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品表现精致缝纫工艺技法及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每幅作品均以4.5cm及5cm的小布片以45度角全新排列组合而成,在拼接的过程中注入细腻的情感及想法,将大众化的客家花布展现出强而有力的新生命力。
大花样图案的布,裁切后重新组合,这样的创新作法,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中,希望借由此部作品集,让更多人看见台湾新一代的创意缝纫美学。
国家发明申请案号:099122019
作者简介
竹野承玉
双鱼座 桃园县人(籍贯:广东省)
服装缝制科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并研习日本手艺普及协会拼布课程,为台湾第一届拼布指导员。
98年万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毕业,同年参加教育部第一届大专毕业生创业竞赛脱颖而出,成立『竹野承玉创意缝纫有限公司』。
序
桃园县长 002
万能科技大学校长 003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程副教授 004~005
教育部U-START计画办公室执行长 006~007
作者 竹野承玉 008~010
花布原本的模样 011
丰收的葡萄园 012~015
花园桌巾 016~017
立体坐垫 018~019
浪漫台灯 020~021
印象日出提袋 022~023
花洋装 024~025
花布原本的模样 026~027
欢喜庆丰年 028~033
背心上衣 034~035
折射 036~039
花花布小包 040~041
花布原本的模样 042~043
甜蜜抱枕 044~045
爱心花布小包 046~047
桐花季节 048~049
花布原本的模样 050~051
封面作品 052~055
中华民国100岁生日快乐 056~059
竹野承玉制作方式大公开 060~076
特别范例 077~078
序
我一直在实现一种单纯而有力的作品表情,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并且容易学习的拼接方式,也有非常广大的想像空间可以发挥,而这样的缝纫手法在我力求表现专业的想法中经常被忽略。所以,我把第一本作品集全部用来呈现台湾客家花布的创新运用,以及对缝纫艺术的新观点。
希望书中的作品能激发更多人对于缝纫技术的重视。当制作者和使用者相隔遥远,中间的连结只剩下价格时,我们使用任何物件在没有任何感情依存的情况下,『浪费』这二个字便自然产生且理所当然,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唯有将缝纫技艺普遍化,让更多人喜欢自己动手做出令人心动的作品。承玉竭诚欢迎所有缝纫爱好者,一起来创作更隽永的布作品并以选用本土素材为首要,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创作。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令人称道,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新的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时而细腻入微,时而又宏大开阔,将客家文化的不同侧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客家语言的描绘,那种独有的韵味和表达方式,仿佛能让我听到那些古老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它让我感受到,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承载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载体。书中也探讨了客家人的迁徙史,那种为了生存而不断迁徙,又能在异乡扎根发展的精神,令人动容。它让我看到了客家人的坚韧不拔,也看到了他们对家乡的眷恋。我常常在想,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哪里都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家园?这本书提供了一些答案,但更多的是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带领我探索客家文化的无限可能。
评分我通常不是那种会长时间沉浸在一本书里的人,但《客家新印象》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仿佛打开了我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一个充满神秘与智慧的世界。我读到了一些我从未了解过的客家习俗,那些习俗背后蕴含着的哲学和人生智慧,让我为之惊叹。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我记得有一段描写,讲述了客家人如何用智慧应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如何将看似贫瘠的土地变成丰饶的家园。这种生存的智慧,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当下这个日益喧嚣的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书中对客家人的家庭观念、社区关系也做了深入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紧密、更加互助的社会结构。它让我反思,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正在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家庭和社区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纪实文学那样,只是平铺直叙地介绍。相反,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善于捕捉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勾勒出了客家地域的别样风情。我读着读着,常常会陷入一种沉思,仿佛书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在我的脑海中化为影像,甚至是声音和气味。比如,书中对客家山歌的描写,我能想象出那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男女老少引吭高歌的场景,那歌声里饱含着喜怒哀乐,承载着对生活的感悟。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客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反而以一种坦诚的态度,探讨了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如何让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这种对文化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客家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录。它让我看到了客家文化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评分不得不说,《客家新印象》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具有前瞻性。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过去的回顾,而是着眼于客家文化在未来的发展。它探讨了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保持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如何将这种独特的文化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客家人的创新精神的描绘,他们不仅仅是传承者,更是创造者,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我看到了客家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文化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适应。它鼓励我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印象”,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客家文化的了解,更是对文化本身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
评分拿到《客家新印象》这本书,我本来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客家历史传说、风土人情的传统描写。但没想到,它带给我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感官与认知的革新。书中并非仅仅陈述事实,而是用一种极具画面感的语言,编织出一幅幅鲜活的客家画卷。我仿佛置身于那山峦叠翠之中,听见潺潺的流水声,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作者笔下的客家人,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那些坚韧、朴实的形象,而是充满了生命力与创造力。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传承,以及对未来的探索,都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客家建筑的描绘,那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围龙屋,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家族情感的纽带,是历史的见证。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客家文化。它挑战了我过去的认知,让我重新审视了“客家”这两个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