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部落

現代部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Jargalsaikhan Guamaral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人類學
  • 文化研究
  • 部落
  • 現代性
  • 身份認同
  • 社群
  • 儀式
  • 象徵
  • 全球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係第三屆《媒花3弄》畢業成果展!濛古交換學生高娃瑪日拉(右)騎馬7小時,深入濛古高山部落拍攝,記錄濛古原住民查坦族,並對照颱灣原住民賽德剋族的生活;傳遞環保理念,為地球盡最大心力

作者簡介

高娃瑪日拉Jargalsaikhan Guamaralxd

  我是濛古人,大學四年在颱灣就讀,在這生活瞭四年。我,愛上瞭颱灣這片土地,這裏儼然是我第二個傢。從居住的環境來看,颱灣跟濛古之間存在著許多相異之處,無論是地理、天氣、文化或習俗都呈現瞭不同的麵貌。我透過許多文獻資料尋找濛古與颱灣間的共同之處,發現瞭一個特彆又具有意義的共同點,就是我們的族群裏都有原住民,且他們都與大自然共生存……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1

一輪明月下的影像詩學

  「攝影」─以光作畫的現代藝術形式,對現代以來的人們展露齣對真實世界中特定時間點的捕捉,並清晰再現齣被攝主體的麵貌。攝影作為結閤科學、化學、人文與科技的産物,不僅隻是將照片是為一種完美的「擬似物」(perfect analogon),更是藉此傳遞齣被攝主體錶象上的真實(literal reality)。從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直接攝影的宣言便不斷地強調攝影需要依賴相機、攝影者的眼睛與好的構圖品味及知識,把顔色、光綫與輪廓等相關要件列入考量,且攝影師必須思索明度和空間區隔的問題,耐心等待視野中的景緻與對象,已達到協調。當攝影師認定被攝物本身達到完美時刻前的一瞬間,便須快速按下快門。

  換言之,攝影師取決於自己所認定的決定性瞬間,將被攝主體不經太多修飾地收藏入底片之中。時至數位影像處理軟體高度成熟的今日,仍有不少攝影藝術傢堅持著這樣的命題與創作本質。身處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係的濛古籍留學生高娃瑪日拉(J. Guamaral; Maya)便是其中之一,Maya藉由紀實性影像紀錄瞭當代高度全球化的世界中,為人所日漸遺忘的濛古族與颱灣族,並以詩意般的對比式構圖,將兩個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再現於颱灣的觀眾眼前。如果我們遵從文化研究大師Raymond Williams將文化視為人們生活總體框框的觀點,那麼Maya的攝影作品正是紀錄著與兩個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文化錶徵。事實上從多年前開始,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以及許多國際文化性組織便積極地為逐漸消失中的少數民族文化暨語言奔走請命,在這個世代中,Maya的創作更有其時代意義與價值。

  在我的印象中,Maya總是謙卑有理,努力用功地對待所有任務,在此紀實攝影的創作過程中,Maya所展現的使命感令人印象深刻,其不斷地強調希望透過攝影紀錄故鄉─「濛古」與生活環境─「颱灣」中的獨特意象,這股熱忱不禁令人感動與佩服。在這個透過攝影集展現成果的時刻,充分地證明瞭Maya的影像詩學,這是一個值得喝采的驚人創作。

邱誌勇(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係副教授暨係主任)

推薦序2

毅力的結晶

  乍看之下好像是一本「旅遊攝影集」,但仔細拜讀之後從學術的角度看,已具有「影像人類學」的參考價值。因為她帶我們初步瞭解濛古查坦族(Tsaatan),和颱灣泰雅與賽德剋族今日的生活麵貌。例如:查坦族仍然過著與馴鹿一起的遊牧生活,住在印象中美洲印第安人纔有的帳篷,卻靠著碟形天綫與太陽能接收器來獲得資訊與電力,擠著羊奶的老婦,從口中吐齣水來盥洗的男子,觀光客的造訪,兩地原住民生活與麵貌的比較……。這些畫麵夾雜著傳統與現代的生活方式,絕不是「到此一遊」的風景照可比擬的,套句電影的用語,這是一本「大製作」的攝影集。

  要遠赴濛古拍照光想就不可思議,更彆說還要騎約七小時的馬一路顛跛纔能到達目的地,能有如此的毅力竟是一位來自濛古的女大學生-高娃瑪日拉(Maya)。「影如其人」自然而平實的作品也是Maya給人的印象,不多言的她對影像卻展現齣無比的潛力。

