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散文选

99年散文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散文
  • 90年代
  • 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选集
  • 99年
  • 回忆
  • 青春
  • 经典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精选四十二篇99年度最好看、最精致的散文。

  全书共分「成长.看太阳的方式」、「人生.生生不息」、「行旅.也许有一个地方」、「沉思.灭烛怜光满」、「时代.最好的时光」五辑,收录黄春明、廖玉蕙、雷骧、王鼎钧、周芬伶、余光中、钟怡雯、刘克襄、蒋勋、王文华、钟文音、朱天心、林文义、季季……等名家作品,亦有刘佑祯、陈宁、杨邦尼、刘俊豪……等新生代作家创作。

  本届「年度散文奖」由蒋勋的作品〈灭烛,怜光满〉荣获殊荣。主编宇文正评:「蒋勋近年大量、系统的美学书写,融会中西,远游历史,近及生活小事小物,挑动整个华人世界的美感神经,谨以年度散文奖致敬。」

  书末附录年度散文纪事,为整年的文学历史作详细记录。

本书特色

  ★宇文正精选二○一○年最精彩的散文作品,精华荟萃,篇篇动人,读一本等于读遍全年最好的散文。

  ★蒋勋〈灭烛,怜光满〉获年度散文奖!

  ★选入王鼎钧、余光中、雷骧、蒋勋、黄春明、廖玉蕙、刘克襄、周芬伶、朱天心等名家以及新人刘峻豪、刘佑祯、杨邦尼,谱写最美丽的文学盛宴。

编者简介

宇文正

  本名郑瑜雯,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加大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硕士,现任联合报副刊组主任。入选台湾文学三十年菁英选《散文30家》。

  着有短篇小说集《猫的年代》、《台北下雪了》、《幽室里的爱情》、《台北卡农》;散文集《这是谁家的孩子》、《颠倒梦想》、《我将如何记忆你》;长篇小说《在月光下飞翔》;传记《永远的童话──琦君传》;童书《爱的发条》、《小静想飞》……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宇文正 像我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 013
─《九十九年散文选》序

辑一 成长.看太阳的方式
欧银钏 晒年糕   ......025
陈 宁 咖啡店 再相见   ......029
杨 明 别 后   ......035
罗珊珊 黎明,才正要降临   ......041
黄春明 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047
廖玉蕙 取药的小窗口   ......053
杨莉敏 看太阳的方式   ......061
刘祐祯 六色的原罪   ......069
郝誉翔 追忆逝水空间   ......079

辑二 人生.生生不息
雷 骧 沐浴绮谭   ......095
王鼎钧 四月的听觉   ......105
周芬伶 兰花辞   ......111
冯 平 给吉米的信   ......125
柯裕棻 春日午后的甜腻及其他   ......137
许正平 冬夜,高铁下错站   ......141
黄信恩 网纱象城   ......147
张耀仁 自己的房间   ......153
杨邦尼 毒 药   .....161
张辉诚 生生不息   .....171
黄克全 生死簿   .....177
郑丽卿 想去远方   .....185
刘峻豪 拍 痰   .....193

辑三 行旅.也许有一个地方
王盛弘 厕所的故事(二○一○)   ......199
郑衍伟 陶渊明说悄悄话   ......209
张 让 也许有一个地方   ......215
余光中 雁山瓯水   ......225
钟怡雯 夜色渐凉   ......237
方秋停 两面海洋   ......247

辑四 沉思.灭烛怜光满
徐孟芳 质 数   ......253
林谷芳 真山真水   ......263
王文华 他也是一个爸爸   ......271
刘克襄 云豹还在吗?   ......277
叶佳怡 七个清晨   ......291
蒋 勋 灭烛,怜光满   ......301

