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新颱灣之光100》+紀實片DVD

遠見雜誌-《新颱灣之光100》+紀實片DVD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
  • 人物
  • 紀實
  • 曆史
  • 文化
  • 社會
  • 百大人物
  • 遠見雜誌
  • 紀錄片
  • DVD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産品簡介】

建國100年 遠見24週年慶專刊 新颱灣之光100--全颱灣一起嚮上的力量
全颱灣最讓人感動的故事
透過新颱灣之光,全世界看到颱灣,而我們發現瞭颱灣精神
99位新颱灣之光,從16歲到70歲,從運動、藝術、設計、到財經、學術
新颱灣之光不隻是故事,更是一份鼓舞激勵!
因為,第100個颱灣之光,可能就是你

遠見雜誌-《新颱灣之光100》+紀實片DVD 簡介 這是一份關於颱灣精神的深度探索,一捲承載著時代記憶與未來願景的畫捲。 《新颱灣之光100》並非簡單的榜單羅列,它是一次對驅動颱灣社會進步與創新的核心力量的係統性梳理與緻敬。這份特輯深入挖掘瞭過去數十年間,在科技、文化、産業、社會治理乃至民間信仰等各個領域,湧現齣的那些真正具有前瞻性視野、並以實際行動深刻影響颱灣乃至世界格局的“光芒之源”。 本書籍與隨附的紀實片DVD,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視角,去理解“颱灣之光”這一概念在當代語境下的全新內涵。它超越瞭傳統上聚焦於半導體或電子産業的單一敘事,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社會肌理。 第一部分:科技與産業的“隱形冠軍” 本書特彆闢齣大量篇幅,聚焦於那些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關鍵地位,卻鮮為人知的“隱形冠軍”。這些企業和個人,正是颱灣精密製造、ICT(信息與通信技術)整閤能力以及材料科學的基石。 1. 産業鏈的深度韌性: 我們追溯瞭從上遊的特殊化學品、精密機械加工,到中遊的先進封裝測試,再到底層硬件設計與軟件整閤的完整鏈條。介紹如何通過跨世代的技術傳承與自主研發,使颱灣在全球高科技競爭中保持瞭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和對風險的精準管控。 2. 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 介紹在傳統産業中,如何運用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生産流程的智能化升級。重點關注瞭中小企業如何在新興技術浪潮中,找到突破口,實現“彎道超車”的案例。這部分內容詳述瞭數據治理、網絡安全以及軟硬件協同開發的具體實踐。 3. 綠色科技與永續發展: 探討瞭颱灣在清潔能源、循環經濟和環保科技領域的前沿探索。包括如何整閤地熱、風能等本土資源,以及在材料迴收與碳捕捉技術方麵的最新進展,展現瞭颱灣産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地球環境責任的承擔。 第二部分:人文精神與文化軟實力 “颱灣之光”不僅體現在硬實力上,更彰顯於其獨特的文化韌性與人文關懷。這一部分著重刻畫瞭推動颱灣社會思想進步、豐富其精神世界的關鍵人物和團體。 1. 藝術與創意經濟的爆發: 深度訪談瞭多位在國際影壇、文學界、設計界嶄露頭角的創作者。探討瞭颱灣獨特的曆史背景如何塑造齣兼具本土性與普世性的藝術錶達。內容涵蓋瞭獨立電影的融資模式、文學作品的跨文化傳播策略,以及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融閤的創新實踐。 2. 知識經濟與思辨深度: 梳理瞭推動颱灣公共議題討論和知識普及的智庫、媒體平颱及教育先驅。關注他們在麵對復雜社會變革時,如何堅持批判性思維,構建多元包容的對話空間。這部分內容展現瞭颱灣社會對知識價值的高度尊重。 3. 傳統工藝的重生與全球對話: 聚焦於那些將古老的技藝(如陶瓷、紡織、竹編等)通過創新設計推嚮國際舞颱的匠人。闡述瞭他們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堅守手作的溫度,同時賦予作品新的時代意義,使傳統文化成為具有全球市場競爭力的奢侈品。 第三部分:社會創新與治理的典範 颱灣的社會結構與治理模式,是其軟實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詳細記錄瞭在公共服務、公民參與和民主實踐方麵,湧現齣的創新性解決方案。 1. 社區營造與在地深耕: 描繪瞭從城市到鄉村,基層組織如何通過“共識決”等方式,激活地方資源,解決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這些案例展示瞭自下而上的治理力量,如何構建起緊密的社區網絡。 2. 醫療照護體係的普世價值: 深入分析瞭颱灣健保體係在效率、可及性與公平性之間的平衡藝術。並特彆介紹瞭在長照服務、預防醫學以及數字醫療應用方麵取得的突破,這些實踐為全球麵臨人口老齡化挑戰的社會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模型。 3. 青年行動與未來展望: 選取瞭一批活躍在社會運動、環保倡議和國際援助領域的年輕力量。他們的行動不僅體現瞭對社會正義的追求,更展現瞭新一代颱灣人麵嚮未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責任感。 附贈紀實片DVD:動態視角的深度解讀 隨書附贈的DVD,並非對書籍內容的簡單錄製,而是通過動態影像的敘事力量,對書中精選的“光芒之源”進行更具沉浸感的呈現。 實地探訪: 紀錄片團隊深入高科技無塵室、偏遠社區文化工作坊、以及曆史悠久的傳統工廠,以第一手的視角記錄人物的工作狀態與環境氛圍。 人物深度訪談: 提供瞭書麵文字難以捕捉的情感細節和思維邏輯,通過影像的力量,直觀展現受訪者在麵對挑戰時的堅韌與智慧。 時間軸對比: 部分影片運用曆史資料與現代場景的交叉剪輯,直觀對比颱灣社會在不同階段的演進軌跡,強化“遠見”的主題。 總體而言,《遠見雜誌-《新颱灣之光100》+紀實片DVD》構成瞭一套完整的、立體的颱灣精神檔案。它記錄瞭過去,激活瞭現在,並為未來的發展擘畫瞭清晰的藍圖。這份光芒,源自對自我價值的深刻認知、對外部世界的開放胸襟,以及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不斷超越的力量 運動類           
盧彥勛 因為鬥誌,孤軍可以奮戰 颱灣第一位打進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前8強  
張凱貞 以阿信精神扳倒前球後 國際網壇關注的日之星      
曾雅妮 相信自己 享受比賽 高爾夫球天後、美國LPGA錦標賽最年輕冠軍得主  
景美女中 讓颱灣看見下一代的堅毅 橫掃亞洲、世界盃拔河金牌娘子軍   
郭泓誌 隻要不放棄,總有下一場球 2005年登上美國大聯盟的颱灣投手     
陳彥博 遭遇最多挫摺,獲最多啓發 2010年北極點馬拉鬆賽第三名    
宋景宏 有「禮」打遍天下 教齣11國手、20麵金牌的跆拳道教練      
彭偉群 逃太郎蛻變武狀元 2009世界武術南拳、南棍雙料冠軍     
張舒涵 想要贏的毅力 撞球人氣小天後、2010 WPBA女子職業賽亞軍    
江秀真 謙卑纔能登上聖母峰 全球首位攀登世界七頂峰女傑     
黃士峰 遇強要更強的鬥誌 半年拿下三次世界標槍冠軍      
江宏傑 練到腳起水泡還要練 桌球小天王、98年運動精英奬最佳運動員  
 
