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意樓

鹿港意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鹿港
  • 颱灣文學
  • 意樓
  • 閩南文化
  • 曆史小說
  • 傢族史
  • 鄉土文學
  • 文化遺産
  • 傳統建築
  • 風俗人情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繁華如夢逝無痕,一角磚牆對夕曛。
當日風流人已渺,常留韻事世思論。

─施文炳〈意樓〉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
  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綫風華。

  鹿港八郊象徵清代曾有的繁華歲月,其中「慶昌行」是道光年間的廈郊之首,為鹿港與廈門貿易的領導商號,在颱灣開發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物換星移,慶昌行由盛轉衰,意樓幾成廢墟。幸而颱中俊美食品李俊德董事長因善機緣,購得意樓,在符閤文化資産保存法的原則下整修,賦予新生命力。這是彰化縣內第一座自費修復的曆史性建築,為鹿港文化資産保存事業樹立新典範。

  有關慶昌行的曆史,民間傳說開颱祖陳剋勸的崛起與海盜蔡牽有密切關係,為傢族濛上神秘麵紗,而古厝「意樓」為鹿港的八景十二勝之一,「尹娘」傳說更添幾分吸引力。但是這兩個傳說與慶昌行真有關係?民間傳說如何與真實曆史接軌,反映的庶民思維為何?種種疑問皆有待釐清。

  本書追溯慶昌行傢族史及意樓的興衰曆程,不僅可藉此瞭解鹿港的興衰,並可窺見颱灣傢族史的個案縮影。

本書特色

  完整記錄鹿港意樓及慶昌行的曆史興衰,可瞭解鹿港興衰及颱灣傢族史。

作者簡介

李昭容(1971-)

  彰化鹿港人,中興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彰化女中曆史老師、朝陽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颱灣史、傢族史與文化史。著有:《鹿港丁傢大宅》、《鹿港丁傢之研究》、《日治時期彰化地區文化事業之研究》。相關專文有:〈從工匠到藝師──探究傳統藝師李鬆林之成就曆程〉、〈鹿港木作傢具的曆史考察(1895-2003)〉、〈日治時期彰化地區的電影事業(1895-1945)〉、〈日治時代之高等女學校研究──以彰化高女為例〉、〈意樓春深:鹿港慶昌行傢族研究──以七房為例〉等。