辑五 时代.最好的时光
朱天心 我的街猫朋友   ......311
钟文音 建国村的少女夜忆   ......319
林文义 光影迷离   ......325
瓦历斯.诺干  乌石柔软   ......343
吕政达 避 雨   ......349
吴钧尧 我与金门的四个年代   ......357
蔡 怡 两百里地的云和月   ......365
季 季 你们国家的作家,都是这么富有吗?   ......371

附 录 :九十九年度散文纪事 杜秀卿   ...... 383

图书序言

像我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九十九年散文选》序

  我一直认为台湾是华文世界里散文发展最蓬勃的地区,换种说法,我们的作家较世界各地华文作者都擅于写散文。犹如食不厌精的豪门之家,台湾地区长年以来整个孕育散文的环境,练就散文作家不但文字锻铸,或精致、或旷达、或飞扬、或平淡隽永,甚且大胆跨界吞併小说、诗的疆域,乃至哲学、美学、自然、历史……领域。散文,这一个在诺贝尔文学奖里毫无地位的文类,在台湾却是一支基业厚实、阵容庞大的族裔。要想从文学里看一个社会的脉动与活力,在台湾,不得不看散文。

  民国八十八年我初进联副,为当届联合报文学奖散文组撰写决审记录时,用了这样的标题─「散文的时代」,十一年后,编选年度散文,定期扫描报纸副刊、文学杂志及各大文学奖项,检视整个文学环境,尤其传播形态的发展、发表的生态、读者的感应,以编辑台上第一手的观察,散文仍然占极大的优势、获得读者最直接的回馈。

  在这样的文学环境里编选年度散文,压力如何不大?我对这个选本的期望值:形式、内容必须多元并陈,作者必须老中青兼顾,尤其不能忽略文字美学的传承与创新。

  接下这个年度任务之后,除了一般文学刊物的阅读,这一年是我参与过最多文学奖评审的一年,有些奖项,我甚至主动要求更换文类,不看小说改看散文。关于文学奖,很多作家提出过警语,盼望文学的书写、发表应该回归常态,这一点无庸置疑,但我仍细密检视众多文学奖得奖作品出于两个理由:第一,得奖作品的诞生(未必是第一名),经过初、复、决审阶段,集众多文学菁英的审察、辩论,它们往往提醒我,有另一种品鑑的观点,弥补我的不足或偏见。第二个理由算是我的温情主义吧!也许我比大部分人更了解现在作品发表的困难度。我的办公桌抽屉里满满的稿子,一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只能取用约五千字的稿量,而作家何其多,举目能投稿的刊物有几个?产量正丰的年轻创作者如果不甘心随意把作品丢在网路上,又该何处去呢?我想至少理应给予这些作品公平的对待。

  说到网路,这才是我心中满满的一大片遗珠。纸本文学刊物已成稀有物,照理说,在无限辽阔的网路发表才是王道,我也曾考虑从中寻找珠玉,很快地,我就弃械投降了。刊物有编辑,文学奖有评审,网路完全没有,虽然深知其中卧虎藏龙,但胡乱游逛的结果,我感叹网海浩瀚,弱水三千,我怎能随机任取一瓢?这个以人气汇聚为价值标准的新世界,与经由层层把关而与读者相见的文坛运作模式,性格上先天就是格格不入的,至少在还没有运作成熟的「云端文学副刊∕杂志」出现之前的现阶段,也只能彼此尊重,保持距离了。

  还有一种遗珠,是因为字数,确实有我非常钟爱的由历史说文解词的长篇散文,我读了又读,很想择一纳入选本,但字数一算,近二万字,这个选本只能容纳十余万字,这样的文章选入势必造成排挤效应,于是到最后阶段,我还是割舍了。

  选文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设定主题,但是到年底完成筛选后,主题便奇妙地自动浮现了。成长、人生、行旅、沉思、时代,民国九十九年,散文家们在这些大主题里各自谱曲,交响共鸣。

  成 长

  「龙眼很多的那一天」,母亲过世了,〈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黄春明,到今天,仍然是那一个小孩,回答老师的那一刻,他便已懂得了文学描述的高妙,因为,「我们的记忆,都寄放在许多人、事、物上」,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他终身要为我们说更多更多的故事。