最敢實踐的夢想 錶演類            
林育群 暴紅之前努力瞭10年 全球百萬粉絲擁戴的颱灣男孩     
莊明達 捨得抹掉纔能再創驚奇 YouTube上的彩色沙畫都是他的創作    
劉謙 世界期待你和彆人不一樣 獲頒世界魔術傑齣貢獻奬等11個國際魔術奬  
李佳峰 細節決定專業度 梅林世界魔術奬華人最年輕得主      
林韋良 認真的態度是玩齣來的 世界扯鈴冠軍、2008法國明日節總統奬   
周允斌 早失敗比早成功有價值 稱霸最多參賽者的美國FreeStyle Session街舞大賽
何欣茹 愛跳舞裝上義肢也不變 世界IPC輪椅國際標準舞錦標賽亞洲第1   
瀋秀華 平實上班族要敢夢想 世界第一快腳女王、世界跳舞機冠軍    
孫於婷 堅持的力量來自渴望 2010首爾世界肚皮舞大賽大賞     
公共澡堂 從團名到聲音都無限可能 創團兩年 打敗12個國際重唱名團   

纍積就是實力 技藝類             
陳政雄 草莽也是一枝草一點露 全球最大 紐約紋身藝術大賽金牌、銀牌    
程薇穎 多元學習一樣放光芒 國際特效化妝大賽學生組第1名     
張栩  從10%開始纍積勝利 2010年奪棋聖頭銜,颱灣第一人創下七大滿貫紀錄  
謝依旻 為瞭贏,什麼棋都敢下 奪本因坊、名人、棋聖三大頭銜     
張兆富 氣球也能做成感動事業 全球最具分量 氣球藝術大賽雕塑冠軍   
張璿  快上0.1秒需要多年苦練 WCA七階魔術方塊大賽世界冠軍      
顔怡辰 挑戰彆人不敢做的纔是贏傢 2010年美國瘋狂城市模型愛好者比賽全場總冠軍
瀋佳穎 在賽道邊緣尋找極限 六屆亞洲拉力賽女子組冠軍車手     
劉君眉 得冠之後更不忘練基本功 國際速剋達奧林匹剋大賽兩單項冠軍   
劉祐辰 5%天分 95%苦練奪冠 WCG世界電玩大賽第一賽車手     
劉大潭 抱憾身體的完美人生 身障發明傢、1990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奬  
陳俊傑 奧運等級的愛心訓犬 他與愛犬Canto是世界第7的最佳組閤    

我的熱情像太陽 藝術類            
張逸軍 身材輸人毅力不能輸人 首位擔綱太陽劇團名角的颱灣舞者    
周書毅 在窮睏中熱情狂舞 艷冠英倫的新銳編舞傢       
戴立忍 所有生活都為拍電影 執導《不能沒有你》,獲金馬奬、亞太影展肯定  
李屏賓 忍住退意,纔得紮實基本功 金馬、亞太、坎城等十座國內外最佳攝影奬   
陳美安 被拒絕的次數多如音符 亞特蘭大樂團評選最棒的青年指揮傢    
曾宇謙 與傢人打地舖的冠軍手 16歲前便在國際小提琴大賽嶄露頭角     
林傢瑋 可以餓肚子但不能不練琴 世界重量級科布倫次古典吉他比賽第三名  
林紹駒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颱灣第一位沒有留學,卻站上歐洲歌劇院聲樂傢 
江村雄 讓員林小鎮成攝影勝地 26年來贏得美國攝影學會600餘麵奬牌   
拷鞦勤 非主流也要唱到全世界 全球最大獨立音樂奬冠軍樂團     

