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 Wildfire 5.0 进阶设计(附范例VCD)

Pro/Engineer Wildfire 5.0 进阶设计(附范例V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Pro/Engineer
  • Wildfire 5
  • 0
  • CAD
  • 机械设计
  • 工程制图
  • 软件教程
  • 范例
  • VCD
  • ProE
  • 进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产品设计与开发依赖3D CAD系统可说是日趋广泛,日常生活中,小到一颗螺丝,大到一架飞机,无不仰赖3D CAD系统,因此使用一套3D 软体,已成为从事设计与开发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要熟悉及使用一套3D 软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众多的指令与复杂的功能,往往使人不知从何下手,摸不着头绪,到最后干脆敬而远之,其实要学习一套3D 软体并不难,重要的是找对 ”工具”。

  本书撰写内容主要是针对Pro/E的曲面及进阶指令部分,在一般的使用或学习上,通常只要进入这个领域或是必须使用到这些指令,许多时后都会就此停住,无法再往前进了,因为的确有其困难度,但只要观念正确,再透过有系统的学习,其实你会发现并不难的。因此,找对工具、找对老师是很重要的,我将累积10几年来的工作实务及教学经验,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撰写这本书,以”简单的方式说明复杂的事”,是这本书的特色,相信透过本书简单的例子,详细的操作步骤,一定能带给您在Pro/E学习上最大的帮助,使您早日晋升设计师的行列。

  以”简单的方式说明复杂的事”是本书最大特色。
  本书适用Pro/Engineer Wildfire 5.0 版操作介面。
  精选6大产品主题进行实战演练,增加设计能力。
  採用一步一步的图文操作说明,简单明了易学易懂。
  採用思想导引加强读者逻辑思考能力。
  适合职校、大专院校之机械、工业设计等相关科系使用。