  同样刻写一个日子,罗珊珊在诗人父亲商禽过世前不久,从书中掉出一张高中时代的纸条,有点严肃的诗人,一生总在努力「逃亡」的诗人,面对「有点学坏了」、凡事潜心悖反的女儿,其温柔、其不知所措,与天下的父亲毫无不同。

  成长之路上影响廖玉蕙最深的母亲,在廖玉蕙一篇篇书写,一斧一凿的雕刻下,形象已经鲜活得可从纸页出走了,〈取药的小窗口〉捕捉的是母亲一抹谦卑的身影。欧银钏〈晒年糕〉里的爷爷,则启动她温暖的心灵,吉祥祕语深藏心中,不仅是一年,更可成为一生的信念,这是老一辈教给我们的事。已经成为人母的郝誉翔,似有一个角落仍然是个残酷的少女啊!〈追忆逝水空间〉里复杂的家族脉络,极其另类的外省父亲形象,如寅时(作者的出生时辰)的灰蒙天光迷离洒落,如幻似真。

  成长之路,更有面对孤独、爱情、性向认同乃至于死亡的种种艰难。杨莉敏〈看太阳的方式〉,简笔写孩子的孤独,连悲凉都是我见犹怜的。分手的情人,如何再相见?陈宁〈咖啡店 再相见〉,「城市改变了,我们走过的路已经模煳。但我们健在如昔……」那样平淡的文字,娓娓地道来,竟教我随着心神恍惚!刘祐祯〈六色的原罪〉,同志身分、父子隔膜,看似近年非常普遍的题材,但他的文字本身就带着强光,而他只有十八岁,大有资格说「原罪」!杨明的〈别后〉,描画与朋友死别的一扇窗景。我们从窗外,却见被白雪急冻的鲜丽青春。

  人 生

  生活种种,原就是散文题材的大宗,无可归纳的都能放进来吧,不过,在我选文成辑之后,这批作品拿在手边,却有种玩扑克牌大老二,立即凑出对(Pair)、三条、铁支、同花顺之类的乐趣。

  比如王鼎钧〈四月的听觉〉和柯裕棻〈春日午后的甜腻及其他〉,都是刻意挑选的轻快小品。气势磅薄的长文固有大器之美,但清隽小品却特别能表现情致性灵。我总觉得看待散文,不能因为当前副刊版面限制及文学奖字数门槛,而致选出一本格局方正,字数齐整的教科书来。

  杨邦尼的〈毒药〉、黄克全的〈生死簿〉、黄信恩的〈网纱象城〉、刘峻豪的〈拍痰〉都写病,从第一线的病人、至亲、医生的角色面对疾病、看待疾病,〈拍痰〉更以痰的隐喻扩及担负长期卧病者照护工作的外佣。这类书写,近来如异军突起,迭有佳篇。我感觉至少就这一年发表的散文所见,多少带有布尔乔亚意味的时尚、饮食散文退潮了,凝视病痛、思索医病关系的作品倍增,我不想太简单以「高龄化社会」这种说法来诠释,事实上这些作者都相当年轻,只觉面对这些作品,沉重里,却有种被净化的舒展。

  张耀仁〈自己的房间〉与郑丽卿〈想去远方〉,一从男孩的角度看外婆被漠视、空洞的人生,到暮年,外婆只说:「我要出去走走。」;一是中年女性凝睇远方,连唿喊声都不曾发出,远方,只是一个心理的方位,只能眺望。女性的空间,在今日,是扩展了?还是被上、下挤压得更令人窒息了呢?

