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巴鲁克这位谨慎的创业投资家、爱国者、资深的政治家,以及劳资双方的拥护者传奇的一生。他工作努力并且在执行任务时带有人性,他在战争准备上获得胜利、赢取了和平、争取平衡的预算。巴鲁克以九十四岁高龄去世,《国家评论报》(National Review)感性的描述他为一位具有斯多葛学派哲思传统的「好公民」,说他「没有热切的投入任何党派或主张…但…他坚定自己的信仰--他随时做好扮演捍卫者的角色」。
◆本书描述华尔街怪杰巴鲁克的股票交易诀窍,以及华尔街各种各样的复杂交易状况。作者在未破坏神话与传奇的情况下,剖析了巴鲁克人性的一面,这是一本读者能够从自传、历史、金融或政治面向获得阅读乐趣的书。
◆巴鲁克是旧式的百万富翁,他的投机天分表现在他交易时的弹性。他在1930年代初期漫长的空头市场中能重拾获利并抢救回大部份的财富。巴鲁克年轻时,靠冒险致富;到了年老时,以稳扎稳打着称于世。到他的中年及晚年时期,对财富更保守且守护有加。
推荐序
译序
前言
序(1983)
第一章 医生的儿子
第二章 一个礼拜三块钱
第三章 巴鲁克的华尔街
第四章 财富开始滚滚而来
第五章 单飞
第六章 霍布考来的大亨
第七章 意外地成为暴发户
第八章 黑函
第九章 工业领导人
第十章 直言不讳的外交官
第十一章 务农、金钱、麦克阿杜
第十二章 我会坚持到底
第十三章 受苦受难的罗斯福
第十四章 他的专长是共患难
第十五章 原子与一切
推荐序
学习事件导向的思考逻辑与投资策略
《华尔街怪杰巴鲁克传》一书描述的是「巴鲁克」的一生。巴鲁克,为何成为美国近一世纪金融历史中的重要人物,这本书还原呈现了当时的真实状况,说明了他一生的重要事件。道氏理论创始人「查理士.道」,波浪理论创始人「艾略特」,《股票作手回忆录》的「杰西.李佛摩」,这些人与「巴鲁克」生活在同一个时期,都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也有着许多相同的特质。
巴鲁克于1870年生,童年在南卡罗莱纳州度过,个人记得曾两度驾车经过南卡州,有着内陆非常美丽的山丘,加上薄薄的雾气,令人印象深刻。巴鲁克初抵纽约在1881年的极寒冬日,个人也在纽约度过一年多的日子,故书中描述颇能意会。本书的第1与2章描述他的早年生活。第3~12章重点放在金钱游戏及投资市场。第13~15章叙述他的晚年,以及一些政治相关议题。本书大多数的篇幅谈论投资相关议题,由于书的最前与最后面提及他的个人生平,在此提醒读者,好戏在中间的第3~12章。
巴鲁克如「科斯托蓝尼」一样长寿,九十四岁辞世,多数时候没有真正的工作,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不需要也不想要一个职位,在公职领域中提供建议而非实际行动的人。三十三岁的巴鲁克放弃了一家华尔街经纪公司,收入丰厚的合伙人位置,为的是能用自己的钱从事投资和投机。
书中谈到: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情绪控制,故经常是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在获得事实资讯以及有了想法之后,耐心等待情况变化。对市场应该如何因应,要有想法,但不过不要决定市场将会如何反应。大众越关注股票市场时,则其力道越大。一方面不要试图与群众的意志对抗,另一方面也不要随着群众的过度反应而起舞。股市走多时不要放空;不过如果股市反转并伤害你时,则不要再看多。反之亦然。在恐慌情况下,最好的股票也可能无法以任何合理的价格卖出。对于群众满心欢喜或害怕的任何事情,要提高警觉。当市场在高点时,小心思考会使股价更高的事情;思考反向发展的可能性,并牢记过去的历史表现,反之亦然。观察主流趋势,但对佔尽锋头的公司保持戒心。
拳击赛惟有等到其中一人倒下才算结束,只要你不是倒下的那一个,你就还有机会赢。想要成为冠军,你就必须学会这一点,否则你就办不到。当海浪涨起打在渡头时,记得担心船要翻覆了,把外套扣好,下定决心,如果船沉了,我得游离人群远远地,免得有人来把我拖入水里。
巴鲁克在烟草股大赚,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曾在全美最大的威士忌酿造商股上惨赔。书中叙述20世纪初华尔街的状态,您可以看到「李佛摩」与「科斯托蓝尼」的影子,当时的铁路股、钢铁股,以及工业股的情形,黄金、债券与股市的混乱变化。债券就怕违约,这一切发生在百年后的金融风暴,其景况是一样的。
为何我们需要看类似这本老旧的故事?基于人性不变的原则,借由过去发生的事实,学习事件导向的思考逻辑与投资策略,是此类书籍值得一再阅读的主因。您喜欢看散文或传记,又同时想学金融投资吗?如果是,那这本是值得您看的好书。
财经投资作家与专业讲师 齐克用
前言
伯纳德.巴鲁克和我相处了四年多的时间,但他是以死后出版品的型式存在。我们一起经历了一段人生的高、低潮。我一直秉持着同一个假设在写这本传记,我相信这位传奇性的投资家以及总统的祕密顾问,一定有更多、更精彩的故事。为了呈现这些真实的故事,我希望将一位着名美国人的一生,放进近一世纪的美国金融历史的背景之中。
至少,有件事我是成功的。我的书中所呈现的巴鲁克,以赚钱专家而言,也不过是个凡人。所以,他并没有在1929年的头部出脱持股─事实上,他当时还看多呢─以1996年的高度投机市场环境而言,这项事实应当较具学术研究价值。然而,我很快就了解到,这项错误是有价值且引人入胜的。当然了,凡人巴鲁克透过尝试错误所获得的成功,是比传奇中的巴鲁克纯粹透过千里眼的神力所达成的功绩更加困难许多。于是,我的怀疑变成了赞叹。
