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细菌与霉菌学(7版)

临床微生物学:细菌与霉菌学(7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临床微生物学
  • 细菌学
  • 霉菌学
  • 医学微生物学
  • 微生物诊断
  • 感染性疾病
  • 实验室医学
  • 微生物学
  • 医学教材
  • 病原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浅显易懂的中文临床微生物学入门必备书。

  新版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时俱进,加入不少新资讯,不仅适合医技系初学者,也适合医学系学生、医院医检师、感染科医师、感控人员及相关医护人员学习使用,相信在阅读本书后,将能对临床微生物学有概括的了解。

本书特色

  •所採用临床微生物图片,均自行拍摄或由国内专家提供。
  •书内相关章节的病例讨论及参考文献,大多引用国内学者的学术论文期刊,以期让读者能明了台湾现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俊忠


  现职:
  阳明大学生物医学暨工程学院讲座教授兼院长
  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

吴雪霞

  现职: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副教授

周以正

  现职: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医事技术系助理教授

周如文

  现职: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结核病防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主任
  阳明大学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兼任教授

胡文熙

  经历:阳明大学医学生物技术暨检验学系教授兼主任

洪贵香

  经历:成功大学医技系博士后研究员

孙培伦

  现职:
  林口长庚医院皮肤部副教授级主治医师
  长庚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系助理教授

张长泉

  经历:成功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教授

张益铚

  现职:亚洲大学生物科技学系副教授

张凯志

  现职:慈济大学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教授兼主任

彭健芳

  经历:高雄医学大学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教授

黄小萍

  现职:辅英科技大学医学检验生物技术系副教授

廖淑贞

  现职:
  台湾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教授
  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兼任医检师
  台湾微生物学会理事

褚佩瑜

  现职:高雄医学大学生物医学检验学系教授

邓丽珍

  现职:
  台湾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教授
  台湾微生物学会理事长

谢素娥

  经历:中台科技大学医学检验生物技术系副教授

苏玲慧

  现职:长庚大学医学生物技术暨检验学系兼任副教授
 

图书目录

第1章 临床微生物总论(彭健芳)
第2章 疾病(张凯志)
第3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与相关细菌(邓丽珍)
第4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链球菌属(邓丽珍)
第5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肠球菌及其他触酶阴性球菌(谢素娥)
第6章 革兰氏阴性球菌──奈瑟氏球菌属和莫拉克氏球菌属(张益铚)
第7章 革兰氏阳性桿菌──棒状桿菌属(周以正)
第8章 革兰氏阳性桿菌──李斯特菌和类丹毒桿菌属(周以正)
第9章 革兰氏阳性桿菌──桿菌属(周以正)
第10章 革兰氏阳性桿菌──分枝桿菌属(周如文)
第11章 革兰氏阳性桿菌──放线菌目(周以正)
第12章 革兰氏阴性桿菌──肠桿菌科(黄小萍)
第13章 革兰氏阴性桿菌──非发酵性桿菌(吴雪霞)
第14章 革兰氏阴性桿菌──弧菌菌属、产气单孢菌菌属、弯曲桿菌菌属(张益铚)
第15章 革兰氏阴性桿菌──挑剔菌∕其他少见菌(褚佩瑜)
第16章 厌氧性革兰氏阳性细菌(邓丽珍)
第17章 厌氧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廖淑贞)
第18章 螺旋菌属(胡文熙)
第19章 霉浆菌属、尿浆菌属(胡文熙)
第20章 披衣菌属、立克次体属、柯克斯氏体属(胡文熙)
第21章 临床真菌(孙培伦)
第22章 抗微生物制剂感受性试验(洪贵香、吴俊忠)
第23章 临床微生物分子鑑定(张长泉)
第24章 医疗照护相关感染(苏玲慧)
附录
索引
附图

图书序言



  本书自2006年出版以来,承蒙各界大力的支持,一本简明易读的中文书已成为国内学习临床微生物、感染及感染管制的入门书籍。由于微生物感染快速传播,新兴感染症、院内感染及超级抗药细菌与日俱增,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国内疾病管制署为与世界接轨,也年年更新与微生物感染及生物安全相关之指引及规范。感染控制也是医疗院所评鑑的必备项目,学校及公司行号若有从事操作第二级以上微生物病原体的实验室也都须纳入管制及查核,因此能拥有一本最新的微生物与感染书籍也更加重要。

  第七版一如往昔,部分章节皆有更新,其中第15章「革兰氏阴性桿菌──挑剔菌/其他少见菌」、第21章「临床真菌」及第23章「临床微生物分子鑑定」,分别由褚佩瑜老师、孙培伦医师及张长泉老师全面改写。第22章「抗微生物制剂感受性试验」增加挑剔菌及生物恐怖攻击性细菌之药敏试验。

  本书能获得重视得以改版发行,首先要感谢所有老师在忙碌中能拨空更新章节,五南图书出版公司鼎力支持也一併感谢。本书虽经再三修正,但唯恐仍有疏漏之处,烦请各位先进给予指正。
 