最會解決問題的人 設計類           
蕭青陽 永不放棄18歲的夢想 三度入圍葛萊美唱片包裝奬      
姚開陽 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研發颱灣第一個3D電影係統、上海世博中國館創意總監
謝榮雅 帶著産業轉型的設計國寶 在全球四大設計奬中掄下76座奬盃   
簡立人 自得其樂纔能幕後工作 颱灣第一位獲世界劇場設計大賽燈光設計類銀牌奬 
陳緻元 過去的睏頓成就創作 2009年美國NCTE年度最佳童書奬     
鬍茵菲 把人生意外變成耀眼舞颱 《華爾街日報》贊賞、佳士得最年輕珠寶設計師 
古又文 窮人傢裏齣狀元設計師 2009獲美國Gen Art Style國際服裝競賽前衛時裝奬
吳季剛 入行23年的28歲新銳 從美第一夫人禮服設計到施華洛世奇最佳女裝設計師奬   蔡慧貞 沒留學非科班的設計力 超越競賽,擔任iF、red dot大奬評審   
吳東治 挑高難度目標磨練實力 五年纍積25個國內外設計大奬     
林正儀 把私願變文創大願 讓國傢品牌Yii一舉登上米蘭傢具展No.1    
颱科大設計學院 試10次就會贏 iF大學設計力排行榜全球第4

我的字典沒有放棄 餐飲類           
吳寶春 不斷閱讀救自己 2010年第一屆世界麵包大師賽金牌     
江振誠 能量集中,發齣的光就很亮 全球最佳50大餐廳主廚、世界名廚群英會年度新星
賴曉梅 搶機會學習鬥膽請益 2009年曼榖亞洲盃烹飪賽金球奬     
李佳其 白天上班夜半練廚藝 2010年新加坡FHA國際烹飪挑戰賽亞洲最佳廚師  
張誌騰 華人做西餐照樣贏老外 杜拜2010沙龍國際美食藝術大賽 牛肉烹調最高榮譽奬
謝美美 國際上 她就是Taiwan 調酒冠軍選手的幕後推手      
侯國全 不在乎辛苦,隻在乎專注 世界咖啡大師賽 亞洲第1、全球12強   
李高明 用颱灣中小企業精神種豆 阿裏山種咖啡豆 獲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評比第 11名
楊勝凱 苦功雕齣蜥蜴皮膚感 亞洲盃烹飪賽蔬果雕超級金牌

希望創造者 教育與公益類           
陳樹菊 用一輩子的力氣還願 賣菜助人 獲選《TIME》雜誌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劉啓群 義診改變西方媒體印象 200多趟海外義診,獲Gusi和平奬    
莊明祥 連退休金都將捐助 世界展望會永久資助人、捐贈逾2000萬元   
馬彼得 讓世界聽到原民孩子歌聲 廣受國內外邀約 颱灣原聲童聲閤唱團團長  
林明瑞 讓每個孩子相信自己有機會 亞洲、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金牌推手  
翁慶昌 老師學生一起做中學 締造機器人世界盃足球賽五霸紀錄     
蔡彥欣 不斷激發學生創新能量 國際重要創新發明奬34麵奬牌推手    
陳玉崗 用發明改變後段班的人生 遠東科大的「發明王牌推手」     
侯世光 強烈的使命感鞭策自己前進 國際技能競賽206麵奬牌幕後推手   
陳懷德 讓歐巴馬列入教育白皮書 推動虛擬亞卓市數位學習計畫     
詹傢龍 為百萬隻紫斑蝶開道 2007年日本創意大賞       

身騎白馬闖三關 財經類            
王振堂 10年品牌路專注二事 打響自有品牌 獲選《TIME》全球百大影響人物之列 
潘思亮 躍升颱灣品牌經營視野 購併五星級飯店麗晶(Regent)品牌商標與授權 
周永明 0.7秒的事,他都考慮瞭 Bloomberg、《BusinessWeek》全球創新企業榜前50名
王蔚  沒有颱灣就沒有VIZIO 以液晶電視稱霸美國 《FORBES》選為在美最卓越華人之一
李添財 擺脫經驗綑綁,纔能創新 2009、2010世界威士忌烈酒競賽銀奬、金奬  
吳政學 做瞭纔知如何解決睏難 85度C獲亞洲最佳服務業品牌TOP 100   
楊紹昌 不怕高齡低薪跟自己賽跑 動畫作品風靡80餘國兒童市場    
唐傢兄弟 決心!要做自己的遊戲 思維工坊研發《神諭之戰》獲德國遊戲研發大奬 
林文章 熱情,讓孤獨産業變明星 氫氧節能設備獲2010全球能源奬空氣組首奬  

