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继承了《老子》以「道」为核心的思想,并在修养工夫、道论与人生政治理论上有所发挥与继承。其基本精神是追求人的主体生命自由自在,并打破世俗是非、善恶、美丑等价值标准的执定,认为即使活了很久的彭祖,也可以比只活了两三岁就夭折的殇子来得短命。这并非是要扭曲价值判断,而是意在解消世俗之人对相对价值标准的定执。
《庄子》是先秦时代道家哲学的重要代表作,而本书用了生动活泼的方式,配合图解与文字解说,将深奥的哲理以浅显的方式介绍给一般社会大众,希望读者能领会道家哲学的奥妙之处。
作者简介
曾珮琦
国立台北大学中国语文学士、淡江大学中文硕士,现就读中央大学中文博士班。99年板桥社区大学储备讲师。研究领域以先秦诸子、当代新儒学、中国思想史为主。代表作:曾珮琦(研撰),王邦雄(指导),《《老子》「正言若反」的之解释与重建》(台北: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9年)。
插画者简介
袁燕华
经历:动画师、广告公司脚本绘制、平面设计、插画及漫画绘制师
出版着作:「邂逅」、「心动」、「上海情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漫画改编版)、「幸福-你所在的地方」
记录:1995 - 第二届尖端青年漫画新人奖、2001 - 作品「上海情人」入围漫画金像奖-最佳美术项目、2007 - 「幸福-你所在的地方」行政院新闻局第五届剧情类漫画大奖
第一篇 关于《庄子》—文化、思想背景及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写在前面∕从一部电影说起
春秋战国的乱世∕庄子的时代背景
庄子其人∕有关庄子的历史记载
《庄子》又名《南华真经》∕有关《庄子》这本书
你知道《庄子》有哪些注本吗?∕《庄子》注释版本
为什么《庄子》被称为玄言?∕「弔诡」的语言表达方式
文学色彩浓厚∕《庄子》是讲道理还是讲故事?
文学创作的影响∕《庄子》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以庄入诗∕阐述庄子哲理的诗
连环如何解开?∕阐述庄子哲理的一阙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的艺术之美
留白的艺术美∕虚、无在中国艺术中的妙用
《庄子》对现代人心灵的启发∕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庄子》?
Column∕当代的《庄子》诠释
第二篇 自由自在的生命境界
你知道〈逍遥游〉篇名的涵义吗?∕人间何处不逍遥
从头说起∕大鹏鸟的寓言
双重生命境界的对比∕大鹏鸟与小麻雀的对话
生命主体的修养进境∕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
仍然是有待∕御风飞行的列子
真正的自由自在是无待∕逍遥无待的圣人境界
不治而治∕道家的政治哲学
何谓无为而治?∕不治之治的政治理想
世俗观点中的用只是小用∕什么才是真正的用?
放下心中的成见,看见别人的美好∕化解世俗的用,回归真正的大用
Column∕道家与道教的区分
第三篇 不齐之齐的〈齐物论〉-万物平等
齐物论释名∕齐的是「物」还是「物论」?
物我两忘∕吾丧我的修养工夫
什么是地籁?∕大地的交响乐
从天籁说平齐万物∕无声之声的天籁
大知与小知∕人间的纷扰来自于我们的心知分别
人间的战场∕人心恐慌不安的真相
失去婴儿的天真自然∕我们为什么越来越不快乐?
斗争最后的结果∕失去我们的天真自然
成形就是有限∕心落入形躯而成为有限
有成心才有是非∕每个人都有成心
是非彼此的分别∕有分别对立就有是非
得其环中∕跳脱是非相对的大转轮
狙公赋芧∕「朝三暮四」的成语出处
天地万物与我为一体∕不从世俗的观点去看待万物
《庄子》对「道」的描述∕道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化解生死的定执∕堪破生死的大关
《庄子》的「弔诡」∕你在做梦,我也在做梦
有所待的人生现象∕罔两问影的故事剧场
庄周梦蝶∕庄生晓梦迷蝴蝶
Column∕什么是真人?
第四篇 存养生命的主体-庄子的养生之道
〈养生主〉释名∕养身还是养生?
急流勇退的班婕妤∕算计别人的人生悲剧
心思逐物无边∕生命有限,而心知无限
名与刑形影不离∕闻名天下,也成了众矢之的
艺术的飨宴∕神乎奇技的庖丁
游刃有余∕解牛三部曲
养生之道∕在解牛的过程中领悟养生的方法
走在人间街头∕如何游刃有余?
生命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山林中的鸟快乐,还是笼子里的鸟快乐?
解消世俗的观点∕如何哀悼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敬?