机械设计与工程实践的深度探索:聚焦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 本书并非关于特定软件版本的操作手册,而是一部旨在提升机械设计与工程分析能力的综合性指南,它着眼于贯穿整个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核心设计理念、先进的工程方法论以及对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深刻理解。 本书将读者从基础的绘图与建模技巧提升至系统化的产品创新与优化层面。我们深知,卓越的设计不仅仅依赖于熟练的工具使用,更源于对物理规律、材料科学和制造约束的深刻洞察。因此,本书的核心内容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第一部分:高级设计理论与系统工程思维 本部分致力于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帮助设计人员超越单纯的零件设计,进入到系统级思考的领域。 1. 创新性概念生成与需求驱动设计 (Needs-Driven Design) 功能分析与分解: 探讨如何运用功能分解结构(FBS)和功能分析(Function Analysis)技术,将复杂的产品需求层层分解为可实现的子功能。重点介绍如何识别并解决核心功能瓶颈。 形态空间探索: 介绍拓扑优化(Topology Optimization)和形态发生学(Morphogenesis)在早期设计阶段的应用,引导设计者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探索更轻量化、更高效的结构形式。 设计空间定义: 强调在设计初期,如何科学地界定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为后续的仿真和迭代奠定清晰的数学基础。 2. 现代可靠性工程与寿命预测 概率设计方法(Probabilistic Design): 区别于传统的安全系数法,本书深入探讨如何量化不确定性(如材料批次差异、制造公差、载荷波动),并应用可靠性分析(如FMEA/FMECA的深化应用)来预测产品在预期寿命内的失效概率。 疲劳寿命的精确评估: 详细解析S-N曲线法、ε-N法以及基于断裂力学的应力强度因子法在评估复杂载荷下的结构寿命中的应用。特别关注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的临界点判断。 加速寿命试验(ALT)的设计与数据解读: 如何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通过提高应力水平来缩短试验周期,并精确外推至正常工作条件下的产品寿命。 3. 跨学科集成:机电一体化基础 机电耦合分析的初步: 探讨如何将控制系统(如传感器、驱动器)的输入输出与机械结构进行有效集成。涉及运动学逆解与正解在集成系统中的应用。 热-机-电相互作用: 分析电机发热、电子元件散热对机械结构精度和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如散热片设计、热桥隔离)来优化整体性能。 第二部分:先进材料与制造工艺的深度融合 本部分强调“设计即制造”的理念,深入探讨新材料的应用潜力和先进制造技术对设计边界的拓展。 1. 高性能工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先进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 不仅仅停留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铺层角度,更侧重于层合板的界面失效分析、冲击损伤评估以及如何利用纤维取向实现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优化。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的局限与机遇: 分析金属和聚合物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微观组织变化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如何为增材制造“重塑设计”(Desig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fAM),例如如何避免支撑结构、优化悬空角度。 功能梯度材料(FGM)的概念应用: 介绍如何设计材料成分或组织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结构,以解决传统材料在温度梯度或应力集中区域的性能不足问题。 2. 精益制造与可制造性设计(DFM)的深化 复杂曲面与五轴加工策略: 探讨如何为高精度、多自由度零件预先规划最优刀具路径,减少换刀次数,并控制表面粗糙度。 精密铸造与粉末冶金的设计考量: 针对高精度要求部件,分析铸造过程中充型、冷却的模拟结果对最终零件内部缺陷(如缩松、气孔)的影响,并据此调整壁厚分布和拔模斜度。 公差链管理与形位公差(GD&T)的集成优化: 不仅是标注,更侧重于如何利用GD&T建立一套精确的、可测量的设计规范,有效控制装配间隙和功能配合,同时避免过度约束导致的制造困难。 第三部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仿真与优化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仿真工具作为决策支持系统,驱动设计迭代并实现性能的最优化。 1. 高级数值模拟技术(FEA/CFD)的实施要点 非线性分析的精细化处理: 深入探讨大变形、接触非线性、材料弹塑性模型选择对仿真结果准确性的决定性影响。重点解析收敛性问题的诊断与处理。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FSI/Thermo-Mechanical): 讲解如何构建准确的流固耦合模型,例如评估高速气流对柔性结构(如叶片)的振动影响,或分析设备运行时内部流体流动产生的热载荷对结构应力的影响。 网格划分的策略性选择: 强调网格质量而非数量的重要性,讨论边界层网格的构建、自适应网格细化技术在捕捉高梯度区域(如裂纹尖端、流动分离点)中的关键作用。 2. 优化算法与智能设计 敏感性分析与参数化研究: 在优化开始前,利用敏感性分析快速确定哪些设计参数对性能指标影响最大,从而聚焦优化资源。 响应面法与代理模型(Surrogate Modeling): 介绍如何通过少量高保真仿真计算,建立快速的数学代理模型,用于指导大规模的参数扫描和拓扑优化迭代,极大地缩短优化周期。 鲁棒性设计(Robust Design): 强调在参数存在制造或工作波动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性能变化最小的产品,应用田口方法的变异性控制思想到工程结构设计中。 3. 数字孪生与产品数据管理(PDM/PLM)理念 本书在理论层面阐述了产品数据如何在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阶段保持一致性和可追溯性,为构建数字孪生模型提供工程数据基础。重点讨论如何确保仿真模型参数与实际制造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总结: 本书致力于培养读者从“会使用工具”到“精通设计”的跨越。它所涵盖的知识体系,是当前高端制造业和工程研发领域对设计人才的根本要求——即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前沿的技术视野以及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系统化能力。阅读本书,你将掌握的不是单一软件的操作秘籍,而是驱动未来创新的核心工程思维框架。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 曲面特征建立
1.1 曲面特征的基本概念
1.2 建立基准点
1.3 建立基准曲线
1.4 基础曲面
1.5 填充曲面
1.6 曲面操作

