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名人集

攝影藝術名人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攝影
  • 藝術
  • 名人
  • 攝影師
  • 藝術史
  • 文化
  • 藝術作品
  • 攝影技巧
  • 視覺藝術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攝影史的長河史軸中,開啓25位攝影大師的作品窗口
  駐足認識攝影史上最具個人錶現力與曆史價值的攝影藝術代錶

  攝影術發明以來,有數以百計乃至於韆計的攝影傢享譽國際。但鋒頭可能都不比本書的25位攝影傢來得強健。

 就作品的類型、文化意義、市場價值等元素,促就瞭這些攝影傢的攝影史定位。世紀之交,艾弗瑞.史提葛立茲(Alfred Stieglitz)的「直接式攝影」奠定瞭美國攝影,愛德華.史泰欽(Edward Steichen)則令「作畫式攝影」淩越繪畫的價值。1920-1940的戰間年代,超現實主義攝影、社會寫實攝影、靜物攝影與景觀攝影幾大類彆有瞭互相爭艷的氛圍,曼.雷(Man Ray)主導瞭超脫意識的超現實攝影,沃剋.伊凡斯(Walker Evans)忠懇地取實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鄉間,愛德華.魏斯頓(Edward Weston)拍齣世上最不朽的〈青椒〉,另外,安德烈.科泰茲(Andre Kertesz)且以感性製齣前衛性的紀實,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則混閤自然、人體、建築為另類的景觀。而戰間至戰後,「紀實攝影」的風華年代,則非亨利.卡地亞-布列鬆(Henri Cartier-Bresson)、勞勃.端諾(Robert Doisneau)乃至勞勃.法蘭剋(Robert Frank)的少數纔得詮釋。

  當今,還有熱度不減的「時尚攝影」與「編導攝影」,時尚攝影錶徵人物艾爾文.潘(Irving Penn)、理察.亞維登(Richard Avedon)與漢姆特.紐頓(Helmut Newton),其影像似乎永遠不褪流行;編導攝影於繼續挑戰紀實與觀念的同時,還結閤瞭自拍攝影、矯飾攝影、數位攝影,並而齣現瞭對手「後新客觀攝影」。德國的後新客觀攝影,有安德列亞.格斯基(Andreas Gursky)與湯瑪斯.史徹斯(Thomas Struth)兩人為首,企圖用如假包換的真實來對抗勞勃.梅波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安德烈.塞拉諾(Andres Serrano)、珊.泰勒-伍德(Sam Taylor-Wood)等人的花招盡齣……。

  這25位攝影傢之作,實是收藏市場上的瑰寶。就在2007年,安德烈亞.格斯基以其$3,346,456美元作品,打敗瞭原先愛德華.史泰欽的$2,928,000美元,目前暫居第一。而本書唯一的亞洲攝影傢杉本博司(Sugimoto Hiroshi)、身價最高的女性攝影傢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編導攝影傢代錶傑夫.沃爾(Jeff Wall)等亦有百萬美元創作……。除外,具相當特色的馬力歐.傑考梅力(Mario Giacomelli)、強.蘇戴剋(Jan Saudek)、皮耶與吉爾雙人組(Pierre & Gilles),更是攝影藝術史上的罕見人物。

  就創作年代排序,自十九世紀末延伸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三個世紀,曆經瞭時代與市場的考驗;這25位攝影名傢,值得我們於初探攝影藝術史之餘,再進一步領會攝影傢們的創作過程與特色,與其作品在曆史上的價值。因此,本書絕對是攝影藏傢的參考,亦是單一攝影傢研究愛好者的必讀。

作者簡介

鄭意萱

  巴黎第八大學工藝美術係博士候選人。
  主要研究攝影、復印與當代藝術。

  論文及作品已由西班牙電導影像美術館(Museo Internacional De Electrofia)與魁北剋復印藝術中心等機構收藏。曾任教於嶺東科技大學商設係攝影課程,現為專職藝術評論者,著有《攝影藝術簡史》。

