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志
袒露黄金之心
关于书名
这本集子收录了七十八首诗作。原来我计画把历年来累积下来的作品集结出版为一书,但后来仔细思量,应该不会有人要买一本五百页的诗集,即使拿来垫便当也太厚。因此我把比较早期的作品,加上一些近期的东西,一起放在这本书中。许多自二零零八年后写的,就等未来的某个时刻,有缘再出版了。这本诗集的书名与Jorge Luis Borges的同名短篇小说〈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即〈El Jardin de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并无直接关联(虽然他也是我喜爱的诗人与小说家),而是来自于本书的章节名称:《青鸟之屋》、《玫瑰与剑》、《在歧路》、《徒然草》。是它们诞生了《歧路花园》。
关于时间
这是一本时空错乱的诗集。本书作品写作时间横跨一九九零年到二零一零年;部分根据物理时间上的写作顺序,本书分成四个章节;这四个章节,或许也反映了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前两章大多集中在一九九五到一九九九年之间;后两章,大多数集中在二零零八年后。这几个时期的风格与主题差异甚大,接轨了(或者其实是,断层了)作者的十六岁到三十六岁。除了姓名权标示来自同一个人,读者其实大可将它们直接当成不同品种、不同属性甚至不同起源的生物。有些像犬,有些似虎,有些则是无法归类的奇美拉。
关于残缺亡佚
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八年间,有约莫十年的时间,我的写作停顿下来,也流失了一批受潮的笔记、残缺的稿纸,以及上个世代的电脑软碟档案。这是作品几乎空白的十年。与生活的节奏有关,与生活的质量也有关;我在二零零八年以后,再一次可以让自己更纯粹地写作,作品数量也增加了一些。我希望这种纯粹可以继续延续下去。即便速度缓慢,也没有关系。始终最重要的事,是纯粹性。
关于发表
这本诗集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公开发表过;或许有一些发表过,我也不复完全记忆。我爱把作品直接跟少数朋友分享,而非投递至刊物、发表在某个网路空间、或专件送至作文比赛场。我对于宗派、主义斗争、圈圈与科举考试原本就不在意。诗,理应享有某种纯粹,也只有这样的纯粹,更能让人神无旁骛,专心致力。诗人们,请尽快离开这里或那里,让文字自己去说吧。
关于修改
在集结成书的过程中,我修改了某些早先作品的词或句;这些修改大体上人畜无害(或许受害者还没有报案),数量稀少(如果一字未必千金)。我坚持大多数作品,要以初写作完成时的新鲜状态,保存下去。我更希望,读者能够在某些诗诞生的清晨或深夜,就嗅闻到、抚触到、亲吻到它们。在最灿烂或黑暗的那一刻,让它们对你说话,对你撒尿,对你做爱。
关于断章取义
由作者来为作品断代、分类或导览,注定会有过度诠释的多重危险。但我还是这样做了:《青鸟之屋》是作者的蓝色时期,数量最多的作品,是私密性最高、对象性最集中的十多首十四行情诗,许多首皆未寄出到该当阅读的人手上—现在,由你正在取代对方的角色,进行阅读。《玫瑰与剑》则是作者从蓝色时期离开到下个阶段的多种(不自觉)尝试,有与《青鸟之屋》共同抒情的产品,但〈疾病〉、〈诞生〉、〈浴室〉、〈地心引力〉、〈书房〉的殊异主题,已悄悄标记当时作者也没有察觉的某些转向。〈麻疯病院〉与〈寻找饥饿〉是精神上的双胞胎,但同时期也不小心养出〈午夜探戈〉这样嬉闹的妹妹—这个妹妹不断游戏下去,一直到《在歧路》的〈恶习〉、〈味道〉、〈牌戏〉、〈狂人日记〉、〈别来〉都是前后期姊妹。只是她们仍须跟〈接线生〉、〈空中飞人〉、〈多少次〉、〈罪行〉、〈别问〉这些乖戾的兄弟们,共享同一个拥挤的房间。这种持续多年的同居关系,其实也一直延续到最近的《徒然草》系列。但年龄也让某些事起了变化—这几年我对汉字越陷越深,于是近期有更多像〈与虎谋皮〉、〈危如累卵〉、〈回声〉、〈火中取栗〉这些,对写作与所赖以书写的汉语及其文化,更多反视、关注与呕吐的作品。
关于以中文创作
身为一个在台湾以中文(在台湾我们不叫汉语现代诗,而是中文现代诗)写作的人,自从对用中文写作这件事有反思意识以来,我就越来越希望能持续以汉字挖掘汉字—以及汉文化—中的深邃、开放、禁闭与疯狂。我无法选择以日文或英文创作,或者以罗马拼音的原住民语言创作(以上三者,都排在我祈愿名单中的前二十名内)。我们以中文写诗,但我们注定要与中国的汉语创作者不同,也与那些流亡欧洲或美洲的汉语诗人不同。以中文创作现代诗,至少对我来说,某些时候越来越是对汉字与其所依附文化的降灵、驱魔与除魅。诗于是成为一种诘问,一种鞭笞,一种呕吐,一种揽镜对看,一种掏心剖肺,一种尤里西斯自漫长旅途归来的盲目凝视。我们的身体,即是我们的世界—我们必须与之共生,而我们也考古、标记、分类与挖掘。这种处境反映在本书中的一些作品中,或许你有机会去发现。或许在下一本作品,你会读到更多这样的痕迹。
关于写诗的人
写诗的人都是替身使者。替身使者会隐藏自己的能力,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极为寻常的理发师、警卫、木匠、赌徒、厨师、占卜术士甚至街头混混。某些人追求战斗的人生,直到死亡;某些人只希望平凡度日,最好别让其他人发现他们独特的能力。但具备替身能力的诗人能将海洋结冰,唤醒死者,让预言成为现实,甚至逆转时间—即便他们希望大隐隐于市,然而他们并非寻常人。
荒木飞吕彦的长篇系列漫画《JOJO冒险野郎》中,第四部的主角乔鲁诺.乔巴拿有着与其他替身使者大不相同的替身能力「黄金体验」。进化后的「黄金体验」,可以将无生物的物质转化为生物,甚至变成人体的一部分器官,治疗自己与战友们受伤的身体。因此,胸针可以变成瓢虫,钮扣可以变成蜜蜂,野草可以变成蚂蚁,石头可以变成眼睛,桌脚可以变成人的手臂。乔鲁诺.乔巴拿并非传统意义上出身良好的英雄,他在黑帮中厮混,终日与不法之徒为伍,一度盲目听命于野心勃勃的老大,结伙杀人放火;他甚至有个如魔王般的反派父亲,却也正是这位父亲,给与了他天赋异秉的替身能力。但是他—以及他的伙伴—最终仍有自己对正义、真理与良善的妥适判断。当被敌人重重包围,当被组织无情背叛,当陷入孤立无援的险恶绝境之际,正是这样的「黄金之心」,让这些替身使者永不放弃,继续坚持。即使没有其他人能懂,没有其他人相信,没有其他人张耳倾听。
这或许正是某些伟大的诗人最隐密的内在之核。而乔鲁诺.乔巴拿擅长的转化变形—将万事万物赋与全新的生命—或许正是所有诗人试着透过字与词达成的事情。不过正如漫画中所描述的那样,这样稀罕的事情,只可能在少数替身使者身上出现。当诗歌能够将万事万物注入新的生命之息,那么再平凡的事物都可以疗癒我们与朋友的伤口,可以抵御生活的琐碎攻击,可以对抗生与死的幽冥轮回,可以成为我们赠与爱人的剑与玫瑰。或许这正是我希望能完成的一些事情。让诗袒露我们的心灵与身体,成为我们的黄金、没药与牛奶,我们的眼睛、翅膀、房间、罗盘与枪只。
关于活字排版
