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媒體亂局始於解除戒嚴之後,但對於亂局的理解絕對不能夠從簡單的新聞傳播學的角度來理解,這需要結閤社會學、曆史學、政治學、國際關係等相關學科來理解的媒體現象。
如二二八事件的關鍵在於事件後的影響,而不是在於誰該為事件本身的悲情負責。二二八事件後颱灣的省籍情結深植民心,這使得日後中央政府不敢對地方有任何的大規模放權行動。最後颱灣閩南族群和政府都沒有拿到本土化的發言權。
颱灣媒體亂象是結閤曆史遺毒、國際窘境等相關現象,最後形成且為民眾所詬病的不正常現象。
作者簡介
吳非
廣州暨南大學副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國立莫斯科大學社會傳播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嚮為:國際新聞傳播、蘇俄新聞傳播史、國際傳媒英語等。學術兼職於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廣東省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曾參與復旦大學211國傢媒體體製研究課題組、華東師範大學985非傳統戰略安全課題組,並主持教育部和廣東省社科課題數項。
序
1.颱灣進入政黨弱化期
2.兩岸交流颱媒角色重要
3.書評:黑夜中尋找星星
4.颱灣社會的「在地化」痛苦
5.颱灣民主的人情債和短視
6.媒體不是奧運的障礙
7.颱灣體製開始轉型
8.颱灣民眾關心四川災胞
9.非政府組織全球化中受益
10.颱灣應重視媒體公關
11.颱灣邁嚮行政專業化
12.一中原則是最大公約數
13.颱進入「冷選舉」時代
14.連戰為颱爭取經濟地位
15.颱媒體為何不重視連戰
16.颱論政節目亂象持續
17.颱灣電視「去中國化」
18.颱政黨爭奪媒體製高點
19.扁府與媒體陷入激戰
20.颱成立NCC難改媒體亂象
21.颱灣媒體揭弊影響選情
22.颱媒體選舉中地位提升
23.颱媒體人為黨派說好話
24.美對颱改弦更張瞭嗎﹖
25.颱電視發展惡質化嚴重
26.扁藉「迷航」改變睏境
27.颱灣亂局中的美國因素
28.颱灣亂象拉美化
29.扁找接班人作睏獸鬥
30.民進黨棄「獨」颱經濟有望
31.颱灣開始迷失方嚮
32.布希阿扁如何擾亂媒體
33.颱應摒棄日幕府式陰謀
34.深入颱灣基層研究颱灣
35.民進黨意識形態已死
36.北藍南綠弔詭的佈局
37.颱灣的報紙與民意
38.馬英九被控形象更穩定
39.颱灣商業媒體監督瞭誰
40.NCC成為颱政治角力目標
41.颱地下電颱成催票工具
42.馬英九競選腹背受敵
43.颱媒體為選戰自相殘殺
44.颱新聞專業遭扁府破壞
45.颱灣地下電颱影響選情
46.颱報衰落扁乃始作俑者
47.颱灣政治人物處病態期
48.颱灣麵臨文化失根危機
49.國民黨為選舉交替齣招
50.颱政局不穩媒體呈亂象
51.颱政黨惡鬥令基建停頓
附錄一 蔣介石為何不願搞整肅知識份子的政治運動
附錄二 馮建三:大學推進媒體素養,業界培訓專業技能
《颱灣傳媒亂象──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對於颱灣新聞界長期以來存在的一些爭議和疑慮的關注。作為一名長年關注颱灣媒體動態的讀者,我深切體會到信息傳播的復雜性,有時難以辨彆真相,有時會陷入情緒化的論戰。這本書的副標題“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讓我覺得它可能提供瞭一個不同於颱灣本土媒體的視角,來審視颱灣媒體的運作。我很好奇,大公報的記者或評論員,會如何看待颱灣媒體在新聞採訪、內容編排、意見錶達等方麵的“亂象”?是會集中討論某些特定媒體的失職行為,還是會更宏觀地分析導緻這些“亂象”的深層原因?例如,政治立場對新聞獨立性的影響,商業運作對新聞倫理的挑戰,以及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碎片化和噪音化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象化的案例分析,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颱灣媒體在扮演“第四權”角色時,所麵臨的挑戰和睏境。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提齣一些關於如何提升媒體公信力,以及作為讀者如何更理性地解讀新聞的思考,從而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颱灣社會的脈動。
评分《颱灣傳媒亂象──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這個書名,直擊瞭我長期以來對颱灣媒體運作方式的一種睏惑和憂慮。每天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新聞報道,有時真的讓人感到眼花繚亂,甚至覺得有些內容是經過精心包裝,並非完全真實。我常常思考,是什麼原因導緻瞭這種“亂象”?是記者素質的下滑?還是新聞機構的經營壓力?抑或是外部政治力量的乾擾?“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這個副標題,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提供瞭一個比較獨特的視角。大公報作為一傢香港媒體,它的觀察和評價,是否能帶來一些與颱灣媒體自身反思不同的深刻之處?我很好奇,它會如何剖析颱灣媒體在新聞採訪、內容製作、信息發布等環節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例如,是否會關注到過度商業化對新聞獨立性的影響?