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依据95课纲,将有关设计图法的部份进行统整,章节安排如下:设计的先备思考、图学概论与制图仪器说明、线条与字法、投影图法、尺度标註、平、立、剖面图法、立体图法、电脑绘图的文字与尺寸标註、电脑绘图标准单元绘制、平、立、剖面图法、立体图法、绘图软体基本操作与指令、正投影视图与立体图绘制等九章,系作为商业设计、工业设计之四技科大入学考试之辅助参考用书。
本书特色
1 . 针对四技升学,充分掌握命题范围与趋势根据笔者担任学校及补习班教职之经验,将历届考试命题重点加以整合,在各章前皆有90年?95年度之命题重要性分析,☆号愈多,代表该单元的重要性愈高,协助考生集中火力于重点章节之研读。
2 . 内容深入浅出,轻松结合图学理论与实务书中各章节均以深入浅出的系统化方式撰写,将图学相关知识以重点与图表的方式呈现,除了基础制图理论的介绍,更强调在进行实作时所遇到的关键点,以达到理论与实务合一。
3 . 众多试题演练,快速检视学习成果与盲点在每章之后,提供众多的精选试题与历届试题以便演练,并搭配试题详解,解决同学之疑惑,俾使读者能够快速建立设计图学的基本知识、提升对设计图学的兴趣与学习效果,不论是作为自学或课余之自我加强,都可在短时间内融会贯通,从而在各种设计考试中掌握分数。
1 概论
1-1、设计与设计程序
1-2、设计图法的重要性
2 图学概论与制图仪器说明
2-1、图学概论
2-2、制图规范
2-3、制图用纸与仪器使用方法
3 线条与字法
3-1、线条之分类与绘制
3-2、线条的上墨方法
3-3、工程字法
4 投影图法
4-1、投影原理
4-2、点之正投影
4-3、线之正投影
4-4、平面之正投影
4-5、正投影之六个视图
4-6、第一角与第三角投影法
4-7、视图选择之法则
4-8、三视图之绘图程序
5 尺度标註
5-1、尺度标註的基本元素
5-2、其他尺度的标註法
5-3、尺度的分类
5-4、尺度的安置
6 平、立、剖面图法
6-1、平、立面图的定义
6-2、剖视图的定义
6-3、剖视图的分类
6-4、剖视图的习用画法
6-5、辅助视图
7 立体图法
7-1、立体图的种类
7-2、等角投影图与等角图
7-3、斜投影立体图
7-4、透视图之原理
7-5、透视图之种类
7-6、透视图用语
7-7、作图法─透视图与作图说明
8 绘图软体基本操作与指令
8-1、软体基本操作
8-2、座标输入法
8-3、绘图环境设定
8-4、出图设定
8-5、绘图指令
8-6、编辑指令
8-7、查询指令
9 正投影视图与立体图绘制
9-1、设定文字
9-2、设定图层
9-3、尺度标註
9-4、绘制正投影视图
9-5、绘制立体图
这本《升科大四技-设计图法》我翻了几页,虽然还没深入研究,但第一感觉是它在排版和内容编排上做了不少用心。书的整体设计风格比较现代,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比较舒适,读起来不会觉得压迫感。我特别喜欢它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图示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虽然我现在还不太懂具体内容,但光是看图就能大致理解大概的意思,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每章节的开头似乎都设置了引导性的问题或者案例,让人在阅读前就对内容产生好奇心,想要知道答案。它还用了一些不同颜色的标记来区分重点和补充信息,这一点非常实用,能帮助我快速抓住核心要点。我还在目录里看到了一些我不太熟悉的术语,这可能意味着我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理解,但同时也说明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比较广,也许能帮我拓展知识面。总的来说,从阅读体验上看,这本书做得很不错,至少在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方面,它已经成功了一半。
评分我还没能完全深入阅读这本书,但初步浏览下来,它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非常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学习体验。书中的内容组织仿佛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注意到它在每个章节的末尾,似乎都会进行一个小的总结,或者提出一些思考题,这能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并主动去思考。而且,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图表和流程图,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让我的理解更加直观。我还在想,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知道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它的系统性,让我感觉不是在零散地学习知识,而是在构建一个坚实的知识体系,为我未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刚开始接触这本书,就被它那种直观、易懂的讲解方式深深吸引了。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不像一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亲和力。作者似乎很擅长将复杂的设计原理用简单明了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我读起来感觉很轻松,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像在听一场精彩的讲座。而且,书中并没有一味地灌输理论,而是穿插了大量的实践性指导,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在一步一步地教我如何操作。我注意到它在讲解一些工具和技法时,会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对于动手能力不强的我来说,真是太有帮助了。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有很多可以让读者自己动手去尝试的练习题,如果真的有,那我会非常乐意去完成。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教学设计非常人性化,很有助于我建立对设计方法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一种非常扎实、理论性强的感觉,虽然我还没完全消化,但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的深度上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似乎在构建一个严谨的逻辑体系,将各个概念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一些学术性的研究和理论,这增加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虽然有些地方的表述可能比较专业,我需要结合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但这正是我期待的,一本能真正帮助我深入学习的教材。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显得比较深入,不是那种点到为止的简单说明,而是会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问题,并给出详细的解答思路。我还在思考,这本书是否适合那些想要考取更高学历或者在设计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它的学术深度和理论严谨性,可能会让初学者感到些许挑战,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教科书模式,而是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设计方法论的故事。作者似乎在通过一个个案例的演变和分析,来揭示设计思维的逻辑和演进过程。我发现它在讲解方法时,非常注重“为什么”和“如何做”,会深入分析每一步背后的原理和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法的精髓。而且,书中似乎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设计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探讨,这让我对设计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还在思考,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学会一些固定的技巧。它的启发性设计,可能会引导我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设计,并将其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