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张文亮 畅销代表作 全新改版!
爱吃薯条可不能怪你,因为科学证实:炸过的薯条真的很迷人!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烤烧饼、炸薯条、蛋炒饭,好吃的祕诀藏在物理化学知识中;擦地板、熨衣服,和力学、蒸气有关系;早晨为何令人快乐、黑夜为何不可或缺?懂科学就答得出来!
文学中,也有科学的原理:孙悟空怎么拿芭蕉扇能最快灭火?猪八戒的钉耙,为什么一定要九齿?古代防洪治水,要靠「土包子」;张飞的大吼声,其实是逻辑思考后的战术!
科学+故事,好玩又好看!
爱科学的孩子,懂得探索的乐趣、解决事情的能力──世界变开阔,有自信,更快乐!
本书特色
晨读最佳短篇科学故事集
要孩子学知识、会思考,放大人文视野,从生活中感动!
草上飞系列.获奖无数
金鼎奖
吴大猷科普奖
中时开卷推荐
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
行政院新闻局优良读物
新北市满天星阅读计画推荐
北市教育局深耕阅读计画推荐
科普阅读年国图一百种科普好书推荐
作者简介
张文亮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
着作及得奖记录
《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香港汤清文艺奖)
《电学之父──法拉第的故事》(金鼎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当河马想动的时候再去推牠》(「好书大家读」 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谁能在马桶上拉小提琴?》(金鼎奖、「好书大家读」 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回到起初》(「好书大家读」 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金鼎奖入围)
《科学大师的求学、恋爱与理念》《兄弟相爱撼山河──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我听见石头在唱歌》《法政捍卫者的忧伤与荣耀》《我看到大山小山在跳舞》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昨夜,我与一颗橘子摔角》
【作者序】 树干上的大提琴手
PART1文学里的科学
01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谈燃烧的原理
02猪八戒的武器──谈九齿钉耙的妙用
03沙悟净藏身流沙河──谈流沙的特性
04黄忠大战定军山──谈战争心理学
05赵子龙长(土反)坡单骑护主──物理学决胜负
06关羽过了美人关──不让荷尔蒙影响判断力
07张飞威震长(土反)桥──心理战术运用
08孔明八阵图之谜──谜底藏在物理学与气候学里
09孟尝君闯函谷关──控制鸡啼有方法
10「土包子」的身世考古──古代治水防洪就有它
11假如罗宾汉离开森林──谈城市犯罪学
12与西部第一枪手决斗──懂科学原理的人占优势
13夜叉十三郎的咒语──理性思考 破除迷信
PART2生活里的科学
14太阳下山,明天仍会升起吗?──逻辑推理 预测未来
15早晨为何令人快乐?──太阳带来光热、色彩、方位
16黑夜为何不可或缺?──生物需要代谢、休息
17擦地板乐趣多 ──角度与力学作用
18熨衣服有诀窍 ──蒸气与纤维的互动
19烧饼好吃的祕诀 ──外酥内软全靠控制热蒸气
20为什么薯条会这么迷人?──火候、调味背后的数理化
21如何成为蛋炒饭高手?──掌握热传导原理
22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谈科学逻辑 用语须精确
23广告美女甩动秀发真迷人 ──洗发精的化学原理
24化妆品与皮肤保养 ──增加角质层含水量
25快乐丸让你不快乐 ──短暂亢奋 伤脑伤身
26公车站与犯罪防范 ──从犯罪心理学思考公共建设
作者序
树干上的大提琴手
草上飞的文章是如何写成的?
我在一九九O年一月回到台湾大学任教。我刚到系上,就觉得实验室外的几颗栾树,实在长得太茂盛了,十几公尺的高度,往四方伸延的枝干,茂密的叶子似乎想截下天空撒下的每一道阳光。活力这么旺盛的乔木,是值得欣赏,但是伸至屋顶的众多枝桠,就令人担心。
实验室上方的屋顶是铁皮屋,如果掉落的树枝弄破铁皮,雨水便会淋入。我向学校反映,申请校工来锯屋顶上的树枝。但是申请的公函,就像栾树的种子,被风吹到无法测度的地方。
我等了一阵,只得自行剪下几根低处的小枝,聊慰心意。
二OOO年三月,砍树的校工终于来了,等待果然没有落空。我完全能够体会校工解释校园树多人少的无奈,只觉得光阴过得飞快。我带他们去看那几棵大树。栾树的树干更粗,伸延更高了。我指着屋顶上的树枝,说:「刮大风时,枝干掉下来,就不堪设想了。」
「我会爬上树处理。」老校工微笑时露出的牙齿不多,看起来像只河马,我不禁多看了几眼。对于我的注目,老校工不以为意,他解释:「这是我爬上树锯树时,被打上来的树枝撞到下巴,所以大部分的牙齿都掉了。」
我心想,这人的话违反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我问他:「锯下来的树枝是往下掉的,怎么会打上来呢?」
「因为我锯树时,只注意枝干,没有注意到枝干的枝条与树叶,更没有注意到风是怎么吹。」老校工总有宝贵的经验可以分享。
「喔,与风也有关系?」我还是不明白。
「是啊,枝条会伸到围墙外面。」老校工继续热心说道,似乎过去不大有学校的老师或学生,会这么关心他的工作。
「什么──下巴被树枝撞到,还与围墙有关?」我暂时放下万有引力定律,努力的想赶上他的论点。
「是啊,锯树时,一般都没有注意到周遭,只注意要锯下的枝干。有时刚锯好树枝,大风吹来,风撞到围墙,改为向上吹,吹到茂盛的枝条与树叶,树枝没有往下掉,反而打转,勐撞过来,就打到下巴了。几次以后,牙齿都快被打光了,现在嘴里的几颗牙齿,还是假牙呢!」他边说边抚着下巴。
在空中旋转的树干,不只提醒我风力的强大与不均匀受力产生的旋转力,在这些力的影响下,人的力量不过像牙床上的牙齿,软弱又不堪一击。老校工的落牙,不是白白的损失,仍然让人有所体会与学习。
我将这种好问、到处都可以学习的阅历,转换成撰写草上飞与教授一问一答的文章。许多读者以为我是在扮演教授的角色,其实老校工才是教授,我反而比较像喜好发问的草上飞。
爱好自然科学的思索者,永远像小孩子般的单纯,飞翔在广大知识的草原上。
