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1930到1970年代被称为「珊瑚礁王国」的台湾,拥有独特的珊瑚礁资源。全球造礁珊瑚共约1,000种,台湾小小海域即拥有约300种,歧异度之高傲视全球。只是身在宝”珊”里的国人,对珊瑚礁的认识一直都停留在其美丽的外表,对珊瑚礁的重要性和基本资料一直都没有很清楚的认识。
作者常年研究台湾珊瑚礁生态,一直希望让国人认识珍贵的珊瑚礁生态,并解读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撰写这套既通俗又富知识性的书籍,引领读者认识台湾珊瑚礁的分类、分布、特色以及生长现况等,并搭配多年累积的摄影杰作,让大家一窥台湾珊瑚礁之美以及万千风貌。
全书分为「台湾本岛篇」及「离岛篇」两册,「台湾本岛篇」介绍台湾北部、东北部、东部及恆春半岛的珊瑚礁,将台湾的珊瑚礁全貌尽收眼底。
「离岛篇」介绍难得一见的离岛海洋生态,包括澎湖群岛、绿岛、兰屿、小琉球、北方三岛、基隆屿、龟山岛、东沙环礁和南沙太平岛等,带着读者一饱眼福。
作者简介
戴昌凤
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学博士。从事台湾珊瑚礁生态研究三十余年,潜水足迹遍及台湾、离岛以及东沙、南沙太平岛等。现任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台湾珊瑚礁学会常务理事。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及专书数本。着有『台湾珊瑚图鑑』(猫头鹰出版)、『台湾的海洋』(远足文化出版)、『台湾珊瑚礁地图』(上下两册,天下文化出版)。
拿到这本《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了无数关于台湾海岸线的画面,从北部的崎岖岩岸,到南部的热带风情,再到东部的壮阔太平洋。我一直很好奇,在这片绵延的海岸线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一个五彩斑斓的珊瑚世界?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海底的窗户。我特别期待它能如何“绘制”这些珊瑚礁?是简单的地理位置标注,还是会包含更深入的生态介绍?比如,书中会不会区分本岛和离岛珊瑚礁的特点?例如,本岛沿岸可能因为开发影响,珊瑚礁的状况如何?而像澎湖、绿岛、兰屿这些离岛,又会有怎样更原始、更壮观的珊瑚礁景观?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特色珊瑚种类,比如造礁珊瑚的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它们与软珊瑚的区别?又或者,书中会重点介绍一些热门潜点,比如垦丁的后壁湖、绿岛的石朗、小琉球的蛤板湾,它们的海底有什么样的“故事”?作为一名对海洋充满热情但专业知识有限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生动、易懂的方式,让我了解到台湾珊瑚礁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它们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我希望它能让我下次再下水时,不再只是一个惊叹的旁观者,而是一个能读懂海洋语言的“旅行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台湾这片土地所孕育的独特生命力。
评分《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这个书名,光是听就让人热血沸腾!我一直觉得,我们台湾周遭的海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瑰宝,而珊瑚礁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终于有机会能系统地了解这些海底的美丽。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绘制”这些珊瑚礁的?是仅仅标注地理位置,还是会更深入地介绍每个区域的特色?比如,书中会不会区分本岛和离岛的珊瑚礁?我知道台湾本岛有很多地方有珊瑚礁,像垦丁、东北角,但我也常常听到关于澎湖、绿岛、兰屿海底世界的惊叹,这本书会不会对这些离岛的珊瑚礁有更详尽的介绍?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的地图,更希望从中能了解到关于珊瑚礁的形成、种类,以及它们所孕育的丰富海洋生物。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我们不常听到的珊瑚品种,或者是一些只有在特定季节才能看到的鱼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我们台湾的海洋生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让我下次再下海的时候,能够更有目标、更有深度地去欣赏这片蓝色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对台湾海洋之美的召唤,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评分哇,这本《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简直是太对我的胃口了!我一直对台湾这片土地周遭的海底世界充满好奇,但碍于对潜水技巧和海洋知识的不熟悉,总觉得隔了一层纱。这次看到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从书名就可以感受到它满满的诚意,不仅涵盖了我们最熟悉的台湾本岛周边的珊瑚礁,还细致地将离岛的瑰宝也一网打尽。这对于我这种常常出没于东海岸、西海岸,有时也会攒够假期飞往澎湖、绿岛、兰屿的“观光客”来说,简直是必备指南。我一直很想了解,为什么我们台湾的东北角有那么多缤纷的鱼群,和南方的海域有什么不一样?书中会不会有这方面的解释?比如,地理位置、洋流影响,甚至是过去的地质变化,都会不会在书中以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呈现呢?我尤其期待关于离岛的部分,像澎湖的海底沟渠、绿岛的柴口、石朗,还有那神秘的兰屿,它们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地形,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我常常在想,我们口中“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但潜入海面下,那更原始、更壮丽的风景,或许才是这片土地最深邃的灵魂。