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四十二篇99年度最好看、最精緻的散文。
全書共分「成長.看太陽的方式」、「人生.生生不息」、「行旅.也許有一個地方」、「沉思.滅燭憐光滿」、「時代.最好的時光」五輯,收錄黃春明、廖玉蕙、雷驤、王鼎鈞、周芬伶、餘光中、鍾怡雯、劉剋襄、蔣勛、王文華、鍾文音、硃天心、林文義、季季……等名傢作品,亦有劉佑禎、陳寜、楊邦尼、劉俊豪……等新生代作傢創作。
本屆「年度散文奬」由蔣勛的作品〈滅燭,憐光滿〉榮獲殊榮。主編宇文正評:「蔣勛近年大量、係統的美學書寫,融會中西,遠遊曆史,近及生活小事小物,挑動整個華人世界的美感神經,謹以年度散文奬緻敬。」
書末附錄年度散文紀事,為整年的文學曆史作詳細記錄。
本書特色
★宇文正精選二○一○年最精彩的散文作品,精華薈萃,篇篇動人,讀一本等於讀遍全年最好的散文。
★蔣勛〈滅燭,憐光滿〉獲年度散文奬!
★選入王鼎鈞、餘光中、雷驤、蔣勛、黃春明、廖玉蕙、劉剋襄、周芬伶、硃天心等名傢以及新人劉峻豪、劉佑禎、楊邦尼,譜寫最美麗的文學盛宴。
編者簡介
宇文正
本名鄭瑜雯,東海大學中文係畢業,美國南加大東亞語言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現任聯閤報副刊組主任。入選颱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散文30傢》。
著有短篇小說集《貓的年代》、《颱北下雪瞭》、《幽室裏的愛情》、《颱北卡農》;散文集《這是誰傢的孩子》、《顛倒夢想》、《我將如何記憶你》;長篇小說《在月光下飛翔》;傳記《永遠的童話──琦君傳》;童書《愛的發條》、《小靜想飛》……等。
宇文正 像我這樣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 013
─《九十九年散文選》序
輯一 成長.看太陽的方式
歐銀釧 曬年糕 ......025
陳 寜 咖啡店 再相見 ......029
楊 明 彆 後 ......035
羅珊珊 黎明,纔正要降臨 ......041
黃春明 在龍眼樹上哭泣的小孩 ......047
廖玉蕙 取藥的小窗口 ......053
楊莉敏 看太陽的方式 ......061
劉祐禎 六色的原罪 ......069
郝譽翔 追憶逝水空間 ......079
輯二 人生.生生不息
雷 驤 沐浴綺譚 ......095
王鼎鈞 四月的聽覺 ......105
周芬伶 蘭花辭 ......111
馮 平 給吉米的信 ......125
柯裕棻 春日午後的甜膩及其他 ......137
許正平 鼕夜,高鐵下錯站 ......141
黃信恩 網紗象城 ......147
張耀仁 自己的房間 ......153
楊邦尼 毒 藥 .....161
張輝誠 生生不息 .....171
黃剋全 生死簿 .....177
鄭麗卿 想去遠方 .....185
劉峻豪 拍 痰 .....193
輯三 行旅.也許有一個地方
王盛弘 廁所的故事(二○一○) ......199
鄭衍偉 陶淵明說悄悄話 ......209
張 讓 也許有一個地方 ......215
餘光中 雁山甌水 ......225
鍾怡雯 夜色漸涼 ......237
方鞦停 兩麵海洋 ......247
輯四 沉思.滅燭憐光滿
徐孟芳 質 數 ......253
林榖芳 真山真水 ......263
王文華 他也是一個爸爸 ......271
劉剋襄 雲豹還在嗎? ......277
葉佳怡 七個清晨 ......291
蔣 勛 滅燭,憐光滿 ......301
輯五 時代.最好的時光
硃天心 我的街貓朋友 ......311
鍾文音 建國村的少女夜憶 ......319
林文義 光影迷離 ......325
瓦曆斯.諾乾 烏石柔軟 ......343
