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绝不是什么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垂直线构图、L 形构图 、S 形构图...,如果摄影构图就是这样的内容,那倒不如去看介绍数学几何的课本。随便一位有经验的摄影人都知道,拍照的现场,有谁会去想到这是三角形、这是垂直线、这是 L 形...?所以摄影构图不是这样学的。
「大家都拍同样的景,为什么就我拍不好?」这是因为,除了用你的眼睛看之外,还必须用器材的角度来看,因为虽然是你在拍照,但真正在拍照的是你的器材,虽然作品是最终的目的,但你必须透过器材来达成!所以务必要了解你的器材,了解他们能创造甚么样的效果,这样才能拍出你理想中的作品,这就是所谓『技术的摄影眼』。身为一位摄影者,我们必须了解到:
●观景窗和眼睛所见是不同的
●镜头和眼睛所见是不同的
●感光元件和眼睛所见是不同的
●编修结果和眼睛所见是不同的
●输出后的作品和眼睛所见是不同的
所以,构图不只是框景、取景,构图必须能掌握观景窗、镜头、感光元件、编修、输出的特性,并且在拍摄的当下就能够『预想』 -- 也就是运用『技术的摄影眼』来达成你的想法。
而除了『技术的摄影眼』之外还有『美学的摄影眼』,『美学的摄影眼』指的是摄影者的想法、观点、故事的经营、氛围的形成 ..。构图必须同时拥有【摄影美学】与【技术摄影眼】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当然,我们更重视数位时代为摄影构图所带来的重大变革,如何运用数位技术来强化摄影者的构图理念更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作者的理念
本书作者施威铭老师 5 年来走过 20 几个国家、数百个景点,将和大家分享他对于摄影构图的点点滴滴、探索历程,从如何发现拍摄的主题、各种角度的尝试、与主体的互动、如何让想像付诸实现...,生动地开拓学习构图的新视野。
● 我们将先与摄影人建立共识,点出构图的本质,让摄影人明白在拍摄之前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主张。
○ 再来进行摄影技术与美学的基础训练,文中将解析各式镜头的特性,并学习艺术设计的规则与构成元素的运用,有效提升摄影人的观察力与美学素养。
● 探讨构图的空间感与时间性,结合美学与技术的摄影眼,让摄影人运用所学激盪出精彩绝伦的作品。
○ 运用数位新技术二次裁切、合成、加上註解、边框、转换黑白 ... 等等,强化摄影者的构图理念。
本书特色
● 兼顾摄影理论与实务,每项主题的说明都有拍摄实例,让读者具体了解创意的呈现过程。
○ 艺术典雅的编排风格,不仅给读者最舒适的阅读享受,也增进美学的鑑赏力。
● 四百多帧世界各地精彩的照片,希望这场华丽的视觉飨宴能够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
本书架构
Part 1 构图--安瑟.亚当斯说:「没有好的照片规则,只有好的照片」,学习摄影构图绝不是去记忆各种规则,而是摄影人必须先有「想法」,规则只是实践「想法」的工具而已。
.构图:摄影者的主张 / 摄影眼:我对摄影的观点 / 作品传递的讯息
Part 2 镜头的运用-- 镜头是拍出好作品的关键,每种镜头都有其特性及适用时机,必须彻底了解后,才能因应各种场合、题材,选用适当的镜头。
.镜头的特性 / 中段变焦镜头与标准镜头 / 广角镜头 / 望远镜头 / 微距镜头
Part 3 构图设计与规则-- 练习构图规则是为了打好基础,愈严格的训练,根基就愈稳固,可避免烦杂无趣的拍照,确保作品品质。练好构图的基本功之后,接着就要运用想像力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了。
.水平与垂直:稳定视觉的基础 / 摄影是减法还是加法 / 填满画面 / 黄金分割与井字构图 / 直幅或横幅 / 平衡与比重 / 对称与镜像 / 对比 / 大小比例 / 透视 / 打破规则
Part 4 构图的设计元素-- 摄影与绘画本质是相通的,摄影者若能了解一些艺术设计的基础概念,对于作品的诠释与创意的发挥将非常有帮助。
.点 / 线 / 形状 / 质感的表现 / 图案与造型 / 色彩
Part 5 空间的安排-- 具备构图规则与设计元素的概念,接下来要探讨的是如何将这些概念实际运用到摄影上,也就是构图空间的安排。
.佈局:构图空间的安排 / 前景、背景的应用 / 视向空间 / 留白 / 摄影角度 / 泛焦:创造最大的景深 / 框景构图
Part 6 时间的痕迹-- 一般人理解的构图,主要着重在「空间」的配置,如主体位置、大小、前景、背景的安排;但别忘了,「时间」也是构图的成份之一,我们要用「时间」来描写主题,刻画时间的印记与律动。
.时间流逝 / 用速度构图 / 机会快门:等待构图元素的出现 / 用光线构图 / 重覆曝光
Part 7 数位编修与构图--数位照片让编修与调整更自由、更有弹性,同时也让创意更容易发挥,不论是合成影像、裁材构图、加框、文字都轻而易举。
.数位时代的构图 / 二次构图—裁切 / 合成全景影像 / 为照片加上文字点缀 / 为照片加边框 / 连作与系列专题
刚拿到这本《DSLR数位摄影的构图 第二版》,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前几章的内容来看,我已经隐约感受到它可能带来的改变。我一直觉得自己拍照时总少了点“感觉”,照片虽然清晰,却缺乏那种能触动人心的力量,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拍出来的东西太平淡,没有重点。翻看这本书的目录,那些关于“黄金分割”、“三分法”、“视觉引导线”之类的标题,都让我眼睛一亮。我一直以为构图就是把主体放在中间,或者偶尔试着稍微偏离一下,但这本书似乎要打破我这固有的思维模式。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利用画面中的元素来引导观者视线的部分,因为我常常觉得自己的照片让别人看了不知所欲为,不知道该看哪里。而且,这本“第二版”的名字也暗示了内容的更新和深化,希望能有更多实操性的技巧和不同场景下的案例分析,比如风光、人像、静物等,都能有具体的指导,而不是泛泛而谈。