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离探索这份灵魂又近了一步。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去欣赏,如何去辨认,甚至是如何去更好地保护这些脆弱的海洋瑰宝。它不只是一本地图,更像是一本打开台湾海洋之美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阅它,将书中的知识与我亲眼所见的风景一一对应,来一次深度的心灵对话。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海底世界充满着好奇,尤其是那些关于珊瑚礁的美丽传说。这本《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期待已久的宝藏。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如何呈现我们宝岛周围那片令人惊叹的海洋景观?它会不会细致地描绘出,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那些隐藏在海岸线下的珊瑚礁地图?我特别好奇,本书是否会区分本岛和离岛的珊瑚礁生态?例如,本岛沿海地区,比如东北角、垦丁,它们独特的珊瑚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会有怎样的特点?而澎湖、绿岛、兰屿这些离岛,它们又会展现出怎样不同于本岛的、更加原始和壮观的珊瑚礁风貌?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提供地理位置的标注,更能够深入介绍不同区域珊瑚礁的形成原因,例如水流、水温、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珊瑚种类和常见的海洋生物,让我下次有机会亲眼目睹时,能够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我这样对海洋充满热爱,但专业知识尚浅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将是一本绝佳的启蒙读物,它将引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充满魅力的海洋世界,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台湾海域的独特魅力,以及保护这片蓝色净土的重要性。
评分拿到这本《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我在垦丁后壁湖潜水时,那片五彩斑斓的珊瑚丛林。虽然当时已经有潜导带着,但说实话,很多东西只是走马看花,事后回想起来,除了震撼,就只剩下模糊的印象。这次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终于有机会能更系统地了解我们这片海域的宝藏。我特别好奇,它会如何“地图化”这些珊瑚礁?是单纯的地理标注,还是会更进一步地介绍不同区域的珊瑚种类、鱼类生态,甚至是一些只有潜水老手才知道的“秘境”?作为一名对海洋生态有初步认识但算不上专家的“海迷”,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珊瑚礁的形成、演变,以及它们在整个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性。比如,台湾海峡的哪些地方因为特定的水温和盐度,孕育了独特的珊瑚品种?而东海岸因为黑潮的经过,又形成了怎样的生态景观?书里面会不会有一章节专门介绍不同类型的珊瑚,比如鹿角珊瑚、脑状珊瑚,它们的生存条件有何不同?以及,这些珊瑚礁又是如何吸引了各种各样的鱼类,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水下社区?我期望这本书不仅能给我提供一张“地图”,更能给我一个“视角”,让我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海洋,理解它们为何如此珍贵,又为何需要我们的守护。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下次再下水的时候,能有更多的“看点”,不再只是惊叹,而是能有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评分我一直对台湾的海洋世界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潜水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珊瑚礁。当看到《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这本书名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作为一个对海洋生态有初步了解但又不够专业的读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更深入的窗口。我好奇书中是如何呈现台湾的珊瑚礁的?它是否会区分本岛和离岛的珊瑚礁生态?例如,本岛沿海地区的珊瑚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会有所不同?而像澎湖、绿岛、兰屿这些离岛,它们的珊瑚礁又会展现出怎样的原始和壮观?我期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更是一本关于我们台湾珊瑚礁的“百科全书”。它是否会介绍不同类型的珊瑚,例如造礁珊瑚和软珊瑚,它们的形态、生长习性有什么区别?是否会列举一些代表性的鱼类、海龟、海蛞蝓等海洋生物,并介绍它们与珊瑚礁的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让我了解到台湾珊瑚礁的重要性,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这无疑是我探索台湾蓝色海洋的第一站,我期待它能够激发我对这片土地更深层的热爱和守护之心。
