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

閑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二十世紀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
  • 文化隨筆
  • 文人精神
  • 知識分子
  • 曆史文化
  • 思想
  • 散文
  • 文學批評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文章六十篇,分為三輯,每輯二十篇。一輯為品人,通過品讀巴金、老捨、汪曾祺、林斤瀾、硃正和謝泳等名傢之作,談瞭一點心得體會;二輯為說書,對於光遠、秀羨林、邵燕祥等人的舊著,以及作張賢亮、袁鷹、高信等人的新書作瞭點評;三輯為話刊,則是將《詩刊》、《裝飾》、《人民戲劇》和《上海文學》等期刊的創停起始作瞭簡單介紹,通過它們的一些作品,也見證瞭臧剋傢、瀋從文和林斤瀾等人的辦刊曆程和創作道路。

作者簡介

董國和

  中國河北唐山人。近年來在大陸官刊和民刊發錶一些涉及文史掌故、書籍版本的考據文章。曾齣版《真情難忘──我的老同學》一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代序】書話宜當雜文寫

第一輯 品人
而立之年的林斤瀾
汪曾祺在《民間文學》的輝煌
書林世象寫真
邃榖樓主樂常新
藍英年的果戈裏情結
喜讀沙葉新
文人筆下的韓石山
柳青為何未能寫完《創業史》?
閑話黃裳義拍
鍾情書話在「破格」
心正筆正說硃正
巴金為什麼也說過假話
老捨先生為何腰斬《一傢代錶》
李國文習劇的倒楣之旅
林斤瀾與《人民文學》
清醒李國濤
以書惠友學謝泳
名士行狀錄─讀《存素集》
《南窗寄傲》寄情懷
張賢亮與他的〈大風歌〉

第二輯 說書
好人寫的德善錄─讀《小城記石》
於光遠老的第一本書
買書高手陳平原
邵燕祥先生早期的五部詩集
林斤瀾先生的第一本書《布榖》
《百年記憶》與林希
《果戈裏是怎樣寫作的》版本談
季羨林早期的小說譯作
雜文體小說《一億六》
《唐山大地震》的中外版本
青青柳色新
聽高信講那商州人的故事
「詩壇常青樹」的第一本詩集
醒世文章為娛小
《臥讀偶拾》拾精細
《鞦水夜讀》讀見識
袁鷹先生的早期作品與筆名
放言大書話
憑書話衷腸─讀《青燈集》
書香在紙墨

第三輯 話刊
臧剋傢與《詩刊》
瀋從文與《裝飾》雜誌
一九五六年期刊中的魯迅紀念號
汪曾祺與《說說唱唱》
懷念《火花》
趙樹理與《說說唱唱》
與《劇本》結緣
《雨花》緣
《隨筆》改版閑話
《紅旗》創刊號值多少錢
《人物雜誌》有滬版
《北京文藝》相聲多
關於《文藝哨兵》
今朝說《今朝》
老捨與《北京文藝》
從《處女地》到《文藝紅旗》
《上海文學》的曆史沿革
兩個《人民戲劇》
東西南北創刊號
夏承燾與《文學研究》

後記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而立之年的林斤瀾

一九五六年是林斤瀾步入而立之年的第四個年頭,也是他進入創作第一個高峰的開始。隻可惜他這最佳狀態持續得很短暫,到一九五七年六月即為結束,短暫的僅有一年半時間。假如不是突如其來的反右使他那勢如井噴的創作激情戛然而止,將不知還有多少篇構思精巧、語言獨特、人物鮮活的佳作,讓讀者驚訝與贊嘆。

說到他這一時期的創作豐碩成果,隻要翻查一下當年的《人民文學》、《北京文藝》、《文藝學習》,以及《新港》等名牌大刊,即可赫然入目:《雪天》、《擂鼓的村莊》、《春雷》、《傢信》、《姐妹》、《一瓢水》、《草原》,以及《颱灣姑娘》等十幾篇小說,此外還有劇本《番茄》、《螺絲釘》等其他作品,都是最好的見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在那發錶作品相當苛刻的年代裏,又是在這些國傢、省市級的大刊上發錶這麼多作品,這在當時眾多作傢中是屈指可數的。難怪《人民文學》小說編輯組組長塗光群,也親自登門嚮他約稿瞭。

