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结构矩阵之基本观念1-1
1.1 结构学及其任务1-1
1.2 力量与变位(forces and deflections)1-2
1.3 线性与弹性(linearity and elasticity)1-8
1.4 位法与力法(displacement method and force method)1-18
1.5 Betti's定理与Maxwell's定理1-20
1.6 劲度矩阵与柔度矩阵1-24
1.7 矩阵代数1-29
1.8 特征值问题(Eigenvalue Problem)1-42
第2章 能量法及其在结构矩阵中之应用2-1
2.1 功与应变能2-1
2.2 补功及补能2-8
2.3 结构学中非线性之起源2-11
2.4 虚功原理2-15
2.5 虚补功原理2-17
2.6 最小位能原理2-18
2.7 最小补能原理2-21
2.8 单位位法2-23
2.9 单位力法2-27
2.9-1 单位力法在桁架结构之应用2-28
2.9-2 单位力法在刚架结构之应用2-34
2.10 卡氏第一定理2-47
2.11 卡氏第二定理2-52
2.12 Rayleigh-Ritz法2-61
第3章 刚架之劲度法解析3-1
3.1 虚功原理推导劲度法通式3-1
3.2 有限元素劲度法与直接劲度法3-3
3.2-1 有限元素劲度法(Finite element stiffness method)3-4
3.2-2 直接劲度法(Direct stiffness method)3-9
3.2-3 劲度法解题流程3-13
3.3 倾角变位法与直接劲度法之关系3-14
3.4 独立变位(自由度)之判别3-19
3.5 劲度矩阵之建立要领3-22
3.6 连续梁或正交刚架3-28
3.7 具有弹簧支承之构架3-49
3.8 具有刚性桿之刚架3-64
3.9 非正交刚架3-76
3.10 对称刚架3-90
3.11 反对称刚架3-98
3.12 刚架受温差作用3-110
3.13 刚架受组合误差或预变形作用3-119
3.14 刚架受支承变位作用3-121
3.15 具半刚性结点之刚架3-129
第4章 桁架之柔度法解析4-1
4.1 虚补功原理推导柔度法通式4-1
4.2 静不定结构力法解析之核心观念4-6
4.3 卡氏第二定理构成柔度法分析基础4-9
4.4 广义卡氏第二定理特论4-14
4.5 桁架受一般外力作用4-22
4.6 桁架受温差作用4-33
4.7 桁架受组合误差或预变形作用4-40
4.8 桁架受支承变位作用4-43
第5章 结构矩阵补述5-1
5.1 原则与例外5-1
5.2 刚架之柔度法解析5-2
5.2-1 梁桿件柔度矩阵之建立5-2
5.2-2 刚架结构柔度矩阵之建立5-5
5.2-3 刚架与桁架柔度法解析之异同5-23
5.3 桁架之劲度法解析5-30
5.3-1 二力桿劲度矩阵之建立5-30
5.3-2 桁架结构劲度矩阵之建立5-32
5.3-3 桁架受一般外力作用5-45
5.3-4 桁架受温差作用5-55
5.3-5 桁架受组合误差或预变形作用5-57
5.3-6 桁架受支承变位作用5-60
第6章 结构矩阵探赜6-1
6.1 含轴向变形的梁桿件6-1
6.2 广义积分路径与曲梁变位计算6-6
6.3 劲度矩阵与Hermitian多项式6-20
6.4 等值结点载重与Hermitian多项式6-25
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结构矩阵(第三版)》,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硬核”,但我对公职考试的热情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任何可能提升我备考效率的工具我都不会错过。迫不及待地翻开它,第一感觉就是印刷质量不错,纸张手感舒适,字迹清晰,这对于长时间阅读备考资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这本书的外观设计也挺简洁大方的,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一看就是那种专注于内容的专业书籍。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内容编排是否逻辑清晰,能否由浅入深地引导我掌握“结构矩阵”这个概念。我知道公职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有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考点,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逻辑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为我剖析这些知识点,让我不再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对某个概念产生畏惧感。毕竟,备考之路漫漫,需要的是扎实的积累和清晰的思路,而不是一味地背诵和记忆。我对这本书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能通过它,真正理解并掌握“结构矩阵”的核心要义,为我的公职考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任何知识,尤其是备考公职考试这种需要高度概括和逻辑性的考试,都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和方法论。《结构矩阵(第三版)》这个书名,恰好触及了我对“结构”和“矩阵”这两个概念的联想,我猜想它可能是一种用来梳理信息、分析关系、形成框架的工具。我的需求非常明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深入浅出地介绍“结构矩阵”的概念,并且能够教会我如何将这个概念灵活地运用到公职考试的各种题型中去。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多角度分析、多层次论述的题目,我感觉如果能够掌握“结构矩阵”这个工具,可能会事半功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例题,并且这些例题的讲解能够详尽透彻,能够让我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仅仅看到“怎么”做。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能够举一反三,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例子,而是能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也能运用“结构矩阵”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评分作为一个备考公职考试多年的“老考生”,我深知一本好的辅导书对于提升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次选择《结构矩阵(第三版)》,是因为我听说结构化思维在很多公职考试的申论和面试环节都至关重要。而“结构矩阵”这个概念,听起来就与结构化思维息息相关。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的“实操性”,而不是简单的理论介绍。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教我如何运用“结构矩阵”来分析问题、组织思路、形成观点,并最终在答题时清晰、有逻辑地表达出来。我尤其想了解书中是否有提供一些模板或者框架,可以帮助我快速构建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效率。毕竟,考试时间有限,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逻辑严谨、观点鲜明的文章,是许多考生面临的共同难题。如果这本书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那它对我来说就真的是“神器”了。我对它提供的练习题和解析也充满了期待,希望通过大量的练习,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评分坦白说,在拿到《结构矩阵(第三版)》之前,我对“结构矩阵”这个概念是完全陌生的。我一直在为公职考试的某个特定模块感到困扰,感觉自己总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做题时常常感觉云里雾里。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它的名字瞬间吸引了我——“结构矩阵”,这听起来就像是解决我燃眉之急的钥匙。拿到书后,我首先浏览了一下目录,发现内容划分得相当细致,各个章节之间的衔接也似乎比较流畅。我尤其关注了书中是否有一些案例分析或者图示,因为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生动的图表比干巴巴的文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通过实例展示“结构矩阵”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我之前备考时,最怕的就是那些“纸上谈兵”的教材,读完后感觉自己好像懂了,但一到做题就原形毕露。所以,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干货”,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解题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评分拿到《结构矩阵(第三版)》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的专业性和厚重感所吸引。公职考试的备考内容庞杂,很多考生都像我一样,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提纲挈领、化繁为简的书籍。我关注的重点是这本书的“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能否兼顾。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解题技巧,而是能够帮助我构建一种思维模式,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阐释清楚“结构矩阵”的核心理论,并且能够将其与公职考试中的具体考点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方法和练习,让我能够在模拟真实考试场景的情况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去“拆解”复杂的问题,如何去“构建”清晰的逻辑,如何去“填充”有深度的内容,从而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帮助我少走弯路,直达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