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科大四技-设计图法

升科大四技-设计图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设计图学
  • 工程制图
  • 技职教育
  • 升科大四技
  • 图法基础
  • 机械制图
  • 建筑制图
  • 工程绘图
  • 制图工具
  • 投影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依据95课纲,将有关设计图法的部份进行统整,章节安排如下:设计的先备思考、图学概论与制图仪器说明、线条与字法、投影图法、尺度标註、平、立、剖面图法、立体图法、电脑绘图的文字与尺寸标註、电脑绘图标准单元绘制、平、立、剖面图法、立体图法、绘图软体基本操作与指令、正投影视图与立体图绘制等九章,系作为商业设计、工业设计之四技科大入学考试之辅助参考用书。

本书特色

  1 . 针对四技升学,充分掌握命题范围与趋势根据笔者担任学校及补习班教职之经验,将历届考试命题重点加以整合,在各章前皆有90年?95年度之命题重要性分析,☆号愈多,代表该单元的重要性愈高,协助考生集中火力于重点章节之研读。

  2 . 内容深入浅出,轻松结合图学理论与实务书中各章节均以深入浅出的系统化方式撰写,将图学相关知识以重点与图表的方式呈现,除了基础制图理论的介绍,更强调在进行实作时所遇到的关键点,以达到理论与实务合一。

  3 . 众多试题演练,快速检视学习成果与盲点在每章之后,提供众多的精选试题与历届试题以便演练,并搭配试题详解,解决同学之疑惑,俾使读者能够快速建立设计图学的基本知识、提升对设计图学的兴趣与学习效果,不论是作为自学或课余之自我加强,都可在短时间内融会贯通,从而在各种设计考试中掌握分数。

设计图学概论:从基础概念到应用实践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的设计图学基础框架,深入探讨二维和三维空间表达的原理、方法及其在现代工程与设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全书内容涵盖制图规范、投影理论、工程制图的基本技能、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与识读,并逐步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图形表达中的核心作用。 第一部分:制图基础与几何表达 第一章:制图基础与标准规范 本章伊始,我们将深入解析制图在工程交流中的基础地位。设计图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之间最直接、最精确的“语言”。我们将详细阐述国家及国际通用的制图标准,包括线条的种类、用途、线宽的规范,以及字体、图幅和标题栏的标准化要求。理解这些规范是准确绘制和解读任何工程图的前提。同时,本章也会介绍比例尺的选取原则及其在表达不同尺寸对象时的计算方法。重点将放在识图时对标准符号的识别,例如材料符号、表面粗糙度符号的规范应用。 第二章:投影理论与基本视图的建立 投影理论是工程制图的理论基石。本章将系统介绍正投影(平行投影)的原理,特别是正投影的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形成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将通过大量实例,阐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视图转换原则,并探讨如何根据三视图的组合来完整、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几何形状。随后的内容将拓展至剖视图和断面图的绘制。剖视图的绘制规则,包括剖切面的选择、剖面线的绘制样式和材料的表示方法,将进行细致的讲解。特别会区分全剖、半剖、局部剖和阶梯剖的适用场景。 第三章:特殊视图的运用与辅助表示法 在描述复杂或倾斜结构时,单一的正投影视图往往难以清晰表达。本章聚焦于特殊视图的运用,如局部放大图、旋转视图和斜视图的绘制方法。对于表面有显著起伏的零件,我们将深入探讨“转向投影法”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轴测投影(如等角、二角、三角投影)来直观地展示物体的三维形态。此外,详细解析零件上的各种特征,如圆角、倒角、圆孔、键槽的规范画法,以及它们在图纸上应如何被清晰、无歧义地标注。 第二部分: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 第四章: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与公差配合 零件图是制造的直接依据。本章的核心在于尺寸链的建立和尺寸的合理标注。我们将遵循“功能优先”的原则,讲解尺寸标注的完整性、集束性和系统性要求。随后,深入探讨几何尺寸和几何公差(GD&T)的基础理论,包括基准的选取、形位公差(如平面度、垂直度、同轴度)的符号含义及图上注法。公差配合部分,重点解析尺寸公差的标注方式,以及不同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对零件功能实现的影响,并讲解配合代号的查阅与应用。 第五章:装配图的表达与分析 装配图是体现零件之间空间关系和工作原理的图纸。本章将详细阐述装配图的构成要素,包括结构爆炸图的绘制思路和零件序号的标注。重点讨论装配图中的剖视图应用,特别是如何清晰地展示内部结构和连接关系,避免视图的相互遮挡。此外,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往往涉及装配关系和调整量,本章将区分零件尺寸与装配尺寸的标注侧重点。识读装配图时,如何通过零件序号追溯零件清单(BOM),以及理解不同类型的连接(如螺纹连接、铆接、焊接)在图纸上的规范表示。 第六章:零部件的专业图示 本章将针对几种常见类型的零部件进行专门的图示解析:螺纹连接件(螺栓、螺母、螺钉)的标准画法和简图表示;弹簧的展开图和工作状态图的绘制;键与槽的正确配合表示。此外,针对复杂传动机构中的齿轮、轴承的图示,将介绍其简化表示法,确保图面既准确又简洁。 第三部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基础 第七章:CAD环境与二维绘图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现代制图的主流。本章将侧重于介绍主流CAD软件的工作界面、基本命令和操作流程。内容将涵盖坐标系的使用、精确绘图(如对象捕捉、极轴追踪)的技巧。重点演示如何利用CAD工具高效地绘制直线、圆、多段线等基本几何元素,以及如何进行图层的管理,这是构建规范化电子图纸的关键步骤。 第八章:CAD中的视图生成与编辑 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将已有的二维草图转化为标准视图的组合。讲解如何使用CAD软件的投影命令自动生成三视图、剖视图。同时,探讨如何高效地进行图块(Block)的创建与管理,以实现图形的重复利用和标准化。图纸的最终输出环节,包括打印设置、图框的自动生成与套用,以及如何确保输出图纸的精度和兼容性。 第九章:图纸的标准化管理与数字化表达 本章提升到工程信息管理的高度。讨论电子图纸的归档、版本控制和数据交换格式(如DWG, DXF, PDF)。强调在CAD环境中如何规范化地进行尺寸标注、公差注法的输入,确保数字化图纸与传统手工图纸的规范一致性。最后,简要介绍从二维图纸向三维建模过渡的基本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三维设计打下铺垫。 本书内容严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培养读者扎实的识图、绘图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现代工业设计、机械制造和技术交流中的图学表达任务。每章末尾均附有大量的练习题和实际案例分析,以巩固学习效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 概论
1-1、设计与设计程序
1-2、设计图法的重要性