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我拿起相机时,能给我最恰当的建议,让我的每一张照片都说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评分说实话,我选择《DSLR数位摄影的构图 第二版》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第二版”的身份。这意味着它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应该有所改进和补充,内容应该更加成熟和完善。我本身对摄影有一定的了解,但总觉得在某些方面不够深入,尤其是在构图这块,感觉自己总是停留在基础的层面,无法再进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更高级、更具创新性的构图理念和技巧,比如如何运用“引导线”来创造深度和空间感,如何通过“景框”来突出主体,甚至是如何利用“色彩”和“光影”来辅助构图。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抽象构图”或者“解构式构图”的探讨,这会是很有意思的尝试。同时,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不要过于生硬,能够用比较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并且配以高质量的图片作为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理解和实践。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高,希望它能成为我摄影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蛮吸引人的,简洁而专业,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讲摄影的。我买它的时候,其实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期望,因为市面上关于摄影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讲的都是那些老生常谈。不过,当我在书店翻阅《DSLR数位摄影的构图 第二版》时,却被它的内容所吸引。我尤其关注了它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这一章节的阐述。我常常觉得自己的照片背景太杂乱,喧宾夺主,或者主体不够突出,整张照片看起来“散”。这本书据说会深入剖析如何通过景深、虚化、框架构图等多种手法来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这正是我目前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我还注意到书中提到了“负空间”的概念,这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我希望通过学习,能理解如何在画面中留白,并让这些留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让它们显得空洞。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抱着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希望它能带来一些“干货”,真正帮助我提升摄影的艺术感。
评分作为一个摄影初学者,我之前看过一些构图的书,感觉很多都讲得过于理论化,或者例子不够丰富。《DSLR数位摄影的构图 第二版》这本书,我听说它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并且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我一直对人像摄影比较感兴趣,但拍出来的人物总显得很僵硬,不够自然。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专门针对人像构图的章节,比如如何利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如何通过构图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构图错误,让人物在画面中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此外,我也很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讲解“比例与平衡”的,我觉得构图的平衡感非常重要,但自己很难把握。这本书能不能给我一些量化的指导,或者一些直观的判断方法,让我不再凭感觉来构图,而是有章可循?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真正掌握构图的精髓,拍出令人称赞的人像作品。
评分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用手机拍拍风景和生活琐事,但最近迷上了单反,感觉画质和操控感都远非手机可比。在学习单反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最大的瓶颈在于构图。虽然我拍的照片技术上没有大问题,但总觉得缺乏一种“专业感”,像是小学生的作品,虽然规整,但没什么特色。《DSLR数位摄影的构图 第二版》这本书,我在朋友那里听过推荐,说它讲得非常系统和实用。我最想从这本书里学到的,是如何让我的照片更有“故事性”。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通过构图来表达情绪,比如如何利用线条的走向来营造动感或者稳定感,如何通过对称构图来强调庄重,或者如何打破常规来制造视觉冲击。另外,我也很关心书中关于“视角”的讲解,不同的视角真的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我希望能学到如何根据拍摄对象和想要表达的主题,选择最合适的视角。这本书能否让我真正理解“怎么拍”和“为什么这么拍”,是我非常期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