是否會分析特定媒體在政治議題上的立場傾嚮,以及這種傾嚮是如何形成的?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媒體影響力巨大的當下,如何纔能建立一個更加健康、負責任、具有公信力的媒體環境。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而深刻的分析,並且提齣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對於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來說,將是非常有益的。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颱灣傳媒亂象──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新聞倫理、媒體監督以及信息傳播在颱灣社會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議題。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颱灣媒體生態的讀者,我常常感到信息洪流中夾雜著各種聲音,真假難辨,立場偏頗,甚至為瞭博取眼球而犧牲瞭客觀性。看到“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這樣的副標題,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個相對超然的視角,來審視颱灣媒體內部的運作機製,例如記者如何選題、編輯如何把關、內容如何被生産,以及這些過程又受到哪些外在因素的影響。是政治光譜的拉扯?是商業利益的驅使?還是社會氣氛的裹挾?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是否能深入剖析那些讓我們感到“亂象”的具體錶現,比如斷章取義、煽情敘事、過度聚焦個案而忽略宏觀背景,或是特定媒體為瞭特定議程而進行的係統性誤導。如果它能揭示這些“亂象”的根源,並且提齣一些有建設性的思考,那將非常有價值。畢竟,一個健康的民主社會離不開一個負責任、有公信力的媒體。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新的啓發,讓我對我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有更清晰的判斷能力,也更能理解媒體在社會中的復雜角色。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颱灣傳媒亂象──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新聞專業精神的期盼。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信息爆炸,但真正有深度、有溫度、有公信力的新聞卻顯得彌足珍貴。我經常在閱讀新聞時感受到一種莫名的不安,總覺得有些報道太過片麵,有些觀點被無限放大,有些聲音被刻意壓製。這本書的副標題“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尤其引起我的興趣。大公報作為一份在香港擁有悠久曆史的報紙,其視角和立場是否會與颱灣本土媒體有所不同?這種“跨界”的審視,會不會帶來一種“旁觀者清”的效果?我渴望瞭解,這本書是否能通過分析颱灣媒體的具體案例,來揭示新聞生産鏈條中可能存在的“亂象”,例如:記者在報道時是否受到瞭不當的壓力?編輯在決策時是否遵循瞭嚴格的專業規範?媒體為瞭追求點擊率或收視率,是否犧牲瞭內容質量?更進一步,這本書是否能探討,在信息傳播日益碎片化的今天,媒體的公信力是如何被侵蝕的,以及讀者應該如何在這種環境下保持清醒的頭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媒體運作的邏輯,並對我們日常接收到的信息保持批判性的思考。
评分看到《颱灣傳媒亂象──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這個書名,我內心立刻浮現齣對當前颱灣媒體生態的復雜感受。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接收海量訊息,但真正能夠讓我們信服、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內容卻並不多見。我常常在閱讀新聞時感到睏惑,有些報道過於片麵,有些觀點被無限放大,有些事實被刻意忽略。所以,“傳媒亂象”這個詞,對我來說並不陌生。而“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這個副標題,則讓我産生瞭一種好奇。大公報作為一個來自香港的媒體,其對颱灣媒體的觀察視角,是否會帶來一種“局外人”的清醒?它是否能揭示一些我們身處其中反而不容易察覺的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颱灣媒體在內容生産、傳播策略、倫理道德等方麵可能存在的不足,例如:是否存在為瞭吸引眼球而過度煽情或歪麯事實的情況?媒體在報道敏感議題時,是否能夠做到平衡和公正?商業利益與新聞專業性之間,是如何被權衡的?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超越颱灣本土視角的深刻反思,並且能夠提供一些建設性的觀點,來幫助我們辨彆信息真僞,理解媒體運作的邏輯,那將對我理解颱灣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