2 图学概论与制图仪器说明
2-1、图学概论
2-2、制图规范
2-3、制图用纸与仪器使用方法

3 线条与字法
3-1、线条之分类与绘制 
3-2、线条的上墨方法
3-3、工程字法

4 投影图法
4-1、投影原理 
4-2、点之正投影
4-3、线之正投影
4-4、平面之正投影
4-5、正投影之六个视图
4-6、第一角与第三角投影法
4-7、视图选择之法则
4-8、三视图之绘图程序

5 尺度标註
5-1、尺度标註的基本元素 
5-2、其他尺度的标註法
5-3、尺度的分类
5-4、尺度的安置

6 平、立、剖面图法
6-1、平、立面图的定义 
6-2、剖视图的定义
6-3、剖视图的分类
6-4、剖视图的习用画法
6-5、辅助视图

7 立体图法
7-1、立体图的种类 
7-2、等角投影图与等角图
7-3、斜投影立体图
7-4、透视图之原理
7-5、透视图之种类
7-6、透视图用语
7-7、作图法─透视图与作图说明

8 绘图软体基本操作与指令
8-1、软体基本操作 
8-2、座标输入法
8-3、绘图环境设定
8-4、出图设定
8-5、绘图指令
8-6、编辑指令
8-7、查询指令

9 正投影视图与立体图绘制
9-1、设定文字 
9-2、设定图层
9-3、尺度标註
9-4、绘制正投影视图
9-5、绘制立体图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升科大四技-设计图法》我翻了几页,虽然还没深入研究,但第一感觉是它在排版和内容编排上做了不少用心。书的整体设计风格比较现代,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比较舒适,读起来不会觉得压迫感。我特别喜欢它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图示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虽然我现在还不太懂具体内容,但光是看图就能大致理解大概的意思,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每章节的开头似乎都设置了引导性的问题或者案例,让人在阅读前就对内容产生好奇心,想要知道答案。它还用了一些不同颜色的标记来区分重点和补充信息,这一点非常实用,能帮助我快速抓住核心要点。我还在目录里看到了一些我不太熟悉的术语,这可能意味着我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理解,但同时也说明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比较广,也许能帮我拓展知识面。总的来说,从阅读体验上看,这本书做得很不错,至少在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方面,它已经成功了一半。

评分

我还没能完全深入阅读这本书,但初步浏览下来,它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非常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学习体验。书中的内容组织仿佛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注意到它在每个章节的末尾,似乎都会进行一个小的总结,或者提出一些思考题,这能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并主动去思考。而且,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图表和流程图,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让我的理解更加直观。我还在想,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知道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它的系统性,让我感觉不是在零散地学习知识,而是在构建一个坚实的知识体系,为我未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刚开始接触这本书,就被它那种直观、易懂的讲解方式深深吸引了。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不像一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亲和力。作者似乎很擅长将复杂的设计原理用简单明了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我读起来感觉很轻松,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像在听一场精彩的讲座。而且,书中并没有一味地灌输理论,而是穿插了大量的实践性指导,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在一步一步地教我如何操作。我注意到它在讲解一些工具和技法时,会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对于动手能力不强的我来说,真是太有帮助了。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有很多可以让读者自己动手去尝试的练习题,如果真的有,那我会非常乐意去完成。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教学设计非常人性化,很有助于我建立对设计方法的信心。

评分

这本书给我一种非常扎实、理论性强的感觉,虽然我还没完全消化,但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的深度上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似乎在构建一个严谨的逻辑体系,将各个概念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一些学术性的研究和理论,这增加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虽然有些地方的表述可能比较专业,我需要结合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但这正是我期待的,一本能真正帮助我深入学习的教材。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显得比较深入,不是那种点到为止的简单说明,而是会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问题,并给出详细的解答思路。我还在思考,这本书是否适合那些想要考取更高学历或者在设计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它的学术深度和理论严谨性,可能会让初学者感到些许挑战,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教科书模式,而是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设计方法论的故事。作者似乎在通过一个个案例的演变和分析,来揭示设计思维的逻辑和演进过程。我发现它在讲解方法时,非常注重“为什么”和“如何做”,会深入分析每一步背后的原理和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法的精髓。而且,书中似乎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设计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探讨,这让我对设计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还在思考,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学会一些固定的技巧。它的启发性设计,可能会引导我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设计,并将其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