呂政達 避 雨 ......349
吳鈞堯 我與金門的四個年代 ......357
蔡 怡 兩百裏地的雲和月 ......365
季 季 你們國傢的作傢,都是這麼富有嗎? ......371
附 錄 :九十九年度散文紀事 杜秀卿 ...... 383
序
像我這樣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九十九年散文選》序
我一直認為颱灣是華文世界裏散文發展最蓬勃的地區,換種說法,我們的作傢較世界各地華文作者都擅於寫散文。猶如食不厭精的豪門之傢,颱灣地區長年以來整個孕育散文的環境,練就散文作傢不但文字鍛鑄,或精緻、或曠達、或飛揚、或平淡雋永,甚且大膽跨界吞併小說、詩的疆域,乃至哲學、美學、自然、曆史……領域。散文,這一個在諾貝爾文學奬裏毫無地位的文類,在颱灣卻是一支基業厚實、陣容龐大的族裔。要想從文學裏看一個社會的脈動與活力,在颱灣,不得不看散文。
民國八十八年我初進聯副,為當屆聯閤報文學奬散文組撰寫決審記錄時,用瞭這樣的標題─「散文的時代」,十一年後,編選年度散文,定期掃描報紙副刊、文學雜誌及各大文學奬項,檢視整個文學環境,尤其傳播形態的發展、發錶的生態、讀者的感應,以編輯颱上第一手的觀察,散文仍然占極大的優勢、獲得讀者最直接的迴饋。
在這樣的文學環境裏編選年度散文,壓力如何不大?我對這個選本的期望值:形式、內容必須多元並陳,作者必須老中青兼顧,尤其不能忽略文字美學的傳承與創新。
接下這個年度任務之後,除瞭一般文學刊物的閱讀,這一年是我參與過最多文學奬評審的一年,有些奬項,我甚至主動要求更換文類,不看小說改看散文。關於文學奬,很多作傢提齣過警語,盼望文學的書寫、發錶應該迴歸常態,這一點無庸置疑,但我仍細密檢視眾多文學奬得奬作品齣於兩個理由:第一,得奬作品的誕生(未必是第一名),經過初、復、決審階段,集眾多文學菁英的審察、辯論,它們往往提醒我,有另一種品鑑的觀點,彌補我的不足或偏見。第二個理由算是我的溫情主義吧!也許我比大部分人更瞭解現在作品發錶的睏難度。我的辦公桌抽屜裏滿滿的稿子,一年隻有三百六十五天,一天隻能取用約五韆字的稿量,而作傢何其多,舉目能投稿的刊物有幾個?産量正豐的年輕創作者如果不甘心隨意把作品丟在網路上,又該何處去呢?我想至少理應給予這些作品公平的對待。
說到網路,這纔是我心中滿滿的一大片遺珠。紙本文學刊物已成稀有物,照理說,在無限遼闊的網路發錶纔是王道,我也曾考慮從中尋找珠玉,很快地,我就棄械投降瞭。刊物有編輯,文學奬有評審,網路完全沒有,雖然深知其中臥虎藏龍,但鬍亂遊逛的結果,我感嘆網海浩瀚,弱水三韆,我怎能隨機任取一瓢?這個以人氣匯聚為價值標準的新世界,與經由層層把關而與讀者相見的文壇運作模式,性格上先天就是格格不入的,至少在還沒有運作成熟的「雲端文學副刊∕雜誌」齣現之前的現階段,也隻能彼此尊重,保持距離瞭。
還有一種遺珠,是因為字數,確實有我非常鍾愛的由曆史說文解詞的長篇散文,我讀瞭又讀,很想擇一納入選本,但字數一算,近二萬字,這個選本隻能容納十餘萬字,這樣的文章選入勢必造成排擠效應,於是到最後階段,我還是割捨瞭。
選文的過程中,我並沒有設定主題,但是到年底完成篩選後,主題便奇妙地自動浮現瞭。成長、人生、行旅、沉思、時代,民國九十九年,散文傢們在這些大主題裏各自譜麯,交響共鳴。
成 長
「龍眼很多的那一天」,母親過世瞭,〈在龍眼樹上哭泣的小孩〉黃春明,到今天,仍然是那一個小孩,迴答老師的那一刻,他便已懂得瞭文學描述的高妙,因為,「我們的記憶,都寄放在許多人、事、物上」,那一刻起,便注定瞭他終身要為我們說更多更多的故事。
同樣刻寫一個日子,羅珊珊在詩人父親商禽過世前不久,從書中掉齣一張高中時代的紙條,有點嚴肅的詩人,一生總在努力「逃亡」的詩人,麵對「有點學壞瞭」、凡事潛心悖反的女兒,其溫柔、其不知所措,與天下的父親毫無不同。
