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志怪小说研究述论:回顾与论释

六朝志怪小说研究述论:回顾与论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六朝文学
  • 志怪小说
  • 文学研究
  • 文化史
  • 魏晋南北朝
  • 中古文学
  • 文本分析
  • 思想史
  • 文学批评
  • 叙事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凡分「回顾省思」、「研究举隅」二篇。前者系对于过去之研究成果进行回顾,钩勒历史轨迹,展望未来;后者则是从各种不同之思考面向切入,提供文本解读之可能策略,做为后人资鑑之用。在回顾与论释的过程中,或述或论,对「六朝志怪小说研究」重新省思与示例展演。

作者简介

谢明勋

  1963年生,台湾省彰化县人。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文学博士(1992,06)。曾任教于静宜大学中文系(1994.08 ~ 1997.07)、东华大学中文系(1997.08 ~ 2001.07;2003.08 ~ 2006.01)、中兴大学中文系(2001.08 ~ 2003.07)及(韩国)崇实大学校中语中文学科客座教授(2010.03 ~ 2011.02),现任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2006.02 ~ 迄今)。着有《六朝志怪小说变化题材研究》(1988.06)、《六朝志怪小说他界观研究》(1992.06)、《六朝志怪小说故事考论》(1999.01)、《六朝小说本事考索》(2003,01)、《古典小说与民间文学:故事研究论集》(2004.08)等专书,及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六朝志怪小说研究述论:回顾与论释》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对中国六朝时期(约公元3世纪至6世纪)志怪小说的发展脉络、核心主题、艺术特征及其历史地位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回顾与深入论释。全书不偏废任何单一观点,而是力求呈现一个多维度的研究图景,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这一文学母题的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溯源与界定——六朝志怪的文学地理 本部分首先探讨了六朝志怪小说的文学地理与历史语境。六朝时期,魏晋玄学思潮的兴起、佛教与道教的传播渗透,以及社会动荡带来的生命哲学探讨,共同构成了志怪小说诞生的土壤。 “志怪”概念的辨析与内涵界定: 明确区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与后世的“志人小说”、“神魔小说”,探讨其作为一种文体在当时的功能——记录异闻、规诫世人、寄托玄思。重点分析《搜神记》《幽明录》《广异记》等核心文本中“怪”的范畴,包括鬼神之说、异域见闻、因果报应的早期形态。 文体渊源的追溯: 考察其与先秦诸子笔记、史书的“异闻录”传统的继承关系,以及与玄学思潮中对“非人”世界探求的内在联系。梳理了早期志怪作品的记录手法,从最初的简略记录,到后期叙事技巧的初步成熟。 第二部分:核心文本的深度剖析——主题群像的立体呈现 本书投入大量篇幅,精选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群,进行逐一梳理和主题群像的构建,力求揭示隐藏在光怪陆离表象之下的时代精神。 干宝《搜神记》的因果律与世俗关怀: 深入分析《搜神记》如何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与本土的鬼神信仰相结合,构建出一种既带有警世意味又充满民间趣味的叙事体系。探讨其中对人情伦理的关注,如孝道、贞洁观念在超自然环境中的强化与异化。 刘义庆《幽明录》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辨: 侧重考察《幽明录》在叙事上的洗练与优雅,探讨其如何借助异类描写,探讨人与非人的边界、有形与无形的转换,体现出士人阶层对审美化“怪异”的追求。 其他重要作品群的比较研究: 涉及陶潜的《搜神后记》在文学性上的提升,以及《冥祥记》《广异记》等在记录宗教事迹和民间传说的侧重,形成一个完整的志怪谱系。分析不同作者的地域背景和信仰倾向对作品内容的影响。 第三部分:叙事策略与艺术手法演变 本部分着眼于技术层面,系统考察了六朝志怪小说在叙事学上的进步与局限。 从“信史”到“虚构”的过渡: 分析志怪作家如何逐步摆脱单纯的传闻记录,开始运用文学虚构手段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讨论“寓言化”倾向的出现,即“怪”成为表达特定哲理或道德观念的载体。 人物塑造的初步尝试: 虽然志怪小说人物形象相对扁平化,但本研究仍关注其中如干宝笔下的“异类”——它们如何被赋予人性化的情感和动机,为后世传奇小说的形象塑造积累经验。 语言风格的多元性: 梳理了从质朴古拙的记录体到日趋典雅的骈散结合的语言运用,探讨了文风的演变与当时士人审美趣味的互文关系。 第四部分:影响与定位——奠基性的历史意义 最后一部分,本书回归宏观视角,论定六朝志怪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对后世小说的奠基作用: 详述志怪小说如何直接催生了唐代的传奇(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提供了叙事模板、题材资源和“写奇”的传统。同时,也论及其对宋代话本以及后世讽刺文学的间接滋养。 文化史的镜像: 志怪小说不仅仅是文学现象,更是研究魏晋隋唐之际思想文化变迁的珍贵史料。通过对鬼怪描写的分析,可以窥见当时社会对权力、死亡、命运的集体焦虑与想象。 研究回顾与展望: 对近现代以来学界关于六朝志怪小说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指出当前研究的侧重与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可能深入的方向,例如与域外(如印度佛教故事体系)的比较研究,以及对数字化文本分析方法的引入等。 本书力求以扎实的文献考证为基础,结合文学理论的分析工具,对六朝志怪小说这一早期小说形态进行一次全面的、具有批判性反思的整合性考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這本書的書名就讓我很期待!《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光是聽起來就覺得內容一定非常紮實,絕對不是那種浮光掠影、點到為止的作品。我一直對六朝志怪這塊文學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市面上的相關書籍,有時顯得零散,要嘛就是過於學術化,難以消化,不然就是太過通俗,又失了學術的嚴謹。這本書名中的「回顧與論釋」,暗示著作者不僅僅是單純的介紹,而是有深入的梳理與獨到的見解,讓我對它充滿了好奇。我特別想知道,它會如何整理歷來對六朝志怪的學術研究成果,是按照時間順序,還是依照主題分類?而「論釋」的部分,又會觸及哪些重要的志怪小說作品?是會深入探討《搜神記》、《幽明錄》、《拾遺記》等經典,還是會挖掘一些較少被關注的文本?我腦海裡浮現出各種可能性,也許作者會從文學史的發展脈絡,解析志怪小說在六朝文學中的定位;也許會從文化、思想、宗教的角度,探討志怪小說的形成背景與內涵;更也許會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將六朝志怪與其他國家或時代的奇幻文學進行對照。無論如何,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深入閱讀的慾望,迫不及待想一窺其全貌,看看它是否能填補我在這個領域的知識空白,帶來新的啟發。