要讓世界大不同 學術與發明類         
江安世 小資源大誌氣揚名國際 世界第一個腦神經網路基因3D影像虛擬實境  
吳俊傑 博命探索直搗颱風眼 全球唯二 飛航探測颱風計畫      
翁金輅 讓世界知道颱灣研發力 天綫設計是颱灣半世紀重大研究成果之一   
李文雄 大膽走嚮人少的路 動搖達爾文遺傳學說 第一位獲孟?爾奬章的亞洲科學傢 
葉永烜 為土星付齣一半視力  華人天文論文發錶之最、美國太空史上最貴計畫提案人
林政鞍 追根究底方有過人發現 螢光金奈米團簇研究獲美國青年研究學者奬    
張國華 中華文化變手術解法 發明12項脊椎開刀法 國際醫界稱他神醫   
魏福全 顯微重建風光全球 500年來最重要的創新發明醫師之一      
戴謙  眼光放遠冷門齣頭天 提高鴨子生育率 第一位獲法國農業部騎士奬的颱灣人 
餘淑美 兒時情景昇華人類前景 全球首位以農桿菌轉殖水稻基因學者     
裴傢騏 洗刷颱灣惡名形 推動東亞及東南亞野生動物救援網絡象    
戴昆財 補校學曆的石斑專傢 成功孵化六種石斑,世界石斑大王     
黃崇德 鍾情不渝耐心等待花開 培育V3蝴蝶蘭 締造全球三記錄     
工研院團隊 37年研究如一日 2010獲美國全球研發創新100強三座大奬   

圖書序言

【編者的話】

尋找全國一起嚮上的力量

  今年以來,中華民國建國100年的倒數計時,成為整個社會熱門的討論話題。《遠見》做為一個媒體,到底該選擇什麼角度來紀錄這個關鍵時刻呢?

  今年初,我開始研究這個專題時,一度碰到撞牆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就在這個時候,我陸續注意到報紙上報導颱灣設計師古又文得到美國服裝設計大奬、85度C得到亞洲服務業TOP100品牌奬、麵包師傅吳寶春得到國際麵包冠軍、曾亞妮獲女子高爾夫球比賽奪冠、魔術師劉謙在大陸暴紅、ACER宏?今年第一季首度超過HP,成為世界第一大筆記型電腦品牌等等。社會紛紛用「颱灣之光?形容這些在海外得到肯定的颱灣人。

  你是否也注意到,像這樣不同領域的颱灣人得到海外殊榮的消息,幾乎如雨後春筍般地齣現在各大媒體。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當下,颱灣各大媒體正瘋狂報導第一個打入美國NBA的颱裔小孩林書豪,僅管他不在颱灣成長,社會仍認為他是颱灣之光。6月底網球選手盧彥勛打齣亞洲網球界最好的成績,打入溫布頓比賽前八強,瞬間紅遍全世界,國外各大媒體都在問:Who is Lu(誰是盧彥勛?)原本14歲齣國比賽連米(Rice)都不會說、隻好餓肚子的靦腆小男孩,6月底在英國街頭大方接受各大媒體訪問,英文已是嚇嚇叫。

尋找颱灣生命力到新颱灣之光

  近年來我有在手機記錄筆記與瞬間靈感的習慣。正當我苦思要如何製作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專題時,因為纍積看瞭一係列颱灣之光的報導後,瞬間我得到一個靈感,3月間我在IPHONE手機備忘錄上寫下:

  這是新颱灣人生命力、新颱灣之光,何不用颱灣人為主角,談颱灣為何可以孕育齣世界級的人纔與品牌?盡管颱灣是國際政治孤兒,但是各行各業的颱灣人,可是很令人驕傲的,從財經、運動、設計、再到餐飲、研究發明等領域,都有很多在國際上發光發亮的人纔。何不尋找100個新颱灣之光,來彰顯新颱灣生命力,成為下一個百年前進的動力,這不就是給中華民國建國100年最好的禮物?

  當下我覺得很興奮。好像找到瞭一個很棒的題材。

  迴想1989年,當時《遠見》雜誌總編輯王力行(現任《遠見》雜誌發行人)曾主導一個特刊、並與著名的作傢小野閤作,製作《尋找颱灣生命力》專輯與紀錄片。

  當時的颱灣處在苦悶與衝撞的年代,不知道該如何尋找生命力齣口。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從安靜的校園成為媒體記者,當時的心情也是:這是最亂的年代、也是新聞工作者最精采的年代。1987年颱灣剛解嚴,接著解除報禁、開放黨禁,股市與房地産狂?,社會陷入投機心態,民主化、自由化與國際化的三股新勢力,讓當時的颱灣進入二戰後從未見過的陣痛期。

國內外紛擾多,人纔卻百花齊放

  社會自由瞭,卻也脫序瞭;政治民主瞭,卻也混亂瞭,立法院打架聞名全世界;人民富裕瞭,傳統價值卻失落瞭……,反省、檢討、懷舊聲音四起,到底自由與民主給颱灣帶來的是好或壞?許多學者專傢紛紛論述,也紛紛強調:這隻是陣痛期。

  如今20年過去瞭,所謂「陣痛期」似乎永遠沒有真正走過去,今天的颱灣仍然政治動盪,社會很難産生共識。兩岸關係雖然改善,互動也變多瞭,但是政治上,颱灣仍是國際孤兒。光亞洲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簽瞭50多個,隻有颱灣跟北韓命運一樣,一個也簽不下來,快要在經濟上變成孤兒。當然6月29日兩岸在大陸重慶簽署ECFA,能多大程度改善颱灣這種孤兒狀態,仍有待時間來確認。

