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堅守信念—給社工學生的30封信》的延續。堅守信念,麵對挑戰,是成為社工的必備的條件。然而,前綫社工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實踐社工信念,卻又是另一課題。
本書以不同的社工信念為題,讓20位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社工,圍繞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人和事,細說他們在不同崗位和服務範疇中的挑戰和挫摺,以及自身對社工信念的反思,分享他們在現時香港的工作環境中堅守信念的方法,錶達他們對作為社工的熱誠、對堅守並推廣社工信念的執著。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有誌從事社會工作的同學及在職的社會工作者,希望透過此書再次提高對社工信念的關注,記錄及整理本地社工的實務經驗。
作者簡介
甘炳光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主修社會工作),英國愛丁堡大學理學碩士(資深社會工作),英國雪菲爾大學哲學博士。從事社會工作28年,曾參與社區發展工作,督導鄰捨層麵社區發展計畫,長者中心及青少年中心工作,並曾從事在職社工專業培訓及發展工作。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係副教授,教學及研究範圍包括:社區工作、社區組織技巧、小組及團隊建立技巧、特彆需要及弱勢群體介入工作、社會工作導論、社工實習督導、社會老年學、長者去權與充權、充權理論、婚前輔導、政策分析、社會工作教育、社會工作價值觀及社會工作信念等。1994年榮獲香港城市大學首屈傑齣教學奬。1999年榮獲香港城市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院學院教學貢獻奬。2008年再度榮獲香港城市大學傑齣教學奬。
1. 迴歸信念—甘炳光
2. 好憐憫,行公義—王惠芬
3. 不要遠離被壓迫者—黃碩紅
4. 無負今朝少年時,去管多少不平事— 梁詩明
5. 心靈觸碰,融閤彼此的天空 —蔡婉霞
6. 在乎同行,在乎堅持—王珮玲
7. 解難的匙,就在服務使用者的手中—區詠蘭
8. 不說不、要說得;是強人、變超人— 馬玉霞
9. 人會改變,奇蹟隨時齣現—陳嘉珍
10. 相信改變,不怕質疑,勇往直前—葉靜怡
11. 演活社工的自我,自我活現在案主—郭美霞
12. 一步一足印,點「火」再前行—梁詠欣
13. 尋找「愛」—彭嘉敏
14. 信.望.愛—周靜子
15. 動之以情,不可缺少的接納與關懷—黎守文
16. 以「遠景」和「願景」燃點那不滅的火焰—曾凱倫
17. 有笑、有淚、有希望—林惠源
18. 沒有「低動機」的服務對象,隻有「低能力」的社工—竺永洪
19. 勇於抉擇—李紫媚
20. 沒有甚較社工品格更重要—施育珠
21. 工作以外,仍是社工—張誌偉
22. 結語—社工信念的實踐—甘炳光
編者的話
2006年,我、陳偉道和文錦燕一起編著和齣版瞭《堅守信念—給社工學生的30封信》一書。這書齣版後,得到正麵的評價,社工業界對齣版有關社工信念的書反應熱烈,不少學院老師(包括香港、內地及颱灣)都將此書定為指定教科書或參考書。我們更於2007年將這書齣版瞭簡體字版,內地社工學生和讀者也給予積極的迴應。由此可見,探討「社工信念」的中文書籍需求殷切。
齣版這書後,我不時收到一些讀者很有意思的提議,就是《堅守信念—給社工學生的30封》重社工老師的分享,他們很想也聽聽在職社工分享哪些是重要的社工信念,他們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如何實踐這些信念,以及道齣他們如何堅守社工信念。因為,在職社工的分享會提供更多緊貼時代的生命故事、以及前綫工作的真實個人經曆和反思。我很認同這提議,因此,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延續齣版《堅守信念—給社工學生的30封信》一書的精神,再接再厲齣版另外一本集中探討在職社工如何實踐社工信念的書,希望透過此書再次提高對社工信念的關注,記錄及整理本地社工的實務經驗,並增添有關社工信念的本地教材。
2009年,我個人開始籌備將這想法付諸實行,積極計劃新書的編著工作,並將這新書定名為《迴歸信念—社工信念的實踐》。適逢2009年是我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社會工作的第20個年頭,我有另外一個想法,若我能夠邀請在這20年內由我教導過的社工畢業生為新書撰文,這新書將會成為我與畢業生對社工信念的難得集體總結和反思,也可從畢業生在文章的分享中窺探我這20年內的教學成果。於是,我定下邀請20位在這20年內不同屆彆的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係的社工畢業生為本書撰文,每人一篇,連同我自己寫的兩篇文章,閤共22篇。真的令我非常感動,每一位被我邀請的畢業生都即時答應我的邀請,毫不推遲,十分樂意及熱烈地參與齣版這新書的計劃。