图书试读

1-1 总论
 
一、细菌的构造(Bacterial Structure)
 
细菌的构造是原核细胞,除了细胞壁以外,原核细胞的内部构造都比真核细胞简单。
 
细胞外膜(Cell Envelope)
 
大部分的细菌都有细胞外膜,它是由细胞壁以及细胞膜所组成。
 
细胞壁(Cell Wall)
 
菌体之表层有坚韧的细胞壁围住细胞膜。细胞壁可保护菌体,抵抗外界物理性损害,例如:低渗透压或低温等。有些细菌之细胞壁外层有荚膜(capsule)或黏液层(slime)。细胞壁下层的细胞膜和其内容物统称为原质体(protoplast),由此伸出菌体外之特殊构造有鞭毛(flagella)和线毛(pili)。鞭毛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线毛则与细菌之附着以及行接合生殖有关。细胞质内尚有:类核体(nuclear body)、核糖体(ribosome)与包涵体(inclusion Body)等。有些细菌在细胞质内有内芽孢(endospore)。细菌之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正常细菌除了霉浆菌(Mycoplasma)皆有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功能是保持菌体形状与其坚韧性,使菌体免于破裂。细菌由于细胞膜有主动运送(active transport)系统,例如:胺基酸糖及无机离子等,可从低浓度之环境透过细胞膜进入高浓度之细胞质。
 
细胞壁构造的主要成分是Peptidoglycan(murein, mucopeptide),由于Peptidoglycan的交互错综连接,造成细胞壁之坚韧。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比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厚。因此革兰氏阳性细菌要较革兰氏阴性细菌能抵抗较高的内部渗透压。细菌的Peptidoglycan是由N-Acetylglucosamine与N-Acetylmuramic Acid两分子交替连接所组成的骨架。两个邻近的Peptidoglycan再经由D-alanine形成多胜链而成连接梁(crosslinking)。
 
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
 
细胞质膜位在细胞壁下,作为菌体细胞内部与外部的屏障,由双层磷脂质(phospholipidbilayer)以及其间的蛋白质所构成。细胞膜是半透膜,能将菌体所需之成分及巨分子物质留在菌体内,同时能自外界吸取营养物,以供体内之需。因此细胞膜具选择性。同时细菌的主动运送系统(active transport)之进行,系在细胞膜之脂层自由流动。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之差异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阳性细菌之细胞壁几乎全由厚且紧密的Peptidoglycan及Teichoic Acid所形成的聚合体组成。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微生物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我经常需要查阅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经典理论。《临床微生物学:细菌与霉菌学(7版)》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内容严谨,更新及时。它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梳理,更融入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这对于我进行前沿研究非常有启发。书中对细菌和霉菌的分类、进化、遗传以及致病机制的深入探讨,为我理解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撑。我常常会引用书中提供的研究数据和参考文献,作为我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的依据。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权威性,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有效地开展我的科研工作。我非常感谢这本书为我提供的宝贵知识资源,它是我科研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智囊团”。

评分

我是一位微生物学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相关的书籍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临床微生物学:细菌与霉菌学(7版)》这本书,虽然是面向专业人士编写的,但它的内容却非常引人入胜。我并不是医学专业背景,但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对细菌和霉菌这些微小的生命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成为疾病的元凶。我被书中那些神奇的微生物世界深深吸引,也对微生物学的研究充满了好奇。尽管有些专业术语对我来说是新的,但我可以通过上下文和书中的插图来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微观世界,也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敬畏。它就像一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对科学探索充满了热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大学四年里最得力的学习伙伴!作为一名医学生,面对如此庞杂的临床微生物学知识,我一度感到力不从心。但自从翻开《临床微生物学:细菌与霉菌学(7版)》,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一步步深入理解细菌和霉菌的世界。书中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生理、致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原则都做了详尽的阐述。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在这本书里被解释得通俗易懂,配以大量的图表和插图,更是直观形象,让我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尤其是一些关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让我在模拟病例分析时受益匪浅。我经常会在考试前夕,翻阅这本书的重点章节,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也培养了我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为我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评分

我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在导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了《临床微生物学:细菌与霉菌学(7版)》作为我的主要参考书。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非常适合我们这个阶段的学习。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让我对其中的许多深入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一些复杂疾病的微生物学基础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这对于我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课题研究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思路和治疗策略的分析,这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能力,也培养了我严谨的科研思维。每次阅读这本书,都感觉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又前进了一大步,它是我学术生涯中重要的“启明星”。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技术人员,每天都要与各种细菌和霉菌打交道。自从我开始使用《临床微生物学:细菌与霉菌学(7版)》,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微生物的鉴定和药敏试验方面,书中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流程和图谱,让我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识别出各种病原微生物,并根据其药敏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新型耐药机制和新发现病原体的介绍,这让我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我的知识库。每一次在实验中遇到疑难杂症,我都会翻阅这本书,总能在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这本书已经成为我工作台上的必备工具,我把它视为我的“宝典”,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也让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