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要感谢魏德圣导演,因为他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好棒的电影,而且给了我勇气出版一本关于台湾的专书。──新井一二三
我不是一开始就对台湾一见钟情的。
因为台湾太像日本,但又不是日本!
旧式的日本房子、温泉旅馆、榻榻米房间、多桑、便当、寿司、八格野鹿……
打开电视有专播日本节目的频道、书店的日本杂志、小说、动漫……
忠孝东路的咖啡馆好像直接从东京搬移过来……
对于「亲日」的台湾人,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缺乏民族尊严……
但是,我错了,我脸红了。因为我太不了解台湾了!
没想到一部「海角七号」电影,新井一二三,看了七次,掉泪七次。
是内心深处对台湾有一封寄不出的情书,无法被阅读而哭?
是终于明白台湾不像日本,却有独特混血文化的可爱与悲情而哭?
是爱与恨的遗憾被台湾的人情与故事感动而哭?
这一次她启程往北回归线以南、往台湾最南之南的国境出发……
她说,多认识一个台湾朋友,等于多读了一本小说。
我们跟着她,看见海浪环绕之岛,一草一木、台南孔庙、高雄旗津、台湾海崃的乌鱼子、历史博物馆、恆春半岛、垦丁、落山风和温泉蔬菜、头目公主的家、石门古战场……这不仅是一趟海角七号之旅,更是一场历史与生命的交接之旅。原来,台湾,让人有太多话要说,要说……
新井一二三对于台湾的感情是日积月累,1995年在香港担任自由撰稿人写过一篇读了《台湾万叶集》一书哭得痛哭流涕的感想,篇名就叫做〈老情人寄来的情书〉,没想到十年后看「海角七号」老情人寄来的情书也大哭?是巧合?还是偶然?新井一二三1984年夏天第一次来台湾,相隔十年1994年看了《台湾万叶集》了解到老一辈的台湾人对日本的情感,1996年以后,开始每一年几乎都来台湾一次,多认识一个台湾朋友,等于多读了一本小说。她说,在台湾,每个家庭都跟一部长篇小说一样。
看了「海角七号」,新井一二三坦承至少可以纪录12次哭的经验,看完之后恨不得奔来南台湾,从过去戒严时期、解严时期,简直见证台湾的不同阶段,如今新井一二三的足迹已经踏遍全岛,本书收录她从北到南所接触到台湾人事物,我们跟着她进入台南文学馆,看见台湾的建筑、一草一木、历史资料、人生背景,台南孔庙、高雄旗津、台湾海崃的乌鱼子、历史博物馆、恆春半岛、垦丁、落山风和温泉蔬菜、头目公主的家、石门古战场、巴士海崃……这不仅是一趟海角七号之旅,更是一场历史与生命的交接之旅。
一个创作中文的日本人新井一二三的角度来看台湾,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台湾,与可爱的台湾。
SPECIAL INTERVIEW特别收录:新井一二三VS魏德圣导演 精采对谈
作者简介
新井一二三
日本东京人。
她用中文创作,写和台湾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
写土生土长的东京家乡,写一切可爱的日本人。
她用母语日文创作,写对中文着迷,好像谈恋爱。
写和中文生活的魅力无穷。
她开始中文教学,要把对中文的热情,继续发扬起来。
她喜欢台湾,每来一次就更爱台湾一次。
大学期间以公费到中国大陆留学两年,期间游走云南、东北、蒙古、海南岛等各地,回到日本担任「朝日新闻」记者,后移民加拿大,在约克大学、怀尔逊理工学院修习政治学与新闻学,并开始用英文写作。九四年到香港,任职「亚洲週刊」中文特派员,同时在「星岛日报」、「苹果日报」、「明报」发表散文及小说。目前专职写作。专栏散见台湾自由时报、国语日报、中国时报。
大田出版中文作品:《心井,新井》、《东京人》、《樱花寓言》、《可爱日本人》、《读日派》、《东京的女儿》、《123成人式》、《东京时刻八点四十五》、《我和阅读谈恋爱》、《午后四时的啤酒》、《东京上流》、《东京迷上车》、《偏爱东京味》、《东京生活意见》、《我这一代东京人》、《伪东京》、《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没有了鲔鱼,没有了奶油》。
【special interview】
台湾为何教我哭?──新井一二三VS魏德圣 对谈
【自序】
认识一个台湾朋友,等于读一本小说
【开场】
挖掘一段情感的句号
──海角七号为何教我哭?
寄不出的七封情书
时代的面貌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许多的「终于」
歌声与彩虹
阳光回到国境之南
受伤的情感必须划上句号
第壹部
【南北纪行──台南篇】
北回归线以南
岛上唯一属于热带的地方,
隔着巴士海崃面对菲律宾,
有南海的波浪、有清末的古镇、有南岛的原住民、闽南人、客家人……
另一个台湾
一趟遥远的旅程
近了
最古老的汉人城市
台南银座
凡是关于这块土地的文字
海洋性与世界性
【南北纪行──高雄篇】
初次见面
我到了南台湾,很有身在侯孝贤电影中的感觉,
是现实模仿艺术?还是艺术模仿现实?