时至今日,赞叹混杂着情感。在我阅读过巴鲁克的通讯文件后,我告诉他几位犹在人世的亲友,我开始喜欢上了他。﹝「想起你被授予学位时那威风凛凛的表情,我简直恶心到快要笑出来了。」巴鲁克写信给他的老朋友巴尔的摩《太阳报》的明星政治专栏作家法兰克.肯特﹝Frank Kent﹞,他在巴鲁克的提名之下获得一项荣誉学位。「你可怜的老婆!你可怜的老婆!」﹞我也变成他的朋友。接着,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以及我对他的研究渐渐走入他生涯的公共领域阶段,所有以前的感觉昇华成股舖天盖地的激昂。到了1983年第一本书出版时,我很高兴自己终于可以摆脱他。同时,我也毫不怀疑巴鲁克必定也很高兴,不用再与我有所瓜葛。
我们两个人的确在生活型态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巴鲁克生于1870年,死于1965年,居住在第五大道的豪宅里,在南卡罗莱纳州有一座农庄,还有一座苏格兰古堡,以及其他华丽的宅邸。他喜爱打猎、赛马、拳击、驾车、投机还有和他那一群好友消磨一整天。在赛马季节来临时,他会前往萨拉托加(Saratoga),也会前往欧洲戏水。他不但受男人们欢迎,更大受女人的青睐。他的朋友圈很自然的会排除那些老是在写东西(准备要写或是假装要写)的传记作家、无害的书呆子,这些除了自己所写的主题外话也不多的人。巴鲁克喜欢谈论他自己,但即便是由他自己来说,也是有限度的。
由于我对罗曼史以及艳事设下与谈论投机相同的高证据标准,本书对他的艳事鲜少着墨﹝我为此还在1983年初版问世后遭到不少读者的指责﹞。这项顾忌所带来非意料中的结果就是,借由付之阙如所传达的谬误印象,巴鲁克成了一个对异性不是非常有兴趣的人。他的婚姻美满,或者以上两者兼具。事实上,没有一样是真的。这个真相的证据非常强而有力,尽管是根据推断而来。巴鲁克的婚姻不过是行礼如仪,他热烈在外追求女性伴侣。他爱女人,女人们也爱他。
至于财经方面的素材,以往未经揭露的重要来源让我们对巴鲁克的投机和投资方法有了新的看法。这些来源包括记载巴鲁克一些与股市相关的诉讼文件,他参加过之纽约证交所审议会的会议记录,以及─一座特别的大金矿─其成立德州海湾硫矿公司的创业投资调查书信。我研究过他的经纪公司从1920年代晚期到30年代早期的记录,及来自州立部门及联邦调查局的老旧文件,不管有趣与否,我认为这些东西以前从未被人引用过。
重新展读我对巴鲁克生平所做的记录,我认为这位投机家在凡尔赛和平会议中表现特别突出。在他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服务期间,巴鲁克将一种罕见而珍贵的普通常识引进到与约翰.梅纳德.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经济协商会议的交锋之上。一般而言,巴鲁克对公共议题所发表的意见要不就宛如神谕,要不就是些陈腔滥调,而且他孜孜不倦地拥护军国机构,也正是这项主张促成了冷战的结束。然而,在凡尔赛会议期间,他特殊的华尔街智慧─直觉的、犀利的、实事求是的、对结果缺乏耐心的、聚焦在未来成效的─或许正是那个历史时刻所需要的。
我在政治上属于自由派,巴鲁克则不然。或者,更正确的说,他经常是不属于自由派的。有时候,他是格罗佛.克里夫兰(Grover Cleveland)民主党派的缩影,是有限政府、硬币及个人自由的拥护者。但他更经常看似信奉其他主张。在政治的竞技场中,他似乎没有明确的目标,惟他依照自己的理解非常爱国地致力提昇美国的利益。有一次,他将自己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浓缩成一个长短适中的句子:「我对美国人照顾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只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还有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金融方面,情况明显不同,他的生活是有目标的、果断的而且是充满灵感的。在股票市场中,他对令人心痛的损失和不可思议的获利同样深具理解。在创业投资方面,他有时会失算﹝比如他对华巴许-匹兹堡终点铁路公司(Wabash Pettsburgh Terminal Railway Company)重整所做的努力﹞;有时,他算得很准,但投入的程度相对显得太过畏缩﹝比如德州海湾(Texas Gulf)﹞。他在1929年市场做头时卖出,但却没有在1932年底部形成时买入。假如他买得太少、卖得太快或有时看来似乎对风险感到厌恶,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他几乎都是用自己的资金在冒险。他是自由资本家(freelance capitalist),这种类型的资本家在二十世纪末期金融市场法人机构化的环境中已经很少见了。
在本书问世期间,股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且广于流行,共同基金的概念比能取得凭证的有保险储蓄帐户稍微风险高一些。 我怀疑巴鲁克可能会不认同,尽管应该没有任何根据显示过他对此可能表达的立场,目前这个前所未见的大多头市场。他在库立吉(Coolidge)(译註:库立吉总统的任期是1923-1929。)景气期的末端时,说不定比任何人都看得更多。巴鲁克的投机天分表现在他交易时的弹性。他所说的﹝或被引述的﹞比他所作的重要性低。所以他在1930年代初期漫长的空头市场中能重拾获利并抢救回大部份的财富,每个投资人都应效尤他严守纪律的非凡功力。
