摄影,其中让我非常感动、或是受到冲击的,没有一张是彩色照片。不管是威廉.克莱茵的《纽约》(New York)、东松照明的《长崎》(Nagasaki),还是尤金.阿杰(Eugene Atget)拍摄世纪末的巴黎,全部都是黑白摄影。但也不光只是因为这样,我认为黑白摄影能够带来冲击,黑白的魅力与颜色深深地附着在我的细胞与视线。就是这种感觉。
基本上拍摄彩色照片时,我希望尽量拍得明亮、有趣,以游玩的心情拍摄。我只是认为难得有机会拍彩色照片,所以希望能够拍街上我喜欢的颜色。所以我会拍声色场所的招牌或看板、爱情宾馆的霓虹灯或入口、化着浓妆的小姐或礼服,结果还是会被可疑、印象深刻的颜色所吸引。因为我很了解我自己所以我知道,我特别喜欢黄色系、粉红系及紫色系。虽然我想用游玩的心情拍摄,但是有时会突然拍到奇怪的影像,不知不觉地陷入其中。因为有些是黑白照片无法拍到的影像,所以觉得很高兴。总之,我不希望因为拍摄彩色照片而感到疲累,因为平常拍摄黑白照片时感到很疲累。
摄影论
──挑选照片的基准?
拍照的瞬间,映在网膜上、影像的记忆,这个残像在沖洗底片的时候会立刻回来。在那个时候我会再次确认,啊,这就是当时我想拍的照片。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想把影像印到相纸上看看。
在沖洗照片时,会将拍摄的时间与场所当作另一件事,就像是初次看到这张底片,以当时那个时点的直觉与判断来选择。在移动底片时,「啊,这个」以这种感觉来选择。也就是以当时自己的直觉来选择。总之,摄影时是第一个现场,沖洗照片时则是第二个现场,以不同的观点与心情来选择。
──对以「城市」为主要拍摄场所的森山老师来说,所谓的「城市」究竟是什么呢?
城市是由街头上的大马路、街角、小巷子,与街头外所有相关的东西所构成。那些东西浑然一体,变成超大型摄影棚,虽然那些东西的综合体称之为「城市」,但对我来说,我喜欢它们胜过任何其他的东西,那里就是我自己的欲望,以及欲望与那些事物交错产生的鲜明世界。城市就是欲望体。
不管是新宿、涩谷、大坂,还是纽约、上海,像这样浑然天成的浑沌,就像是热唿唿的大肠火锅一样,强烈飘散着人的气味。
──摄影是否暴露了自己的内心?
摄影不仅展现世界,也暴露自己。不管以什么被摄体做为对象,都可看透那个人。此外,也无法不暴露自己。
若是将照片视为创作,被摄体的里面就会隐藏着创作者。透过作品不仅能够看到创作者的胆识,也能够看见创作者得意的面孔。若以我来说的话,性格上比较无防备,而且又是那种紧踩油门一直往前冲的人,所以更容易暴露自己内心。但是不这么做的话,拍照也会变得很无趣。因为照片就是一个诉讼的媒介,若想要透过笨拙的概念来蒙混过去,这可不行啊。所以我不喜欢那些透过照片蒙混,或是透过照片搞神祕的人。荒木先生常说我是会隐藏的男人,他说森山先生不管什么事都会藏起来,可没这回事啊。的确照片的本质具有匿名性,但还是会显露出创作者的体质与癖好。嗯,因为我个性如此,更容易暴露内心呢。
──是否有意识的摄影?拍摄主题设定?
只要设定主题,就会被主题綑绑。我认为街道是将所有要素混合在一起、无数的主题乐园,不需要刻意设定主题。要是事先订了主题,照片的可能性就变得稀薄了。而且我也不相信那些照片的有效性。
我常说按下快门时是非常生理、很动物性的拍摄方式。虽然用文字说明就是像这样的感觉,但是实际上,想要在无意识下拍摄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按下快门,在那个瞬间,必定会介入各式各样的要素及意识。虽然拍摄的动作是很肉体的反应,但是瞬间与瞬间的反应之间,与个人的记忆、认识,以及生活的型态有关。尽管是动物性的反应,意识也早已介入于其中。
我不会去想照片有什么意义。所以不管是意识也好,还是意义也好,对我来说,照片的重要性在别的地方。
──森山老师至今拍摄过很多地方,我认为第一次去的地方与习惯去的地方,在拍摄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您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摄影法则?