2 编辑曲面
2.1 曲面加厚
2.2 曲面实体化
2.3 合併曲面
2.4 剪裁曲面
2.5 延伸曲面
2.6 位移曲面
2.7 移动曲面

3 曲面造型
3.1 边界混成
3.2 从档案混合
3.3 圆锥曲面和N侧补缀

4 进阶曲面
4.1 可变截面扫描
4.2 扫描混成
4.3 螺旋扫描
4.4 环形折弯
4.5 骨架折弯
4.6 混成截面至曲面
4.7 在曲面间混成
4.8 混成相切至曲面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啊!我最近剛入手這本《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進階設計(附範例VCD)》,真的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也讓我對 Pro/E 的理解又提升了好幾個層次!身為一個在機械設計領域打滾多年的老鳥,雖然對 Pro/E 已經很熟悉,但 Wildfire 5.0 的進階功能和一些更細緻的設計思維,卻是我一直想深入挖掘的。這本書就像一本武功秘笈,把那些我之前感到模糊、操作起來有點吃力的部分,解釋得清清楚楚,而且結合了大量的實例,這點真的太重要了!光看文字說明,有時候總覺得抓不到訣竅,但書裡面的範例,從簡單的零件建模到複雜的機構組裝,都有詳盡的步驟拆解,甚至連一些容易出錯的點都特別提醒,讓我學習起來毫不費力,而且能夠立即上手,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 更讓我驚喜的是,隨書附贈的 VCD 光碟,這根本是神來之筆!很多時候,參數式建模的技巧,例如曲面造型的進階手法、或是大型組件的管理與優化,單純的圖文說明總難以完全呈現操作的流暢度和細節。VCD 提供了動態的教學,我可以直接看到每一個滑鼠點擊、每一個參數的調整過程,那種視覺化的學習方式,比起枯燥的文字和靜態圖片,效率提升了至少兩倍!尤其是在學習一些複雜的曲面造型時,VCD 能讓我清楚看到曲面之間的連續性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如何透過不同的工具去修飾曲面,達到我想要的精確度和美感。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輸出高品質設計圖檔的專業人士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

评分

我是一個對設計細節要求非常苛刻的人,尤其是在曲面造型這塊,總覺得 Pro/E 的曲面功能很強大,但要操作到完美,總是需要一點「眉角」。這本書的進階設計部分,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它深入探討了許多我之前只是略知皮毛的曲面工具,例如「掃掠」、「放樣」的進階選項,以及「曲面延伸」、「曲面剪裁」等操作,書中都用非常詳盡的圖文和 VCD 範例來解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介紹了如何利用「曲率分析」工具來檢視曲面的連續性,並且如何透過微調曲面參數來達到 G2 或 G3 的連續性要求,這對於設計出流線型的外觀零件,或者需要進行後續模具開發的產品,是至關重要的。 VCD 的輔助更是讓這部分學習起來如魚得水。看著螢幕上老師演示如何精準地控制曲面控制點,如何利用「曲面延伸」來確保曲面之間的完美銜接,甚至是如何利用「曲面檢查」工具來找出潛在的縫隙和不連續點,這些都是透過文字難以完全傳達的。我曾遇過一個項目,需要設計一個具有複雜曲面結構的家電外殼,當時就卡在曲面之間的過渡不夠平滑,導致外觀效果不佳。看了這本書的曲面章節,並且跟著 VCD 的範例操作,我學會了如何運用「掃掠」時的「旋轉」、「導向曲線」等參數,以及如何使用「曲面修剪」來精確地控制曲面的邊界。現在回頭再看之前的設計,真是覺得「原來還可以這樣做」!

评分

對於我們這種需要經常進行產品設計變更的行業來說,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模型的修改,是至關重要的。過去,我對於 Pro/E 的「修改」操作,總覺得有些時候很「笨重」,尤其是在面對比較複雜的曲面或者參數關係不明確的零件時。《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進階設計(附範例VCD)》在「模型修改與編輯」這部分,給了我很多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書中詳細介紹了如何利用「複製幾何」、「參數轉換」等功能,來有效地複製和轉換現有的設計元素,並且如何使用「特徵編輯」來精確地調整零件的尺寸和形狀。 VCD 在展示這些修改技巧時,真的非常有幫助。例如,在書中講解如何修改一個複雜的曲面造型時,VCD 裡面的老師會展示如何透過「編輯掃掠」來改變掃掠的路徑,或者如何使用「曲面延伸」來調整曲面的長度,並且會即時顯示修改後的效果。這讓我能夠清楚地看到,每一個修改操作是如何影響到最終模型的。我之前在處理一個需要修改大量參數的產品時,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錯誤。但學習了書中的方法後,我現在能夠更有條理地進行修改,並且能夠預見潛在的問題,大大提高了修改的效率和成功率。

