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iii
採寫通論篇 1
第一章 新聞概念 3
第一節 什麼是新聞 4
第二節 新聞標準 7
第三節 新聞價值 12
第二章 新聞採集 21
第一節 採集前的定位工作 22
第二節 新聞資料採集 25
第三節 個人資料的準備 29
第三章 新聞訪問 35
第一節 新聞訪問的準備 36
第二節 訪問的執行 37
第三節 新聞查證 40
第四章 新聞敘事 45
第一節 新聞敘事結構與風格 46
第二節 第三人稱敘事 47
第三節 新聞專業原則 49
第五章 新聞文體 55
第一節 新聞文體的特性 56
第二節 新聞文體的內容特徵 57
第六章 新聞寫作 71
第一節 新聞寫作的認同 72
第二節 新聞寫作的要素 75
第三節 倒寶塔寫作風格 77
第七章 新聞文本 83
第一節 新聞文本特徵 84
第二節 新聞文本的使用 86
第八章 新聞脈絡 93
第一節 編輯室的新聞運作 94
第二節 新聞再現與霸權 96
媒介分論篇 103
第九章 電視新聞採訪寫作 105
第一節 電視新聞採訪工作 106
第二節 電視新聞寫作工作 115
第三節 電視新聞採寫的要求 119
第十章 報紙新聞採訪寫作 129
第一節 報紙新聞採訪工作 130
第二節 報紙新聞寫作工作 137
第三節 報紙新聞採寫的要求 140
第十一章 雜誌新聞採訪寫作 147
第一節 雜誌新聞採訪工作 148
第二節 雜誌新聞寫作工作 150
第三節 雜誌新聞採寫的要求 153
第十二章 廣播新聞採訪寫作 159
第一節 廣播新聞採訪工作 160
第二節 廣播新聞寫作工作 162
第三節 廣播新聞採寫的要求 164
第十三章 網路新聞採訪寫作 169
第一節 網路新聞採訪工作 170
第二節 網路新聞寫作工作 171
第三節 網路新聞採寫的要求 172
研究案例篇 177
案例一 新聞採訪的研究 179
案例二 新聞寫作的研究 213
案例三 新聞錶現的研究 249
參考文獻 291
附錄一 電視新聞營運管理的規範 295
附錄二 電視新聞主管機關的規範 305
附錄三 電視新聞奬懲審議的規範 311
錶目錄
錶1 新聞文本使用的研究麵嚮 87
錶2 新聞報導機製運作的文本特徵示例 95
錶3 電視新聞報導示例(節錄) 109
錶4 電視新聞報導寫作的文本特徵示例(節錄) 120
錶5 新聞報導採寫調度的文本特徵示例(節錄) 124
錶6 電視新聞報導rundown示例(節錄) 126
錶7 報紙新聞報導示例(節錄) 133
圖目錄
圖1 電視新聞報導文本 7
圖2 災難新聞報導 8
圖3 名模的報導 16
圖4 電視新聞報導 22
圖5 新聞資料照片 30
圖6 倒寶塔寫作格式 79
王序
牛隆光先生大作《新聞採訪與寫作》是一本探討如何採訪新聞,和如何寫新聞稿的書。無可否認地,中外早已有很多這類的書籍。但是,隆光鑒於颱灣社會變遷的衝擊,和傳播科技的發展,傳播事業早已脫離傳統的經營模式,新聞採訪與寫作也有不少的改變,因此探討上述現象。作者以他曾經的記者職務經驗,和獲得博士學位以後,投入傳播教育的專精治學心得,所撰著的《新》書有很大的創意與內容。
本書共有三篇及一附錄,分為〈採寫通論篇〉、〈媒介分論篇〉、〈研究案例篇〉及〈附錄〉的廣電四法法規條文分析。作者希望透過對於新聞採訪寫作文本的分析,以及對於新聞脈絡的瞭解,進而闡述新聞文本與脈絡間復雜的關係。
首篇〈採寫通論篇〉共分八章,分為〈新聞概論〉、〈新聞採集〉、〈新聞訪問〉、〈新聞敘事〉、〈新聞文體〉、〈新聞寫作〉、〈新聞文本〉及〈新聞脈絡〉,由基本的新聞概念到實際的採訪功夫,再到文本概念的闡述,以及新聞脈絡的交代,循序漸進說明新聞採寫的相關概念。而書中認為新聞採寫的首要問題,也就是新聞採寫的「定位」問題,這較以往的類似著作,有獨到的觀點,足堪作為今日傳播事業激烈競爭下,新聞採訪寫作的範本。
次篇〈媒介分論篇〉共分五章,分為〈電視新聞採訪寫作〉、〈報紙新聞採訪寫作〉、〈雜誌新聞採訪寫作〉、〈廣播新聞採訪寫作〉及〈網路新聞採訪寫作〉,作者分彆從採訪工作、寫作工作的實然麵與應然麵,詳細交代業界現有做法及應有做法,在大時代的變遷下,因應今日颱灣傳播事業的發展,給新聞從業人員很大的啓發。
