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阅史

读人阅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百年前流言蜚语,正恨无人洗刷
乱世下孤傲豪杰,冷看灰飞湮灭
王赓为了幽会陆小曼而丢失地图
东北沦陷时,张学良还与胡蝶共舞
赛金花夜夜私会瓦德西于仪銮殿
这些绘声绘影的传言,竟然都不是真的!
在晚清至民国的混沌世局里,谁能看清历史真相?

  细究二十位风流才子、倾国佳人、鸿儒硕彦,以及叛国逆贼的精彩人生!

  「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梁鼎芬,以「直言」闻名,因上书弹劾李鸿章而丢官失妻,成为小说家讽刺取笑的题材,而这位前清官员的际遇,正是中国官场浮沉无定的缩影。

  中华民国第一任外交部长陆征祥,历经日本对华二十一条合约的「签字」及巴黎和会的「拒绝签字」的「国耻」煎熬,最终放下一切,远渡比利时「赎罪」,成为一名隐居的神父。

  八国联军攻打中国,北京城盛传赛金花与联军统帅瓦德西情事,半世纪之后,年近七十的赛金花才说:「人们大都好奇,报馆的人和读报的人更甚,如果我对他们说真话,他们一定不信,还以为我不肯老实说,我只好胡诌一些来打发他们,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九一八事变,东北五省一夕失守,报纸喧腾,谓张学良与胡蝶共舞。其实胡蝶于时已恋有声,事变之夕,胡蝶并未离开上海,此与一二八事变,谣言陆小曼与王赓者,事出一辙。美人祸水,常被后人歪曲描画,点缀历史。

  成功策划高宗武、陶希圣叛离汪精卫的黄溯初,一见到高便指着鼻子骂:「一个干政治的人,头脑要和冰一样的冷,热情要和火一般的炽。惟其冷才可以沉思观变,惟其热才能当仁不让。目前你看到草案的苛酷,才感到犯了不可饶恕的罪恶。其实你离开重庆那一天,便已撒下了毁灭的种子。」一语震醒了两人的爱国心,当下「弃暗投明」。

  魁儒杰士、巨蠹神奸、巾帼英妙、山市隐沦、草莽豪俊,层出不穷,

  或怀利器而通显,或抱绝学而潜藏,或夤缘而致青云,或孤芳而溷尘土。

  这些人与事,或有一德之足式,或有一艺之堪赏,或有一言之可传。

  蔡登山秉持对文学史料的热情,上穷下究奔查多年,蒐罗庞杂的史料、日记、手稿、信函与报章旧刊,逐篇考辩推敲,还原百年前事件真相,从清末的张謇、沈寿与余觉的纠结情事、赛金花女扮男装游中南海的经过,到民初张学良、马君武、汪精卫等名人的生平概略,集结成二十篇情景生动的历史传记,为上世纪初难解的冤屈与难堪,留一笔迟来的公评。

  多少人物,多少往事,在「雨打风吹」下,已「风云流散」了,但曾经轰动过的国仇家恨、真情假意,都在纸上辗转重生。

作者简介

蔡登山

  1954年生,台湾台南人,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高职教师、电视台编剧,年代及春晖电影公司企划经理、行销部总经理。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

  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将史料与影像融于一炉。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干、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开探索作家心灵风气之先。该系列纪录片并荣获1999年广播电视教育文化金钟奖。

  着有:《电影问题.问题电影》、《往事已苍老》、《人间四月天》、《许我一个未来》、《人间花草太匆匆》、《人间但有真情在》、《传奇未完--张爱玲》、《百年记忆》、《鲁迅爱过的人》、《另眼看作家》、《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那些才女们》、《名士风流》、《繁华落尽——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多少往事堪重数
情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张謇与沈寿
梁鼎芬的丢官与失妻
文廷式的革职与脱险
李审言与樊樊山的文稿风波
可爱者不可信——也谈赛金花瓦德西公案的真相
从外交总长到修道院神父的陆征祥
林纾的幕后英雄--魏易
红颜未必祸国——也谈「赵四风流朱五狂」的朱湄筠
马君武风流韵事多
汪精卫的退婚与结婚
「高陶事件」的幕后策划者——黄溯初
黄侃与老师章太炎及刘师培之间
洪深大闹大光明戏院事件
「退兵只为舆图失」吗?——王赓献地图考辩
风云才略系兴亡--也谈蒋廷黻的婚姻悲剧
以英文写作的温源宁
东北奇人冯庸和他的大学
一代报人——程沧波其人其文
储安平的婚姻悲剧
佳人已属沙咤利--「标准美人」徐来与黎锦晖的离合

图书序言

可爱者不可信——也谈赛金花瓦德西公案的真相

赛金花真有其人,但她的暴享盛名,却是完全因为一部小说和两首长诗而获取的。一部小说是指曾朴(孟朴)的《孽海花》;两首长诗是指樊增祥(樊山)的前、后《彩云曲》。但是不管小说或是诗歌,它们都是文学作品,不等同历史或传记,其中自有想像夸张的情节。但世人多昧于事实而不察,而后来据之而演绎的戏剧、电影更是踵事增华、加油添醋,背离事实也就越来越远了。「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而其中言之凿凿的「赛金花与瓦德西情史」,更可说是「弥天大谎」。