成長之路上影響廖玉蕙最深的母親,在廖玉蕙一篇篇書寫,一斧一鑿的雕刻下,形象已經鮮活得可從紙頁齣走瞭,〈取藥的小窗口〉捕捉的是母親一抹謙卑的身影。歐銀釧〈曬年糕〉裏的爺爺,則啓動她溫暖的心靈,吉祥祕語深藏心中,不僅是一年,更可成為一生的信念,這是老一輩教給我們的事。已經成為人母的郝譽翔,似有一個角落仍然是個殘酷的少女啊!〈追憶逝水空間〉裏復雜的傢族脈絡,極其另類的外省父親形象,如寅時(作者的齣生時辰)的灰濛天光迷離灑落,如幻似真。
成長之路,更有麵對孤獨、愛情、性嚮認同乃至於死亡的種種艱難。楊莉敏〈看太陽的方式〉,簡筆寫孩子的孤獨,連悲涼都是我見猶憐的。分手的情人,如何再相見?陳寜〈咖啡店 再相見〉,「城市改變瞭,我們走過的路已經模糊。但我們健在如昔……」那樣平淡的文字,娓娓地道來,竟教我隨著心神恍惚!劉祐禎〈六色的原罪〉,同誌身分、父子隔膜,看似近年非常普遍的題材,但他的文字本身就帶著強光,而他隻有十八歲,大有資格說「原罪」!楊明的〈彆後〉,描畫與朋友死彆的一扇窗景。我們從窗外,卻見被白雪急凍的鮮麗青春。
人 生
生活種種,原就是散文題材的大宗,無可歸納的都能放進來吧,不過,在我選文成輯之後,這批作品拿在手邊,卻有種玩撲剋牌大老二,立即湊齣對(Pair)、三條、鐵支、同花順之類的樂趣。
比如王鼎鈞〈四月的聽覺〉和柯裕棻〈春日午後的甜膩及其他〉,都是刻意挑選的輕快小品。氣勢磅薄的長文固有大器之美,但清雋小品卻特彆能錶現情緻性靈。我總覺得看待散文,不能因為當前副刊版麵限製及文學奬字數門檻,而緻選齣一本格局方正,字數齊整的教科書來。
楊邦尼的〈毒藥〉、黃剋全的〈生死簿〉、黃信恩的〈網紗象城〉、劉峻豪的〈拍痰〉都寫病,從第一綫的病人、至親、醫生的角色麵對疾病、看待疾病,〈拍痰〉更以痰的隱喻擴及擔負長期臥病者照護工作的外傭。這類書寫,近來如異軍突起,迭有佳篇。我感覺至少就這一年發錶的散文所見,多少帶有布爾喬亞意味的時尚、飲食散文退潮瞭,凝視病痛、思索醫病關係的作品倍增,我不想太簡單以「高齡化社會」這種說法來詮釋,事實上這些作者都相當年輕,隻覺麵對這些作品,沉重裏,卻有種被淨化的舒展。
張耀仁〈自己的房間〉與鄭麗卿〈想去遠方〉,一從男孩的角度看外婆被漠視、空洞的人生,到暮年,外婆隻說:「我要齣去走走。」;一是中年女性凝睇遠方,連呼喊聲都不曾發齣,遠方,隻是一個心理的方位,隻能眺望。女性的空間,在今日,是擴展瞭?還是被上、下擠壓得更令人窒息瞭呢?
要看中年女子的內在,怎能錯過周芬伶的〈蘭花辭〉!這篇散文,無論文字、語言技藝的轉變,抑或思緒情感流動的恣肆狂亂,都可視為她創作裏程新高峰─《蘭花辭》全書的一麵展示櫥窗。
許正平〈鼕夜,高鐵下錯站〉卻是一篇妙手偶得的文章,偶然的經驗書寫,有時更讓人會心。雷驤這篇〈沐浴綺譚〉,不同於他大部分散文極簡的速寫風格,此文細膩的描繪,筆端帶著溫度,帶著霧氣,思緒卻是跳躍的,最終把讀者帶進「維納斯誕生」的畫麵裏,他卻戛然而止瞭!馮平〈給吉米的信〉說的是他跟貓兒凱莉的故事,離彆、「託孤」的故事,一會兒殷殷叮囑友人善待小貓,一會兒絮絮叨叨迴憶與凱莉相處種種,唉!問世間情是何物?
在這一輯裏,刻意最後纔提張輝誠的〈生生不息〉,隻因我吃東西總把甜的留在後頭。雖說人生不過生、苦、死,但總要循環迴來,生的喜悅,永遠滋潤人心。我連看小老鼠生寶寶都會看得滿心歡喜,何況聽張輝誠說他傢嚕嚕呢?我是這樣一個無可救的樂觀主義者呀!
行 旅
前麵說到,感覺飲食文學在這一年裏似有退燒跡象,那麼旅行文學呢?
行旅各地,在住過許多地方以後,大哉問:「就是這樣瞭嗎?青山後再沒有青山瞭嗎?有那麼一個地方,一沙一石一草一葉都給我們歡欣嗎?」以理性哲思見長的張讓,她的〈也許有一個地方〉可為此捲開宗明義,這是一個舉世遷徙、移民、遊牧的時代,對遠方的嚮往,也可能成為一種鄉愁。
於是我們讀到的旅行文字愈來愈非典型。那個曾經垂釣睡眠的女孩鍾怡雯,在〈夜色漸涼〉的春日再度等待不告而彆的睡眠,是那鼕日齣走歐洲所遇,巴黎白茫茫的大雪、普羅旺斯霸道的陽光,還是友人突如其來的告彆帶走瞭夢與睡眠呢?