评分

在進行產品設計時,經常需要考慮到零件的加工方式,以及如何讓零件更易於製造,這也是「可製造性設計」(DFM) 的重要一環。《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進階設計(附範例VCD)》在這方面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書中探討了如何利用 Pro/E 的工具來評估零件的可製造性,例如如何檢查零件的壁厚均勻性、倒角和圓角的使用、以及如何避免產生難以加工的特徵。它不只是告訴你「要這樣做」,更重要的是,它會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這些設計決策會如何影響到實際的生產成本和效率。 VCD 在展示這些可製造性設計的考量時,真的很有啟發性。我記得在書中講解如何優化一個零件,使其更易於注塑成型時,VCD 裡的老師會一步步地展示如何加入拔模斜度、如何調整圓角半径,以及如何檢查分模線的位置。老師還會說明,為什麼這些調整能夠減少產品的缺陷,並且提高生產良率。這讓我對「設計」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模型的創建,而是能夠更全面地考慮到產品從設計到生產的整個流程,這對於一個優秀的機械設計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评分

我一直認為,好的設計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美觀,更重要的是能夠滿足實際的使用需求,並且易於製造和裝配。在「裝配設計」這個環節上,《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進階設計(附範例VCD)》給了我很多新的想法。書中探討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大型組件、如何使用約束來定義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以及如何利用「爆炸視圖」和「動畫」來展示裝配過程。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了一些關於「幹涉檢查」和「碰撞偵測」的進階應用,這些對於避免在實際生產中出現裝配問題,是非常有價值的。 VCD 在展示裝配動畫和爆炸視圖方面,簡直是完美的輔助。我記得在學習如何製作一個複雜機構的裝配動畫時,VCD 裡面的老師就一步步地展示如何設定零件的運動軌跡,如何調整時間軸,並且如何輸出成動態影片。這不僅僅是為了製作漂亮的展示動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我們在設計階段就發現潛在的裝配干涉問題,或者是在運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碰撞。透過這種直觀的視覺化方式,我能夠更早地發現並解決這些問題,避免後期返工,大大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评分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需要對模型進行各種模擬和分析的情況,例如強度分析、熱傳導分析等等。我之前對於 Pro/E 的模擬功能,一直都是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層面,很多進階的設置和解讀,總覺得有點摸不著頭緒。《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進階設計(附範例VCD)》在這方面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書中深入探討了如何利用 Pro/E 的模擬模組,從建立網格、設定邊界條件,到運行分析和解讀結果,都有非常詳盡的介紹。它不只是告訴你「怎麼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會解釋「為什麼要這樣設定」,以及「這些結果代表什麼意義」。 VCD 在模擬分析的學習上,真的是無可取代的。我記得在學習如何進行應力分析時,VCD 裡面老師一步步地展示如何施加載荷、固定邊界,並且如何選擇合適的網格密度。最關鍵的是,當分析完成後,VCD 裡的老師會詳細地解讀應力分佈圖、位移圖,並且告訴我們如何根據這些結果來優化零件設計,例如增加加強筋、改變材料厚度等等。這讓我不再是對著一堆數據和圖形感到茫然,而是能夠真正地理解模擬分析的結果,並將其應用到實際的設計改進中。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不斷優化產品性能的設計師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器。

评分

在我接觸這本書之前,對於 Pro/E 的「工程圖」製作,總覺得可以滿足基本的需求,但要做到專業、精準,並且能夠符合各種製圖規範,總是有點力不從心。《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進階設計(附範例VCD)》在「工程圖與製圖」的章節,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它不只教你如何建立工程圖,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了如何利用 Pro/E 的強大功能,來生成高質量的工程圖。從基本的視圖建立、尺寸標註,到進階的細節、符號、表面粗糙度標註,甚至是如何利用「模型項目」來自動生成 BOM 表,都講述得非常清楚。 VCD 在這方面的輔助,更是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我記得在學習如何標註詳細的尺寸和公差時,VCD 裡的老師會一步步地展示如何選擇合適的尺寸類型,如何設定尺寸的精度,以及如何添加公差。更重要的是,書中還講述了如何利用「模型備註」和「圖層」來組織工程圖,使其更加清晰易讀。我曾遇過一個項目,需要製作一份非常詳細的工程圖,並且要符合嚴格的製圖標準。在學習了這本書的工程圖章節後,我能夠更自信地利用 Pro/E 的功能,生成符合要求的工程圖,甚至還學會了一些可以提高效率的快捷操作,真是受益匪淺。

