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的人

有信仰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凌性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有信仰的人》是凌性杰老师的诗作。收录凌性杰青春期开始写诗以来的作品,他对语言文字充满虔敬,试图借此为人生的风景命名。不仅关心自身感情与思想的重量,也努力寻求人与人的相关、万事万物的相关。因为对爱对人生对创作有着忠诚的信仰,凌性杰透过最精练的文字,传达细腻的情感,直击每一个对爱对人生对创作,也有着浓厚信仰的人。 作者简介 凌性杰 生于高雄市。天蝎座。 师大国文系、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班毕业,东华大学中文所博士班肄业。曾获台湾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奖、林荣三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迷信山风海雨,寂静的冥契与感动,在体制中恆常渴求似不可得的自由。现任教于台北市立建国中学,着有《找一个解释》、《有故事的人》、、《解释学的春天》、《2008∕凌性杰》、《灿烂时光》等书。 个人部落格:blog.yam.com/lschjet 绘者简介 徐橘喵 暱称来自曾经共生10年的公公猫「胖橘」 迷恋六芒星、走路不看路,及不时兴的流行 讨厌后悔与追着尾巴跑 因小时候喜欢菊花被同学嘲笑,开始发现自己的不平凡 儿童美术老师和插画设计是餵饱自己躯体与灵魂的来源 认为人类无法飞翔,所以生活的天马行空是适度需要的 日常大本营在:www.dearocat.com 牵牛花*开了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诗是孤独唯一的果实

  记忆里有那样一个夜晚,青春,充满开心气味,像可以折叠起来放进抽屉,多年后抖开瞬间还能闻见街道、走在其上的人影、笑声像一种热烈绽放的花,那颜色不会褪去,充满韧度,那个夜晚,其中一位朋友是阿性。

  认识他那一年我只有十七岁。我们习惯唤他阿性,彷彿是为了突显名字里的那个字,放在他身上特别适合。我们原本是相当陌生的,然而一起经历过两种保送考试,一起参加为高中生举办的文学奖,彷彿有了默契:我们透过书写这个能力,一起跳过了某一条尴尬的线。记忆里的那个夜晚,就是在颁奖典礼后,不舍得散去,聚在南方府城街闹,嘻闹扰攘的印象画。

  倏忽十年。

  十年来,他从学生变为一位老师。我们断断续续递给彼此消息,每当见面,阿性谈起生活近况,那样亲暱熟悉,我以为我们从没有真正离开过当年考保送考试的宿舍,一伙人男男女女挨挤促膝到天亮,谈最内里的自己,好像可以一直把最外层脱下,用不完的话题餵养着彼此;十年来,我们分居岛的东南西北,但一直没有断线,就像他的创作,在少年时就因早慧而散发光热,这些年从未停辍,我偶尔可以读见,如同穿越时间,又见到当年的他。

  事实是,这么多年来,我从未真正了解阿性。

  虽然已经认识他十年,分享过一些凋零和盛开的事,但总无法真正读懂他的人。属于他的迷离暧昧气质,是像顽童般与生俱来的,然而他的另一面,老熟世故、理性秩序、敦文有礼,自然也是毫不扞格地存在着。但我总怀疑有一个微妙的晶片存放在他体内,以快速有效的方式统整人间琐事,当他独自一人,纯洁系统自然浮现,在笔墨间、在眼神间,在整个流转的空间。

  关键字:孤独。

  我不知道阿性是否欣然面对这个世界?饮食、阅读、身体,感官向外开放的过程,相互餵养的两造必须有均衡的灵魂。但我可以确知,阿性是一个喜欢生活的人。去感受生活里面的发生,人所能带来的厌恶和喜悦,身体和世界小小的摩擦或抚摸,这些都使他成为一个有效的载体,下载这世界发酵过的画面与情绪,他懂得,但不一定要说破。当孤独启动,他便可以精准地料理他要的人生,这样选择不那样选择,这样处理不那样处理,他不避讳憎恨、更不排斥逸乐,但唯有孤独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暂时消失了。

  就像他的诗。

  阿性的诗里面,通常给出一个片段景深,非关情节的描述,更接近于破碎的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或是化身不同界门纲目的属物,自况、意淫、延伸,或是冷眼旁观。对话者的幻化移动,其实都因为孤独。孤独者想透过孤独本身创造意义、爱欲、话语。那似乎便是解释学的由来:已经发生过的,我还要再说一遍,不是为了改变什么,只为了记得,为了让了解本身也被创造。

  因而阿性的诗作中没有极端起降的情绪,也没有形象鲜明的理想倾诉体,他的诗歌语言像梳理干净的毛发,随时可以被参与。我因此好奇地想像,倘若所有平静的水纹底下总是波动着即将掀起的潮热,阿性是如何能端坐不动,在自家门口静静看云朵飘过、蛇的吐信、或闲淡剪接着死生?他干净的诗不带控诉、没有烟哨气息,更像缓慢运转的梦境。