王盛弘〈廁所的故事(二○一○)〉則是一篇道在屎尿的旅行版,將汙穢之事收攏於美的尺幅,從日本旅店到童年鄉廁,到誠品的自動馬桶蓋,到職場裏的心靈轉運站;一如旅行相對於日常,廁所是生活裏的逃逸齣口,是最個人、最私密的道場。
餘光中盪氣迴腸的〈雁山甌水〉,曆數雁蕩山身世與一行老當益壯之遊,年度最壯美的一篇遊記,非此莫屬!
迴到我們的生活周遭,鄭衍偉的〈陶淵明說悄悄話〉,以靈動之筆,如清明上河圖般流動的視角,走過士林下樹林街,亦走過瞭時間之流。方鞦停〈兩麵海洋〉,思索太平洋與颱灣海峽,隔著蕭條與繁華,隔著美與亂,隔著山嶺,隔著一頁頁的衝突爭戰……
迴過神來,一如張讓所說,鄉愁─具備瞭雙重意義:對舊地的惆悵,或是對遠方的嚮往。
沉 思
散文不止於傳統的抒情、敘事、詠物;談藝、論道、哲思,讓散文的延展性更發揮到極緻。
林榖芳寫富春江,意不在山光水聲,不在途道風景,〈真山真水〉談的是中國山水,也是中國人的生命情性。
王文華在民國九十九年青年節懷想九十九年前的「烈士」,好比林覺民,死時僅有二十四歲,他隻是一個「剛戀愛的少年」,他還是個酒鬼,「他也是一個爸爸」……重新認識他們,不從「烈士」的角色,而是認識那些「人」。這是一場彆開生麵的私人紀念會。
劉剋襄〈雲豹還在嗎?〉,書寫一個追尋雲豹的傷心故事,以及「小獵人」給我們的夢。雲豹還在嗎?你的夢想還在嗎?
葉佳怡〈七個清晨〉、徐孟芳〈質數〉,兩個年輕女子審視自己的孤獨,前者浪漫迷離,後者理性中有慧黠。
然後我們品讀的視綫來到蔣勛的〈滅燭憐光滿〉。暈黃溫暖燭光下,詩人張九齡起身吹滅蠟燭,頃刻,月光洶湧進來,如此飽滿。那樣的月光,在京都嵐山腳下,在莫內的畫布中,在東海岸石梯坪海上……月光無處不在。蔣勛解詩,讀帖,看畫,談美,說的無不是人生!
蔣勛近年大量、係統的美學書寫,融會中西,遠遊曆史,近及生活小事小物,挑動整個華人世界的美感神經,謹以年度散文奬緻敬。
時 代
比起九十八年(西元二○○九年)─「一九四九」六十年的熱潮,這一年齣版界的焦點不再是「大時代」瞭,但時代的故事在散文書寫的脈絡裏從不會停歇。
不談人的「大時代」,硃天心追憶街貓逝水年華,篇篇精采耐讀,這本集子以〈我的街貓朋友─最好的時光〉作為代錶。迴應硃天心尊重一切生靈的殷殷呼籲─我們祈願:「最好的時光」纔將要到來!
林文義〈光影迷離〉迴首青春,及他走過的工作職場、編輯時光。必定有某種自我投射吧,文中那段「副刊編輯颱前」的為難、憤慨,讀來實在是心有戚戚啊!
吳鈞堯在〈我與金門的四個年代〉中,為他的心靈原鄉─金門註記四個時光標簽。瓦曆斯.諾乾的〈烏石柔軟〉則以泰雅人角度書寫「烏石坑」閩客莊園的開墾史,文字簡練,形式卻近於報導文學,是這個選本裏的異數。
呂政達〈避雨〉以小說筆法鋪陳白色恐怖遺留的氛圍、被時代壓抑的人心,遲來的坦白,比起慷慨陳詞更令人揪心;鍾文音〈建國村的少女夜憶〉旁敲老眷村、側擊「村人」復雜的身世,一樣具有小說質地。
祕魯作傢尤薩去年(二○一○)十月摘下諾貝爾桂冠,記憶力驚人的季季追憶三十三年前尤薩首次來颱種種,她為這篇雜憶下瞭一個令人莞爾(苦笑?)的標題:你們國傢的作傢,都是這麼富有嗎?
最後要說一說這篇蔡素清口述、蔡怡執筆的〈兩百裏地的雲和月〉,一支素樸之筆,竟能如此深刻錶現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怯懦、良善和苦難裏的光輝,我想,隻因為真切,隻因為,是那樣的一個時代吧!
宇文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