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纽约的米兰达和她最好的朋友沙尔有一套安全生活准则,比方说安全的杂货店可以去,转角的疯子应该要避开……但从沙尔在街上莫名其妙遭人痛扁那天,一切开始分裂崩解!沙尔不再跟她说话、妈妈藏起来的紧急备用钥匙被偷走了、米兰达在家里发现一张神祕的字条,上面歪七扭八的字写着:
我就要过来救你朋友的性命了,还有我自己的。
请你帮我两个忙。
第一,你得写封信给我。
第二,请记得说你家钥匙放在哪里。
字条一张接着一张,米兰达渐渐明白,留字条的人似乎知道些什么。每个讯息都使她更加相信,唯有她能够预防某个她爱的人悲惨地死去,但她该怎么开始写这封信呢?
人物介绍
米兰达
一个就读六年级的平凡纽约女生,平时会帮忙妈妈练习参加电视节目的竞赛「奖金两万金字塔」。最喜欢的书是麦德琳.兰歌写的《时间的皱纹》。
米兰达的妈妈
单亲妈妈,法学院来不及毕业就因怀了米兰达而被迫放弃。在米兰达出生后任职于一间小间的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助手。
李察
米兰达妈妈的男朋友,是位律师。右腿比左腿短两吋,每当米兰达的妈妈戏称他为「完美先生」时,他就会敲敲他的右膝盖。
沙尔
和米兰达是青梅竹马的好友,同样出身单亲家庭。自从某天被一个路边的男生莫名其妙痛揍之后,就和米兰达形同陌路。
马可斯
痛揍沙尔的人,住在米兰达家附近,和米兰达就读同一间学校、同一个年级。是个会用太阳所在位置判断时间的聪明男生。
安玛丽
米兰达的同学,跟另一个同学茱莉亚是一起长大的好友,但有一天她不知何故不再和安玛丽说话,安玛丽便和米兰达变得越来越好。
柯林
米兰达的同学,一个矮矮小小的男生。常常会说些希奇古怪的话,让人一方面觉得认识他挺骄傲的,另一方面又好希望自己没站在他身边。
茱莉亚
安玛丽的好友,也是米兰达的同学。家境富裕的黑人女生,会随父母旅游世界各地,形容自己眼睛的颜色是「百分之六十可可」色。
笑笑男
去年秋天出现在米兰达家转角的流浪汉,每天都睡在邮筒下面,常常对着天空挥拳,或横躺对着街上乱踢,口中嘀咕着:「书包、口袋鞋、书包、口袋鞋。」
得奖记录
★纽伯瑞文学奖金牌奖
★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童书
★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青少年读物
★「好书大家读」选书
★文化部优良读物推荐
作者简介
雷贝嘉.史德 (Rebecca Stead)
作者生长在纽约,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认为阅读是认识世界的门户,但她却很不喜欢跟别人讨论自己所读过的书,她不想承认其他人也看了同样的故事、走过相同的门、遇到相同的人、骑过相同的龙,而且坐在同样的餐桌前,吃同样的点心。对她而言,这严重地侵犯了她的隐私。她也喜欢写作,有时写自创的故事,有时写听来的笑话、生活片段或对话。
长大后,因为觉得当作家很不切实际,史德成为律师,婚后则成为公设辩护人,并育有两个可爱的儿子。虽然时间不多,但一有空时,她还是会写些很严肃的故事。直到有一天,史德可爱的四岁儿子意外将她的笔电推到桌下,她失去了所有严肃的故事,却开始写许多有趣的故事,并成为一位作家。
译者简介
赵永芬
毕业于东海大学外文系,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育硕士。曾于一九八九年进入中国生产力中心第三届口译班进修,并获得口译执照,且多次获聘在国内外从事中英文口译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工商专校英文讲师,并从事翻译工作。曾获联合报读书人非文学类最佳翻译奖,翻译作品有《小杀手》、《洞》、《魔法灰姑娘》、《帅狗杜明尼克》、《奥莉的海洋》、《金鱼眼叔叔》、《爱在蔓延中》、《走了一位老师之后》等。
为什么要阅读一流的文学作品? 陈卫平 4
认识一下故事的灵魂人物 8
保存在盒子里的东西 12
失踪不见的东西 14
藏起来的东西 18
竞速回合 24
会踢的东西 28
纠缠在一起的东西 31
造成脏污的东西 33
妈妈的纽约市生活准则 37
盼望的东西 38
悄悄接近的东西 41
蹦蹦跳跳的东西 43
辣唿唿的东西 47
优胜者圈圈 49
祕而不宣的东西 53
有味道的东西 65
不会忘记的东西 68
第一张字条 71
倾斜的东西 73
白色的东西 75
第二张字条 78
掀开的东西 82
计数的东西 84
乱糟糟的东西 86
看不见的东西 90
留着不用的东西 92
咸的东西 95
假装的东西 99
□啦响的东西 104
偷偷留下的东西 108
第三张字条 110
毫无道理的东西 114
