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1
「我想拍下的是,人与人之间共拥的相通意识」
─川内伦子
日本疗癒系摄影旗手 成名后的自我审视
一天一张 以手机书写平凡生活片段 唤起记忆的影像
归途夕阳下的路灯、阳台转角处的天光、少女的纤细睫毛、空无一人的静谧室内、美味的午餐、夏季鸣蝉蜕下的空壳、庭院中觅食的小松鼠、马路旁死去的蚱蜢……
低彩度的色调、低对比的影像、充满澄澈空气感的画面,也许难以阐述其作品意涵,但透过川内伦子的影像,我们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上,看见诗意。周遭平凡的事物,也折射出非凡光采。
这就是川内伦子的魅力。
川内伦子的眼睛,彷彿是显微镜,总是能看到生活中飘荡的微小声音。凝视着这些敏锐视点捕捉的纤细画面时,我们心中涌起莫名的感伤,而生与死、快乐伤悲,彷彿也如同她干净淡雅的画面般,超越了情绪,化为更纯粹的深刻,存放在脑海与心口深处。
2002年,川内伦子获颁第27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鲜明独特的影像风格随即在日本掀起浪潮。她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生代摄影家,各界拍摄委託接踵而来……两年后,川内察觉庞大工作量带来的改变,对此感到恐惧与怀疑,遂决定慢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透过写日记,在不停流逝的日子中,我获得了一段必要的,驻足审视自我的时间。」
于是2005年1月1日开始,川内伦子以日记形式,以「一天一张,用轻松的心情来拍照」的手机拍摄,记录生活中的片段:与闺中密友彻夜长谈、看印工作空档的小憩、至国外参展时努力施展的英文会话、庞大家族手忙脚乱的异国体验……即使是不成熟或天真的一天,流逝的时光都各自具有意义。
「事物终会消失,但是留存下来的记忆,让我们对过去所发生过的事,保有若远若近般的感受。」
这是川内伦子的真实生活,时间的流逝因日记产生了新的感受与存在意义,而我们也得以由文字影像的足痕跫音,重历摄影师对生活、对生命、对世界的怜惜珍视。
5/8_sun 摘自《川内伦子摄影日记Ⅰ》
租车之后,我们来到兰卡斯特,
听了安德鲁的建议后前往Amish村庄。
这里比纽约温暖,
感觉像来到了异国度,
时间的刻度也随之伸缩。
今天并不是那种可以一语道尽、普普通通的一天。
一直到深夜,Amish达达的马蹄声还在耳边响起。
10/30_sun 摘自《川内伦子摄影日记Ⅱ》
今天在家里前方的路上,
看到两只被击倒的绿色螳螂,
和一只活跳跳的咖啡色螳螂。
全体整天在一个疑似洞穴的前方对峙着。
期待什么出现,或等待什么事发生,
我很清楚自己有种不怀好意的心态在隐隐作祟。
作者简介
川内伦子Rinko Kawauchi
轻盈、纤细,却蕴藏庞大能量。川内伦子在琐碎的事物中挖掘诗意,独树一格的影像语言和女性视角,开创日本摄影一种新的面貌,也让西方艺术界注意到日本新生代女性摄影家的摄影语言及创作能量。
川内伦子让我们看到,既使是被拍摄过无数次、我们再也不觉得新奇的平凡事物,都值得拍摄。在她的镜头下,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一景一物都充满灵性、神祕的意义,生活中常被我们忽略的任何时刻,都如此深刻,清楚映照出我们的生命轨迹。
川内伦子简历
少女时期爱好阅读及看漫画,曾以漫画家为志业(但因画不出16页的投稿作品而作罢)。
摄影之路的滥觞为高中校外教学,因当时拍下的海景颜色异于亲眼所见,萌发了由自己控制照片颜色的创作欲望。
川内直言︰「刚开始摄影时,我对『拍照』没太大兴趣,『暗房沖洗作业』比较吸引我。」
1993年 成安女子短期大学(今成安造型大学)平面设计系毕
短大时期开始拍照,摄影课交出的作业即是随兴拍摄的日常事物(如水沟盖、路边小花等),可见今日的创作微型。毕业后进入摄影工作室,开始大量阅读摄影集,思索摄影意义。
曾对「只拍裸女的荒木经惟」感到疑惑,答案浮现的那刻受到极大冲击,惊觉「拍照」的乐趣。
受前辈影响,川内伦子开始使用6×6 Rolleiflex相机,形成她特有的摄影印记:细微事物的题材、使用Rolleiflex相机、6×6的正方形构图等
1997年 获颁第九届3.3m2展摄影首奖。同年以自由摄影师身分展开活动。
2001年 一举推出摄影集三部曲《Utatane》《花火》《花子》
2002年 以《Utatane》《花火》系列获得第27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同年获颁日本摄影协会新人奖。
出版摄影集包括《AILA》(2004)、《the eyes, the ears,》《Cui Cui》(2005)、《Majun》《Semear》(2007)。
作品于法国卡地亚基金会(2005)、伦敦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2006)等世界各大美术馆展出。
2009年 获纽约国际摄影中心颁发第25届Infinity Award艺术奖。
川内伦子摄影日记Ⅰ&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川内伦子摄影日记Ⅰ&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