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Le monde est un vent agreable, et Les nuages l 'arrosent de temps en temps avec la pluie. 世界是舒适的风 / 云偶尔飘下雨
本书为影像创作者李明宇近几年影像创作的整理与回顾,配合录影作品《Home Not Yet Arrived》于法国巴黎Jeu de Paume美术馆展览「稍纵即逝的录像馆:伪同语」(Faux Amis, une videotheque ephemere, 2010/9/28 ~ 2011/2/6)之展出而出版,书内容包含两个部分:「影像创作」与「影像日记」,用他独特的眼光与媒材,留下生活中的片刻灵光,再轻声细语让观看者同时聆听心事般的影像文字作品。
作者简介
李明宇 LEE MingYu
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硕士班毕业(M.F.A),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兼任助理。影像作品曾参展法国当代新媒体录像展、瑞士地下电影音乐展、2008台北美术双年展、国际金狮电影展,以及英国、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巴西、马来西亚、中国等国际影展。
作者重要事件
1. 荣获95年世新大学创意制作辅导金
2. 荣获97年大专优秀青年奖
Preface 1 序
Home Not Yet Arrived 5 还没到的家
Donner un peu de couleur au Ciel 9 把一点颜色加到天空
La Creation 16 创作
La Journal 76 日记
Remerciement 120 致谢
本书为配合影像作品《Home Not Yet Arrived》在法国巴黎Jeu de Paume美术馆展览「稍纵即逝的录像馆:伪同语」(Faux Amis, une videotheque ephemere, 2010/9/28 ~ 2011/2/6)之展出而作,书内容包含两个部分:「创作」与「日记」。期能因这个难得的展出机缘,为我近几年的影像创作做一个简单整理与回顾。
「创作」涵盖从2005年进入研究所开始所拍摄之短片《那天》(That Day),到2010年将于Jeu de Paume美术馆展出之《Home Not Yet Arrived》,总计共六部我在创作历程中较具代表性之作品。《那天》自由诠释莒哈丝小说《大西洋人》(L'homme atlantique),试图将莒哈丝迷人的文字转化为影像,也借此和个人对于感情经验相互结合。《001ing》为一超八实验习作,也是我开始从事手沖(Hand processing)超八(Super 8 film)的第一个作品。《时间变奏曲》(Time Variations)开始尝试运用家庭电影(Home Movie)语言于影像创作,有别于晃动、失焦、数位特效假漏光(Light Leakage),我尝试使用一种更为安静真诚的方式,创作出一种不一样的家庭电影。《回家》(Going Home)是我2008年的硕士毕业制作作品,在主题上延续了我对于「父亲」、「家」、「时间」、「旅行」以及「流浪」等概念,在形式上则结合了多种不同影音媒材,所完成之作品。2009年的作品《日记_偏离》(Diary_Deviation)则来到使用新媒体工具创作,包括:手机、数位相机等,并尝试在不同媒材之间整合,而其主题仍紧扣着「家」与「旅行」的概念。《Home Not Yet Arrived》在主题上仍然延续着前面几部作品之主题,但在形式上则为首次尝试以动态影像、录影与实验电影概念来创作之作品。第二部分「日记」,则为不同旅程中所留下之影像及文字记录,企图以日记式的足迹来呈现一种风格与观点。
对于过去几部作品之简述,以文字说明有其侷限,我仍偏向让作品自己来说话。本书中的影像与文字,与过去作品有某种关联性,但同时又自给自足,乃是希望以不同的角度来切入影像作品,期望能给予观众/读者(还有我自己)另一种观看作品的角度。
推荐文
把一点颜色加到天空
刘永(日告)(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助理教授)
把一点颜色倒入大海,不能改变海的色泽;把一点颜色涂抹天空,色彩它会掉在大地上。或许,我们不能对天空上色,但拿起摄影机的创作者,他们是有能力把颜色加在天空上的。
在数位时代,大家追求的为数位摄影机的精准再现,无论是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或者是独立创作的艺术家。追求影像作品的呈现要比肉眼亲见还要真,这似乎是数位科技发展中的集体潜意识。很有趣地,在李明宇的创作中,他有着一股反潮流的特色。他刻意选择玩具摄影机(Toy Camera)、老旧的超八釐米(Super 8)、自行手沖底片(Hand Processing)、苏俄制的16釐米摄影机(16mm),再加上过期的胶片、低阶便宜的数位相机、LOMO机,乃至当前的手机。对于这些摄影器材的使用,高度混杂这些器材所生产的影像,也让他找到自己成为艺术家的特殊风格。他追求的不是影像的真实再现,反而是另类的影像风格:模煳、粗糙、失真、过度曝光或不足,但又令人感动。
东方的美术传统与西方美术中透视点所产生的美学风格截然不同。西方美术要求准确,而在中国的山水绘画中描述的,则都是对视觉的禅学,在云雾山水中,教我们如何观看风景。有趣地,李明宇的实验电影追求的,也有着近似的趣味。作者所呈现的模煳画面中,所追求的是一种心景,画质不高与低解析度的影像,它们有别于西欧的实验电影。
动态的影像作品(无论是电影、实验电影、录影艺术等)都需要经过剪辑,剪辑技巧犹如在书写过程中把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的铺排陈述。但有趣的,在李明宇的日记电影(Diary Film)中,他的剪辑风格是接近日记、随笔的风格。它不是蒙太奇式的冲击(Collision),他的剪辑风格是一种私人式的语言,时空异质交错,影像风格与叙述可以多元并行。
在上个世纪需要靠着大船才能从事远方的旅行,如米修(Henri Michaux)的《厄瓜多尔》(Ecudor),在这本诗集中他认为所谓的现代就是异国情调。秘鲁、厄瓜多尔、亚马逊河,一个一个高山、荒原与热带雨林,寂寞、孤单与肉体疲惫和勇气写下的异国风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所谓全球化地球村的世界,异国情调几乎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异国情调已经成为旅行社的商品,当然所谓的现代也消失在商品化当中。在李明宇的作品中,电影里的风景伴随着他的参加影展与艺术展览,而有着愈来愈多的异国景色,从深圳、曼谷、新加坡、台东(Taitung)、南势角(Nan Shih-Chiao)、洛桑(Lausanne)、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康维萨诺(Conversano)等等。但他影片的现代性并不是在于这些异国情调或者是这些都会城镇的角落,而是藏于平凡的细节中,在细微的枝节里说着他的创作生活与行旅。电影中迎面而来的风景迷人,却是逆行的。