总之,关于法则的话我没有,但是第一次去的地方,或是没去过的街道,很有趣呢。因为在那条街上,我变成了探测器。不管是坐火车去,还是开车去,我都会先到车站,从车站望向眼前绵延至远处的街道,从这角落望向另一个角落,然后再透过以往的经验,依循自己的预感再来判断,之后再朝向自己感应到的方向前去。一边按压快门、一边读取街道的讯息,慢慢地进入街道深处。很像是刺激又愉快的游戏。嗯,就结果来说,不仅可以拍到有趣的照片,又可以到不熟悉的街道。
就算我常会到新宿,但是就晃荡的方式来说,没有太大差别。我一直会去同样的地方,拍摄相似的东西。夸张一点形容,就像「万物流转不息」这句话一样,就算同样是拍新宿,但是人会变,时间、天气、季节也会变,每一个时刻都在改变,再加上当天自己的心情也有所不同,所以日日夜夜都在改变。
就像我常说的,基本上我很喜欢这些可疑的地方。就算让我去那些整理、整顿得很好的地方,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也不想拿出相机拍照。
──借由累积拍摄的量,能够突破什么吗?
总之要知道自己想要突破什么、或是该突破什么之前,只能多拍一些、累积照片的数量。借此,如果发现了该突破的方向,之后为了突破,更应该使用更多的底片、拍摄更多的照片。虽然比喻得不是很好,但是街拍的状况正是如此,这件事没什么好丢脸的,反倒是我的骄傲。有一句名言说道:「持续就是力量。」当然说得没错,此外数量也能够成为最大的力量。与其拘限在肤浅的美学与观念上,还不如用数量来决胜负。像我去摄影学校时,有时会问学生一个月拍多少卷底片,还有听到「二十卷」的回答,听到这种回答,真的是让人很颓丧,很想马上就叫他放弃摄影呢。
作者简介
森山大道
1938年生于日本大坂,原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平面设计师,后进入大坂岩宫武二摄影工作室担任助理,为其摄影启蒙阶段。在照相馆中偶然见到威廉.克莱因的成名大作《纽约》,受到极大启发;1961年决定转赴东京,投靠细江英公门下从助理做起,并协助细江完成三岛由纪夫摄影集《蔷薇刑》。1964年独立发展,以《相机每日》杂志刊登的横须贺美军基地摄影作品初露头角。
1968年首次出版摄影集《日本剧场写真帖》,展现艺术家风格的强烈印记;1969年参与由摄影家中平卓马及高梨丰,以及冈田隆彦(诗人)、多木浩二(评论家)共同创办的《挑衅》杂志,模煳、晃动、高反差、粗粒子,成为森山风格的明显标记,并在日本广告界形成一股狂热模仿风潮。此一时期同时开始与作家寺山修司的合作关系。1970年出版《摄影再见》摄影集,作为自己该阶段的总结。
70年代森山历经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风格转而呈现失意、绝望,抑郁黑色。为摆脱阴霾,森山受日本设计大师横尾忠则之邀,远赴纽约,游移在异国城市之中。
80年代,森山逐渐摆脱低迷,《光与影》表现森山昂首直视景物的鲜明意志,使日本评论家惊艳不已。媒体并以斗大标题报导:「森山大道终于回来了!」
90年代起,频繁于日本海内外举办主题个展及大型回顾展,1999年旧金山当代艺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美国各城市巡回展;2002年伦敦及纽约个展、2003法国卡地亚基金会大型回顾展;2004至2009年陆续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奥斯陆等城市受邀个展,及日本北海道各城市巡回展览。
摄影集及文集陆续出版数十本,包括《犬的记忆》三部曲、《远野物语》、《新宿+森山大道》、《大坂+森山大道》、《写真对话集》、《昼的学校、夜的学校》、《森山。新宿。荒木》、《另一个国度》等。
译者简介
廖慧淑
东京外语专门学校日中翻译科毕业,并于视丘摄影学院研修摄影。曾任《远见》、《卓越》杂志记者;《WA.SA.BI.日本四季之旅》、《AZ时尚旅游》杂志採访编辑、日文编译及摄影。目前为自由工作者,专职翻译及摄影,译作有《巴黎.家的私设计》、《这是一场从巴黎地铁开始的小旅行》、《犬的记忆》、《犬的记忆-终章》、《Herman Miller物语》、《昼的学校 夜的学校》等书,摄影作品主要为音乐CD封面摄影、演唱会摄影及杂志摄影。
2003年9月19日、东京工艺大学
2003年10月17日、东京工艺大学
2004年7月12日、东京视觉艺术专门学校
2005年3月5日、PLACE M「夜的摄影学校」
昼的学校 夜的学校:森山大道论摄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昼的学校 夜的学校:森山大道论摄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