影像之外的風景:現代藝術大師的非攝影創作世界 一、引言:從鏡頭到畫布——藝術傢的多重身份 當我們提及那些定義瞭二十世紀乃至今日視覺文化的麵孔時,首先浮現在腦海的往往是他們標誌性的攝影作品:布列鬆的決定性瞬間、安塞爾·亞當斯對自然光影的精確捕捉,或是辛迪·捨曼對女性身份的顛覆性解構。然而,許多享譽盛名的攝影大師,其藝術生命力遠不止於取景框之內。他們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全纔,對繪畫、雕塑、電影、文學乃至裝置藝術都抱持著強烈的探索欲與實踐精神。 本書並非聚焦於這些藝術傢的光影傑作,而是將聚光燈投嚮一個常常被主流藝術史敘事所忽略的領域:攝影藝術傢們在攝影媒介之外的創作實踐及其深刻內涵。 我們將深入探究,當這些視覺語言的權威放下相機,他們轉嚮其他媒介時,其核心美學理念和哲學思考是如何轉換、延伸或甚至産生全新的對話。 二、繪畫的召喚:捕捉運動的凝固與色彩的張力 許多早期攝影師,尤其是在攝影術尚未完全被藝術界接納的年代,都擁有深厚的古典繪畫功底。他們視攝影為一種新的“素描”工具,但當他們迴歸傳統繪畫時,其對光綫和構圖的敏感性,卻為他們的畫作注入瞭前所未有的現代感。 例如,某些以紀實攝影著稱的大師,在油畫中展現齣對“瞬間的永恒化”的癡迷。他們的畫作可能描繪的是靜物,但筆觸和光影的處理,卻仿佛是快門開啓的瞬間被拉伸、被賦予瞭更強烈的心理暗示。他們並非簡單地復製現實,而是利用顔料和畫布的物質性,去探討攝影所無法完全捕捉的時間厚度。 更進一步,一些戰後藝術傢將對攝影中非物質性(如曝光、衝洗過程的偶然性)的迷戀,轉化為瞭抽象錶現主義的繪畫實踐。他們筆下的色彩和紋理,是對傳統膠片顆粒感和化學反應的緻敬與超越。這些畫作,往往以一種“意外的精確性”挑戰著觀者對“藝術傢的意圖”的傳統認知。 三、雕塑的體積與空間:從二維平麵到三維介入 攝影本質上是一種二維的藝術形式,但優秀的攝影師對空間和體積的把握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當他們轉嚮雕塑或裝置藝術時,這種空間意識得到瞭最直觀的釋放。 本書將詳述幾位攝影大師如何利用現成品(Found Objects)進行創作。他們不再是被動地記錄被攝主體,而是主動地“構建場景”,將鏡頭語言中的“景深”和“透視”轉化為物理上的“侵入性”和“可觸碰性”。這些雕塑作品往往帶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利用日常物品的並置,模仿瞭攝影作品中常見的“並置敘事”(Juxtaposition Narrative),迫使觀眾從一個全新的、需要移動和繞行的角度去解讀被呈現的主題。 特彆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將行為藝術融入攝影的先驅,其雕塑作品常常體現齣對身體局限性和環境製約的探索。他們的三維作品,往往是他們攝影創作中關於“場所精神”或“個體在巨大結構中的位置”的具象化延伸。 四、電影的敘事與運動:擴展時間的維度 攝影是凝固的時間,而電影則是流動的敘事。許多視覺藝術傢對時間流逝的迷戀,自然而然地將他們引嚮瞭電影製作領域,無論是以實驗短片的形式還是參與到更宏大的敘事結構中。 我們不談論那些僅僅是拍攝紀錄片的攝影師。本書關注的是那些利用電影語言“解構”攝影本身局限性的實踐者。例如,他們可能通過慢鏡頭或快速剪輯,揭示瞭“決定性瞬間”背後的復雜時間序列;或者,他們利用濛太奇手法,在不同的畫麵片段之間創造齣一種類似“雙重曝光”的心理疊加效果。 這些電影作品往往是高度個人化的視覺日記,它們不再依賴於通過取景器觀察世界,而是通過聲音設計、配樂和場景調度,將觀眾直接拖入藝術傢內心世界的節奏之中。這些跨界作品,為我們理解他們攝影作品中隱含的敘事綫索,提供瞭至關重要的背景信息。 五、文學與文本的交織:對圖像意義的注釋 視覺與語言的關係,是藝術史上永恒的辯證主題。一些攝影大師深知,純粹的圖像往往是“沉默的暴君”,其意義易被誤讀或過度簡化。因此,他們以作傢的身份,通過詩歌、散文或直接在照片背麵/作品說明中撰寫的文本,來引導、修正或故意模糊圖像的含義。 本書將分析這些文本創作的特徵。它們往往不是對圖像內容的簡單描述,而是哲學性的反思,探討“觀看行為”本身、圖像的復製性、以及媒介的局限性。對於那些擅長概念攝影的藝術傢而言,文字往往是作品的“骨架”,沒有文字,圖像便失去瞭其概念的支撐。這些文字作品本身,也構成瞭他們藝術遺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結論:跨界實踐中的統一美學內核 攝影藝術名傢集的核心魅力,在於他們拒絕被單一媒介的邊界所定義。他們的繪畫、雕塑、電影和文字實踐,並非是攝影技藝的“副産品”,而是其美學哲學的自然衍生和必要補充。 通過考察這些“影像之外的風景”,我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在那個快速變化的藝術年代,一位真正的視覺思想傢是如何通過手中可用的任何工具,去挑戰我們對現實、時間、空間和意義的既有認知。本書旨在揭示,支撐這些大師作品的,是他們對人類經驗的深刻洞察力,而非僅僅是手中那颱相機的品牌或鏡頭的光學性能。他們的跨界探索,恰恰證明瞭藝術的本質是無邊界的錶達衝動。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艾弗瑞.史提葛立茲 美國攝影藝術的先驅(Alfred Stieglitz,1864-1946)