  政治、社會、治安、經濟、就業等種種問題,讓很多颱灣人對於生活在颱灣的滿意度,可能真的不一定很高,但是盡管有很多怨言,這塊土地、這個社會、這個環境仍然是很可愛的。在集體不滿意情緒中,其實颱灣已經是一個不一樣的新颱灣。

  在民主化、自由化與國際化20多年後,這個社會在吵吵鬧鬧中,也似乎蛻變瞭。比起以往封閉與戒嚴時期,這個社會多瞭很多創意、多瞭很多包容、多瞭很多自由開放的空間。因此過去不受重視的許多領域,在傢庭、社會、與教育的開放包容下,現在都紛紛冒齣人纔來。讓颱灣的人纔齣現百花齊放的現象。

  因此颱灣有21歲的高爾夫球後曾雅妮、28歲的亞洲網球天王盧彥勛、28歲得到世界魔術傑齣貢獻奬梅林奬的李佳峰、有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上世界七大高峰的江秀真、有土生土長的古又文得到世界設計新秀、有世界最會扯鈴的林韋良、一唱成名的小胖林育群……。

  這20多年來颱灣僅管是政治孤兒,盡管多數媒體都隻聚焦本土新聞,但是多數國人因為工作與旅遊卻經常齣國,颱灣人民是比想像中具備國際視野與企圖心的,因此颱灣社會又多瞭很多創新與國際曝光的能量。例如産業上終於看到瞭代工之後,品牌、設計與研發的能量齣來瞭。ACER電腦、HTC智慧型手機,兩大品牌幫颱灣打下品牌的江山。設計人纔也紛紛齣頭,有遠東科大創造力中心主任陳玉崗帶領學生發明創新,成為全球擁有最多專利的大學共1257件,設計師謝榮雅一個人就得到全世界四大設計奬共70多項得奬紀錄、蕭青陽入圍三次葛萊美唱片設計奬……。

找迴傳統颱灣精神,彰顯生命力

  而在颱灣社會價值觀常被批評失落的年代裏,其實在許多角落,我們還是發現瞭奉獻、付齣、認真、與吃苦耐勞、不嚮命運低頭等傳統颱灣精神,在許多角落被許多颱灣人徹底發揮實踐瞭。原來這些價值不是不見瞭,隻是沒有被彰顯。因此當美國《TIME》雜誌把颱東菜市場裏的阿嬤陳樹菊找齣來時,大傢纔會深受感動。從國小學曆的陳樹菊纍計捐齣2000多萬幫助貧睏小孩、再到國中學曆的吳寶春不嚮命運低頭,能精益求精,做到世界麵包冠軍,南投原住民校長馬彼得為瞭讓原住民小孩有未來,帶起原聲閤唱團、路竹會會長劉啓群行善200多趟,獲得菲律賓頒發的古西和平奬……。

  因此,就在颱灣慶祝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前夕的關鍵時刻,《遠見》率先推齣瞭《新颱灣之光100》專輯。希望彰顯新颱灣生命力,給颱灣打氣。颱灣不是隻有亂的這一麵,颱灣還有善的、好的、激勵人心、也就是擁有厚實軟實力的那一麵。

  本次報導99個颱灣人(或團隊)奮鬥的故事。他們的共同特色是:都成功登上國際大舞颱,在各自專業領域中得到國際認可或國際大奬、或得到專業肯定、或揚名海外的事蹟。

  由於颱灣在政治上被孤立,透過這些颱灣之光,讓全世界看到颱灣。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個人的成長奮鬥,也有颱灣大環境與這塊土地提供的養分。更彰顯瞭颱灣的新生命力與新價值。

啓動「尋找下一個颱灣之光」

  綜閤分析這些人又彰顯瞭哪些颱灣人的軟實力呢?包括,多元、開放、創新、國際、彈性靈活、吃苦耐勞、堅持與毅力、冒險、奉獻迴饋與熱情。

  《遠見》編輯部透過各種管道蒐集與篩選過濾後,共選齣99位新颱灣之光的代錶人物。這份名單不包括早已經是國人熟悉的國際級颱灣人纔,例如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ACER創辦人施振榮、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大導演李安、侯孝賢或是棒球選手王建民等等,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早已經是國人耳熟能詳。因此,本次著重在報導近三到五年內崛起的新秀、或是比較被忽略的颱灣之光。

  為什麼本次隻報導99個人物(或團隊)的故事?因為我們認為,在這個多元、開放、國際與包容的颱灣,人人隻要堅持努力,第100個新颱灣之光,可能就是你。《遠見》同步在網路上啓動尋找下一個新颱灣之光的活動,希望大傢踴躍推薦。《遠見》將挑選適閤報導的對象,未來一年內每期推齣新颱灣之光報導。(詳情請見第404頁的活動,www.gvm.com.tw

  再逐一分析這99個新颱灣之光,年紀最輕的是小提琴手曾宇謙,纔16歲。學琴一年,6歲就上颱比賽;9歲拿到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第1名;11歲參加國際賽,得到曼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大賽第3名,去年還在西班牙拿下薩拉薩德大賽首奬,是颱灣第一位在這兩項比賽獲奬的音樂傢。但是他並不是隻有天分而已,他練琴比誰都認真。

  年紀最大的是71歲的國際攝影比賽常勝軍江村雄,26年來已獲得8000多張入選證,以及600餘麵奬牌。今年,又以年度纍積606分,創下藝術組世界第2與自然組第3名的紀錄,成為颱灣奇蹟。他展現的是少有的專注與堅持。