  要看中年女子的内在,怎能错过周芬伶的〈兰花辞〉!这篇散文,无论文字、语言技艺的转变,抑或思绪情感流动的恣肆狂乱,都可视为她创作里程新高峰─《兰花辞》全书的一面展示橱窗。

  许正平〈冬夜,高铁下错站〉却是一篇妙手偶得的文章,偶然的经验书写,有时更让人会心。雷骧这篇〈沐浴绮谭〉,不同于他大部分散文极简的速写风格,此文细腻的描绘,笔端带着温度,带着雾气,思绪却是跳跃的,最终把读者带进「维纳斯诞生」的画面里,他却戛然而止了!冯平〈给吉米的信〉说的是他跟猫儿凯莉的故事,离别、「託孤」的故事,一会儿殷殷叮嘱友人善待小猫,一会儿絮絮叨叨回忆与凯莉相处种种,唉!问世间情是何物?

  在这一辑里,刻意最后才提张辉诚的〈生生不息〉,只因我吃东西总把甜的留在后头。虽说人生不过生、苦、死,但总要循环回来,生的喜悦,永远滋润人心。我连看小老鼠生宝宝都会看得满心欢喜,何况听张辉诚说他家噜噜呢?我是这样一个无可救的乐观主义者呀!

  行 旅

  前面说到,感觉饮食文学在这一年里似有退烧迹象,那么旅行文学呢?

  行旅各地,在住过许多地方以后,大哉问:「就是这样了吗?青山后再没有青山了吗?有那么一个地方,一沙一石一草一叶都给我们欢欣吗?」以理性哲思见长的张让,她的〈也许有一个地方〉可为此卷开宗明义,这是一个举世迁徙、移民、游牧的时代,对远方的向往,也可能成为一种乡愁。

  于是我们读到的旅行文字愈来愈非典型。那个曾经垂钓睡眠的女孩钟怡雯,在〈夜色渐凉〉的春日再度等待不告而别的睡眠,是那冬日出走欧洲所遇,巴黎白茫茫的大雪、普罗旺斯霸道的阳光,还是友人突如其来的告别带走了梦与睡眠呢?

  王盛弘〈厕所的故事(二○一○)〉则是一篇道在屎尿的旅行版,将污秽之事收拢于美的尺幅,从日本旅店到童年乡厕,到诚品的自动马桶盖,到职场里的心灵转运站;一如旅行相对于日常,厕所是生活里的逃逸出口,是最个人、最私密的道场。

  余光中盪气回肠的〈雁山瓯水〉,历数雁荡山身世与一行老当益壮之游,年度最壮美的一篇游记,非此莫属!

  回到我们的生活周遭,郑衍伟的〈陶渊明说悄悄话〉,以灵动之笔,如清明上河图般流动的视角,走过士林下树林街,亦走过了时间之流。方秋停〈两面海洋〉,思索太平洋与台湾海崃,隔着萧条与繁华,隔着美与乱,隔着山岭,隔着一页页的冲突争战……

  回过神来,一如张让所说,乡愁─具备了双重意义:对旧地的惆怅,或是对远方的向往。

  沉 思

  散文不止于传统的抒情、叙事、咏物;谈艺、论道、哲思,让散文的延展性更发挥到极致。

  林谷芳写富春江,意不在山光水声,不在途道风景,〈真山真水〉谈的是中国山水,也是中国人的生命情性。

  王文华在民国九十九年青年节怀想九十九年前的「烈士」,好比林觉民,死时仅有二十四岁,他只是一个「刚恋爱的少年」,他还是个酒鬼,「他也是一个爸爸」……重新认识他们,不从「烈士」的角色,而是认识那些「人」。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私人纪念会。

  刘克襄〈云豹还在吗?〉,书写一个追寻云豹的伤心故事,以及「小猎人」给我们的梦。云豹还在吗?你的梦想还在吗?

  叶佳怡〈七个清晨〉、徐孟芳〈质数〉,两个年轻女子审视自己的孤独,前者浪漫迷离,后者理性中有慧黠。

  然后我们品读的视线来到蒋勋的〈灭烛怜光满〉。晕黄温暖烛光下,诗人张九龄起身吹灭蜡烛,顷刻,月光汹涌进来,如此饱满。那样的月光,在京都岚山脚下,在莫内的画布中,在东海岸石梯坪海上……月光无处不在。蒋勋解诗,读帖,看画,谈美,说的无不是人生!