  当喧腾的意义已经耐不住要在现实里奔跑的时候,他内显的孤独仍然像磐石一般,静坐在生命的闸口,任时间湍流。因而,当我读见他这样写:「谁这时孤独谁就拥有最后的果实∕谁现在忘记谁就可以永远孤独∕流着血的圣歌,谁都可以拿来沾着饼干吃……」

  我忽然感觉安心。

  哪怕再过十年,我想我还是不了解阿性。但我分享过他的孤独,像血液一样在体内默默流动的孤独,恆常可以带领生命到一殊异之境,不一定要经过命名。我想,我也品尝过他酿制的果实,诗,是孤独唯一的果实。

孙梓评

作者序

爱与唯一

  没有例外的,写诗与出版诗集,让我变成一个龟毛又难搞的人。从第一本诗集《解释学的春天》出版以来,我就陷落在无止尽的,自我挑剔的情境里。更可怕的是,每一首诗、每一本诗集的完成,似乎都宣告着遗憾的开始。特别是少年时期写过的东西,不会因为年深日久就减低了对我的杀伤力。时间施予魔咒,往事带来压力,鲜少有人能够坦然面对少作而没有一丝后悔。这一切都肇因于后见之明,以及过度放大的焦虑。

  一九九○年进入高雄中学读书以后,我才真正学着写诗。那一段时光,充满了无法全然明白的事物。而我一直珍惜着,那种不明白、不确定的状态,试着接受生活中迎面而来的风景。唯一能做的、会做的,就是不停的书写,然后投递出去,让特定或不特定的人知道。因为校刊交换、参加编辑营与文艺营,我认识了许多同年龄的写作者。我们总是匆匆一聚然后回到各自的生活角落,靠着书信往返维系情谊。在那没有网路的年代,我每个星期总要邮递出两三封信,急切的想要诉说、想要获得回应。那些我手写寄出的书信,如今可能大多消散无迹。也或许,某些朋友至今还收存着,权充青春的纪念。

  不知不觉,二十年过去了,我的身心与世界经历了太多变化。许多原来不可想像的事物,成为生活之所需。为了不屈从现实,我仰赖诗。只有在写诗的时候,我固执、倔强、专注、激动,一如从前那个高中生。只不过,时空差异和人生经验的累积,影响了诉说的内容与方式。重新检阅写诗的历程,仍不免要心头一惊。那些定格的字句一再告诉我,每个时期所关注的事物其实就是自己心念的投映。

  我很庆幸,成年前生长在岛屿南方,成年后在岛上不断的移动迁徙。生活空间的转换,让不同的意象停驻在记忆中。于是,鸟兽草木、天风海雨,往往与我的情感思考相互关涉。教职生涯里,每日驰骋口舌,强迫我的语言务必精准有力道。那些嘴砲四射的学生总是刺激着我,持续探索语言的可能。

  为了编选《有信仰的人》这本诗集,我尽力克制龟毛与难搞的恶习,也说服自己不去改动年少时的旧作------即便某些诗作是那么刺眼,令人懊悔也令人想要销毁。已经绝版的诗集,出于我个人的缘故,想必不会再印了。但是,其中好些诗作对我来说,具有不可抹灭的意义。如果能够以更好的面貌呈现出版,自然是种奢侈的幸福。于是我着手整理这些带有私人偏见的文字,同时回忆我经历过的世界。从一九九○到二○一○,创作时间横越二十年。编定目次时,刻意抹去创作日期,同时打破时间线性,让不同年纪的文字交蹉参照。高二时写的〈告白〉、高一时写的〈黑夜的海上〉,当然会令我羞赧。收录进来的意义或许是,证明自己有多大胆,竟然有勇气面对这样的少作。

  在《有信仰的人》里,有我对语言文字的虔敬,试图借此为人生的风景命名。我希望在自己的诗中,不仅关心自身感情与思想的重量,也努力寻求人与人的相关、万事万物的相关。诗是我的世界观,深刻自我挖掘的同时,也对外在世界有细致的凝视与关注。那些不可或忘的种种,都成为一种美学的信仰。最可堪记取的,是我尝试过的各种主题,包括自由,孤独,慾望,爱恨或者死亡……并且用这些主题,反覆锻鍊技艺,真诚的面对自己。

  我很怀念青春年岁,有那么多对象引发我书写的热情。如今,很难再遇见一个可以让我振笔疾书的人了。而写诗这件事,始终陪伴着我,也考验着我。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对自己的承诺:

  能拏彩笔当长剑
  不负青春不负诗

  这或许就是,爱的唯一。

凌性杰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