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一定要去远方……
如果每天走在路上都抱持着一颗愉悦的心欣赏沿途风景,
那就是个最美好的旅程。
历经了一段追寻青鸟的漫长旅程,我终于体悟到,旅行的意义在于「轻松自在的心情」,而不在那「神祕美丽的远方」。
是呀!我的梦想一直是遥远的、美丽的、要绕地球半圈才能抵达的城市,对近在咫尺的台北却总是漫不经心。因为不花心思,还曾把它归类为不美的、杂乱的、没有特色的城市。观念转变之后,我决定放空一切,把熟悉的台北当成一个陌生城市来研究,也有了写、绘台北的计画--重新蒐集资料、规划路线、实地走访、摄影、写文,然后把重要景物一笔一笔画出来。终于完成了九条台北适合漫游的路线,以及沿途景点介绍。
我想,名为「故乡」的城市,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也是能够给予最多养分和记忆的地方。唯有懂得欣赏自己脚下的土地,才能在天涯海角发掘每段旅程的真正意趣。
作者简介
侯育希
学的是商业设计与插画。
对设计只能说是「爱」;对插画是「绝爱」。
最喜欢做的三件事:画画、阅读、旅行。
现为专职插画家。
Blog:www.wretch.cc/blog/gallery001
作者序 旅行不一定要去远方
.Part ONE 台北东区、敦化林荫——打开都市的明窗
敦化南路、仁爱路林荫大道
敦南诚品书店
PAUL法国面包店
听见幸福音乐盒专卖店
Papabubble西班牙手工糖果
鼎泰丰
克立玛咖啡
PEKOE杂货铺
东区茶街
.Part TWO 伊通街、南京商圈——水泥丛林里的人文空间
伊通公园(艺术展场)
信鸽法国书店
93巷人文空间
知高饭
伊通街筒仔米糕
四平商圈
袖珍博物馆
.Part THREE 捷运中山站——最富文艺气息的捷运站
中山书街
台北当代艺术馆
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社
满乐门咖啡
.Part FOUR 西门町——新旧灵魂交会处
西门红楼&16工房
电影街&电影主题公园
纹身街
美国街
明星咖啡馆
【特集】西门町美食
.Part FIVE 信义计画区——台北人的新天堂乐园
【特集】信义区的百货公司
【特集】信义商圈空桥系统与新光三越新天地广场
【特集】信义区的公共艺术
新舞台与静思书轩
台北市信义公民会馆(四四南村)
永吉路30巷小吃
.Part SIX 南海路、牯岭街——寻找旧时光的记忆拼图
植物园
邮政博物馆
牯岭街小剧场
牯岭街
南门市场
三槐堂
南海艺廊
杨英风美术馆
.Part SEVEN 师大路、永康街——我在前往咖啡馆的路上
布拉格咖啡馆
学校咖啡馆
永康阶
广生食品行
异国美食街
师大夜市美食
昭和町文物市集
【特集】特色商店
.Part EIGHT 台大、公馆——永远最潮的知性学院风
台湾大学
紫藤庐
【特集】台大附近特色书店
【特集】公馆美食
自来水园区
.Part NINE 天母商圈——漫步天母感受浪漫的异国情调
中山北路七段
天母生活市集
天主堂
茉莉汉堡
女娘的店
两回熟
Haagen-Dazs冰淇淋
Bigtom美国冰淇淋文化馆
作者序
旅行不一定要去远方
年少时,对作家三毛去撒哈拉沙漠流浪的故事深深着迷,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要去远方流浪。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对现实有了较多体认之后,总算很识时务地把「流浪」改成了「旅行」。
工作不久存了一笔钱,就迫不及待与好友计画一趟欧洲之旅。但当时的我是菜鸟上班族,没有那么长的年假,只好硬着头皮哀求老板,才得以成行。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又静极思动。这次想到美国游学,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既然不可能休长假,索性把工作辞掉,事情也就变得简单多了。此后,有好长一段时间,都在「浑浑噩噩工作」与「快快乐乐旅行」交替的日子中摆盪。工作存钱,是为了下一个更大更长远的旅行目标。直到在东京读书的那几年,这样的型态才有了改变。
过惯了逍遥的日子,再一次当学生格外辛苦,多余的时间和钱也不多,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在这个大旅程里,规划了许多小旅行。我的插画学校在原宿,下课后经常拎着大包小包画具,去逛附近的表参道和明治神宫;搭地铁回家时沿线的新宿、池袋等地,凭学生定期票可任意进出;有时扛着大画板,也照样去压马路。休假日会去比较远的地方,但以一天来回为原则,每次规划一处特定点,一个历史庭园、博物馆、名胜地区,或是平常观光客不会去的地方。以东京都为中心,再慢慢向四周扩散至横滨、镰仓、日光……。那段时间经常像两头燃烧的蜡烛,很累但也很充实,从此也让我对「旅行」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结束学业回到台北不自觉延续了住在东京时期的习惯,闲暇时经常把出门当成一趟小旅行。找一个目标地区,研究规划再出门。之后,去了很多不曾去过的小地方,体验了不少美好事物,我才发现,以前竟从没有用心了解这个自小成长的城市。
是呀!我的梦想一直是遥远的、美丽的、要绕地球半圈才能抵达的城市——巴黎、罗马、纽约、雅典、敦煌、开罗……对近在咫尺的台北却总是漫不经心。因为不花心思,还曾把它归类为不美的、杂乱的、没有特色的城市。观念转变之后,我决定放空一切,把熟悉的台北当成一个陌生城市来研究,同时也有了写、绘台北的计画——重新蒐集资料、规划路线、实地走访、摄影、写文,然后把重要景物一笔一笔画出来。终于完成了九条台北适合漫游的路线,以及沿途景点介绍。
历经了一段追寻青鸟的漫长旅程,我体悟到,旅行的意义在于「轻松自在的心情」,而不在那「神祕美丽的远方」。如果每天走在路上,都抱持着一颗愉悦的心欣赏沿途风景,那就是个最美好的旅程。