一九〇一年四月十八日深夜,中南海仪銮殿失火,瓦德西仓皇从行舍的窗子里跳出,魏绍昌说他赤身只挟带了德皇颁给他的「帅笏」。后来穿的军服靴子都是营中的官佐借给他的。这次大火中,德军的一名参谋长烧死,仪銮殿全部烧光。这把大火也为谣言大加其油,因为瓦德西狼狈逃出火场是当时众所周知的事实,于是好事之徒便把「帅笏」想像为赛金花的肉体,变成瓦德西抱着赛金花穿窗而出了。也许这个绘声绘色的谣言特别耸人听闻,当即吸引了不少骚人墨客,纷纷为此吟诗赋词,清末名士樊樊山所作的《后彩云曲》,尤负盛名,传诵一时。其中有「谁知九庙神灵怒,夜半瑶台生紫雾。火马飞驰过凤楼,金蛇舕舚燔鸡树。

此时锦帐双鸳鸯,皓躯惊起无襦袴。小家女记入抱时,夜度娘寻凿坏处。撞破烟楼闪电窗,釜鱼笼鸟求生路。一霎秦灰楚炬空,依然别馆离宫住。」之句,论者谀之为「诗史」,比之为吴伟业之《圆圆曲》。怎知史实并不如此,樊山作此诗,也不过是凭空想像罢了。写有《花随人圣盦摭忆》的黄秋岳就曾问樊山怎见得瓦德西裸体抱赛金花,从火焰中跃窗而出?樊山说:「想当然耳。」齐如山说有次跟樊山谈天,他偶问到《后彩云曲》,樊山赶紧说,游戏笔墨,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窥其意,似不欲人再说,大有后悔之意。齐如山认为「仪銮殿失火,确有其事,但是极小的一件事情,这样的火,若在别处,实在算不了什么,大家也就不值得注意了。因为适在瓦帅住所,故当时北京城内就都知道了,再说,这样高级的统帅,住所内外,整夜都有站岗巡逻之官兵,一经有火,当然就立刻可以发觉,那能等到诗中说的那样厉害呢。」同时期的诗人冒鹤亭在〈《孽海花》闲话〉也说:「乃仪銮殿起火,樊云门作《后彩云曲》,遂附会瓦德西挟彩云,裸而出。俗语不实,流为丹青,因是瓦德西回德,颇不容于清议,至发表其剿拳日记,以反证明。彩云即不与瓦德西接,原不得谓之为贞,但其事则莫须有也。」

又过了三十年后,人老珠黄的赛金花再度「爆红」。瑜寿(着名报人张慧剑)的《赛金花故事编年》一书中说:「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赛金花七十岁,在北京。因为此时生活太穷苦,请求北京公安局免收她住屋的房捐大洋八角。有人替她写了一个呈文,历述她在庚子八国联军时代怎样救过人,以强调她有免捐的资格。这个呈文,偶然被一个报馆记者拿去登报,立刻震动了北京社会,并且传播到全国各地,赛金花再度成为一个新闻人物了。」那是被北平《小实报》的记者管翼贤发现,立即前往赛家採访,在报上大加炒作。随后各方名人络绎不绝去看她,犹如欣赏出土的古玩;连在上海的「性学博士」张竞生都写信与她谈风论月。一时大批「赛金花访谈记」出炉,包括刘半农、商鸿逵师生採访整理的《赛金花本事》、曾繁的《赛金花外传》,都是这时期的产物。

但大众兴趣所在,仍然是那一段瓦赛情史。在这件事情上,赛金花本人的叙述颠三倒四,自相矛盾。例如她对刘半农与商鸿逵自述身世时,完全未提及在欧洲是否与瓦德西相识;而在曾繁採访她之后所写的《赛金花外传》中她就明白表示二人是老相识:「他和洪先生是常常来往的。故而我们也很熟识。外界传说我在八国联军入京时才认识瓦德西,那是不对的。」在有些访谈中,赛金花全盘否认「瓦赛情史」:「我同瓦的交情固然很好,但彼此间的关系,确实清清白白﹔就是平时在一起谈话,也非常地守规矩,从无一语涉及过邪淫。」她强调的是她的侠义行径:八国联军在北京城中肆意杀人,她便向瓦德西进言,称义和团早就逃走,剩下的都是良民,实在太冤枉。瓦德西听后下令不准滥杀无辜,因此保全了许多北京百姓。奇怪的是,有的时候她又会夸耀瓦德西乃是裙下之臣。如《罗宾汉》的记者逊之採访她时,她便说:「时瓦德西知余下堂,向余表示爱情,余爱其人英勇,遂与同居三、四月之久。」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