解开生死的倒悬∕对死亡的恐慌,如同悬在半空中的瓶子一样
一则成语典故∕「薪尽火传」道家式的诠释
Column∕《庄子》阐述生死问题的一个小故事
第五篇 人世间的关卡
〈人间世〉释名∕人间世的处世之道
人世间的两难∕命与义的双重纠结
命与义∕人间的两道关卡
既然无所逃,就必不逃∕解决两大难关的方法——安之若命
语言的技巧∕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乘物游心的出路∕乘物以游心,託不得已以养中
世俗人的应世态度∕颜回处世的三种方法
是之谓菑人∕想要救人,却带给别人灾难
带给别人灾难的人,对方必定奉还于你∕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救人反而被对方给同化∕以火救火,以水救水的益多
心的斋戒∕把心打扫干净
心斋三部曲∕心斋的步骤
让别人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心里头给出一个空间
什么是坐忘?∕「坐忘」不是忘掉一切
解开生命的枷锁∕忘掉自我的精彩
来自电影的启示∕伤人有理,虚假的正义
虚静观照的心∕道家「致虚守静」的修养工夫
虚静的妙用∕让心静止下来!
只有止水才能让大家来此停靠∕唯有自身虚静,才能停止奔竞争逐的心
伴君如伴虎∕臣下事君的方法
职场生存之道∕快乐的驯兽师
解消自己的精彩∕无用之用的栎社树
正言若反∕无为无用的人生修行
Column∕生死不过是生命型态的转换
第六篇 残缺不全的内在美
德充于内,物应于外∕不要看外表而要看内在
解消外在形貌的定执∕奇形怪状的支离疏
放下德的定执∕解消自己的德
解消世俗相对的价值标准∕是谁少了一条腿?
谁能逃过被神射手射中的命运?∕游走在后羿的靶心中
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对方∕人是否残缺,关键不在于形
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以心来看,不要以形来看
修行路上的阻碍∕孔子还没达到至人的境界
天生的枷锁怎能解开?∕我们一起来救孔子吧!
有德者的魅力∕受欢迎的哀骀它
谁是天底下最有魅力的人?∕才全而德不形的人最有魅力
什么是「才全」?∕让自我的天真得以保全
什么是德不形?∕德不显露于外
去除情对生命的负累∕从「无情」看庄子的义理性格
Column∕春有百花秋有月的自在心境
第七篇 〈应帝王〉与《庄子》其他篇章的寓言故事
什么是应帝王?∕做人间的帝王
江湖术士的伎俩∕谁是神机妙算?(一)
壶子示相∕谁是神机妙算?(二)
季咸逃走了!∕谁是神机妙算?(三)
用心若镜∕镜子没有自己才能照现别人
凿破七窍而亡∕浑沌之死
「忘」的哲学∕鱼相忘于江湖
在大道中悠游自在∕人相忘乎道术
两重自然的区分∕人为造作对自然的伤害
惠施与庄子的论辩∕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生死是自然的循环∕道家哀悼死者的方式
「道」应该如何理解?∕庄子的道
道之不可言说性∕「道」无法以语言来表达
了解「道」的方法∕没有特定的方法可以得知「道」
道在屎溺∕道无处不在
谁大?谁小?∕海若之大与河伯之小
Column∕庄子不是「装」出来的子
註释
索引
参考书目
序
现代人追求的是物质享受,认为住豪宅、吃大餐、穿名牌衣服、开名车这就是快乐的人生。大家每天忙于工作、赚钱,而忽略了生命的美好。想想看,我们有多久不曾停下来看看傍晚的夕阳?有多久不曾关心过身边的亲人了?每天眼睛一张开就是赶着出门上班,孩子们赶着出门上学,很有可能连一顿早餐都无法一家人坐在餐桌旁一起享用,更别提家人会有彼此沟通的时间了。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往往都是出自于无法给予同情的了解,爸爸妈妈总是觉得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忽略了孩子们的需求;而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需要的是父母亲的关怀。人生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追求外在的名利权势、物质享受,而忽略了这些东西不过都是虚名而已。把物质享受、名利权势当作是一生努力的目标,这无疑是去追求一个虚幻的梦想罢了,而媒体、商人往往为了获利,也会带来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让我们以为开名车、住豪宅就是上流社会的人,而住普通公寓、开二手车就是薪水阶层的人,这反而是变相鼓励现代人去追求错误的价值标准。
道家哲学告诉我们,所有相对的价值标准都是通过比较而来,例如:高下、长短、善恶、美丑、是非、小大等等都是,而名利权势更是常常都在变动当中。例如:谁是台湾首富?谁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谁是天下第一?这是常常在改变的,难道我们要把生命放在追求这些常常变动的价值上面吗?这是通过道家哲学给我们的启发,让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进行反思。
庄子是继承老子思想而有所发挥的,《庄子》的特点在于:运用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来告诉读者深奥的哲理,不同于《老子》格言式的说理方式,不过也因此《庄子》的难度比《老子》高出许多。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庄子》是先秦时代的语言,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有隔阂,而且时代背景的不同,也会导致我们理解的困难。宏典文化《乐知学苑》这一书系,用了比较轻松活泼的方式,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深奥的义理传达给读者,特别是写给非研究《庄子》的一般社会大众来阅读,希望本书这样的编排方式能引起读者们的兴趣,也希望大家读了之后,能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反省,真正能实践到生活当中,那么就是这本书的成功了。
我真正开始接触道家哲学是在我唸大学的时候,选修了邱黄海老师所开设的《老子》课程,当时就意识到道家哲学不是知识上的学问,而是生命的学问,不是上课听一听,回家背一背原文就可以吸收了解的。这门学问是需要在生命上实践的,是需要我们敞开自己的心才能真正吸收与体会的一门学问。由于我自身长久以来心都处在紧张与不安的状态中,接触了老庄哲学之后,我发现这门学问可以帮助我解决我的生命问题,那时就想,如果能将这门学问介绍给一般社会大众,让广大的群众们获益该有多好。可惜从八国联军、五四运动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让中国哲学的地位被贬低,让许多人觉得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传下来的智慧不如西洋人的科学,在一昧肯定西方科学的同时也不再重视中国哲学的传承。所以我希望能透过这本书,让大家有机会重新认识《庄子》,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样得到道家哲学的启发,进而让我们的生命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初识《乐知学苑·庄子(图解)》,完全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庄子”这个名字本身所带有的神秘与深邃的向往。