愛德華.史泰欽 劃時代的時尚攝影傢(Edward Steichen,1879-1973)
曼.雷 超現實主義攝影大師(Man Ray,1890-1976)
安德烈.科泰茲 抽象與感性的前衛攝影傢(Andre Kertesz,1894-1985)
愛德華.魏斯頓 裸體與靜物攝影一代宗師(Edward Weston,1886-1958)
沃剋.伊凡斯 最客觀的社會寫實攝影傢(Walker Evans,1903-1975)
比爾.布蘭特 另類的景觀攝影傢(Bill Brandt,1904-1983)
亨利.卡地亞-布列鬆 決定性的瞬間(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
勞勃.端諾 法國人道觀懷攝影的代錶(Robert Doisneau,1912-1994)
艾爾文.潘 《風尚》雜誌的靈魂人物(Irving Penn,1917-2009)
威廉.剋萊 反攝影的攝影傢(William Klein,1928-)
馬力歐.傑考梅力 黑與白的義大利剪影(Mario Giacomelli,1925-2000)
理察.亞維登 時尚界的人像攝影傢(Richard Avedon,1923-2004)
漢姆特.紐頓 性解放的女性時尚(Helmut Newton,1920-2004)
勞勃.法蘭剋 經典之作《美國人》(Robert Frank,1924-)
勞勃.梅波索普 人體、同性、花之戀(Robert Mapplethorpe,1946-1989)
強.蘇戴剋 躲在地下室的攝影傢(Jan Saudek,1935-)
傑夫.沃爾 似戲如真的編導攝影傢(Jeff Wall,1946-)
皮耶與吉爾 奇想雙人組(Pierre et Gilles,1950&1953-)
杉本博司 概念的形式(Sugimoto Hiroshi,1948-)
辛蒂.雪曼 百變的自拍攝影傢(Cindy Sherman,1954-)
安德烈.賽拉諾 挑戰禁忌的攝影傢(Andres Serrano,1950-)
安德列亞.格斯基 後新客觀主義攝影傢(一)(Andreas Gursky,1955-)
湯瑪斯.史徹斯後新客觀主義攝影傢(二)(Thomas Struth,1954-)
珊.泰勒-伍德 半懸空的攝影傢(Sam Taylor-Wood,1967-)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必須承認,最初是被這本書的封麵所吸引,那張充滿藝術感的黑白照片,讓我覺得它肯定蘊含著不尋常的故事。而讀完之後,我的感覺完全超齣瞭預期。《攝影藝術名人集》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之前對攝影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技術層麵,比如光圈、快門、構圖技巧等。但這本書,通過介紹一位位攝影大師的生平和作品,讓我看到瞭攝影更深層次的魅力。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一位紀實攝影師的故事,他花費瞭十年時間,記錄瞭一個偏遠村落的生活變遷。照片中,有孩子天真的笑容,有老人飽經風霜的臉龐,有辛勤勞作的身影,也有節慶時的熱鬧景象。這些畫麵,不僅僅是簡單的影像記錄,它們串聯起瞭一個民族的記憶,展現瞭一個時代的縮影。我能感受到攝影師對所拍攝對象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這本書讓我明白,攝影不僅是捕捉瞬間,更是與世界對話,是用鏡頭去發聲,去傳遞一種態度和一份責任。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用鏡頭講述故事的人心懷敬意,《攝影藝術名人集》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的所有好奇。我特彆著迷於其中幾位藝術傢,他們將攝影視為一種語言,用畫麵來錶達情感、批判社會,甚至是喚醒沉睡的意識。我記得其中一位藝術傢,他的作品聚焦於城市中的邊緣人群,用強烈的對比和略帶憂鬱的色調,展現瞭他們的生活睏境和內心的孤獨。這些照片,不是為瞭獵奇,而是為瞭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反思。我甚至能從那些眼神中,感受到一種無聲的呐喊。這本書不僅展示瞭精美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這些藝術傢是如何通過他們的創作,來傳遞人文關懷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我從中學習到的,不僅僅是構圖和用光,更是如何讓我的攝影作品具有更強的思想性和情感深度,如何用我的鏡頭去關注那些容易被忽視的聲音,去講述那些值得被聽見的故事。

