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所有散文体的口头叙事文学,包含神话、民间传说;狭义的民间故事则是除去神话、民间传说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通常分为幻想故事、写实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四个门类。 此书以见诸历代各种古籍、文献的民间故事为叙述主轴,并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本身的特点──非「作家」的文学,也与民间文学中的笔记小说、通俗小说有异──来撰写这部发展史。另外,还用一定的篇幅展示了与其密切相关的民间故事类型发展史、记录史和编选史等。
中国民间故事的发展有文献可稽考者,上自春秋末年,下迄清末民初,历时两千多年。本书按朝代分期,总共别为四册:第一册又分三编,第一编为先秦两汉时期,第二编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编为隋唐五代时期;第二册为宋元时期,第三册为明代时期,第四册为清代时期。
作者简介
祁连休
一九三七年生,四川崇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民间文学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学科片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数十年,主攻故事学。主要着作有《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智谋与妙趣——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究》等。
导言
第五编 明代时期的民间故事
第一章 明代的幻想故事(上)
第一节 明代的神异故事(一)
第二节 明代的神异故事(二)
第二章 明代的幻想故事(下)
第三节 明代的精怪故事
第四节 明代的鬼魂故事
第三章 明代的写实故事(上)
第一节 明代的案狱故事
第二节 明代的官吏故事
第三节 明代的讽刺故事
第四章 明代的写实故事(中)
第四节 明代的家庭、婚嫁故事
第五节 明代的美德故事
第六节 明代的诗对故事
第七节 明代的呆子故事
第五章 明代的写实故事(下)
第八节 明代的僧道故事
第九节 明代的盗贼故事
第十节 明代的骗子、无赖故事
第十一节 明代的动物故事
第六章 明代的民间笑话
第一节 明代的嘲讽笑话
第二节 明代的劝诫笑话
第三节 明代的谐趣笑话
第七章 明代的民间寓言
第一节 明代的拟人寓言
第二节 明代的人事寓言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明代中国民间故事世界的宝藏。在此之前,我对明代的民间故事知之甚少,只零星听过一些耳熟能详的传说,总觉得它们像是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碎片。但《中国民间故事史:明代篇》却系统地梳理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从神话传说到市井笑话,从英雄传奇到爱情悲歌,几乎无所不包。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它们在民间流传的演变过程。书中对故事的分类清晰明了,既有宏观的梳理,又有微观的剖析,让我得以窥见明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精神寄托和价值观念。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但却极富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的故事,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们如同明代社会的一面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生动图景。例如,书中对一些与科举制度、官场文化相关的民间故事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普通百姓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调侃;而对一些充满奇幻色彩的鬼怪神仙故事的分析,则让我体会到当时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敬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着故事在茶馆酒肆、田间地头被口耳相传的场景,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明代市井之中。
评分《中国民间故事史:明代篇》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明代民间故事世界。书中对故事的叙述简洁明快,不失趣味,同时又饱含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洞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民间智慧”的解读,那些看似朴素无华的故事,却常常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例如,书中对一些关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民间百姓对人性弱点的深刻认识;而对一些关于“乐善好施,终得善报”的故事的解读,则让我感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关于民间禁忌、习俗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让我对明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作者在解读这些故事时,并没有一味地进行学术上的拔高,而是始终保持着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种态度贯穿于全书,使得这本书既有学术价值,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在讲述“故事的故事”。作者仿佛一位考古学家,从浩瀚如烟的史料和民间传说中,一点点发掘出明代民间故事的根脉与脉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故事原型、母题以及地域性特征的深入探讨。它不像很多通俗读物那样,只是简单地复述一遍故事,而是通过严谨的考证和逻辑严密的分析,揭示出不同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的。读到关于“盗墓传说”的章节时,我才意识到,原来那些流传至今的盗墓小说,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明代许多充满想象力的民间故事;而那些关于“狐仙报恩”或“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并非空穴来风,它们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符号。作者在梳理这些故事时,还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文学、民俗、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得这本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我常常被书中的细节所打动,比如一些关于民间戏剧、曲艺中故事改编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民间艺术家们如何将古老的故事赋予新的生命。
评分坦白说,刚拿到《中国民间故事史:明代篇》时,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专著,没想到它却如此引人入胜。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既有学术论文的深度,又不乏散文的流畅和生动。他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将那些沉寂在故纸堆中的故事,重新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都充满了智慧和匠心。我被书中一些关于“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道德寓言所打动,它们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民间俗语、谚语,以及一些关于民间节庆、婚俗等方面的有趣记载,这些细微之处,都让我感受到明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气息和精神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反英雄”式人物的解读,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狡黠、智慧,甚至是世故,都显得格外真实而鲜活,这让我看到了民间故事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而非简单的脸谱化。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明代民间故事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在我看来,它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故事的汇编,更是一部关于“文化基因”的探索史。作者通过对明代民间故事的梳理和分析,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被塑造的,他们的信仰、情感、价值观又是如何通过口头流传的故事代代相传的。书中对一些神话传说中“创世母题”、“英雄救世”等永恒主题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人类共通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而对一些地方性故事中独特的神祇、祭祀习俗的介绍,又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域多样性。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分析故事时,能够跳出故事本身,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例如,书中对于一些反映阶级矛盾、社会不公的故事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民间故事作为一种社会批判和自我疗愈的独特功能。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对明代社会,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