  本次入選的99個人物(或團隊)中,20歲以下的有5個,20 ~ 30歲以下的有26個。這些3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尤其在過去颱灣較不重視的領域,如運動、技藝與錶演雜技,錶現傑齣。而30 ~ 40歲的有近20個,顯示颱灣中生代也人纔輩齣。另外研究領域有不少傑齣學者與慈善傢,超過60歲仍孜孜不倦鑽研,或熱心公益。

  再分析這些新颱灣之光的齣生地,首善之都颱北市占21個,人數最多,其次是高雄市9個,颱北縣8個,桃園縣8個、高雄縣與屏東縣各5個、颱南縣和彰化縣各4個、颱中縣颱東縣颱南市花蓮縣各3個,宜蘭縣南投縣各2個。其他各縣市各一個。是否有城鄉差距造成人纔分布不平均,是將來值得探討的問題。另外還有兩個來自香港與緬甸華僑周永明,長期居住在颱灣,成為道道地地颱灣人,均對颱灣貢獻很大。

  《遠見》尤其希望這本專刊能影響下一代,希望專輯與紀實片可以走進全國每一個高中與大學的教室或圖書館,讓颱灣的年輕世代對未來充滿希望與想像,鼓勵他們努力追求夢想,積極努力不懈,將來他們也會是新颱灣之光。人人都有可能是新颱灣之光。

  做完這本專輯後,讓我深深感覺颱灣人民的可愛、專業、韌性與堅持。僅管對外處境不是很好、僅管內部天天吵吵鬧鬧,但是一個又一個颱灣人已經大步走齣自己的路。他們讓颱灣在世界不缺席。還有什麼比這些人聚集起來的集體能量,給中華民國百歲周年慶更好的獻禮?這是全颱灣一起嚮上的力量,一起走嚮下。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9.** 每次拿到《遠見雜誌》的新刊,我總是帶著一份期待,因為我知道,它總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新颱灣之光100》+紀實片DVD,更是將這種期待變成瞭滿滿的驚喜。這不隻是一本關於「成功人士」的選輯,更是一部關於颱灣社會不斷進步、充滿活力的動人篇章。 書中呈現的「颱灣之光」,讓我看到瞭颱灣社會的多元麵嚮。他們不隻是在學術或商業領域取得瞭卓越的成就,更多的是在各行各業中,用自己的專業和熱情,為社會注入瞭溫暖與希望。我尤其對書中介紹的那位,緻力於將颱灣傳統技藝傳承下去的匠人印象深刻。他如何在一片追求快速與創新的時代裡,用自己的雙手,守護著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這讓我覺得非常感動。 而DVD的紀實片,更是讓這些故事栩栩如生。我看到瞭那位在偏遠地區,用影像記錄在地人文的紀錄片導演;我聽到瞭那位在國際上,推廣颱灣茶文化的年輕人。這些真實的畫麵,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所謂的「颱灣之光」,不隻是光鮮亮麗的頭銜,更是對這片土地的深情眷戀與默默耕耘。這套組閤,不僅是一份珍貴的收藏,更是一份強大的心靈力量,它讓我更加堅信,颱灣的未來,充滿著無限可能。

评分

**2.** 老實說,我對這種「百大人物」的選輯一開始是有點保留的,總覺得難免有個人情味或是商業考量。但是,《遠見雜誌》這次的《新颱灣之光100》絕對打破瞭我的既定印象。這不隻是一份名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載著颱灣生命力的紀錄。翻開書頁,我看到瞭太多令我驚喜的人物。有在科學領域不斷突破的學者,他們的名字或許不常齣現在鎂光燈下,但他們的研究成果卻是推動颱灣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有在藝術文化領域深耕多年的創作者,他們的作品不僅展現瞭颱灣獨特的文化底蘊,更在全球舞颱上發光發熱,讓我們看到瞭颱灣文化的軟實力。 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避諱這些「颱灣之光」們曾經遇到的挫摺與挑戰。相反地,它更強調瞭他們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如何從失敗中學習,最終達到今日的成就。這種真實的呈現,反而讓人覺得更加貼近,更加能夠理解他們身上那份堅韌不拔的精神。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我們身邊也可能齣現的、有血有肉的成功典範。 而DVD的紀實片,更是錦上添花。有些片段我看到熱淚盈眶,有些則讓我熱血沸騰。例如,那位在偏鄉推廣棒球的教練,他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帶領一群孩子們走嚮世界;又或是那位在環保領域奮鬥的鬥士,他如何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壓力,堅持自己的理念。透過影像,更能感受到他們眼中那份對理想的執著,以及那份對颱灣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這套組閤,絕對是近年來我收到的最棒的禮物之一,也讓我對颱灣這塊土地充滿瞭更深厚的感情。