末篇〈研究案例篇〉共有三篇,分彆就新聞採訪、新聞寫作及新聞錶現進行研究。作者以電視新聞報導為例,分彆以質化及量化的傳播研究方法,對於特定案例進行研究,用以說明新聞採訪與寫作的重要問題,協助讀者瞭解新聞採訪寫作的過程及新聞媒體機製的運作方式。
附錄部分,作者藉由分析廣電四法,包括《無綫廣播電視法》、《有綫廣播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及《公共電視法》四部傳播法規的法條分析,瞭解新聞採訪寫作的「脈絡」問題。這也是作者所認為的新聞採寫「文本」問題,必須透過對於「脈絡」問題的瞭解,纔能一併解決的看法。
本書內容充實,綱舉目張,凡三十餘萬言。作者是一位優秀的青年傳播學者,雖然在傳播教育高等學府任教年資隻有幾年,但是既有熱誠,又有毅力,勇於追尋傳播學術的理念,值得贊許。《新》書的齣版,將為傳播理論與實務增色不少,是為序。
王石番
於宜蘭礁溪林美山佛光大學校園
序言
個人從當兵開始,就從事新聞傳播的工作。甚至,當兵前的海上實習,也跟傳播有密切關係。退伍後,一路半工半讀。做過的新聞傳播工作,從雜誌、報紙、廣告到電視,一路做過許多相關的工作。而曆年來讀過學位,則從學士、碩士到博士,也算差強人意。
這本書就是這二、三十年來的一個心得,希望能給學子一個參考。特彆感謝學富文化總經理於雪祥先生允諾齣版,要不是他,這本書不可能完成。
牛隆光 98.8.27
我一直覺得,寫作這件事,特別是新聞寫作,是一種很考驗功力的藝術。它既要快速,又要準確,還要能夠吸引讀者。而這本《新聞採訪與寫作》,就是一本讓我見識到這種「藝術」是如何煉成的寶典。書中在「寫作」的部分,探討瞭非常多的麵嚮。從標題的擬定、導言的寫法,到段落之間的邏輯銜接,再到如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增添文章的可讀性,都講得非常到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強調瞭「說故事」的重要性。即使是再枯燥乏味的事件,如果能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也能夠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書裡舉瞭很多範例,對比瞭不同寫法的效果,讓我這個平常不太常動筆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而且,書中也提到瞭「新聞倫理」在寫作中的體現,例如如何避免誇大其詞、如何保護受訪者的隱私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醒。總之,這本書不隻是教你怎麼把字湊在一起,更是教你如何用文字來傳達真相、影響人心。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文字的力量有瞭更深的敬畏。
评分這本《新聞採訪與寫作》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我平常每天接觸到的新聞。我一直以為,記者不過就是到現場問問問題,然後把聽到的寫下來,殊不知背後有這麼多講究。書裡麵詳細地介紹瞭從採訪前期的準備工作,像是如何做足功課、如何鎖定採訪對象,到採訪中的技巧,像是如何開場、如何引導話題、如何應對突發狀況,都講得非常細緻。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提問藝術」的部分,作者分析瞭不同類型的問題,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該如何提問,纔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讓我覺得,原來問對問題,比擁有再多的資訊來得更重要。而且,書中對於「寫作」的篇幅也讓我受益匪淺。從如何構思文章的架構,到如何運用精準的詞彙,再到如何讓文章讀起來流暢又有吸引力,都提供瞭非常實用的建議。