评分

這本《攝影藝術名人集》真的太讓我驚喜瞭!我一直是個攝影愛好者,但總感覺自己的作品缺乏靈魂,像是技術上的堆砌,卻打動不瞭人心。偶然翻到這本書,一開始也沒抱太大期望,想著也就是看看大師們的作品,學點技巧。結果呢?它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書中的每一個人物,不僅僅是攝影師,更是他們那個時代的記錄者,是情感的傳遞者,是思想的錶達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關於戰爭攝影師的介紹,他用鏡頭捕捉到的不是血腥和暴力,而是戰爭中普通人的眼神,那種絕望、堅韌又充滿希望的目光,真的像一把鈍刀子,慢慢地割裂我的心。我一遍遍地翻看他拍攝的那張照片,試圖理解他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內心承受瞭多大的痛苦與掙紮,又懷揣著怎樣的使命感。這本書沒有枯燥的技術講解,而是將攝影藝術上升到瞭哲學和人文的高度,讓我開始思考,作為一名攝影師,我應該用我的鏡頭去觀察什麼,去記錄什麼,去錶達什麼。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攝影大師的書,更是一次關於生命、關於情感、關於時代的反思之旅。我感覺我的攝影之路,因為這本書,從此有瞭更明確的方嚮和更深邃的意義。

评分

不得不說,《攝影藝術名人集》的內容極其豐富,我甚至覺得它更像是一部穿越時空的攝影史詩。裏麵介紹的每一位藝術傢,都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和獨特的視角,仿佛一場視覺盛宴,讓人目不暇接。我尤其被其中一位專注於黑白肖像的攝影師所吸引。他鏡頭下的人物,無論男女老少,眼神都充滿瞭故事,仿佛下一秒就要開口傾訴。光影在他的手中被運用得爐火純青,每一個麵部的細微輪廓,每一道深刻的皺紋,都被賦予瞭生命。我花瞭很長時間去研究他如何通過構圖和光綫來營造齣如此深刻的情感張力,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年代,與他一同凝視著那些麵孔。這本書不僅僅是展示作品,它還深入挖掘瞭這些藝術傢創作背後的心路曆程,他們的靈感來源,他們對攝影這門藝術的理解和追求。我從中看到瞭不同時代背景下,攝影藝術所承載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讀完這本書,我對攝影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拍得好看”,而是開始關注作品所傳達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如何纔能讓我的照片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评分

《攝影藝術名人集》這本書,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本攝影集,不如說是一次關於“看見”的哲學探討。我一直覺得,攝影就是按下快門,記錄下眼前的景象。但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傢案例,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攝影,是一種“看見”的能力,一種穿透錶象,直抵事物本質的智慧。書中有一位藝術傢,他專注於拍攝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細節,比如雨滴落在窗戶上的痕跡,或者是一片被遺忘在角落的落葉。他的作品,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著一種詩意的寜靜和哲理的深意。我反復揣摩他如何用簡單的畫麵,喚起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觀察世界的角度,是不是過於急躁,錯過瞭太多美好的瞬間。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觀察世界時的“盲區”,也引導我去探索更廣闊的視覺領域。它讓我明白,攝影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與世界建立深度連接的方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