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列国的旅行其实是一种流浪,流浪者唯一的居所是他心中的梦想。面对现实世界的逼近、梦想和现实的极大落差,颠沛流离,是流浪者命定的生命情调。
孔子七十三岁而终,在古代算是高寿,但是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大抵可以用「挫败」、「流离」、「焦虑」、「伤怀」这些字眼来作註记。真诚的梦想家永远是不合时宜,永远要和他的时代对抗。因为「不合时宜」,因此他的努力註定是失败的,而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让他一生的故事更增添了无可排遣的悲剧意味。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海上仙山其实只存在梦想之中,而不是任何现实中的岛屿所能具体指涉的。这么一部远在两千五百年前,发生在遥远中原的失败者的记录,对今天生活在东海之外、美丽之岛的读者,将带来什么意义?……
作者简介
王健文
父母亲来自闽北山区,大半生在后山花莲度过。生于花莲,读书在台北,成家在台南。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曾着有《奉天承运:古代中国的「国家」概念及其正当性基础》、学术论文和非学术文字数十篇。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修订二版)》这本书,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它时,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流浪的君子”这个词,带着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悲壮的色彩,瞬间勾勒出一位风尘仆仆、心怀天下却又不得志的圣人形象。而“孔子的最后二十年”更是点睛之笔,它意味着这不是一本流水账式的传记,而是聚焦于孔子一生中可能最为跌宕起伏、也最为凝聚智慧的晚年时光。我当时就在想,经历了漫长的周游列国,是否在生命的尽头,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终于找到了一片可以安顿心灵的土地,或者说,是在绝望中迸发出了更深邃的思考?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他在那个特殊时期,如何面对弟子们的离去、理想的落空,以及对后世教育和政治思想的最终定型?我尤其好奇,修订二版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新近出土的文献资料,或者是在原有的学术研究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和解读,能够为我们揭示孔子思想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侧面。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够对孔子这个人物,尤其是他晚年的心境、思想的升华,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流浪君子”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修订二版)》这本书的书名,甫一映入眼帘,便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流浪的君子”,多么富有诗意又饱含沧桑的称谓!它精准地概括了孔子一生中,尤其是在晚年所经历的那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时期。“孔子的最后二十年”,这个聚焦于生命尾声的设定,无疑会深入挖掘这位伟大思想家在人生暮年所呈现出的独特风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在经历了漫长的周游列国,面对诸侯的漠视与百姓的困苦,孔子是如何保持他那份坚韧不拔的君子风范,他的思想在晚年是否有更深的沉淀与升华。修订二版,这意味着作者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严谨的考证和内容上的优化,或许还融入了更多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让读者获得更具价值的阅读体验。我希望作者能以一种别具一格的视角,描绘出孔子晚年的生活图景,展现他内心世界的起伏跌宕,以及他对后世教育理念和政治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让我仿佛能与这位伟大的“流浪君子”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
评分当我注意到《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修订二版)》这本书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年迈却依然精神矍铄的智者,在人生的暮年,依然怀揣着理想,奔走于世,却又带着一丝无法排遣的孤寂。“流浪的君子”,这个词组自带一种浪漫而又充满悲情的色彩,它准确地捕捉到了孔子晚年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而“孔子的最后二十年”,更是将焦点精准地锁定在他思想和人生最成熟、也可能是最充满挣扎的阶段。我对这本书的最大期待,在于它能否细致地剖析孔子在晚年时期的心境变化,他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以及他对后世教育和政治思想体系的最终建构。修订二版这一信息,更是让我相信其内容会更加充实和准确,或许作者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立体的孔子形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孔子晚年的内心世界,感受他思想的深度和人格的魅力。
评分《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修订二版)》这本书,单单是书名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流浪的君子”,这个称号恰如其分地勾勒出孔子一生中那段充满艰辛与坚持的岁月。尤其聚焦于他生命最后的二十年,这是一个充满了沉淀与反思的时期。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在长久的周游列国之后,孔子是如何处理内心的失落与坚持,他又是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思想。这本书的“修订二版”字样,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它意味着作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更细致的打磨,可能在史料的运用上更加丰富,在观点的阐释上更加 nuanced。我期望作者能够将枯燥的历史文献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孔子。这本书是否能展现孔子在教育上的最后光辉,他的弟子们在那个时期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读完之后,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以及他在动荡年代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这种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依旧具有非凡的启示意义。
评分拿到《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修订二版)》这本书,内心涌起的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智慧的渴求。书名本身就极具画面感,孔子,这位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巨擘,究竟是如何度过他生命中最后的二十年?“流浪”二字,仿佛预示着一种漂泊不定,一种壮志未酬的无奈,又或者是身处乱世,心怀道义的坚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究,在经历了长期的奔波与游说之后,孔子在晚年时期的心境变化,他的思想是否因此更加沉静,更加内敛,抑或是更加激昂?修订二版这个信息,更是让我对内容增加了不少信心,想必是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更严谨的考证和更深入的梳理,或许还融入了最新的考古发现或是学术研究成果,能够填补我们对那段历史认知的空白。我希望作者能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孔子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内心世界,他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他的哲学思想又是如何在风雨飘摇中更加成熟,最终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追溯,更是对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智慧精神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