第一项证据 122
送人的东西 125
卡住的东西 131
绑起来的东西 134
变成粉红色的东西 140
四分五裂的东西 145
圣诞假期 149
第二个证据 151
电梯里的东西 154
忽然明白的事情 160
你乞求的东西 163
彻底逆转的事情 165
甜蜜的东西 172
最后一张字条 17
不同的东西 182
会癒合的东西 185
你保护的东西 190
摆出阵式的东西 199
奖金两万金字塔 202
神奇线头 207
打开的东西 210
随风而去的东西 213
沙尔和米兰达,米兰达和沙尔 210
告别礼物 217
感谢 218
风格的变迁与主题的再现──浅析《穿越时空找到我》 张子樟 219
听听他们怎么赞美这本书 222
导读
风格的变迁与主题的再现 ──浅析《穿越时空找到我》
一
以青少年小说为主的纽伯瑞文学奖已有八十八年历史,得奖作品风格殊异。由于担任评审委员均为资深图书馆馆员,选出的作品多半是温馨的写实作品,即使是动物小说也是不离「家」的向往与「爱」的诉求,像《时间的皱纹》和《记忆传授人》这两本科幻作品也离不开上述两个主题,问题小说很少触及,实验性作品少之又少。二○○九年选出的金奖《墓园里的男孩》让怪诞小说初次进入纽伯瑞文学奖,二○一○年得金奖的《穿越时空找到我》更融合了历史、奇幻、写实、科幻等元素,给读者打开另一扇视窗。
二
凡是人口聚集众多的地方,总会有说不完的故事,纽约更是如此。我们眼中的平常小事,在纽约某个家庭里,极可能是一件重要的事。《穿越时空找到我》记录的是主角米兰达一家人的平常事。妈妈忙于准备电视台竞赛节目,男友李察和女儿帮她练习。米兰达面临到六年级生的正常焦虑:失去多年好友、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维持良好关系等。她的经验反映了透过别人的双眼来观察情境的改变能力。她也知道小小的善行或吝啬动作的给予或保留会造成重大的后果。她唯一烦恼的是到处闲逛、发狂言谵语的笑笑男和在意想不到地方出现的神祕字条。
这本书给读者真正的感觉是它的率真与深刻。书中不时提到麦德琳.兰歌的《时间的皱纹》是米兰达最喜爱的书。这是一本既奇特又深受欢迎的作品,但内容复杂,有时难以阅读。作者雷贝嘉.史德接受访问时说,她喜爱这本书的主因是它如何处理许多脆弱的人的内心琐事,同时又承担了生命的重大问题的手法。相对之下,《穿越时空找到我》具有同样的奇特和冒险感觉,但基于一种比较可信的和真实的层次。梅格的故事相当特别,但不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但米兰达的故事似乎真的会发生在任何孩子身上。因此,这故事更简朴些,但它的简朴顾及到更深一层的角色刻画以及经历了米兰达生命的一小段。她反应灵敏、言行有趣,非常可爱。她生命中的成人都是尽职、随时伸出援手、颇具见识的,至少都是正常的。她的友情都是真性情的,反应了她对环境的了解。
三
全书经由米兰达的叙述,读者重回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纽约(这会激发部分大读者的忆旧情怀)。在作者笔下,米兰达是个刻画相当丰富生动的角色,因此,她讲述的故事就十分精彩动人了。她的喜怒哀乐处处牵动着书中的其他角色。这位像邻家女孩的主角有如她最喜爱的《时间的皱纹》中的梅格。她认同梅格是因为她们两人都是缺乏父爱的女孩。书中的笑笑男有若梅格生命中的三贵人:啥太太、谁太太和哪太太。他扮演了能预知未来的智慧长者,最后牺牲自己,救了沙尔一命,验证了谜样字条的预言。有趣的是,《时间的皱纹》行文中提到了爱因斯坦的部分理论,《穿越时空找到我》却把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放在书前。这句话是:「我们可能拥有最美好的经验就是不可思议的事物。」借由这句话,笑笑男的行为自然就合理化了。
作者雷贝嘉.史德是老纽约,就学期间经常不断在市内巷道出没,追忆往事乐趣,化为文字,并非难事。她细心观察孩子如何认清友谊、家庭、阶级、种族和身分,并学会如何妥协与调适的过程,再以内心独白与感官印象等来形塑主角米兰达。《时间的皱纹》中梅格的不时出现不妨视为米兰达对父母之爱的追寻。米兰达讲《时间的皱纹》给贝儿听:「……在那最后的一刻,她想到唯一可以击败大魔脑的东西:爱。大魔脑不懂得爱。」梅格的召唤救回了弟弟。这时,史德化身为贝儿,说出了这本书中
一句重要的话:「爱一个人很简单,但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把爱说出来却不简单。」以这样细致的方式揭扬少年小说永恆的主题,间接展现作者的文字功力、想像力与创造力。
文∕台北教育大学语教及创作研究所教授 张子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