浮光掠影:一座城市記憶的切片 作者:林遠山 齣版社:蒼穹文化 內容簡介: 《浮光掠影》並非一部宏大敘事的曆史編年史,而是一部浸透著時光溫度的城市人文劄記。作者林遠山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深沉的情感,穿梭於一座東方海港城市(注:為避免與具體地名混淆,此處描述為“東方海港城市”)的街巷肌理與市井煙火之間,擷取那些易逝、微小卻又至關重要的瞬間,編織成一幅幅色彩斑駁、層次豐富的時代畫捲。全書以散文的形式,結閤曆史考據與個人記憶,深入探討瞭城市化進程中,人與空間、傳統與現代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係。 本書共分為“碼頭邊的潮汐”、“老街的呼吸”、“市井裏的哲學”和“光影下的重逢”四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像是一次有目的的漫遊,帶領讀者潛入這座城市深層的精神世界。 第一部分:碼頭邊的潮汐 這部分聚焦於城市作為港口的核心身份。作者沒有著墨於宏偉的航運數據,而是將鏡頭對準瞭那些沉默的參與者——老船員、搬運工人、以及在碼頭邊守望親人的女性。林遠山筆下的碼頭,是汗水、鹹澀海風和貨物堆積的立體空間。他細緻描摹瞭不同年代的船隻進港聲響、裝卸工具的更迭,以及港口邊上那些為漂泊者提供短暫慰藉的小酒館和茶肆。 其中一篇《最後一艘木帆船的嘆息》令人動容。作者通過對一艘即將被拆除的古老帆船的記錄,探討瞭工業化對傳統工藝的衝擊。他捕捉瞭老船匠在鋸末飛揚中,最後一次撫摸船體的動作,那份對逝去技藝的依戀,超越瞭單純的懷舊,上升到對文化傳承斷裂的深刻憂思。城市在嚮前發展,但那些根植於海洋的記憶,如何纔能不被海潮徹底衝刷殆盡?林遠山試圖在文字中為這些記憶築起一道屏障。 第二部分:老街的呼吸 老街是城市記憶的活化石。在這一部分,作者帶著讀者走入瞭那些被現代高樓包圍,卻依然保持著舊日格局的裏弄和巷子。他強調的不是建築風格的復製,而是“呼吸感”——那種老舊木門後傳齣的生活聲響,鄰裏間無需言語的心領神會,以及陽光斜照下牆壁上苔蘚的生命力。 《簷下的秘密交換》一文,生動地再現瞭舊時鄰裏之間如何通過晾曬的衣物、擺放在門口的盆栽位置來傳遞信息。這是一種在高度個體化的現代社會中幾近失傳的“非語言交流係統”。作者描繪瞭手藝人堅持使用古老工具製作物件的場景:油燈下打磨竹篾的工匠,空氣中彌漫的木料香氣,以及顧客耐心等待的姿態。這些場景,不僅是商業活動的記錄,更是對一種慢節奏、重細節的生活哲學的緻敬。林遠山用近乎考古學的細緻,記錄瞭老街上那些即將消失的店鋪招牌、褪色的門楣上的對聯,以及那些刻滿歲月痕跡的石闆路。 第三部分:市井裏的哲學 這一部分探討的是在底層生活中沉澱下來的智慧與豁達。作者深入城市的菜市場、茶館和街邊攤販,探尋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草根哲學”。他著重刻畫瞭小人物麵對睏境時的韌性與幽默感。 《一碗麵的重量》是本部分的代錶作。作者通過對一位幾十年如一日在固定地點賣麵的老伯的觀察,探討瞭“堅持”的意義。老伯對麵條的粗細、湯底的火候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這種對“本分”的堅守,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林遠山認為,真正的城市精神,並不隻體現在摩天大樓的綫條裏,更體現在這種對日常勞作的尊重和對自身技藝的精進之中。此外,書中還穿插瞭對舊式理發店裏流傳的民間故事的記錄,那些看似荒誕的段子,實則是對現實壓力的一種無聲排解。 第四部分:光影下的重逢 “重逢”是帶有時間跨度的相遇。在最後一部分,林遠山將視角投嚮瞭曆史遺跡的修復、老照片的修復,以及人與記憶的重塑過程。他關注的不是遺跡本身的宏大敘事,而是那些參與修復工作的人們,以及修復過程中被喚醒的個體情感。 《泛黃相冊裏的故人》一章,描述瞭作者偶然在一處舊物市場淘到的一本無人認領的相冊。相冊裏的人物,有著清晰的笑容和模糊的背景。作者沒有試圖去挖掘他們的確切身份,而是通過對照片中服飾、背景環境的推斷,為這些無名者構建瞭一種詩意的生命側寫。他寫道:“他們或許早已被時間衝散,但在光影凝固的一瞬,他們仍擁有完整的、被凝視的權利。” 在全書的收尾處,林遠山沒有提供一個圓滿的答案,而是留下瞭一個開放性的思考:在不斷的拆建與重建中,我們如何確保城市在積纍新生的同時,能夠銘記和珍視那些流淌在其血脈中的過往?《浮光掠影》是一封寫給這座城市的情書,也是一份對逝去時光的溫柔挽留。它提醒著讀者,每一塊磚瓦、每一聲叫賣、每一次潮起潮落,都是構成城市靈魂不可或缺的印記。 適讀人群: 城市研究者、文化人類學者、對地方曆史和城市人文懷有深厚興趣的讀者,以及所有渴望理解現代城市背後深層肌理的人。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叢書序】啓動彰化學──共同完成大夢想∕林明德 032
【推薦序】鹿港意樓∕林明德 036
【作者序】鹿港意樓的再生∕李昭容 039

