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摄影史的长河史轴中,开启25位摄影大师的作品窗口
驻足认识摄影史上最具个人表现力与历史价值的摄影艺术代表
摄影术发明以来,有数以百计乃至于千计的摄影家享誉国际。但锋头可能都不比本书的25位摄影家来得强健。
就作品的类型、文化意义、市场价值等元素,促就了这些摄影家的摄影史定位。世纪之交,艾弗瑞.史提葛立兹(Alfred Stieglitz)的「直接式摄影」奠定了美国摄影,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则令「作画式摄影」凌越绘画的价值。1920-1940的战间年代,超现实主义摄影、社会写实摄影、静物摄影与景观摄影几大类别有了互相争艳的氛围,曼.雷(Man Ray)主导了超脱意识的超现实摄影,沃克.伊凡斯(Walker Evans)忠恳地取实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乡间,爱德华.魏斯顿(Edward Weston)拍出世上最不朽的〈青椒〉,另外,安德烈.科泰兹(Andre Kertesz)且以感性制出前卫性的纪实,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则混合自然、人体、建筑为另类的景观。而战间至战后,「纪实摄影」的风华年代,则非亨利.卡地亚-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劳勃.端诺(Robert Doisneau)乃至劳勃.法兰克(Robert Frank)的少数才得诠释。
当今,还有热度不减的「时尚摄影」与「编导摄影」,时尚摄影表征人物艾尔文.潘(Irving Penn)、理察.亚维登(Richard Avedon)与汉姆特.纽顿(Helmut Newton),其影像似乎永远不褪流行;编导摄影于继续挑战纪实与观念的同时,还结合了自拍摄影、矫饰摄影、数位摄影,并而出现了对手「后新客观摄影」。德国的后新客观摄影,有安德列亚.格斯基(Andreas Gursky)与汤玛斯.史彻斯(Thomas Struth)两人为首,企图用如假包换的真实来对抗劳勃.梅波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安德烈.塞拉诺(Andres Serrano)、珊.泰勒-伍德(Sam Taylor-Wood)等人的花招尽出……。
这25位摄影家之作,实是收藏市场上的瑰宝。就在2007年,安德烈亚.格斯基以其$3,346,456美元作品,打败了原先爱德华.史泰钦的$2,928,000美元,目前暂居第一。而本书唯一的亚洲摄影家杉本博司(Sugimoto Hiroshi)、身价最高的女性摄影家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编导摄影家代表杰夫.沃尔(Jeff Wall)等亦有百万美元创作……。除外,具相当特色的马力欧.杰考梅力(Mario Giacomelli)、强.苏戴克(Jan Saudek)、皮耶与吉尔双人组(Pierre & Gilles),更是摄影艺术史上的罕见人物。
就创作年代排序,自十九世纪末延伸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三个世纪,历经了时代与市场的考验;这25位摄影名家,值得我们于初探摄影艺术史之余,再进一步领会摄影家们的创作过程与特色,与其作品在历史上的价值。因此,本书绝对是摄影藏家的参考,亦是单一摄影家研究爱好者的必读。
作者简介
郑意萱
巴黎第八大学工艺美术系博士候选人。
主要研究摄影、复印与当代艺术。
论文及作品已由西班牙电导影像美术馆(Museo Internacional De Electrofia)与魁北克复印艺术中心等机构收藏。曾任教于岭东科技大学商设系摄影课程,现为专职艺术评论者,着有《摄影艺术简史》。
序
艾弗瑞.史提葛立兹 美国摄影艺术的先驱(Alfred Stieglitz,1864-1946)
爱德华.史泰钦 划时代的时尚摄影家(Edward Steichen,1879-1973)
曼.雷 超现实主义摄影大师(Man Ray,1890-1976)
安德烈.科泰兹 抽象与感性的前卫摄影家(Andre Kertesz,1894-1985)
爱德华.魏斯顿 裸体与静物摄影一代宗师(Edward Weston,1886-1958)
沃克.伊凡斯 最客观的社会写实摄影家(Walker Evans,1903-1975)
比尔.布兰特 另类的景观摄影家(Bill Brandt,1904-1983)
亨利.卡地亚-布列松 决定性的瞬间(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
劳勃.端诺 法国人道观怀摄影的代表(Robert Doisneau,1912-1994)
艾尔文.潘 《风尚》杂志的灵魂人物(Irving Penn,1917-2009)
威廉.克莱 反摄影的摄影家(William Klein,1928-)
马力欧.杰考梅力 黑与白的义大利剪影(Mario Giacomelli,1925-2000)
理察.亚维登 时尚界的人像摄影家(Richard Avedon,1923-2004)
汉姆特.纽顿 性解放的女性时尚(Helmut Newton,1920-2004)
劳勃.法兰克 经典之作《美国人》(Robert Frank,1924-)
劳勃.梅波索普 人体、同性、花之恋(Robert Mapplethorpe,1946-1989)
强.苏戴克 躲在地下室的摄影家(Jan Saudek,1935-)
杰夫.沃尔 似戏如真的编导摄影家(Jeff Wall,1946-)
皮耶与吉尔 奇想双人组(Pierre et Gilles,1950&1953-)
杉本博司 概念的形式(Sugimoto Hiroshi,1948-)
辛蒂.雪曼 百变的自拍摄影家(Cindy Sherman,1954-)
安德烈.赛拉诺 挑战禁忌的摄影家(Andres Serrano,1950-)
安德列亚.格斯基 后新客观主义摄影家(一)(Andreas Gursky,1955-)
汤玛斯.史彻斯后新客观主义摄影家(二)(Thomas Struth,1954-)
珊.泰勒-伍德 半悬空的摄影家(Sam Taylor-Wood,1967-)
这本《摄影艺术名人集》真的太让我惊喜了!我一直是个摄影爱好者,但总感觉自己的作品缺乏灵魂,像是技术上的堆砌,却打动不了人心。偶然翻到这本书,一开始也没抱太大期望,想着也就是看看大师们的作品,学点技巧。结果呢?它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的每一个人物,不仅仅是摄影师,更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记录者,是情感的传递者,是思想的表达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关于战争摄影师的介绍,他用镜头捕捉到的不是血腥和暴力,而是战争中普通人的眼神,那种绝望、坚韧又充满希望的目光,真的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割裂我的心。我一遍遍地翻看他拍摄的那张照片,试图理解他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内心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与挣扎,又怀揣着怎样的使命感。