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是什么?可以吃吗?」
一看到这个国家的名字有所疑惑的你,
不要犹豫,赶快翻开本书来探索这个地球上失落的一角吧!
塔吉克斯坦,中亚诸国面积最小的国家,
原是游牧民族,却因政治情势而长期受制于苏联,
至今即便苏联早已解体,俄罗斯影响仍是无所不在。
作者左拉寄宿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当地家庭,
因而有机会一窥在地人生活的真正样貌,
然而这也是文化震撼的开始。
伊斯兰女性只有论及婚嫁才能公开声称自己有男友;
塔吉克的厕所门只遮重点部位;
塔吉克时间就是不疾不徐、好好享受你所拥有的时光……
许多过去既有的认知、从大众传媒得来的刻板印象等,
在此处将经由亲身观察与体验而一一被颠覆,
同时许多疑问和反思也逐渐浮现心头……
超越了「不是好,就是坏」的二元价值评断,
其实或许只是「不同」罢了!
抛开网路、放下脸书;
跟在地人学学——试着从一杯茶享受「塔吉克时间」开始吧!
作者简介
左拉(Zora)
本名怡蓉。
白天出没于台大图书资讯学系;
晚上蛰伏于温罗汀特区的咖啡厅。
下午有时会在手工烘焙坊——做蛋糕,
或是阅读、自修藏文;不时随着世界音乐摇摆。
一年四分之三的安分守己,
为的是成全脱离常规的四分之一。
成年以后的第一个海外旅行是西藏,
从此心灵有了第二个家乡。
塔吉克拓展了视野的广度和心灵的宽度;
印度则强化了忍耐度、增加生命的热度。
短期目标是走一遭南方丝路——茶马古道;
理想是走遍世界、吃遍天下;与世界为友、以地球为家。
部落格:zorathegraphomaniac.blogspot.com/
电子信箱:zorathemaniac@gmail.com
推荐序 塔吉克斯坦游! 蔡明川
前言 一件关于叉烧便当的陈年往事
.Part 1 陌生人
综观:今天的塔吉克斯坦
文化社会侧写
行前准备
首都及周边
.Part 2 新鲜人
通关?闯关!
开始在杜尚别生活
我在塔吉克斯坦有个家
好女孩的定义,世界大不同
何谓待客之道,我到了塔吉克才知道
表妹的生日派对及穆斯林家族二三事
待客之道实作
女方家属限定的婚礼前派对
与虔诚穆斯林兼电脑怪咖的晨间咖啡时光
带不走的塔吉克特产:帅哥
厕所里的文化
吉普赛人都到这来了?
塔吉克,深藏不露的巧克力消耗大国
名叫「长今」的中国制小巴
「问好」不是真正在问你好
.Part 3 半个在地人
在异乡客与故乡人眼中辉映的城市
塔吉克人的钟
在海外的中国新年,竟有「回归祖国」的感觉
Hissar古城一日游
对他说不出的爱意,就用甜菜根表示吧!
绿色巴扎尔巡礼
首都大街巡礼
Takob滑雪记
植物园参观与绿色巴扎尔重游
食物与文化的盛宴
习惯VS.困惑
好好享受你的塔吉克时间吧!
本日教训:价钱不等于价值
塔吉克特色
异乡人与故乡人的:杜尚别印象
生命是一个滚动的圆
回家也是一场冒险
后记 对生命抱持开放的态度
附录 参考资源及延伸阅读
前言
一件关于叉烧便当的陈年往事
「为什么是塔吉克斯坦?」
因为我想登上世界之顶——帕米尔高原;因为我想追随张骞通西域的脚步;因为我想重温成吉思汗横跨中亚的版图;因为我想吃(食囊)配茶……。
如果有人在行前问我这个问题,以上这些答案都是理由,然而这些理由也薄弱到连我都无法说服自己:
如果想登上世界之顶,那从尼泊尔上喜玛拉雅山不是更快?
如果想寻访丝路的踪迹,那乌兹别克、吉尔吉斯不也都行?
想吃(食囊)更容易——只要拿着台胞证入境对岸,随便都有维族餐厅。
那么让我换个方式说好了——这是一件有关于叉烧便当的陈年往事。
我的朋友C在5岁的时候,就是个聪明的孩子;懂得先苦后甘的人生道理。有一次他妈妈买了他最爱的叉烧便当给他吃;里面不但有他最爱的叉烧肉,还有他最讨厌的葱、蒜、茄子等。爱子心切的妈妈当然不准他挑食;要他整个便当都吃光光。他眉头一皱,幼小的心灵顿时遭受到莫大的煎熬。
为了要让这个难能可贵的叉烧便当在心目中留下美好的记忆,一定得想个办法——紧接着他牙一咬、做出了决定。C把叉烧肉先拨到一边、开始攻克大敌。经过近15分钟的煎熬,这个注定成大器的孩子终于吃完了所有的蔬菜。
正想着可以开开心心地享受叉烧肉时,热情的隔壁邻居邀请C母子俩一起到他们家用餐。结果C起身的动作太大,竟把垂涎已久的叉烧肉就这样翻倒到地上去了!那么吃了一堆讨厌的蔬菜、所受的苦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一开始不要想太多,就算必须忍受痛苦,还是吃得到叉烧肉啊!