  蒋勋近年大量、系统的美学书写,融会中西,远游历史,近及生活小事小物,挑动整个华人世界的美感神经,谨以年度散文奖致敬。

  时 代

  比起九十八年(西元二○○九年)─「一九四九」六十年的热潮,这一年出版界的焦点不再是「大时代」了,但时代的故事在散文书写的脉络里从不会停歇。

  不谈人的「大时代」,朱天心追忆街猫逝水年华,篇篇精采耐读,这本集子以〈我的街猫朋友─最好的时光〉作为代表。回应朱天心尊重一切生灵的殷殷唿吁─我们祈愿:「最好的时光」才将要到来!

  林文义〈光影迷离〉回首青春,及他走过的工作职场、编辑时光。必定有某种自我投射吧,文中那段「副刊编辑台前」的为难、愤慨,读来实在是心有戚戚啊!

  吴钧尧在〈我与金门的四个年代〉中,为他的心灵原乡─金门註记四个时光标签。瓦历斯.诺干的〈乌石柔软〉则以泰雅人角度书写「乌石坑」闽客庄园的开垦史,文字简练,形式却近于报导文学,是这个选本里的异数。

  吕政达〈避雨〉以小说笔法铺陈白色恐怖遗留的氛围、被时代压抑的人心,迟来的坦白,比起慷慨陈词更令人揪心;钟文音〈建国村的少女夜忆〉旁敲老眷村、侧击「村人」复杂的身世,一样具有小说质地。

  祕鲁作家尤萨去年(二○一○)十月摘下诺贝尔桂冠,记忆力惊人的季季追忆三十三年前尤萨首次来台种种,她为这篇杂忆下了一个令人莞尔(苦笑?)的标题:你们国家的作家,都是这么富有吗?

  最后要说一说这篇蔡素清口述、蔡怡执笔的〈两百里地的云和月〉,一支素朴之笔,竟能如此深刻表现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怯懦、良善和苦难里的光辉,我想,只因为真切,只因为,是那样的一个时代吧!

宇文正

图书试读

晒年糕 欧银钏
一九六○年生,台湾澎湖人。世新图书资料科与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一九九七年创办台湾第一个监狱写作班;曾获《台湾文学年鑑》选为「十大文学特写人」之一;二○○一年获「五四文学奖」之「文学教育奖」。散文〈澎湖太武村五号〉收入台湾第一套地志文学选集《阅读文学地景》散文卷。曾任《皇冠杂志》编辑、《联合报》系《民生报》资深记者。现任星洲媒体集团驻台湾特派员,「少年天人菊写作班」指导老师。

着有《城市传奇》、《藏在澎湖的梦》、《生命的瓶中信》、《不老的菜园》等书。
「屋顶上晒着吉祥好话,上去翻翻看。」

一直记得外公说的这句话。
童年时,我住在澎湖三合院古厝里。年节里没吃完的年糕切成一块块的,像小孩子的手掌般大小,放在古厝的屋顶上晒太阳,要晒成年糕干。

我和外公爬上屋顶,把年糕一块块排好,让每一块都晒到太阳。
每当晒了一阵子,外公就喊我一起上屋顶去,把年糕翻面。

「你看,这块是万事如意,那块是平平安安……。」外公说,这些年糕充满了祝福,所有的吉祥话都在这里了。
明明只是一块年糕,可是外公看到里面有着祝福话语,我却看不到。

「没有吉祥话啊?」我翻着年糕仔细地瞧着。
「再看看。拿起来对着阳光看,妳会看到的。」外公说。

「啊!岁岁平安。」我看着那米色的年糕,想到我在年节期间不小心摔坏了一个碗,大人没有骂我,赶紧说「岁岁平安」。一时之间,好像这句话就在年糕上浮起来了。

那时也不知道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是好话。后来,外公才告诉我,那是「碎碎平安」的谐音。转个弯,说好话,过年时不骂小孩,不吵闹,祈求吉祥如意。