感谢许多人的协助,让本书得以用在这个时代已快要成为历史的活字排版印刷。正是活字排版的优美,让我在最后一刻下定决心,集结自己的诗作出版。我并非是文字或文化上的传统主义者,但也忍不住认为:结构丑陋、笔画僵固的通用电脑字体,或许正在扼杀好几个世代对汉字(或许其他语言也有类似的状况)更深刻的身体感受能力,泛而过滥的网路资讯,尤其加深了这种倾向。虽然大多数的受害者,多半无感于此;但相较于其他文类,诗,正是受伤最为惨烈的牺牲者。现在看见自己的作品,以自己觉得适当的字的体型、级数、笔画、结构、触感,进入读者的视野之中,是相当愉快的事情。
关于你
无论彼读者是谁,那都无关紧要了—但如果你在,你此刻存在,你下一刻也凑巧存在,还请容许我,给你一个深深的拥抱。
《歧路花园》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宁静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轰炸,被各种焦虑裹挟。而这本书,仿佛是一股清流,让我得以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我喜欢它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察。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人物的内心世界,聚焦在他们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我从中看到了对“时间的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下”的珍视。书中对于“陪伴”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那种默默的支持,那种无声的关怀,往往比华丽的言辞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初读《歧路花园》,我几乎是被它那封面上泛着微光的、纠缠交错的藤蔓所吸引,仿佛预示着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世界。拿到书的那一刻,指尖触碰到纸张的质感,以及那种淡淡的、混合着油墨与纸张的独特气息,都让我对即将踏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我并非那种追求情节跌宕起伏、节奏快如闪电的读者,反而更偏爱那种能够缓缓铺陈、细细打磨的世界观和人物弧光。而《歧路花园》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份偏爱。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惊天秘密,也没有强行灌输宏大叙事,而是用一种近乎低语的方式,一点点地向我揭示它的内在肌理。从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这个世界时所付出的心血:无论是那个笼罩着薄雾的小镇,还是偶尔闪现的、带着古老气息的传说,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在字里行间呼吸。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刻画,那种对环境、对人物细微神态的捕捉,让我感觉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地方,能够感受到湿润的空气,听到远处传来的微弱声响,甚至能想象出人物眼神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作品难以给予的。
评分我一直相信,一个好的故事,其核心在于它能否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能否在阅读结束后,依然在脑海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回响。《歧路花园》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刻意去制造冲突,却在平静的叙述中,让我感受到了角色内心的暗流涌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在命运的岔路口,却可能导出截然不同的结局,这一点在书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我看到了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在追求理想时的执着,以及在接受现实时的无奈。作者并没有将人物塑造成非黑即白的极端形象,而是让他们真实地展现在我面前,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光辉,也有阴影。这使得我能够感同身受,能够理解他们的选择,即便有时并不认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一段关于“选择”的描写,并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一个角色的经历,委婉地表达了“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告别”,这种隐喻的力量,远比直白的论断来得更具穿透力。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那些我曾经走过的路,以及那些我未曾选择的风景。
评分我喜欢《歧路花园》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力量。它没有宏大的背景,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但它却能够深深地打动我。我看到了角色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迷茫、挣扎和成长,这些都让我感同身受。作者用朴实而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人物细腻的情感世界,让我仿佛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与他们一同经历喜怒哀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选择”的探讨,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人物的经历,让我去思考,去感悟。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对未来的塑造,每一次选择,也都是一次对过去的告别。