第一章 前言 044

第二章 清代慶昌行的發展 047
第一節 慶昌行的崛起 047
一、陳剋勸之發跡 047
二、陳剋勸之子孫 055
第二節 慶昌行與蔡牽 060
第三節 慶昌行與戴潮春事件 072
第四節 慶昌行雙節記 080
第五節 慶昌産業及其鬮分 090
一、陳傢産業 094
二、七房之鬮分 099

第三章 日治時期慶昌行的發展──以七房陳懷澄為例 108
第一節 陳懷澄生平經曆 109
第二節 陳懷澄與意樓「天遺室」 115
第三節 陳懷澄公共建設之舉例 125
一、圖書館之設置 130
二、公會堂之設置 135
第四節 陳懷澄與櫟社之往來及文學成就 144
第五節 陳傢鳳山寺之重修 150

第四章 戰後慶昌行的發展──以七房陳培煦為例 160
第一節 陳培煦的公職生涯 168
第二節 陳培煦的傢庭生活 178

第五章 結論 188
參考文獻 192

【附錄】
附錄一:慶昌行族譜 198
附錄二:〈陳祈本身妻室誥命〉、〈陳祈父母誥命〉 204
附錄三:〈光緒十七年陳宗濬等立鬮書〉 208
附錄四:〈修葺天遺室落成碑記〉 212
附錄五:〈天遺室買賣契約書〉 216
附錄六:慶昌行陳傢藏書一覽錶 218
附錄七:關於意樓的詩文作品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它沒有刻意去製造戲劇性的衝突,而是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展現瞭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情感聯係。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對話,實則蘊含著豐富的潛颱詞,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由自主地去揣摩、去體會。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幾位主要人物的塑造,他們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有各自的缺點和煩惱,但也正是這份真實,讓他們顯得如此鮮活和立體。每一次翻閱,我都會對這些人物有新的認識,仿佛他們在我的腦海中也在不斷成長和變化。

评分

總而言之,《鹿港意樓》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它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故事的書,更是一種對生活、對情感、對曆史的深刻體驗。作者用他精湛的技藝,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窗戶。我會被書中的人物所打動,會被書中的場景所感染,會被書中的情感所觸動。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獲和感悟,就好像在與一位老朋友對話,每一次的交流,都能獲得新的啓發。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熱愛生活、追求深度閱讀的讀者。

评分

這本書給予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種久違的寜靜。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壓力所裹挾,很少有機會能慢下來,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鹿港意樓》就像是一劑解藥,它讓我暫時抽離瞭現實的喧囂,進入瞭一個更加純粹、更加有溫度的世界。書中的許多場景,都充滿瞭詩意和哲理,它們引導我反思自己的人生,重新審視那些被忽略的珍貴情感。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平和,對生活也多瞭一份感恩。

评分

《鹿港意樓》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張弛有度,引人入勝。有時候,故事會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滋潤著讀者的心田;有時候,又會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海浪,激起內心的漣漪。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都恰到好處,沒有絲毫的冗餘。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精彩的段落時停下來,反復品味,生怕錯過任何一絲一毫的韻味。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很多書籍都難以給予的。

评分

剛剛讀完一本讓我迴味無窮的書,書名是《鹿港意樓》。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讀者帶入瞭一個充滿曆史沉澱和人文氣息的世界。初讀時,我被它細膩的筆觸和優美的文字所吸引,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的小鎮,感受著海風的輕拂和歲月的故事。作者對於細節的刻畫極其到位,無論是街頭巷尾的市井風情,還是人物內心的細微波瀾,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書中勾勒齣的畫麵感非常強,我甚至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淡淡的海鹽味,以及老宅裏古樸的木頭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