这本书没有枯燥的技术讲解,而是将摄影艺术上升到了哲学和人文的高度,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摄影师,我应该用我的镜头去观察什么,去记录什么,去表达什么。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摄影大师的书,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情感、关于时代的反思之旅。我感觉我的摄影之路,因为这本书,从此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深邃的意义。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用镜头讲述故事的人心怀敬意,《摄影艺术名人集》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所有好奇。我特别着迷于其中几位艺术家,他们将摄影视为一种语言,用画面来表达情感、批判社会,甚至是唤醒沉睡的意识。我记得其中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聚焦于城市中的边缘人群,用强烈的对比和略带忧郁的色调,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困境和内心的孤独。这些照片,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我甚至能从那些眼神中,感受到一种无声的呐喊。这本书不仅展示了精美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这些艺术家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创作,来传递人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我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构图和用光,更是如何让我的摄影作品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情感深度,如何用我的镜头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声音,去讲述那些值得被听见的故事。
评分《摄影艺术名人集》这本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摄影集,不如说是一次关于“看见”的哲学探讨。我一直觉得,摄影就是按下快门,记录下眼前的景象。但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家案例,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摄影,是一种“看见”的能力,一种穿透表象,直抵事物本质的智慧。书中有一位艺术家,他专注于拍摄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比如雨滴落在窗户上的痕迹,或者是一片被遗忘在角落的落叶。他的作品,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一种诗意的宁静和哲理的深意。我反复揣摩他如何用简单的画面,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观察世界的角度,是不是过于急躁,错过了太多美好的瞬间。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观察世界时的“盲区”,也引导我去探索更广阔的视觉领域。它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世界建立深度连接的方式。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那张充满艺术感的黑白照片,让我觉得它肯定蕴含着不寻常的故事。而读完之后,我的感觉完全超出了预期。《摄影艺术名人集》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之前对摄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技术层面,比如光圈、快门、构图技巧等。但这本书,通过介绍一位位摄影大师的生平和作品,让我看到了摄影更深层次的魅力。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一位纪实摄影师的故事,他花费了十年时间,记录了一个偏远村落的生活变迁。照片中,有孩子天真的笑容,有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庞,有辛勤劳作的身影,也有节庆时的热闹景象。这些画面,不仅仅是简单的影像记录,它们串联起了一个民族的记忆,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我能感受到摄影师对所拍摄对象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不仅是捕捉瞬间,更是与世界对话,是用镜头去发声,去传递一种态度和一份责任。
评分不得不说,《摄影艺术名人集》的内容极其丰富,我甚至觉得它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摄影史诗。里面介绍的每一位艺术家,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视角,仿佛一场视觉盛宴,让人目不暇接。我尤其被其中一位专注于黑白肖像的摄影师所吸引。他镜头下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少,眼神都充满了故事,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口倾诉。光影在他的手中被运用得炉火纯青,每一个面部的细微轮廓,每一道深刻的皱纹,都被赋予了生命。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他如何通过构图和光线来营造出如此深刻的情感张力,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与他一同凝视着那些面孔。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作品,它还深入挖掘了这些艺术家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灵感来源,他们对摄影这门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我从中看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摄影艺术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读完这本书,我对摄影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拍得好看”,而是开始关注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如何才能让我的照片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