本書可以說是《堅守信念—給社工學生的30封信》的續篇,都有同一特色,就是全書環繞社工信念。各章作者都以他們所堅守的社工信念為題,嚮讀者介紹這信念及其重要性、實踐這信念的經曆,以及分享自己在香港現時的工作環境中堅守信念的方法。本書的20位作者有多年豐富的社工實踐經驗,都是香港城市大學的社工畢業生,來自不同的服務崗位,包括:前綫社工、中層督導主任,以及在學院任教的社工老師。他們也來自社會福利署、非政府服務機構及社工訓練學院。20位作者所涵蓋的社工服務經驗也十分全麵,包括:兒童院捨、女童院捨、兒童及青少年中心服務、青少年綜閤服務、青少年外展服務、警司警誡計劃後輔導服務、防止青少年濫藥服務、戒毒服務、成人及青少年就業服務、學校社工服務、綜閤傢庭服務、長者地區中心服務、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服務、長者院捨、弱智人士服務、醫務社工服務、病人資源中心服務、精神病患者康復服務、社區發展服務、少數族裔人士服務、政策倡導服務,以及社工教學等等。
本書的讀者對象除瞭是本港有誌從事社會工作的同學或在職社會工作者外,我們也期望將本書推廣至其他華人社區的讀者,尤其是內地的社工學生和前綫社工,期望加強本港及內地社工學生和前綫社工對社工信念的理解及認同,讓公眾多瞭解哪些是重要的社工信念,推廣這方麵的教育。
本書並不是一本介紹社工理論與方法的專門書籍,而是集中在職社工的個人經驗分享,較重結閤作者曾經曆過的真實故事、個人感受及反思,多與讀者交流作者在實踐及堅守社工信念的生命故事。全書共有22章;第一章首先由我介紹社工信念的涵義,討論迴歸社工信念的重要,以及分享培養和堅守信念的方法。接下來的20章是每位作者以不同的社工信念為題,圍繞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人和事,細說當中的挑戰和挫摺,以及自身對社工的質疑,分享他們在現時香港的工作環境中堅守信念的方法,錶達他們對作為社工的熱誠,對堅守並推廣社工信念的執著。最後一章由我總結社工在實踐中所要重的信念及其作用。
20位作者在本書所分享的重要社工信念涵蓋多方麵,由宏觀層麵到微觀層麵也有涉及,大緻可歸類為以下10項:
. 捍衛社會公義,不遠離被壓迫者,多管不平事。
. 與服務使用者有心靈觸碰,成為他們的同行者。
. 深信人有能力和強項。
. 相信人會改變。
. 重視點滴作用,活用自身經驗,以生命影響生命。
. 愛的實踐,發揮真誠、接納、關懷的力量。
. 抓緊社工的遠景和願景,心存希望,不輕言放棄。
. 不怕質疑,敢於堅持。
. 相信沒有不可能,勇於抉擇,努力去嘗試。
. 重視培養社工品格,在工作以外,也要發揮社工精神。
本書的編排次序大體上亦以上述10項信念為依據,從宏觀的社會公義談到微觀的社工個人品格修養,部分篇章包含的信念多於一項。
細閱作者分享以上的信念,令我更肯定幫助社工同學建立社工信念及在業界推廣社工信念的重要性;讓我更清楚明白,信念是要我們去相信、時刻思念及樂於去實踐的。社工信念除瞭幫助社工抓緊實踐的根源,更提供指引方嚮,鼓勵社工敢於實踐夢想和堅持理想,當社工麵對挑戰或挫摺時,信念是很重要的推動力和打氣劑;麵對現時社福界的急劇轉變及艱難時刻,若社工懂得和緊記迴歸基本信念,會得到很大的支持,會更有信心堅持下去。
齣版這書令我感到萬分感動和欣慰。最令我感動的是看見20位社工畢業生為齣版這書所錶現齣的熱誠與投入,每一位作者都寫得很落力和認真,各人都坦誠地和大傢分享他們所重視的社工信念,更毫無保留地述說他們在社工路上的生命故事,文章內更流露不少個人的真摯感情和深層反思。他們所分享的每一段經曆及每一分的堅持都十分感動人心。細閱他們至真至誠的實踐故事,除瞭令我深深感動外,更令我從他們的實踐經驗中得到不少學習和提醒,讓我認識到不少實踐社工信念的方法。他們重視和堅守社工信念的心也給予大傢無限的支持和鼓勵。
令我最感欣慰的則是他們沒有忘記當年求學時,我與他們分享和鼓勵他們要持守的信念,最令我欣喜的是看見他們在社工路上的成長;而最令我感到振奮的是他們貫徹瞭我一直相信的「螢火蟲」信念;就是他們宛如小小螢火蟲一樣,每個都「生來帶火」,雖然散發微小的光芒,但在各自的崗位中努力燃燒自己,在黑暗處照耀彆人,更光照人間。看見自己所教導過的學生所錶現齣對社工專業的熱誠和委身,除瞭對我多年社工教學工作給予肯定外,更為我往後的教學生涯注入強心針。看見他們建立瞭鞏固的社工信念和對持守社工信念的執,我感到鼓舞之餘,也令我以作為他們的老師而自豪。
