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大跃进
  • 大饥荒
  • 历史
  • 政治
  • 经济
  • 社会
  • 20世纪中国
  • 毛泽东时代
  • 乌托邦主义
  • 冷战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究竟毛泽东提出的超英赶美战略,如何在中共高层取得统一,又何以得到基层群众的积极回应?一再缩短的赶超时间表是如何编织出来的?在发动大跃进的过程中,有多少中共省级领导人被打成了右派分子?1958年的中共军委扩大会议为甚么要拿粟裕开刀?1959年在庐山罢黜彭德怀的真实原因何在?造成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天灾,还是人祸?大饥荒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究竟有多少?为挽救危机,中共中央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本卷依据第一手资料,作出详尽叙述和剖析。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深感兴趣,尤其是在共和国成立后的那些关键时期。当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出版的消息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拿到书后,我被其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打动,这本身就预示着它是一部值得认真研读的学术巨著。翻阅之间,我被作者对那个时期复杂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梳理所折服。书中对“大跃进”的起源、目标、宣传策略,以及如何一步步演变为脱离实际的狂潮,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大饥荒”这个沉重的话题,而是以一种尊重历史、尊重生命的态度,深入探讨了导致这场浩劫的深层原因,包括政策失误、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的阻碍等等。书中引用的大量一手资料和二手研究,让整个叙述更具说服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年代的复杂性。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深刻探究,它值得每一个关注中国历史的人反复品味。

评分

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和历史学都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深入地剖析中国当代史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试图从宏观的意识形态驱动到微观的个体经历,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的历史图景。作者对于“乌托邦运动”这一概念的运用,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狂热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中如何被扭曲和异化。书中关于“全民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具体政策的展开,既有其初衷的合理性,也有其执行过程中的荒谬性,作者都进行了客观而细致的呈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大饥荒”时,并没有使用煽情的语言,而是通过大量数据和案例,展现了饥饿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毁灭性打击。这本书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梳理,更是对集体主义思潮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极端后果的警示,它促使我们反思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评分

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无疑是历史爱好者们期待已久的一部力作。从我翻开它的第一页起,就被其中磅礴的气势和严谨的论证所吸引。作者以宏大的视角,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从“大跃进”那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开端,一步步推向“大饥荒”那个令人心碎的结局,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的史料挖掘之深,细节之丰富,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更是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思。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喜悦、狂热,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痛苦和迷茫。书中对政策制定者们的决策过程、当时的社会思潮、以及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使得整个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它迫使我们去思考,为什么那个充满雄心壮志的年代,最终会走向如此悲剧的结局,又从中能汲取哪些深刻的教训。这部著作不仅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更是一部关于集体狂热与个体命运的深刻悲剧。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那个时期历史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在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之前,我对“大跃进”和“大饥荒”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一些碎片化的叙述和零散的资料,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这部著作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宏大的叙事结构,为我构建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历史脉络。作者在分析“大跃进”的兴起时,深入挖掘了当时政治气候、理论思潮以及领导人的决策过程,解释了为什么一个看似“革命”的运动,会迅速走向失控。而对于“大饥荒”的成因,本书则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既有对政策失误的深刻批判,也兼顾了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考量。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饥荒中的经历的描述,极具震撼力,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残酷和人民的坚韧。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索,更是对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真实写照,它引发了我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研究价值的重新认识。

评分

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溯,让我得以窥见“大跃进”与“大饥荒”那个复杂而痛苦的年代。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中,展现了他非凡的史学功底。他并没有简单地将那段历史描绘成一个简单的黑白故事,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复杂性,以及各种力量交织下的历史走向。书中对“乌托邦”理想如何一步步走向破灭的叙述,既有历史的高度,也有人性的深度。对于“大跃进”时期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夸张宣传和脱离实际的政策,作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分析了其背后的逻辑。而当笔锋转向“大饥荒”时,那种沉重感油然而生。本书并没有回避饥荒造成的巨大创伤,而是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尽可能地还原了当时人民的苦难,以及造成这一切的深层原因。阅读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是对那个时代集体记忆的一次深刻梳理,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的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