不,这里是台湾的札幌
出海打鱼
旗津海鲜店
台湾海崃的乌鱼子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南北纪行──恆春半岛】
最南之南
飞机要起飞的时候,我不想走,甚至有点想哭了!
我终于发现了除了台北之外的「另一个台湾」……
恆春半岛笔记
车城的墓园
四重溪温泉
落山风和温泉蔬菜
牡丹社事件壁画
头目公主的家
石门古战场
恆春古城
南台湾的满州
巴士海崃
鹅銮鼻灯塔和垦丁小湾
【南北纪行──台北篇】
每次离开以前
这里没有万里长城、天坛、颐和园。
很多很多东西,在别处绝对找不到,只在台湾有,而教人永远爱慕、怀念。
恆春-台北-北京
迪化街
故宫博物院
台北的外省人
二二八和平公园
罗斯福路
永康街
台北一O一
桃园机场
【日本-中国东北-台湾】
倾听一个乡愁声音
故乡在哪里?你在我梦里。
故乡在哪里?你远在天际。
故乡在哪里?你近在眼前。
故乡在哪里?你在我心里。
第贰部
十七年前的物语+作者说明
安静的咖啡馆
莎哟娜拉「台湾禁忌」
老情人寄来的情书
酷台北
干杯!马祖没有台海危机
广东话和台语
李登辉情结与民主主义
白色恐怖成了后现代
文化的旋转木马
电动棒与振动器
托台湾的福
【后记】
爱的遗憾.恨的遗憾
──魏德圣的彩虹
《台湾为何教我哭?》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痛苦的启蒙。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台湾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的社会和谐、经济成就以及政治上的某些“优越感”。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潜藏在这些光鲜外表下的,那些更深层次的困境和忧伤。书中关于“世代落差”的探讨,尤其让我感同身受。我作为一个在台湾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常常感到我们这一代与父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无论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还是对未来的憧憬,都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差异。这本书用详实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这种落差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对整个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它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与过去截然不同,而我们所继承的,也并非全然是值得骄傲的遗产。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直接,毫不避讳地指出问题,但也充满了对台湾这片土地的关怀。它不是要让我们绝望,而是要让我们正视现实,并思考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未来,多了一份担忧,也多了一份责任感。
评分《台湾为何教我哭?》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被狠狠戳痛的感觉,但同时又感到一丝解脱。痛,是因为它赤裸裸地揭示了许多我一直以来隐约感受到的不安和失落,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困境。失落,是因为曾经的期待和憧憬,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被一一打破。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台湾的“历史失忆症”和“身份认同的困境”的论述印象深刻。我们似乎总是沉浸在过去的某段辉煌,或者被现在的某些政治议题所裹挟,而对于如何真正地构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够让所有台湾人都感到归属感的未来,却显得茫然无措。书中的一些案例,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抛弃或被遗忘的个体,他们的故事让我为之动容。他们的泪水,汇聚成了这本书的标题,也汇聚成了我对台湾未来深深的忧虑。但同时,正是因为这本书敢于将这些“不合时宜”的真相摆在明面,才让我觉得,或许我们终于有机会能够正视这些问题,有机会去寻找解决方案。它就像一次集体的“疗愈”,通过暴露伤口,来寻求治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力量,也充满了情感,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
评分说实话,在读《台湾为何教我哭?》之前,我一直觉得台湾就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社会相对公平、民主自由的宝岛。我为自己是台湾人感到骄傲,也对这片土地充满信心。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在那些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伤痛和无奈。从政治的角力,到经济的困境,再到文化认同的撕裂,这本书几乎触及了台湾社会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我记得书中有一段讲到,许多台湾人在面对国际舞台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总是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总是在寻求外部的认可。这种感受我太熟悉了,因为我自己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明明拥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色,却总觉得不够“国际化”,总是在模仿别人。这本书让我反思,这种“不够好”的心态,究竟是从何而来?是我们自己缺乏自信,还是长期以来被某些外部力量所塑造?它不仅仅是分析了“为何哭”,更是在探究“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敢于揭示那些我们不愿面对的真相,敢于触碰那些我们一直小心翼翼避开的话题。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爱台湾,就是要敢于看到台湾的缺点,敢于直面台湾的挑战,而不是一味地歌功颂德。
评分这本书《台湾为何教我哭?》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一声惊雷,划破了我对台湾长期以来的一种“舒适区”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我们台湾人,在经历了那么多历史变迁和政治风雨之后,应该已经构建起了一个相对稳定、能够自我疗愈的社会。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那些被掩盖的伤痛,那些未愈合的创口,依然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书中关于“文化认同的迷失”以及“国家定位的模糊”的论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部分。我常常感到,在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际格局时,我们仿佛成了一个没有根基的浮萍,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归属在哪里。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它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一种审视现实的视角。它让我明白,我们不能再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不能再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而是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台湾所面临的真实困境,并激励我们去思考,我们作为台湾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如何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未来。