巴鲁克是旧式的百万富翁,他的钱财不若外界所想像的多,但却也足以让他过着大众想像中每一位百万富翁该过的生活。他的生活快乐吗?他是一位差劲的父亲,他没有掌管任何一条铁路﹝这是他一辈子的野心﹞,而且在他政治生涯的最后数十年,他只是站在局外观看。然而,他本性是极为乐天的。他的虚荣是纯粹而天真的。他会说「我真是代表了男人最好的形象。」他可是相当认真的。沿着纽约麦迪逊大道走路时,他会对路过的人微笑,他相信他们也会回以微笑,事实上他们也经常如此。
在麦迪逊大道以及43大道街角的布鲁克斯兄弟店内的特殊剪报部门,到今天还有一张未经确认的肖像,一位老绅士,开朗、优雅、穿着体面而且对自己颇为满意。他不是别人,他正是我的朋友伯纳德.曼尼斯.巴鲁克(Bernard Mannes Baruch)。
詹姆士.格兰特
纽约,纽约州
1996年12月
译者序
不须要明牌或内线消息的人
伯纳德.巴鲁克是在股市白手起家,靠着成功的操作而富甲一方的一代金融大亨。早期因他操作过多,好几次输个精光,在持续不断学习研究之下,他的操作愈来愈成功,到了1910年,就已经和摩根等人士,成为华尔街屈指可数的大亨。
巴鲁克是位颇具传奇色彩且擅于把握先机的投机者,也是大众瞩目手段灵活的投资家,也是通晓商业风险的资本家。他曾经征服华尔街,并在政坛叱(口宅)风云。他既钟情股市又热衷政治,曾在四任政府担任委任公职,并当过六位总统的顾问,可说是美国版的「红顶商人」,可谓股市官场两得意。纽约时报曾刊出一篇有关于他的文章,标题是「不须要明牌或内线消息的人」。
当今被誉为债券天王的葛洛斯(William H.Gross , 太平洋投资管理顾问公司创办人兼投资长)在其墙上挂了三位他的投资偶像也是精神导师的照片,巴鲁克居中,左右两侧一位是被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操盘手的杰西.李佛摩,另一位是摩根大通银行创办人J.P.摩根。虽然巴鲁克在华尔街享有盛名,在华盛顿受人尊崇;但国内投资大众对他显然较感陌生,不过现在可透过《华尔街怪杰巴鲁克传》一书,从自传、历史、金融操作和政治面多角度来了解其投资与投机的诀窍。
尤其是巴鲁克认为市场之所以有交易,是因为买卖双方的「商业观点」不同,因此才有人赚钱有人赔钱。这样的思考逻辑印证了他常被引述的名言「群众永远是错的」。
巴鲁克的获利之道—迅速认赔出场。他说:「如果懂得在自己做错的时后迅速认赔出场,就算十次里面只做对三、四次,应该也能致富。」
陈文庆
说实话,我平时不太常读传记类的书籍,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写实,要么过于励志,难以引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但《华尔街怪杰巴鲁克传》这本书,却在不经意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被“怪杰”这个词所吸引,它意味着一个不循规蹈矩,拥有独特智慧和眼光的人。我想象着,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华尔街,巴鲁克是如何凭借着自己的“怪”和“杰”,在这个充满竞争的领域中脱颖而出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他的人生故事,让我不仅仅看到他作为金融家的辉煌,更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的挣扎、思考和成长。我好奇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对财富、权力、以及社会发展的看法是怎样的?我相信,一本好的传记,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人的生平,更是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人生和所处时代的思考。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预感,它或许会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神秘和力量感,深邃的蓝搭配金色醒目的字体,仿佛自带一种金融巨鳄的气场。我平时对传记类的书籍涉猎不多,总觉得会有些枯燥,但“怪杰”这个词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暗示着主角非同寻常,可能充满了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令人咋舌的智慧。我在书店里翻了几页,感觉作者的笔触很是有力,语言流畅,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洞察人心的力量。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从封面上和目录浏览,就能感受到这本书背后一定蕴含着一个不甘平凡、敢于挑战规则的灵魂。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跟随主人公的脚步,去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金融世界的秘密,去理解那些“怪杰”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书写自己的传奇。