评分《歧路花园》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書。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但它却能让你在阅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我喜欢它那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也喜欢它那种对生活细节的精妙捕捉。作者用一种温柔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让我仿佛能够看到他们眼中的光芒,听到他们内心的叹息。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记忆”的描写,那些零散的记忆碎片,汇聚成了人物的过去,也影响着他们的现在。
评分我向来是那种对“意象”和“象征”非常敏感的读者,而《歧路花园》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书中的许多元素,都带着某种深远的含义,等待着我去解读。我并不急于寻找作者给出的标准答案,反而更享受这种自己去挖掘、去体会的乐趣。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意象,让整个故事的意境更加丰富,也让人物的情感更加饱满。我从中看到了关于“时间”、“记忆”、“成长”等主题的深刻隐喻,这些隐喻并非生硬的植入,而是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之中,使得整个文本充满了诗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光影”的描写,那种光影的明暗变化,仿佛也映照着人物内心的起伏。
评分《歧路花园》带给我的,远不止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对生活哲思的启迪。我喜欢它那种不急不躁的叙事节奏,也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它不像很多书那样,上来就抛出很多概念,而是通过人物的经历,通过情节的推进,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感悟。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和解”的描写,它并没有刻意强调大团圆的结局,而是展现了人物在经历风雨后,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过去达成和解。这种和解,不是忘记,也不是原谅,而是一种更加成熟的态度,一种更加平和的心境。我从中学习到了,生活中的很多矛盾,也许并非需要激烈的对抗,而是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评分我一直以为,真正优秀的作品,是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歧路花园》就是这样一本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书。它所探讨的“成长”的主题,并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蜕变,而是充满了曲折与反复,充满了对自我的怀疑与探索。我从书中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经的迷茫,那些曾经的勇气,那些曾经的遗憾,都仿佛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共鸣。作者没有回避人性的复杂性,而是将其坦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看到了角色的脆弱,看到了他们的不完美,但也正因如此,我才更加喜爱他们。他们不是完美的英雄,而是和我们一样,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方向。书中关于“失去”的描写,尤其触动了我,那种淡淡的哀伤,以及在失去中学会珍惜和前行的力量,让我深思。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歧路花园》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却能够引发我内心深处的共鸣。我看到了角色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困惑、挣扎和成长,这些都让我感同身受。作者用一种朴实而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人物细腻的情感世界,让我仿佛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与他们一同经历喜怒哀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失去”的探讨,它并没有刻意强调悲伤,而是展现了在失去中学会珍惜和前行的力量。
评分《歧路花园》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所构建的那种独特的氛围。它不是那种喧嚣、热闹的场景,而是一种宁静中带着一丝神秘,温暖中夹杂着淡淡忧伤的氛围。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古老的宅院里漫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但同时,你又能感觉到某种看不见的、古老的力量在悄然守护着这一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营造的这种“意境”,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它不是通过大量的华丽辞藻来堆砌,而是通过精炼的语言,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时间的流逝”的描写,它并没有用具体的年岁来标记,而是通过季节的更替,花开花落,以及人物心境的变化,来体现时间的痕迹。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方式,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