评分我一直对台湾的海洋充满了向往,特别是那些只存在于潜水爱好者口中的美丽珊瑚礁。当我看到《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无比兴奋的。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台湾的珊瑚礁如此独特?它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珊瑚礁又有什么区别?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地图化”这些珊瑚礁的?不仅仅是标出地理位置,更希望它能深入介绍每一个区域的特色,比如,这里的珊瑚种类是否多样?有哪些代表性的鱼类?水流情况如何?是否适合浮潜还是需要专业的潜水装备?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离岛的部分,像澎湖、绿岛、兰屿,这些我一直梦想前往的地方,它们的珊瑚礁生态又是怎样的?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潜水点推荐,甚至是潜水安全的小贴士?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地图”,更像是一本“海洋生物图鉴”和“潜水探险指南”的结合体。它能够帮助我提升我对海洋的认知,让我下次潜水时,不仅仅是惊叹于海底的美丽,更能理解这一切背后的科学和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探索台湾蓝色海洋的第一个引路人,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所蕴含的生命力和神秘感。
评分这本《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台湾海洋的新视角!我一直觉得,我们台湾的美,不只在山林,更在那片浩瀚的蓝色之下。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完整、更系统的台湾海洋地图。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规划本岛和离岛的珊瑚礁的?是会按地理区域划分,还是会根据不同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来介绍?例如,在介绍垦丁的时候,书中会不会提及一些只有资深潜水员才知道的“秘密潜点”,或者对那些常去的潜点进行更详细的解读?我非常想知道,对于像澎湖、绿岛、兰屿这样的离岛,书中又会有怎样的呈现?它们独特的珊瑚礁地貌,例如海底的沟渠、海蚀洞,又会有怎样的介绍?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更希望它能是一本关于我们台湾珊瑚礁的“故事书”。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珊瑚礁形成的科学知识,或者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我们台湾的珊瑚礁如此宝贵,它们又是如何与我们共享这片土地的?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对我们周遭的海底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更加珍惜和爱护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下一趟海洋探险的“导航仪”,让我能更自信、更有深度地去探索那片令人着迷的蓝色世界。
评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我一直为我们这片土地所拥有的丰富海洋资源感到骄傲,但也常常感到一种深深的遗憾——我们对这片蓝色家园的了解,似乎远远不够。这本《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的出现,简直是填补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个空白。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究竟会带领我“潜”入台湾的哪些角落?它会不会细致地描绘出本岛沿岸,例如垦丁、东北角、绿岛、小琉球这些大家熟知的潜水胜地的珊瑚礁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相对“隐秘”的离岛,比如澎湖的七美、望安,甚至更南方的兰屿,它们独特的珊瑚礁生态又是什么样的?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潜点水深、水温、可见度等实际数据?或者,它会更侧重于介绍不同区域的珊瑚类型、特色鱼种,以及它们各自的生态意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地图,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导览。它能够让我了解到,为什么在台湾的某些海域,珊瑚礁如此繁盛,而在另一些地方,它们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我们脚下的这片海,究竟有多么的宝贵,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它。它将是我下一趟海洋探索之旅,不可或缺的行前读物,让我不再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是能成为一个更懂海洋的“岛民”。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台湾的海洋资源被低估了。我们有这么长的海岸线,这么丰富的海底地貌,但很多人对它的认知,可能就停留在“海边可以冲浪”或者“海鲜很好吃”的层面。这本《台湾珊瑚礁地图(本岛篇+离岛篇)》的出现,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我们脚下这片蓝色世界的大门。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呈现那些本岛和离岛的珊瑚礁的?是单纯的地理位置标注,还是会深入介绍每个区域的特色?比如,某个地方的珊瑚礁是以造礁珊瑚为主,还是以软珊瑚为主?这些不同的珊瑚种类,又会吸引哪些不同的鱼类和海洋生物?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更是一份关于我们台湾海洋生态的“百科全书”。比如,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离岛珊瑚礁,它们的海况如何?适合什么样的潜水方式?还有,对于一些热门潜点,例如小琉球、绿岛、澎湖,书中会不会有更详细的介绍,例如不同季节的海况,常出现的鱼种,甚至是一些潜水注意事项?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我们台湾的海洋,有着多么惊人的多样性和生命力,而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热爱、去保护。我迫不及待地想用这本书,规划我的下一次海洋探索之旅,让我的脚印,不仅仅留在沙滩上,更能深入那片迷人的蓝色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