我一直觉得,像庄子这样的古代哲学大家,他们的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往往因为语言的古老和概念的抽象,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市面上不乏解读庄子的书籍,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因此,当看到“图解”这个关键词时,我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我设想着,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是否能更直观、更生动地理解那些飘逸的哲学思想?或许那些抽象的“逍遥游”、“齐物论”能借由生动的插画,化为可感的画面,让我的思绪不再拘泥于文字的藩篱,而是能随图一同畅游于庄子构建的那个自由无碍的精神世界。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否能用现代的视角,将庄子思想中那些关于生活态度、人生智慧的闪光点提炼出来,让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找到片刻的宁静与启发。毕竟,哲学不应只是书斋里的象牙塔,更应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明灯。
评分拿到《乐知学苑·庄子(图解)》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便是它的“图解”部分。我对哲学理论的吸收,一向比较依赖视觉化的呈现。文字的描述,尤其是古代文献,虽然字字珠玑,但有时候会显得过于晦涩,难以快速把握其精髓。《乐知学苑·庄子(图解)》这样的形式,给了我一种更亲近、更易于接受的预感。我设想,书中会不会用一些巧妙的插画来解释“庖丁解牛”的道理,或者用生动的场景来描绘“井底之蛙”的局限?我希望这些图画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理解庄子思想的钥匙,能够帮助我跳出文字的束缚,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理解那些关于顺应自然、超脱世俗的深刻洞见。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重新认识庄子、走进庄子思想世界的一扇窗户,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思想上的洗礼与启迪。
评分我对《乐知学苑·庄子(图解)》的兴趣,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某个场合听到有人引用了庄子的一句话,觉得颇有哲理,但又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深入理解。后来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被“图解”这个字眼吸引了。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些古老的哲学思想,如果能结合现代的视觉化语言,会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乐知学苑·庄子(图解)》恰好满足了我这样的期待。我设想,书中是否会用精美的插画来描绘庄子笔下那些奇幻的想象,比如“庄周梦蝶”,或者“列子御风而行”?我希望这些图画不仅仅是美观,更能有效地传达出庄子思想中那种自由不羁、超脱物外的精神内核。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庄子,感受他思想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如何追求内心平静的启示。
评分说实话,我对《乐知学苑·庄子(图解)》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意外惊喜”的可能性。我并非庄子研究的专家,甚至可以说,对于他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诸如“鼓盆而歌”、“朝闻道,夕死可矣”之类的典故,总觉得隔靴搔痒,未能触及核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能够让我真正“看见”庄子的方式。我设想,那些看似深奥的譬喻,比如“鲲鹏展翅”、“螳螂捕蝉”,是否能通过精心设计的插图,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让我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格局和深刻哲理?我特别好奇,在“图解”的框架下,作者会如何处理庄子思想中那些关于“道”、“德”、“自然”等核心概念?是会用简洁的图示将其抽象化,还是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来象征性地表达?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插图配文字,而是能真正做到图文互补,相得益彰,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庄子所描绘的那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去感受他的超脱与旷达,去领悟他的智慧与从容。
评分我购买《乐知学苑·庄子(图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好奇心。我对庄子的哲学一直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但同时又觉得它遥不可及,仿佛是高高在上的智慧,难以触及。我总觉得,要理解庄子,需要极高的悟性,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而“图解”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尝试拉近这种距离的方式。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能用一种更接地气、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庄子的思想。我特别期待,书中是否会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来解释庄子那些关于“道”、“物化”、“无为”等概念?比如,是否会用图形来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因果循环,或者用生动的图示来描绘“心斋”的境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心中对庄子哲学的刻板印象,让我感受到原来如此深邃的思想,也可以如此鲜活,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