透過齣版本書能夠為他們每人總結瞭一篇關於個人的社工路和反思實踐社工信念的文章,實在難能可貴。真的很開心能夠與20位城大社工畢業同學齊心完成這件蠻有意義的集體創作。期望這些分享能夠引發行內更多的反思和討論,達緻相濡以沫,幫助同工彼此激勵,相互打氣。萬分感謝他們盡一己之力,為本地社工業界增添有關推廣社工信念的文獻,更要衷心多謝他們送贈給我這份紀念我20年社工教學的珍貴禮物。
本書的齣版,實有賴香港城市大學齣版社的鼎力協助及支持。我衷心感謝應用社會科學係係主任關銳教授為我們作首序,也十分榮幸邀請到本地社工團體代錶,境內外的專傢學者,前綫社工及社工學生為這書撰寫推介短文;包括社會工作者註冊局主席洪雪蓮博士、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黎永開先生、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及立法會議員(社會褔利界)張國柱先生、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暨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王思斌教授、颱灣東海大學吳秀照教授、澳門理工學院賴偉良博士、前綫社工歐陽達初先生,及城大社工同學孔倩雯小姐。他們的支持和鼓勵說話,加強瞭我們齣版本書的信心,在此再三緻意!
願以本書獻給在麵對現時艱巨及極具挑戰的環境下,仍緊守崗位,努力堅持社工理想,為堅守社工信念而奮鬥的所有同工。
甘炳光
2010年6月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旅程。我原本以為社會工作更多的是關於技巧和方法,但這本書卻將“信念”這個更深層的概念擺在瞭颱麵上,並將其視為社工實踐的靈魂。它讓我開始思考,是什麼樣的信念,能夠讓一個社工在日復一日的艱辛工作中,依然保持熱情和動力?書中對於“韌性信念”的闡述,對我觸動很大。它解釋瞭社工如何在麵對服務對象的創傷、社會的不公以及自身能力的局限時,依然能夠堅持下去,並且從中學習和成長。這種信念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和自我調整而形成的。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成長型信念”的強調,它鼓勵社工相信自己和他人都有改變和成長的空間,這種信念是推動服務對象進步的關鍵。這本書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的論述和案例,引導讀者去思考和探索,去發現信念在社工實踐中所扮演的獨特而關鍵的角色。它讓我對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價值有瞭更深的認同,也讓我意識到,信念的傳遞,在任何助人關係中都至關重要。
评分我一直對社會工作的邊界和有效性感到好奇,總覺得這項工作在現實中充滿瞭挑戰,也可能麵臨著很多不確定性。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信念”作為理解社工實踐的核心。它並沒有直接教導社工“做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何要做”和“如何相信能做好”背後的心理動因。書中對“係統信念”的分析讓我眼前一亮,它揭示瞭社工的信念並非僅僅是個體層麵的,更與他們所處的機構、政策以及整個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社工需要在復雜的係統中,依然能夠保持對服務對象福祉的堅定信念,這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書中通過詳實的理論闡釋和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瞭社工信念是如何在現實的碰撞中被塑造、被考驗,甚至被重塑的。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倫理信念”的章節,它將社工的信念與職業倫理緊密結閤,強調瞭信念必須建立在尊重、公正和尊嚴的基礎之上。這本書讓我對社會工作者的職業精神有瞭更深刻的敬意,也讓我理解瞭,在很多時候,社工的力量來自於他們對“可能性”的執著追求,而這種執著,正是源於他們堅定的信念。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一種從宏觀到微觀,從理念到實踐的全麵升華。我一直以來對社會工作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層麵,比如貧睏、疾病、傢庭危機等等。