评分

現今的設計流程,越來越強調協同合作和數據共享。《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進階設計(附範例VCD)》也觸及了這個重要的議題,它介紹了一些關於「數據交換」和「協同設計」的相關內容。雖然這部分可能不是書中篇幅最長的,但它提供的觀念和方法,對於我們這種需要與不同部門、甚至外部廠商溝通協調的設計團隊來說,非常有價值。書中提到了如何利用 Pro/E 支援的各種數據格式,例如 STEP、IGES 等,來與其他 CAD 軟體進行數據交換,並且也介紹了一些關於如何利用 PDM/PLM 系統來管理設計數據的基礎概念。 VCD 在這方面的輔助,可能不像其他部分那樣有大量的操作演示,但它提供的「觀念啟發」卻是十分深刻的。我記得書中提到,透過標準化的數據交換格式,可以大大減少因為文件版本不一致而導致的溝通錯誤。並且,利用 PDM/PLM 系統,可以實現設計文件的集中管理、版本控制和權限分配,這對於大型項目或者團隊協作來說,是提高效率和降低風險的關鍵。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單純的個人設計能力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不能融入到更廣泛的協同設計流程中,其價值也會受到限制。

评分

話說我平常工作上最頭痛的就是處理大型組件的效能問題,常常一個龐大的機器設計,開啟檔案就要等半天,操作起來更是卡頓到懷疑人生。在還沒看這本書之前,我總是憑著經驗去猜測哪裡可能造成效能瓶頸,然後隨機嘗試一些方法。但《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進階設計(附範例VCD)》裡面,有專門的章節在探討組件效能的優化技巧,這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它不只告訴我「為什麼」會這樣,更提供了「怎麼做」的具體方法。像是如何有效地使用「輕量化模式」、如何檢查和修復潛在的組件衝突、以及如何利用「零件篩選器」和「物件隔離」來快速定位問題點,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技巧。 書中對於「範例 VCD」的應用也相當到位,它不只是影片教學,更像是老師手把手帶著你做。我記得有一次在練習如何優化一個包含數百個零件的傳動機構時,VCD 裡面的老師就一步步地展示如何快速載入不同層級的組件,以及如何在組件層級進行輕量化設定,並且還示範了如何使用「組件診斷」工具來找出導致效能低落的元凶。那種感覺就像老師坐在我旁邊,直接告訴我「你這裡應該這樣改」,並且讓我親眼看到參數調整後,檔案載入速度和操作流暢度有了驚人的改善。這讓我對 Pro/E 的效能優化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減少了很多無謂的等待時間。

评分

之前在學習 Pro/E 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在做參數式設計時,雖然可以透過修改參數來改變模型,但有時候一個看似簡單的修改,卻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導致後面的模型全部失效,必須重頭來過。這本書在「參數與公式」應用方面,提供了非常系統性的教學,讓我理解到如何建立一個更穩定、更易於管理的參數化模型。它不只是教你如何設定參數,更重要的是,它闡述了參數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如何利用「公式」來定義這些關係,甚至是如何建立「變數」來控制模型的整體尺寸和比例。這對於設計那些尺寸變化頻繁、或者需要建立一系列相似零件的產品,真是太有幫助了! VCD 在這方面的實踐性也相當高。我記得書中有一個範例,是設計一個可調整長度的金屬支架,透過 VCD 的演示,我清楚看到老師是如何設定「長度」這個參數,並且利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讓支架的「寬度」和「高度」也跟著自動調整。更厲害的是,當我修改「長度」參數時,整個支架的結構都保持完整,沒有出現任何錯誤。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好的參數化設計,不僅僅是讓模型可以修改,更是讓模型能夠「智慧地」響應修改。這本書讓我擺脫了過去那種「牽一髮動全身」的恐懼,現在在設計複雜的機構時,我都能更有信心地去建立參數,並且相信它們能夠穩定地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