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头而来的盼望,照亮了搁浅的苦涩时光。」
说起搁浅,每个人都不会陌生:生活突然感到无力与茫然,是搁浅;健康检查发现视网膜可能会剥离,也是搁浅。挚爱之人因意外离世,更是难以磨灭的人生中挫。
那可以说是一种进退维谷的感受;我们被拉离了日常的轨道,困在看似无从逃脱的困局里。或许愤怒、或许怨天尤人,但是我们又可以从哪里找着继续前行的力量?
约伯记,这卷记录了义人约伯受苦的作品,正是对于搁浅经验的最深刻描述。
身为圣经学者及牧者的吴献章老师,以「搁浅者」的意象来重新诠释约伯记,细腻地阐明对话与叙事中的每处细节,探究它如何反映出搁浅情境中的种种。痛苦无比的约伯,在与三友的对话中,越来越逃不开「因为犯罪,所以搁浅」的狭窄视野,既错看了自己,也误解了上帝。直到以利户的提醒与上帝的临在,约伯才真正走出了枯竭的心灵,让封闭的眼光被开启。
原来,在约伯走出搁浅的过程里,我们可以学习到面对搁浅时所需要的智慧。最重要的,是看见上帝的信实、临在与不可思议,谨守自己的口和心,敬畏上帝并学习顺服,了解自己的无知和无助。当视野被提升时,就能专心等待黑夜过后的黎明。
面对人生必经的逆境,本书能教导我们如何得着盼望,走过搁浅的时光;得着智慧,去安慰每一颗受苦的心灵;更得着信心,勇敢地面对可能来临的一切挑战。这的确是人人都需要的一本智慧之书、盼望之书。
作者简介
吴献章老师
台湾大学(B.S、M.S)、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 Champaign(Ph.D.),芝加哥三一神学院道学硕士及旧约神学博士。曾任:传道、实习主任、延伸神学教育部部长、教务部部长、神学硕士科主任, 现任:中华福音神学院研发部部长、教牧博士科主任、专任老师(自1995年起)。
着作∕《旧约英雄本色》、《圣经真密码-启示录新解》、《跨世纪的英雄》、《启示录导论》、《天道:以赛亚书40-55章註释》、《天道:以赛亚书56-66章註释》、《圣经中的领导者》、《生命的转弯》、《神鬼交战:旧约议题面面观》、《士师记析读:背约沉沦的循环轨迹》。
这本书名《搁浅的日子:约伯记註释》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很容易触动人心。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约伯记的故事会如此具有普适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文化背景如何不同,人所经历的苦难、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似乎都大同小异。我希望这本书的注释能够展现出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不是可以通过解读约伯的言语,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在痛苦中呐喊、质疑,但又不失对神信靠的人?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从文学和情感的角度去理解圣经,而不是纯粹的教义。如果这本书能够细腻地描绘约伯内心的挣扎,以及他与神之间那种复杂而深刻的对话,我会非常享受阅读的过程。台湾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可能经历“搁浅”的时期,需要有人提供理解和支持。《搁浅的日子》这个名字,恰恰捕捉到了这种状态,我期待它能成为困境中的一股暖流。
评分这本书名《搁浅的日子:约伯记註释》光听着就有一种沉甸甸的重量感。我一直对约伯记的故事感到着迷,但也觉得它深不可测,读起来常常有一种无力感。这次看到有专门的注释本,心里挺期待的。我尤其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读约伯所经历的那些难以理解的苦难。是侧重神学的解释,还是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挣扎?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约伯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绝望中如何维系盼望。说实话,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如意,有些时候真的会觉得自己被“搁浅”了,动弹不得,只能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这样的经历,如果能从约伯记中找到一些慰藉和启发,那将是非常宝贵的。台湾这边很多教会和读者都对旧约的智慧非常重视,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现,一定能引起不少共鸣,也为许多在困境中的人带来光。
评分对于《搁浅的日子:约伯记註释》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在“注释”的部分做得足够深入,并且能够摆脱一般学究式的枯燥。我明白约伯记本身就充满了复杂的文学和神学议题,但如果注释能够引人入胜,甚至带点故事性,那就太棒了。我希望作者能够将古老的经文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巧妙地连接起来,而不是单纯地罗列学术考证。例如,当约伯的朋友们提出各种“道理”试图安慰他时,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些“安慰”的?是流于表面,还是触及灵魂?这部分我特别想知道。在台湾,我们常常在聚会中讨论信仰的实践性,如何将圣经的教导活出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如果这本书能在解释约伯记时,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指南,或者至少是一些思考的路径,那我就觉得它非常有价值。毕竟,谁的生活中没有“搁浅”的时刻呢?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在这样的时刻,找到前行的力量。
评分收到《搁浅的日子:约伯记註释》这本书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似乎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避风港”。“搁浅”这两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船只失去了动力,只能随波逐流,进退不得的困境。而“约伯记注释”则暗示了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指引和力量。我期待这本书的注释能够展现出约伯记超越时代的智慧,特别是在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失落和痛苦时,我们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盼望。在台湾,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足的社会,但同样充满了各种压力和挑战,很多人在不经意间就可能陷入“搁浅”的状态,感到迷茫和无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为我们描绘出在风浪中航行的地图,告诉我们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调整航向,最终驶向平静的港湾。
评分我一直觉得,约伯记最难懂的部分,在于神的回应。为什么神没有直接解释约伯的苦难,而是用一系列关于创造的宏大问题来回答?这其中的逻辑是什么?《搁浅的日子:约伯记註释》如果能在这个关键点上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那这本书就太超值了。我猜想,作者或许会从神的角度,来阐释苦难在整个宇宙秩序中的位置,或者说,在人有限的理解之外,存在着更宏大的计划。这种解释,往往需要极大的智慧和洞察力。在台湾,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好人会受苦?”,这个问题常常让人陷入无解的境地。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新的理解框架,帮助我们跳出“苦难即惩罚”的简单逻辑,看到更深层次的属灵意义,那将是莫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圣经注释”,更是一本能触及我们灵魂深处的“生命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