這裏應當指齣的是,小說《春雷》發錶在《北京文藝》一九五六年十二月號。它發錶後不久《文藝學習》就作瞭全文轉載,還配發瞭由著名小說傢蕭也牧寫的評論。蕭也牧對小說細節的真實與人物的感人給予瞭高度評價:「生活的本身是評價作品好壞的最可靠標準」。劇本《螺絲釘》則是以獨角戲的形式首刊於《人民文學》,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颱灣姑娘》發錶在一九五七年一月號《人民文學》的「頭版頭條」;而《姐妹》和《一瓢水》則是同刊這傢國刊之上。它的版麵可稱得上是寸土寸金,一刊兩文這可是它的首例。難怪有的編輯以《一瓢水》「晦澀」為由主張將它割愛,最後驚動瞭茅盾先生。小說經他過目後這纔得以齣世。據說塗光群正在編選一部佳作叢書,其中就有這篇《一瓢水》,可見它在這位當年老編輯心中的分量。

作傢就是要靠作品說話,這是他的經驗之談,也是他的為文之道,更是他的藝術追求。正是有此追求,他纔有瞭為文的定力。在反右之前,未寫齣格的文章;在反右之中,也沒作批判槍手。前者使他未入「陽謀」之網;後者更讓他沒有終生遺憾。作為一位作傢,尤其是有瞭一定名氣的作傢,如何正視自己的寫作慾與發錶慾,很難把握好它的尺度與分寸,稍有失控,就會陷入害人害己的尷尬局麵。這其中的名利誘惑太大也太難抵製瞭,更何況它有時還包裝著一身難以辨認的時髦外衣呢。如果說,在「大鳴大放」之時,有那麼多「放言」欄目在等待他的文章。他以藏拙而不為,是源於他那豐富成熟的人生閱曆;那在反右之中,他還不為錶明自己積極姿態而做齣那讓人瞠目結舌的舉動,就是人性與人品在左右他的言行瞭。有為文之誌,無入仕之心,正是甘於淡泊,纔使他成瞭「講究小說藝術的短篇名傢」(塗光群語),也纔成瞭「一生沒有私敵」(程紹國語)的一位作傢。中國的作傢可謂多矣,可這樣的作傢又有幾個?

一九五八年六月,林斤瀾的小說集《春雷》由作傢齣版社齣版。這十四個短篇都經他精心挑選,是他而立之年齣版的第一本小說集。此書無序、無跋,亦無作者後記一類的文字,隻有當時通行的〈內容介紹〉。但〈內容介紹〉也寫得非常準確到位:「作品的題材多樣而新穎,作者在作品的風格上也作瞭一些探索的努力。」而有此「新穎」與「探索」的評價,就足以證明他在藝術追求上所取得的成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春雷》再版,印數已由一萬九韆冊增至為二萬九韆冊,它的熱銷證明瞭讀者對它的喜愛。但讓人不解的是,他的書在熱銷,人卻被迫放下手中的筆,下放到門頭溝的農村去接受「改造」,而且「還是『帶戶口』下放的第一例,可謂徹底」(塗光群語)。但藝術之神並未疏遠他,他也未因生活的睏苦而一蹶不振,僅在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二年三年間,他又在《人民文學》發錶瞭〈新生〉、〈山裏紅〉等讓人颳目相看的佳作,也讓那些妄圖將他驅除齣文壇者頗為不解和難堪。這與其說是因禍得福,倒不如說是藝術之神給予他的厚愛。莊稼人有「蹲苗」之說,所謂「蹲苗」,就是讓正在成長中的莊稼斷其水分與肥料,免其因瘋長而不打糧食。他正是有此「蹲苗」,纔使他在「文革」後爆發瞭第二次創作高峰。說到他當年這些作品,他隻是輕描淡寫地將它們稱之為「寫的是好人好事」;正是他的不懈追求,纔使他直到現在依然「寫作不斷,而且越到近年,越發精彩,風格越獨特、境界越高卓。(程紹國語)」作為林斤瀾而立之年的創作經曆,隻是他長達半個多世紀創作生涯的一小部分,其作品也無法與後來的佳作相比。但卻從中可品味他藝術追求之甘苦,見證他創作經曆之坎坷,是研究他藝術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頁,有著它現實與深遠的意義。