我試著將書中的一些方法應用到我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發現溝通和錶達能力都有所提升。這本書不隻適閤新聞係的學生,任何想要提升溝通和文字錶達能力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评分這本《新聞採訪與寫作》我可是期待瞭很久,畢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辨別真偽、深入挖掘事實的報導,實在是太珍貴瞭。我一直覺得,新聞不隻是傳遞消息,更是一種對社會的責任,而採訪和寫作,就是實現這份責任的兩把利劍。書裡詳細地介紹瞭從新聞題材的選擇、線人建立,到現場採訪的技巧、提問的藝術,再到後續的文字整理、架構編排,每一個環節都講得钜細靡遺。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僅傳授瞭硬底子的技巧,更強調瞭新聞工作者應有的倫理與判斷力。書中舉例的許多案例,都非常貼近颱灣的社會脈動,讓我能夠感同身受,更能理解報導背後的心思。例如,在處理敏感議題時,如何平衡各方說法、避免偏頗,如何用最精準的詞語傳達最真實的訊息,這些都是書中帶給我的啟發。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新聞的理解又提升瞭一個層次,也更加佩服那些在第一線默默付齣的記者們。它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啟發心靈的指南,讓我重新思考新聞的價值與意義。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新聞工作者是一群很神奇的存在,他們總能在第一時間齣現在最關鍵的現場,然後用短短的文字,就把複雜的事件講清楚。這次偶然翻到《新聞採訪與寫作》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書中對於「採訪」這個環節的闡述,可說是相當深入。從前置作業的功課,到臨場應變的能力,再到後續的資料彙整,每一個步驟都充滿瞭學問。作者很強調「同理心」在採訪中的重要性,認為隻有真正理解受訪者的處境,纔能問齣觸及內心深處的問題。這一點我非常認同,很多時候,記者的提問如果過於尖銳或帶有預設立場,反而會讓受訪者關閉心扉,無法得到真實的資訊。書裡也討論瞭不同類型的採訪,像是人物專訪、事件採訪、調查報導等,並且針對各種情境提供瞭具體的建議。我尤其對「線人」的部分感到好奇,雖然書中沒有過多深入探討,但點齣瞭建立信任關係的重要性。總之,這本書讓我對新聞採訪有瞭更立體的認識,不再隻是單純的「問答」,而是包含著策略、技巧與人性的深刻交流。
评分老實說,我買這本《新聞採訪與寫作》一開始是抱著一種「學點皮毛,看看就好」的心態,畢竟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誰還需要一本「教科書」?但讀瞭幾頁之後,我纔發現自己錯得離譜。書裡麵的內容,簡直是把記者這個職業的「眉角」都一一剖析瞭。從怎麼跟一個素來不願接受訪問的官員打交道,到怎麼在一場混亂的記者會上捕捉到關鍵問題,再到怎麼讓一堆雜亂的訪談記錄變成一篇結構清晰、引人入勝的報導,這些技巧,在網路上一時半刻是學不到的。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觀察力」的篇幅,作者強調,很多重要的細節,往往藏在被忽略的地方。例如,採訪對象的一個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甚至是辦公室裡擺設的物品,都可能透露齣不為人知的訊息。這種細膩的觀察,我平常生活中真的很少注意到。而且,書裡有很多練功的方法,像是如何模仿名傢寫作,如何從新聞畫麵中提煉故事,都非常實用。我試著跟著書裡的練習,發現寫作能力真的有在進步。現在我再看新聞,都會不由自主地去分析它的結構和寫作手法,很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