刚开始看《逆行风景》的时候,我以为这又是一本描绘青春期迷茫和成长的故事,毕竟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往回走”的意味,似乎在与主流的“向前看”价值观对抗。但读下去之后,才发现远不止于此。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世界观,它不是那种宏大的架空史诗,也不是那种聚焦于某个历史时期的写实,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充满想象力但又根植于生活细节的独特存在。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往往不是因为外部的巨大变故,而是因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或者是一些被忽视的情感纠葛,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蝴蝶效应”式的叙事,让我不断地在阅读过程中去回溯和揣摩,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必然。作者在处理时间线和空间感上,也颇具匠心。有时候,你会觉得时间仿佛凝固了,又有时候,你会觉得它像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这种错落有致的叙事节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层层剥开,去探寻故事最深处的真相。
评分《逆行风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意想不到的叙事角度。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部关于个人奋斗史或者励志故事,但它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些套路。作者似乎更倾向于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故事的叙述者,并非总是故事的中心,有时候,他更像是一个观察者,一个记录者,将发生的事件,以一种近乎客观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叙事方式,让故事充满了距离感,但也正是这种距离感,反而让读者能够更加冷静地去思考事件本身,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深意。它不是那种让你热血沸腾、想要立刻去做点什么的励志书,而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去照见自己的内心,去反思自己的选择,去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联系。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获得什么明确的“人生道理”,但它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画面,让我对“风景”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逆行风景》给我的整体感受,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又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暖。故事中的人物,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的选择,往往伴随着牺牲和痛苦。但作者并没有选择去刻意渲染悲情,而是用一种近乎于冷静的笔触,去描绘他们的挣扎和无奈。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反而更能触动人心。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情节,主人公面对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未来,但他所做的选择,并非是最优解,而更像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妥协。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活中太多无奈的缩影。然而,就在这份沉重的基调下,作者又巧妙地埋藏了一些微小的光芒。或许是朋友间一句不经意的鼓励,或许是亲人之间一次默默的付出,这些细节,就像是黑夜中的星辰,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这本书没有给我带来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它却让我在阅读后,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逆行风景》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是被它封面那种淡淡的、带着些许复古感的色彩所吸引。封面上的图案,似乎描绘着一种不为人知的、静谧的内心世界。翻开书页,我首先被作者的文字所打动。它不像那些铺天盖地的网络小说,堆砌着华丽的辞藻,而是像一条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田。没有那种刻意制造的冲突和戏剧性,故事的发展更像是生活本身的延伸,有起有伏,有笑有泪,但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人物内心的时候,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每一个角色,即使是配角,都仿佛拥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灵魂,他们不是工具,不是推动情节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挣扎与选择。读着读着,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其中,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去思考他们的困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书都无法给予我的。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久违的故乡,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却又在细微之处,带给你新的惊喜和感悟。
评分不得不说,《逆行风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相当的功力。我很少看到一本小说,能把一个角色刻画得如此立体,如此真实。书中的主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有着明显的缺点,有着摇摆不定的性格,甚至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显得更加 relatable。我能理解他的彷徨,能体会他的痛苦,甚至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洞察,堪称一绝。他不会直白地告诉你这个角色在想什么,而是通过角色的言谈举止,通过他们面对不同境遇时的反应,让你自己去感受、去揣摩。这种“留白”式的描写,反而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除了主角,书中的配角们也同样出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线,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主角之间的互动,也并非简单的功能性存在,而是共同构成了这个丰富而生动的故事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认识了这群人,并且对他们的人生,充满了好奇和祝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