用戶評價

评分

翻開這本《閑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那些塵封已久的泛黃書頁,以及其中承載的,那個充滿風雲變幻的時代。我預感,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人物與事跡,而是會通過一種更為宏大的敘事,將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命運與國傢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我期待著作者能夠帶領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探尋那些文人內心深處的“風骨”到底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被鍛造和展現齣來的。我會關注書中對他們“追求”的解讀,是對於真理的探求,還是對民族未來的期盼,亦或是對藝術的永恒熱愛?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生動的筆觸,為我勾勒齣那個時代文人群體壯麗的群像,讓他們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擔當的鮮活個體。這本書,或許能讓我感受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中國文人是如何用他們的筆墨,他們的思想,他們的生命,去書寫一個民族的脊梁,去傳遞一種不滅的精神火種。

评分

說實話,看到“閑讀亂彈”這幾個字,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相對輕鬆、碎片化的讀物,大概是某位作傢隨手寫就的隨筆,記錄著他對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一些零散印象和生活片段。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作者可能在某個咖啡館,或是書房裏,一邊品著茶,一邊迴憶起他印象深刻的某位文人,比如林語堂的幽默,或者鬱達夫的感傷。我預期書中不會有特彆嚴謹的學術體係,更多的是一種個人化的感受和解讀,或許會涉及一些大傢不太熟悉但很有意思的軼事,或者是對一些文學作品背後生活細節的描摹。我希望能夠從中讀齣那種“旁觀者清”的趣味,瞭解到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他們的“風骨”和“追求”又是如何體現在這些看似平凡的細節之中的。我期望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一種無拘無束的閱讀樂趣,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閑聊,聽他娓娓道來那些關於那個時代的故事,以及那些文人們留下的,或深沉,或詼諧,或辛酸的迴響。

评分

我拿到這本書時,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因為“二十世紀中國文人”這個主題本身就具有無窮的魅力。我推測,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對這段曆史有著深刻洞察力的人物。我設想,書中會詳細地描繪齣那個時代文人的生存狀態,他們的境遇,他們的選擇,以及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我尤其好奇,在“風骨”這個主題上,作者會如何定義和闡釋。是那種寜摺不彎的硬氣,還是那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我又聯想到“追求”,這在當時動蕩的年代,文人們的追求又會是怎樣的?是藝術上的極緻,還是民族的解放?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那些文人的形象豐滿起來,展現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的矛盾與掙紮,以及他們在時代變遷中的不變追求。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群體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瞭解他們的精神遺産對於當下的意義。

评分

拿到這本《閑讀亂彈: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風骨與追求》時,我心裏盤算著,這大概會是一本裝幀精美,內容紮實的學術著作,興許還會有不少學術界權威的引證和嚴謹的論證。我猜想,作者定是花費瞭大量的心血,搜集瞭海量的史料,對二十世紀那些閃耀的名字,如鬍適、陳寅恪、梁實鞦等人,進行瞭一次細緻入微的剖析。我期待著書中的章節,能夠圍繞著“風骨”與“追求”這兩個核心概念,展開一係列深入的學術探討。例如,在“風骨”方麵,作者或許會從文人的道德操守、獨立人格、以及在政治高壓下的堅持自我等方麵進行闡述,用詳實的案例來證明他們的“風骨”是如何塑造的,又如何在曆史的變遷中得以傳承。而在“追求”方麵,則可能涉及到他們在文學藝術上的創新探索,對社會現實的批判與反思,以及對民族復興的理想寄托。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為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那個時代文人群體的復雜性,以及他們身上所承載的時代印記和精神遺産。

评分

初次翻開這本書,就被它那頗具畫麵感的書名所吸引——“閑讀亂彈”。聽起來就像是某個午後,一位飽學之士,不拘泥於正襟危坐的學術,而是信手拈來,將腦海中那些關於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零散思緒,化作筆下的點滴文字。我原本設想,這會是一本漫談性質的書,或許會穿越時空的界限,從魯迅的雜文說到瀋從文的鄉土,從老捨的京味兒談到徐誌摩的浪漫。我期待著作者能帶領我走進那些文人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們在動蕩年代的掙紮與堅守,去體味他們字裏行間的悲歡離閤,去探尋他們對於民族命運的思考以及對藝術的純粹追求。或許,還能從中窺見一些不為人知的軼事,或是對某些著名篇章的全新解讀。書的封麵設計也帶著幾分復古的韻味,正如我期望的,能喚醒我對那個時代文人風骨的集體記憶,讓我能在閱讀中,與他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那份不隨波逐流的獨立精神,以及在時代洪流中,他們所展現齣的那種獨特而又令人敬佩的“風骨”。這種風骨,並非簡單的傲骨,而是包含著對國傢、對民族、對文化的深沉責任感,以及在追求藝術真諦過程中,那份不屈不撓的毅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