那些年,我和外公在屋顶晒年糕的记忆,深印心底。
远远的,好像还闻到浓浓的香蕉油味。那是过年时炊粿才有的味道。远远的,好像还见着外公身手俐落,翻身上屋顶晒年糕的模样。

冬日时分,风剪着银合欢。冷冬里,远远的,见着家里灶房里冒出来的炊烟,心就暖了起来。
「无日无风」,东北季风来了之后就是这个景象。没有一天没有风。外公说,澎湖人天生就是与风一起生活。

整个冬天吹着冷风。萧瑟中,年节的味道带来无限的暖意。

从冬至开始,家里的「石磨」就忙了起来。家人忙着磨米成浆,再用石块压出水,将米团搓成汤圆。之后,春节的大事就是炊粿、蒸发粿。祥和才能迎来好运,长辈早早叮咛,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吵闹、打架。

要炊年糕啰!

我从除夕开始就想着吃年糕,但要到初二之后才能尝到。有时就这么切了一块尝尝,有时候母亲会在年糕外头裹一层面煳,起油锅,炸成金黄色。外酥内软的甜年糕,趁热吃,美味无比。连屋外的东北季风似乎都闻香而至。

吃年糕的时候,母亲都爱随口念一句「吃年糕,长得高」。有一次到邻居家里拜年,听见大人对我说:「食甜甜,乎你快大汉」,我依着家人教我的,回应了吉祥话。

诚心诚意的吉祥话似乎特别灵验。每一年,我都长高一些。
年糕晒得干干的。晒好的年糕,好像足够吃整个春天。我们到田里或到海里工作,总是一路嚼着年糕干。

「嚼到那一句了?」外公神祕的问我。
「快快乐乐。」

「哈哈,那是我送给你的吉祥话……。」他高兴得笑起来。
每翻动一块年糕,彷彿见着一句吉祥好话:「平平安安」、「吉祥如意」……。那是外公在古厝屋顶上告诉我的祕语,只有我和天空听见了。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選集,讓我重新認識了90年代末的台灣。那個年代,或許還沒有如今這麼便利的科技,人們的溝通方式也相對單純。然而,正是這種相對緩慢的節奏,反而孕育出了更多沉靜的思考與深刻的情感。書中的文章,很多都帶著一種懷舊的情緒,追憶著過往的時光,懷念著曾經的人與事。我尤其感受到一種對「慢」的讚美,對「細緻」的追求,這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

评分

《99年散文選》的選文之廣,讓我耳目一新。從描寫鄉愁的溫婉,到探討都會生活的疏離,再到對自然景觀的讚頌,幾乎涵蓋了當時散文創作的各種主題。有些篇章,文字樸實無華,卻能直擊人心;有些篇章,則詞藻華麗,意象豐富,讓人回味無窮。我尤其欣賞那些描寫生活瑣事的文章,作者總能從平凡的日常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義。比如,一篇關於廚房裡的時光,將做菜的過程寫得如同儀式,充滿了對食物的情感,對家庭的溫暖。這讓我不禁想起自己家裡的廚房,那些充滿煙火氣的瞬間,原來也如此具有文學價值。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魅力,在於它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有些文章,讀起來讓人潸然淚下,那是因為作者真摯的情感,引發了我們內心深處的共鳴。有些文章,讀起來讓人忍俊不禁,那是因為作者對生活的幽默感,讓我們看到了生命中可愛的一面。我尤其喜歡那些描寫親情的故事,那種濃濃的、無法言說的愛,在作者平實的文字中,顯得格外動人。它讓我想起了我的家人,那些為我付出一切卻從不求回報的長輩們。