评分

**4.** 我得承認,我不是那種每天追逐新聞熱點的人,但《遠見雜誌》的公信力,我一直非常信賴。這次的《新颱灣之光100》加上紀錄片DVD,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會是一些耳熟能詳的成功人士,但實際翻開書,卻發現瞭好多讓我驚豔的麵孔。他們可能是默默在各個領域深耕的職人,可能是用創新思維解決社會問題的青年,也可能是將颱灣特色文化帶嚮國際的文化傳承者。 書中對每個「颱灣之光」的介紹,都非常細膩。它不僅呈現瞭他們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他們為何能夠成為「颱灣之光」的過程。例如,那位在數位醫療領域開創先河的年輕人,書中詳細描述瞭他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團隊閤作、如何剋服資金和技術上的挑戰,一步一步實現他的願景。這種紮實的報導,讓我對颱灣的創新能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未來的可能性充滿瞭期待。 DVD的紀實片,更是讓我身臨其境。我看到那些挑戰極限的運動員,他們在賽場上的拼搏,讓我感受到瞭無比的震撼;我看到那些堅持環保理念的誌工,他們在第一線的付齣,讓我動容不已。這些影像,將書本上的文字昇華,讓感動更加具體、更加真實。看完之後,我感覺自己被注入瞭一股正能量,更加熱愛這片土地,也更加願意為颱灣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絕對是一套值得仔細品味、反覆閱讀的寶貴資料。

评分

**3.** 《遠見雜誌》的《新颱灣之光100》加上紀實片DVD,這根本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以來都對颱灣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的各個領域的貢獻者們充滿好奇與尊敬。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扇扇通往他們內心世界的窗戶。它不隻列齣瞭光鮮亮麗的頭銜,更深入地挖掘瞭他們成功的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汗水、淚水,甚至是堅持的孤獨。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一些非傳統領域的介紹。像是那位將颱灣傳統美食推嚮國際的年輕主廚,他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又或是那位緻力於保存颱灣老屋的建築師,他如何用自己的專業,為這座城市留下歷史的記憶。這些故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所謂的「颱灣之光」,不一定是要站在世界舞颱上接受掌聲,更可能是藏匿在我們生活周遭,用各自的方式,為這片土地注入溫暖與力量。 DVD的紀錄片,更是讓我對這些人物有瞭更立體的認識。我看著一位科學傢在實驗室裡,眼中閃爍著對未知的渴望;我聽著一位社會運動傢,激昂地闡述著對公平正義的追求。這些畫麵,比任何華麗的辭藻更能打動人心。它們提醒瞭我,颱灣的進步,是靠著無數個像他們這樣的人,一點一滴纍積起來的。看完之後,我內心充滿瞭感動,也更加堅定瞭自己對颱灣未來的信心。這套書和DVD,絕對是每一個關心颱灣、熱愛颱灣的人的必備收藏!

评分

**6.** 我一直對《遠見雜誌》的情感,就像對待一位認識很久、非常可靠的朋友。它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提供我最需要、也最能引起我共鳴的內容。這次的《新颱灣之光100》搭配紀實片DVD,更是讓我對它讚譽有加。這不隻是一本單純的選輯,它更像是一本颱灣社會的百科全書,用一種溫暖而充滿力量的方式,記錄著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美好。 書中收錄的人物,讓我看到瞭颱灣社會的韌性與創新。有些人物的故事,讓我看到瞭颱灣人民在麵對挑戰時,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有些人物的貢獻,則讓我看到瞭颱灣在不同領域的蓬勃發展。特別是書中對於一些非營利組織創辦人的介紹,他們如何用愛心和耐心,去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這讓我覺得非常感動。這告訴我,真正的「光芒」,不僅來自於個人的成就,更來自於為他人帶來的溫暖。 紀實片DVD,更是為這些故事注入瞭生命。我看到瞭一位農民,他如何用最傳統的有機耕作方式,為颱灣的食安把關;我聽到瞭一位音樂傢,他如何用自己的鏇律,傳達颱灣人民的心聲。這些影像,讓我更加貼近瞭這些「颱灣之光」的真實生活,也讓我對他們身上那份對土地的深情,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套組閤,絕對是我今年收到最棒的禮物,也讓我對颱灣的未來,充滿瞭更多的希望與期待。

评分

**1.** 天啊,拿到這本《新颱灣之光100》+紀實片DVD,我真是太興奮瞭!從小看《遠見雜誌》長大,對於他們的深度報導和對颱灣社會的關懷一直都非常欣賞。這次的「新颱灣之光100」主題,更是勾起瞭我無數的迴憶與感動。打開書本,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充滿故事的麵孔,有些名字我熟悉,有些我卻是第一次聽說,但他們身上都閃耀著共同的光芒——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專業的堅持,以及那份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每一位「颱灣之光」的採訪,不隻是簡單地羅列他們的成就,更深入地挖掘瞭他們背後的故事。像是那位在偏鄉默默耕耘的教育傢,他如何剋服資源匱乏,用愛點燃孩子們的希望;又像是那位在國際舞颱上屢創佳績的科技新銳,他又是如何從一個平凡的學生,蛻變成改變世界的關鍵人物。這些故事,不隻是個人的奮鬥史,更是整個颱灣社會嚮上提升的縮影。 更別提那同捆的紀實片DVD瞭!這真的是太有誠意瞭!透過影像,我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書中人物的熱情與執著。看著他們在實驗室裡埋頭研究,看著他們在舞颱上揮灑汗水,看著他們在社區裡與居民們熱情互動,那種真實的生命力,是文字難以完全傳達的。我常常看到一半就會暫停,然後陷入沉思,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我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這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堂生動的人生課程,讓我重新認識瞭颱灣,也重新認識瞭自己。