然而,這本書卻將“信念”這個看似形而上的概念,與社工的日常工作緊密地聯係起來,並賦予瞭它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它讓我意識到,社工之所以能夠有效地工作,其根本在於他們內心深處所持有的、關於人、關於社會、關於改變的信念。書中對“反思性信念”的探討尤為精彩,它強調瞭社工需要不斷審視自己的信念,警惕可能存在的偏見和盲點,並根據實踐經驗進行調整和發展。這種自我覺察的能力,是社工專業性成長的關鍵。我曾以為社工的信念是堅定不移的,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信念是動態的、發展的,它需要在與現實的互動中不斷被檢驗和塑造。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一場自我對話,我不斷地將書中的觀點與自己的經驗進行對照,並從中獲得新的啓發。它不僅僅是關於社工的信念,更是關於我們每個人在麵對睏難時,如何構建和維係積極信念的深刻啓示。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重新審視“信念”這個詞在社會工作領域真正含義的書。我一直認為社工的工作是基於對人性的理解和對社會問題的分析,但這本書卻將“信念”擺在瞭核心位置,這讓我感到既新穎又有些挑戰。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社工們在艱辛的環境中堅持下去?是對於個體改變的可能性,還是對社會公正的堅定追求?書中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的案例和理論闡釋,引導讀者去探索。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希望的信念”這一章節所吸引,它闡述瞭即使麵對看似無法剋服的睏境,社工依然需要維持一種內在的希望,這種希望並非盲目樂觀,而是建立在對服務對象潛能的深刻洞察和對係統性變革的長期投入之上。這種信念的傳遞,往往是社工工作中最具力量也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書中的語言樸實而深刻,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觸動人心。它讓我明白,信念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更是社工實踐中不可或缺的驅動力和指南針,它塑造瞭社工的態度、行為,乃至最終的服務成效。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在我迷茫時,溫柔地提醒我,原來我一直所追求的,早已蘊含在“信念”這兩個字裏,隻是我之前並未能如此清晰地認識到。
评分我一直認為社會工作者是那些充滿同情心和奉獻精神的個體,他們緻力於幫助那些在生活中遭遇睏難的人們。然而,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纔真正意識到,僅僅擁有同情心是遠遠不夠的。這本書深刻地剖析瞭“信念”在社工實踐中的關鍵作用,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幫助”,更是關於“為什麼而幫助”以及“如何相信能夠幫助”的內在邏輯。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賦權信念”的討論,它解釋瞭社工如何通過相信服務對象的內在力量和潛力,來激發他們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這種信念的傳遞,能夠幫助服務對象擺脫受助者的身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導者。書中通過一些極具張力的案例,展現瞭社工在麵對服務對象頑固的抵抗、社會的歧視以及自身能力的局限時,是如何維係和發展自己的信念的。這種維係過程充滿瞭掙紮與反思,並非一蹴而就。它讓我看到瞭社工職業背後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高度的專業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理論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在復雜現實中保持職業韌性和使命感的指南。它讓我對社會工作者的職業畫像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更加欽佩他們所付齣的努力和所承擔的責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