评分

總的來說,《99年散文選》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它不僅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聲音,更展現了散文創作的無限可能。書中的文字,有著一種穿越時空的魅力,無論何時何地閱讀,都能帶給人深刻的啟迪和感動。我被書中作者們對生活、對情感、對世界的獨特視角深深吸引,也從他們的文字中,學到了如何更細膩地觀察生活,如何更真誠地表達情感。這是一本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忘懷的好書。

评分

閱讀這本《99年散文選》,讓我體會到散文的獨特魅力。它不像小說那樣有嚴謹的結構和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能在細膩的觀察、深刻的感悟中,展現出豐富的內涵。書中的許多篇章,都像是一幅幅精緻的畫卷,將當時的台灣風貌、人文景觀,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我尤其喜歡那些描寫自然風光的文章,作者用詩意的語言,捕捉了光影的變化,季節的更迭,以及大自然帶給人們的寧靜與力量。

评分

哇,這本《99年散文選》真是讓人驚喜連連,翻開第一頁,彷彿就跌入一個溫柔的時光隧道,一頭栽進了90年代末期,那個台灣社會既熟悉又有些疏離的年代。書中的文字,有的像是老朋友們的閒聊,輕鬆卻又字字珠璣;有的則像文藝青年的獨白,帶著淡淡的憂鬱與深刻的哲思。我特別喜歡其中一篇描寫台北盆地夏日午後的悶熱與午後雷陣雨的文字,作者的觀察力細膩得讓人讚嘆,不僅僅是寫景,更寫出了那種獨屬於台灣人對氣候變遷、生活節奏的感悟。那種潮濕的空氣,彷彿真的從書頁中瀰漫出來,伴隨著遠方傳來的隱約的車聲,還有巷口小吃攤的誘人香氣,全都鮮活地呈現在眼前。

评分

《99年散文選》的編輯功力也值得稱讚。整本選集結構嚴謹,主題多元,卻又絲毫不顯得雜亂。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顆精心打磨的寶石,在整體的光輝中,各自閃耀。有些文章的開頭就極具吸引力,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讀下去;有些文章的結尾則耐人尋味,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描寫了作者在異鄉的孤獨感,卻又在異鄉的風景中,找到了與自己和解的力量。這種從困境中尋找希望的敘事,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發。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呈現了當時台灣社會多元的聲音與面向。有些作者筆下的文字,充滿了對土地的眷戀,對傳統文化的守護,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快速現代化衝擊下,文化斷裂的憂慮。另一些作者則熱情擁抱新思潮,探討社會變遷帶來的衝擊,從個人情感的掙扎到集體記憶的重塑,都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記得有一篇關於解嚴後台灣社會價值觀轉變的討論,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了人們從壓抑到釋放,從迷惘到尋找自我的過程。這不僅僅是時代的記錄,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挖掘,讓人反思我們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评分

閱讀這本《99年散文選》,就像是與一群智慧而溫暖的靈魂進行對話。作者們的文字,有時充滿了對人生哲理的探討,有時則只是單純地分享生活中的小確幸。我特別喜歡其中一位作者,他對人際關係的觀察,細膩又帶著一絲戲謔。他筆下的友情,不那麼轟轟烈烈,卻在點滴的關懷與理解中,顯得尤為珍貴。另一位作者則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地剖析著社會現象,他的文字沒有過多的情緒,卻有著直指本質的力量,讓人不得不停下來思考。

评分

《99年散文選》不僅是一本散文選集,更是一本時代的縮影。書中的文字,折射出90年代末台灣社會的文化氛圍、價值觀念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我感受到了那種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力量,既有對傳統的依戀,又有對未來的憧憬。其中一篇關於閱讀的感悟,讓我深受觸動。作者將閱讀比作一次心靈的旅行,每一次翻開書頁,都是一次新的探險,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這讓我更加珍惜手中的這本書,珍惜每一個作者留下的文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