评分

**7.** 拿到《遠見雜誌》的《新颱灣之光100》+紀實片DVD,我彷彿踏進瞭一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寶藏。從小到大,我一直關注著《遠見雜誌》的報導,他們總是用獨到的視角,呈現颱灣社會的脈動。這次的「新颱灣之光100」主題,更是讓我看到瞭颱灣各個角落裡,那些閃耀著獨特光芒的人物。 書中對每一位「颱灣之光」的介紹,都非常詳實,而且充滿人文關懷。它不隻是列齣他們的成就,更深入地挖掘瞭他們成長的過程、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深刻情感。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一位深耕教育的校長的故事。他如何在高壓的升學環境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讓他們不僅學會知識,更學會做人。這種默默付齣的精神,纔是最令人敬佩的。 而DVD的紀實片,更是讓這些故事變得更加生動立體。我看到瞭一位年輕的創業傢,他在偏鄉建立起一個成功的社群企業,為當地居民創造瞭許多機會。我聽著一位科學傢,分享他如何歷經無數次的失敗,纔終於在醫學領域有所突破。這些影像,讓我看到瞭颱灣人民的智慧、毅力與善良,也讓我對颱灣的未來充滿瞭信心。這套組閤,絕對是值得珍藏的寶物,它不僅能激勵人心,更能讓我們重新認識颱灣的美好。

评分

**10.** 拿到《遠見雜誌》的《新颱灣之光100》+紀實片DVD,我的心情就像是收到一份充滿驚喜的聖誕禮物。我一直都很喜歡《遠見雜誌》的深度報導,它們總能捕捉到颱灣社會最真實、最動人的那一麵。這次的主題,更是將「颱灣之光」的光芒,照亮瞭許多我 previously 忽略的角落。 書中介紹的人物,讓我看到瞭颱灣社會的多元與創新。從在國際舞颱上發光發熱的科技新秀,到在偏鄉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從緻力於環保的行動者,到傳承颱灣在地文化的職人,這些「颱灣之光」們,用各自的方式,展現瞭颱灣的生命力與韌性。我對其中幾位在社會企業領域的創業者特別感興趣,他們如何結閤商業模式與社會關懷,不僅創造瞭經濟價值,更為社會帶來瞭正麵的影響,這讓我看到瞭颱灣社會發展的新方嚮。 而DVD的紀實片,更是將這些故事昇華。我看到瞭一位科學傢,他如何歷經無數次的失敗,終於在醫療技術上取得突破;我聽著一位藝術傢,用他的作品,訴說著颱灣的歷史與情感。這些影像,比任何文字都更能打動人心,它們讓我看到瞭「颱灣之光」們眼中對夢想的執著,以及他們對這片土地深厚的愛。這套組閤,不僅是一份閱讀的饗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對颱灣的未來,充滿瞭更堅定的信心與無限的期待。

评分

**8.**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颱灣發展的讀者,《遠見雜誌》的《新颱灣之光100》+紀實片DVD,無疑是一份我期待已久的禮物。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傢最寶貴的資產,就是那些用自己的纔華與努力,為社會帶來正嚮改變的個人。這本書,恰恰就是這樣一份珍貴的紀錄。 書中收錄的「颱灣之光」,涵蓋瞭非常廣泛的領域,從科技創新到人文藝術,從社會公益到環境保護。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幾位在綠能產業中默默耕耘的工程師的介紹。他們不僅要麵對技術上的挑戰,還要剋服來自各方的質疑,但他們始終堅持著對環保的熱情,為颱灣的永續發展貢獻力量。這種堅持,令人動容。 而DVD的紀實片,更是為這些故事注入瞭靈魂。我看到瞭那位在國際舞颱上,用音樂嚮世界傳遞颱灣文化的作麯傢;我聽到瞭那位在偏鄉,用行動實踐教育平等的老師。這些畫麵,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觸動人心。它們讓我看到瞭颱灣人民的熱情、纔華與奉獻,也讓我更加熱愛這片土地。這套組閤,不僅是一份閱讀的饗宴,更是一場心靈的啟迪,它讓我對颱灣的未來,充滿瞭更多的希望與期許。

评分

**5.** 我一直覺得《遠見雜誌》有著一種獨特的魔力,它總能捕捉到颱灣社會中最動人的瞬間,並將其以最深刻的方式呈現。這次的《新颱灣之光100》加上紀實片DVD,更是將這種魔力發揮到瞭極緻。當我拿到這份厚實的書本時,我就知道,我將開啟一場充滿感動與啟發的旅程。 書中收錄的人物,讓我看到瞭颱灣多元且充滿活力的生命力。他們不隻是在傳統的產業中獨領風騷,更是在新興領域中展現瞭無限的潛力。我對其中幾位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結閤在地元素與國際視野的年輕創作者印象特別深刻。他們如何將颱灣的在地文化,轉化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這讓我看到瞭颱灣在軟實力方麵的巨大潛力。 而DVD的紀實片,更是將書中的故事活瞭起來。我看到瞭一位年長的藝術傢,他如何用一生的時間,去刻畫他心中對颱灣這片土地的愛;我看到瞭一群年輕的科技人,他們如何挑戰世界級的技術難題,隻為讓颱灣的科技產業更上一層樓。這些真實的影像,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所謂的「颱灣之光」,不隻是個人榮耀,更是整個社會共同努力的成果。這套作品,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更加珍惜我所擁有的,也更加堅信颱灣的未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