这么多年了,那个叉烧便当一直留在他心中。并经过岁月沉淀,浮现出其深意……我们总想着夏天去加州海岸做日光浴、冬天去俄罗斯赏雪;我们把人生当中的叉烧肉摆在自以为适当的位置;长大懂事的我们觉得人生应该要照着规划来。然而我们怎么预料得到,叉烧肉在下一刻会不会从我们生命中消失?或是摆着摆着,摆到我们预定的那天就走味?
正是因为生命有太多的不定,所以我们应该专注活在当下,塔吉克之于我亦如是。如果真要照旅游指南,那么我应该在春天来临后才造访此地——观赏回历新年庆典(Navruz);帕米尔攀岩、登山、溯溪;通车到各地饱览古蹟、尽收生机盎然的高原草场风光。冬天的刺骨寒风冰雪让各处的道路不良于行、崎岖不平的道路更让人连散步都没有动机……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条件,让我体会到了首都杜尚别最美、至今最令我难忘的风景——那是人们脸上的笑容,和背后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故事。
这本书的标题《居游塔吉克.体验伊斯兰文化》立刻勾起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去探索那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国家,去体验不同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塔吉克斯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遥远而神秘的吸引力,而“体验伊斯兰文化”更是精准地抓住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曾读过一些关于伊斯兰文明的著作,但总觉得它们更偏向于宏观的论述,而我更渴望的是一种微观的、贴近生活的体验。我设想这本书会详细地描述当地人的日常起居,他们的饮食习惯,他们的家庭观念,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伊斯兰教义来指导生活。我尤其对那些古老的清真寺和宗教场所感兴趣,想知道它们在塔吉克斯坦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的建筑风格有何独到之处,以及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怎样的宁静与庄严。我想象着作者或许会分享与当地居民交流的经历,那些真实的对话,那些善意的微笑,那些或许会颠覆我固有认知的瞬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国家,更是关于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居游塔吉克.体验伊斯兰文化》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遥远国度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对那些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充满向往,尤其是那些被伊斯兰文明浸润过的土地。塔吉克斯坦,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异域风情,而“居游”二字则暗示着一种深入的、非走马观花的旅行体验。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塔吉克斯坦的真实生活写照,那些在旅游攻略中不易得见的细节。我设想着作者会细腻地描绘当地人的面孔,他们的服饰,他们的语言,他们热情或内敛的性格。更让我着迷的是“体验伊斯兰文化”这个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展现伊斯兰教如何在塔吉克斯坦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角色,体现在他们的艺术、建筑、音乐、文学,甚至是对待生活和家庭的态度上。我期待能从书中了解到他们独特的节日习俗,他们在清真寺里的虔诚,以及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宗教故事和谚语。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行。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老而神秘的图腾,配合着深邃的蓝色调,仿佛一下子就将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国度。光是看到封面,我就已经开始想象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那些在阳光下闪耀的清真寺圆顶,还有那些在市集上热闹喧嚣的场景。我一直对中亚地区充满好奇,总觉得那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文明。这本书的书名也很有意思,“居游”,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悠闲自在、深入体验的意味,而不是走马观花的观光。我非常期待能在书中看到作者如何用文字描绘出塔吉克斯坦的自然风光,比如那壮丽的帕米尔高原,还有那些古老的丝绸之路遗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习俗,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伊斯兰文化在我眼中一直是多元而富有魅力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艺术形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真实的塔吉克斯坦,去感受那种别样的生活节奏和人文情怀,去理解那些隐藏在日常琐事背后的深刻意义。
评分从书名《居游塔吉克.体验伊斯兰文化》就能感受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探索欲。我一直对那些充满历史底蕴和宗教色彩的国度情有独钟,而塔吉克斯坦恰恰是这样一个地方。这本书的关键词“居游”让我联想到一种沉浸式的旅行方式,不是匆匆一瞥,而是细细品味,与当地的人文环境融为一体。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塔吉克斯坦壮丽的自然风光,比如雄伟的山脉、幽深的峡谷,以及那些可能隐藏在偏远地区的古老村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透过这本书,深入理解塔吉克斯坦的伊斯兰文化。这不仅仅是关于宗教仪式,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世代相传的哲学。我猜想作者会描绘当地人在节日庆典中的热情,在日常生活中对信仰的虔诚,以及那些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留的古老传统。这本书如果能够带领我“亲历”塔吉克斯坦,感受那里的阳光、空气、声音和味道,那我将感到无比满足。
评分读到《居游塔吉克.体验伊斯兰文化》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对中亚地区的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塔吉克斯坦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无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居游”的,是长期驻扎在某个城市,还是漫游于各个乡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塔吉克斯坦人民的生活场景,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娱乐方式。而“体验伊斯兰文化”这个主题,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伊斯兰文化并非单一的刻板印象,而是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塔吉克斯坦的伊斯兰文化是怎样的独特,它又是如何与当地的民族传统、历史习俗相互融合的。或许书中会有关于当地独特服饰的描述,关于清真寺里庄严而神圣的氛围,关于人们在祈祷时的宁静与虔诚,甚至是关于他们如何用伊斯兰教义来诠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