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性格,让一个人能够被冠以“怪杰”之名,又能在华尔街这样充满竞争和风险的舞台上,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想知道更多”的强烈冲动。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触动我心灵,同时又能提供深度思考的书籍,而《华尔街怪杰巴鲁克传》这本书,单凭书名就已经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怪杰”这个词本身就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它代表着打破常规、不落俗套的创新精神。我相信,能被称为“华尔街怪杰”的人,一定有着非凡的头脑和独特的视角。我尤其好奇,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巴鲁克是如何在金融领域独树一帜,做出那些令人惊叹的判断的。他是如何看待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他的决策模式又是怎样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窥探到一个时代的金融脉络,以及一位杰出人物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甚至引领方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关于人生选择、财富积累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深刻启示。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激发我自身潜藏的思考力,去理解那些伟大的灵魂是如何塑造历史的。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凭借个人智慧和勇气,改变时代进程的金融巨擘。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华尔街怪杰巴鲁克传》这本书时,仿佛找到了一个通往过去时代的钥匙。《华尔街》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和吸引力,而“怪杰”二字,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和性格,让巴鲁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怪杰”。他是否有着超乎寻常的洞察力,能够预见市场的走向?他是否有着过人的胆识,敢于在他人犹豫不决时做出大胆的投资?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巴鲁克的人生故事,不仅仅是他在金融领域的成就,还包括他如何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如何平衡事业与个人生活,以及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是一次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它将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一个传奇人物的智慧与魅力。
评分我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巴鲁克这个名字,是在一本关于20世纪美国经济史的学术论文中,当时他被提及为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金融家和政治顾问。但那时的描述非常学术化,也相对枯燥,让我很难真正体会到这个人物的魅力。这次偶然看到《华尔街怪杰巴鲁克传》这本书,瞬间就点燃了我想要深入了解他的热情。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本书不会拘泥于枯燥的史料,而是会着重展现巴鲁克的“怪杰”特质,那种在常人看来匪夷所思,却又最终证明是惊为天人的决策和洞察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描绘出他年轻时的艰辛创业,在瞬息万变的华尔街市场中摸爬滚打,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金融帝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他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影响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冷战初期,为美国政府提供关键的政策建议。一个能在金融界呼风唤雨,又能影响国家命运的人物,他的思想和人生轨迹,必然充满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学习如何洞察时代脉搏,如何做出明智决策的课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