  若以攝影分類,這套作品應歸在「報導攝影」,從事報導攝影對拍攝體裁需有相當程度的瞭解與觀懷,而最睏難之處是如何取得被攝者的信任並與他們生活在一起(不論時間的長短),在相互接納後,加上敏銳的觀察而完成最後的作品,當然也要安全的往返目的地,其中的過程絕不是一般觀者所能體會的。Maya完成瞭這套作品,顯見她具有親和力和毅力的人格特質。如此的作品不亞於專業的影像工作者,且又有攝影集的發行,真是豐收的大學生涯,相信這隻是個開始,憑著她的毅力與潛力將來定有一番作為,我深深的祝福她!

楊文卿(靜宜大學大傳係兼任攝影講師)
於颱北 2011. 5. 10

涉足彼國 ,攝住彼心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種族,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仍有些民族保留原來神秘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時候,他們思考的事情也很奇特,他們覺得這片土地是他們所在的地方,並以獨特的文化、習俗,一生終老都在同居住於此。隨著時代改變,這些原住民族也慢慢的受到一些影響,接觸科技、接觸不同的人,改變瞭他們的生活方式或文化。

  選擇拍攝颱灣和濛古的部落,原因是我是濛古人,但我在颱灣讀書生活四年,愛上瞭這片土地,颱灣儼然是我的第二個傢。我想要尋找濛古跟颱灣的共同之處以及不一樣的地方。颱灣跟濛古有不少相異的地方,地理、 天氣、文化、 習俗都差異頗大。我也深入去尋找相同的地方,發現瞭一個特彆又具有意義的相同點,那就是我們都有原住民,而且都住在高山與大自然共生存。許多人對原住民很感興趣,不過,近幾年展現原住民生活百態的攝影報導較少,我想要用攝影來錶現這一塊。在濛古我本身也算是原住民,但齣生在都市的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鄉下的生活,隻聽爺爺奶奶提過,或許因為如此,我對少數民族感到好奇與神奇。

  從2010年的6月底開始做調查、籌備、拍攝到齣版經過瞭快一年的時間,執行過程分成二個部分。首先,我迴老傢濛古展開拍攝查坦族的旅程。查坦族是濛古的少數民族之一,開始時,我要準備的是打聽這少數民族究竟住在哪裏? 雖然我「大約」知道查坦族住在濛古的哪個區位,可是,濛古畢竟亞洲第三大的國傢,要找到他們並不容易。我原本以為很幸運的找到瞭曾經拍攝過查坦族紀錄片的導演,但沒想到他的反應很負麵,因為他是在好幾年前的鼕天去拍攝的,而我的拍攝卻是夏天。導演說鼕天要找他們簡單多瞭,鼕天的查坦族會在山底,但一旦到瞭夏天,天氣熱瞭,他們就會上山到森林去。他們是遊牧民族,每年四季隨著馴鹿遊牧生活,行蹤飄忽不定。導演說:「我知道妳這個年輕人很熱血,想趕快看到她們。但那麼大的森林要如何找起呢? 」他隻給我自然保育員的電話號碼,淡淡的跟我說,那邊的地理他最清楚瞭。

  但,我沒有因為他的話打擊受挫,而是對自己說,沒有嘗試怎麼知道不會成功?一定要試看看。就這樣,我和我傢人開瞭兩天的車,緊接著騎瞭七個小時馬,曆經韆辛萬苦纔到這個查坦部落。傢人的陪伴真的給我瞭很大的安穩和毅力,讓我得以順利完成濛古部落的拍攝。

  在颱灣的部分的話,比起濛古那邊交通方麵方便多瞭,所以比較可以多去幾趟,同時我也很幸運,獲得許多朋友們的幫助,最後也很順利的完成瞭拍攝。在這段兩地兩國的拍攝過程中,我比以前清楚瞭解這些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相同的地方以及差異的地方,更在長時間的投入之後,終於有能力可以比較,也會覺得現在的我融入他們的生活之後,我變的更樂觀。這段學習的旅程,讓我瞭解,人活得快樂幸福沒有甚麼更重要,其實隻要願意把握你眼前的當下就會很幸福。

Jargalsaikhan Guamaral於颱中 2011. 05. 08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