评分读完《台湾为何教我哭?》,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种复杂的情绪交织。既有对台湾这片土地深厚的爱,也有对其现状的深深的无奈。这本书没有提供廉价的慰藉,也没有贩卖任何简单的“台湾好棒”的论调,它只是冷静地、深刻地剖析了台湾社会正在经历的各种矛盾和挑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民主的困境”的讨论,那种看似高度民主的社会,却在现实中可能面临着民粹主义的侵蚀、理性讨论的缺失,以及决策效率的低下。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有效利用民主制度,来解决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还是说,我们只是沉浸在民主的仪式感中,而忽略了其本质的挑战?书中的许多观点,都挑战了我过去的一些既有认知,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它让我看到了,在追求经济发展、政治自由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付出了某些代价,而这些代价,正以一种隐秘的方式,让我们感到“哭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更宏大、更深邃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跳出日常的琐碎,去理解台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并由此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台湾为何教我哭?》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哭”这个字在台湾语境下的多重含义。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泪水,更是情感上的压抑,是社会现实的无力感,是历史遗留的伤痛。我一直以为,台湾社会是一个相对温和、有韧性的地方,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那些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涌动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暗流。书中关于“社会不公”的描写,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在现实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些因为阶层、因为地域、因为某些身份而被边缘化的人们,他们的声音,是否能够被听到?他们的泪水,是否能够得到慰藉?这本书的写作非常具有感染力,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社会问题具象化,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同时也充满批判精神的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理解,不再是浮光掠影,而是深入肌理,触及灵魂。
评分这本《台湾为何教我哭?》绝对不是一本能够让你轻松愉快地读完的书,它像是一把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台湾社会的一些肌理,那些我们可能一直在回避、一直在粉饰的现实。我读的时候,很多章节都让我心头一紧,甚至几度想要放下,因为那些描述太真实,太让人感到窒息。尤其是关于社会阶层固化、青年世代的迷茫、以及城乡差距拉大的部分,简直就是我的生活写照,也是我身边太多朋友的真实写照。我们努力工作,却看不到上升的希望;我们怀揣梦想,却被现实的重压压得喘不过气。书中那些鲜活的案例,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都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困境。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却感受不到前所未有的幸福?为什么我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却在就业市场上举步维艰?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它只是抛出了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但正是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这种对困境的深刻洞察,才让这本书如此震撼人心。它不是要煽动情绪,也不是要制造对立,而是要唤醒我们,让我们看到台湾社会正面临的挑战,并思考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有责任去思考、去行动的台湾人。
评分《台湾为何教我哭?》这本书,是我近期读过最令我心绪不宁的作品之一,但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没有给出所谓的“救世良方”,而是像一位老友,用一种带着忧伤和无奈的口吻,娓娓道来台湾社会中那些令人心酸的现实。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小确幸”的解构和对“集体焦虑”的描绘印象深刻。我们常常被鼓励去追求那些微小的幸福,以此来对抗生活的压力,但这本书却提醒我们,这些“小确幸”是否正在掩盖我们更深层次的失落?我们所感受到的“集体焦虑”,又是否正在将我们推向一个更加危险的境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敢于挑战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叙事,敢于揭示那些被粉饰的真相。它不是要让我们放弃希望,而是要让我们以一种更清醒、更成熟的态度,去面对台湾所处的现实。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感情,不再是单纯的爱,而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以及对未来的深切关切。
评分坦白说,当我翻开《台湾为何教我哭?》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种“好奇”和“警惕”的。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让这本以“哭”为主题的书,能够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警惕的是,我担心它会是一种煽动性很强的论调,或者是一种片面的指责。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发现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在煽动情绪,而是在进行一种深刻的、理性的剖析。书中关于“历史的包袱”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探讨,让我对台湾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常常在讨论当下,却忽略了历史对我们的塑造,也忽略了我们正在为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未来做准备。这本书让我看到,台湾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实体的存在,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是复杂而深远的。它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而是试图揭示出,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下,我们可能产生的各种情绪和困境。这本书,让我对于“台湾人”这个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审慎的思考。
评分《台湾为何教我哭?》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台湾,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有太多熟悉的风景、亲切的乡音,也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我一直以为自己很了解台湾,很了解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直到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那些根深蒂固的认同、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背后,隐藏着如此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面向。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社会观察报告,更像是一面照妖镜,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被遮蔽的角落,那些被忽视的声音。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审视我与这片土地的关系,以及我们共同的命运。它提出的问题,不是那种轻易就能找到答案的,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感受、去体验、去体悟的。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内心的对话,与过去对话,与现在对话,也与未来对话。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台湾价值”,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国家认同”,在现实的洪流中,是否还能站得住脚?那些看似美好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无奈与辛酸?这本书,无疑是给所有在台湾生活、热爱台湾的人们,当头棒喝,也当是温柔的提醒,让我们在感叹台湾美好的同时,也能看到它正在经历的阵痛,以及我们作为台湾人,所肩负的责任。它让我们懂得,真正的爱,不仅仅是赞美,更是深刻的理解与无畏的审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