这本书像是一段一段轻盈的、不期而遇的邂逅,翻开它,仿佛被拉入台北潮湿而充满故事的街巷。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描绘一些寻常景物时,那种不动声色的细节捕捉。比如,他会细致地描述一家老面馆里,阿姨舀面时水珠飞溅的轨迹,或是午后阳光透过老旧窗棂投下的斑驳光影,在尘埃中跳跃。这些片段,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自带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不自觉地放慢了呼吸,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人情味。我常常会在阅读某个章节时,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自己曾经在台北某个角落的相似经历,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任何华丽的描写都更能打动我。作者的文字不急不缓,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道来,没有说教,也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以最真挚的方式呈现出来。每次合上书,总觉得心里被一种温暖填满,好像真的随他一起走过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弄,感受过台北那份特有的、慢悠悠的生命力。
评分坦白说,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对“散步手记”这样的名字有些许保留,总觉得会是那种流水账式的记录,缺乏深度。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作者的观察角度非常独特,他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游客,也不是那种拼命寻找网红打卡地的旅行者。他更像是一位隐匿在人群中的观察者,用一颗极其敏感的心去触碰这座城市的脉搏。他会关注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比如街边默默无闻的花草,或是被遗忘在角落的老物件,然后赋予它们生命和故事。他对历史的考据也并非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到他对当下景象的描绘中,让你在读到某个老建筑时,能瞬间穿越回它最辉煌的年代,感受那份沧桑与变迁。我尤其欣赏他那种在平凡中发掘不凡的能力,让原本可能乏善可陈的街景,在他笔下变得生动立体,充满吸引力。阅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看”台北,不如说是在“听”台北在诉说它的故事,而作者,则是一位极具耐心的倾听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台北的某个晴朗的午后,我一个人背着相机,漫无目的地在街头巷尾游荡,而这本书,就是我随身的导游,但它不是那种告诉你“这里有什么名胜古迹”的导游,而是悄悄在你耳边低语,告诉你“你看,这里的故事多么有趣”。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捕捉到很多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一扇老旧的窗户上爬满的藤蔓,或是路边一株不知名的小野花,都能在他的描写下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光影和色彩的运用,仿佛能够透过文字,直接看到台北午后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的温暖,或是雨后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绿意。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所带来的,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体验。它让你觉得,你好像也曾在那条街上走过,也曾在那间小店里停驻,也曾感受过台北那份特有的、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读完这本书,我真的会想要立刻收拾行李,去台北的街头,亲身去感受一下作者所描绘的一切。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城市散文的刻板印象。我以为会是那种充满矫揉造作和故弄玄虚的文字,但这本书的风格却异常洒脱、自然,甚至带着几分孩子气的纯真。作者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文字转化为具象的色彩和声音。比如,他描绘一场突如其来的午后雷阵雨,不是用“哗啦啦”这样简单的词汇,而是将雨滴敲打在不同材质的屋顶上发出的细微声响,以及雨水沿着墙壁流淌留下的湿痕,都描绘得淋漓尽致。阅读时,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湿气的味道,听到雨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而且,他的笔下人物也异常鲜活,那些在街角擦肩而过的人们,即使只是匆匆一瞥,在他笔下也仿佛有了自己的故事和性格,让你忍不住去猜测他们的生活。这本书的节奏也很舒服,不快不慢,就像一次悠闲的漫步,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每一个细节,去感受作者带给你的惊喜。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在生活”的质感。作者不是在“游览”台北,而是在“生活”在台北,并且把这种生活的气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描写的美食,不是那种精致摆盘的米其林星级料理,而是藏在巷弄里,味道浓郁、充满烟火气的家常菜。他描写的市集,不是那种游客蜂拥而至的热闹,而是当地人日常采购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嘈杂。他没有刻意去歌颂台北的繁华或者历史,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最普通、最日常的瞬间,却能从中挖掘出动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互动的描绘,比如一次不经意的眼神交流,一次简单的问候,都可能在他笔下被放大,变得意义非凡。阅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位真诚的朋友聊天,他会和你分享他的所见所闻,他的喜怒哀乐,而你,也会在不经意间,被他带入他所营造的那个充满温情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