评分

這絕對是一本讓對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有所涉獵的讀者,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我本身就是一位資深的文學愛好者,特別鍾情於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代,《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這樣的標題,直擊我心。試想,在那個思想解放、文化融合的時代,湧現出無數奇詭瑰麗的志怪小說,它們不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了解當時社會風貌、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書名中的「述論」,讓我聯想到作者必定花費了極大的心力,將現有的研究成果一一梳理、歸納,這本身就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而「回顧」二字,則暗示了這本書具有一定的歷史縱深感,它會帶領我們走過學術界對六朝志怪的研究歷程,讓我們得以鳥瞰整個研究的全貌。我尤其期待作者在「論釋」部分,能夠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例如,對於一些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作者會不會有新的詮釋?對於志怪小說的題材、藝術手法,作者會不會提出更為精確的分類與分析?我甚至猜測,作者或許會探討志怪小說對後世文學,如唐傳奇、宋話本,乃至明清小說的深遠影響,這將是一個極具價值的研究方向。總之,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了學術氣息與文學魅力,讓人無法忽視。

评分

《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樣對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those weird and wonderful stories, 充滿好奇心的讀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志怪小說是一個極具魅力的領域,它們像一扇窗,讓我們窺見古人的奇思妙想、他們的愛恨情仇,以及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然而,要系統地了解這個領域,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市面上有的書可能過於艱澀,有些又可能過於零散。但這本書名中的「述論」二字,立刻讓我眼前一亮。這意味著它不只是單純的介紹,而包含了「敘述」和「論述」,既有對既有研究的回顧整理,又有作者獨到的見解。而「回顧」的字眼,更是讓我聯想到,這本書可能會為我們梳理出一個清晰的學術脈絡,讓我們知道前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更重要的是「論釋」的部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會如何「論」和「釋」。會不會深入探討像《搜神記》那樣的經典,揭示其背後的文化意涵?會不會對一些鮮為人知的志怪作品,進行發掘與重新評價?我甚至想像,作者或許會探討志怪小說的敘事技巧,它們是如何營造出那種引人入勝的神秘氛圍的。總之,這本書的書名,已經成功地激發了我對其內容的無限遐想,相信它能帶給我一次豐富的閱讀體驗。

评分

閱讀這本書名《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個學術研究的完整圖像。這不是一本隨隨便便就可以寫就的書,它需要的,是對一個龐大研究領域的全面掌握。首先,「述論」兩個字,就點出了本書的體例:既要有對現有研究的「敘述」,梳理、歸納前人的學術成果,又要對志怪小說本身進行「論述」,提出自己的學術見解。這要求作者具備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緊接著,「回顧」二字,則暗示了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史梳理功能。它可能會帶領讀者走過六朝志怪小說研究的發展歷程,檢視歷代學者的觀點,分辨出哪些是學術上的重要突破,哪些又是時代局限的產物。這對於想要深入理解該研究領域的讀者來說,是極為珍貴的。而「論釋」的部分,則更具體地指明了本書的探討方向。作者將會深入到文本之中,對具體的志怪小說作品進行「論述」和「解釋」。我期待能夠看到,作者是如何解析這些奇幻故事的,它會從哪些角度去剖析這些作品的藝術價值、思想內涵,以及它們在文學史上的意義?會不會有對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深入個案分析?這絕對是一本需要時間沉澱、精心打磨的學術著作,光是書名就散發著一種嚴謹與權威的氣息。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承載著一種對於學術傳統的敬意與創新嘗試。書名《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讓我感受到一種沉穩而紮實的學術氣度。首先,「述論」這個詞,我認為它涵蓋了兩層意義:一是對既有研究進行「敘述」,即梳理前人的觀點和成果;二是進行「論述」,即提出作者自己的學術見解。這意味著本書並非僅僅是資料的堆砌,而是經過了作者深入的思考與分析。接著,「回顧」二字,更增添了本書的歷史感。它或許會帶領我們一同走進學術史的長廊,看看歷代學者是如何看待、研究六朝志怪小說的,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又有哪些觀點被時間所檢驗,有哪些觀點尚待商榷?這對於想要系統性了解六朝志怪研究史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而「論釋」的部分,則是我最為期待的。這意味著作者不會止步於客觀的梳理,而是會對志怪小說本身進行深入的剖析。會不會有對經典作品的全新解讀?會不會對某些常被忽略的文本,進行發掘與評價?我甚至可以想像,作者可能會從更宏觀的視角,去探討志怪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獨特性,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念。總之,這本書名,已經成功地勾勒出了一部兼具學術廣度與深度,且富含個人見解的學術專著的輪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