张文亮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作者对薯条在全球传播过程的细致描绘。我一直觉得薯条是一种非常“国际化”的食物,但从来没有去想过它背后其实经历了一段多么漫长而有趣的旅程。书中讲述了薯条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食材,一步步走向世界各地,并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变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薯条与不同地域文化碰撞的故事,比如它在法国的“炸薯条”历史,在美国快餐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在亚洲地区出现的各种创新吃法。作者的叙述非常具有画面感,让我仿佛跟随薯条的足迹,穿越了不同的国家和时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食物的传播不仅仅是口味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融。薯条的故事,其实也是一段关于人类交流、关于文化融合的缩影。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世界历史课,而且还是以一种非常轻松有趣的方式。我对作者能够如此深入地研究一个看似简单的食物,并从中挖掘出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到由衷的钦佩。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眼就被它的设计吸引了,封面的色彩搭配非常鲜艳,而且薯条的插画栩栩如生,感觉下一秒就能从书页里跳出来。翻开书页,我注意到排版也很舒服,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非常符合我对“薯条”这种食物的感受。我最喜欢书里的一些小故事和趣闻轶事,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薯条起源的传说,以及它如何在不同国家发展出独特的风味。我一直以为薯条就是简单的土豆炸制而成,但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背后有这么多有趣的学问。特别是关于薯条制作过程中一些微妙的细节,比如油温的控制、马铃薯的种类选择,甚至是切条的方式,都会对最终的口感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知识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对烹饪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书里还穿插了一些插画和老照片,更增添了阅读的乐趣。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非常博学又风趣的朋友聊天,他会和你分享他发现的各种关于薯条的有趣秘密,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爱上了这个小小的食物,也爱上了作者分享知识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太对我的胃口了!“为什么薯条这么迷人?”——每次看到这个书名,我都会忍不住笑出来,然后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刚出锅、热腾腾、金黄酥脆的薯条,那种香气扑鼻,光是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我一直觉得薯条这种食物,它的魅力简直是跨越国界、跨越年龄的,无论是在家里看电影,还是和三五好友聚会,或者是在餐厅里搭配汉堡,薯条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成为气氛的催化剂。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关于快乐、放松和简单幸福的象征。这本书的标题,精准地抓住了薯条这种食物背后所蕴含的普遍情感和文化意义,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会从哪些角度来解读薯条的“迷人”之处?是关于它的历史演变?还是制作工艺的秘密?亦或是它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吃的,更会带我深入了解薯条背后隐藏的社会学、心理学甚至人类学的故事。光是书名就足以让我对它产生强烈的共鸣,觉得作者一定是个懂得生活、善于观察的人,能够从平凡的食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书名很有趣,但读了之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作者在探讨薯条的“迷人”之处时,不仅仅停留在口感和味道上,更是深入挖掘了薯条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情感之间的联系。书中有一段关于薯条作为一种“慰藉食物”的论述,我深有体会。在心情低落或者感到压力的时候,一份热乎乎的薯条,那种简单纯粹的满足感,真的能瞬间治愈人的心灵。它就像是一种无声的安慰,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就能让你感受到被关怀和被理解。作者通过很多生动的例子,讲述了薯条在各种场合扮演的角色,从家庭聚餐到情侣约会,从儿童的生日派对到成年人的深夜食堂,薯条似乎无处不在,承载着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回忆。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薯条在我生活中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一种零食,而是一种连接情感、创造回忆的媒介。我特别喜欢作者用一些文学化的笔触来描绘薯条,让这些日常的食物变得有了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结尾,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作者并没有以一个简单的“薯条很好吃”的结论来结束,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被这样一种简单的食物所吸引?书中提到,薯条的“迷人”之处,在于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纯粹、简单和即时满足的渴望。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复杂的信息和繁琐的生活所困扰,而薯条,提供了一种简单而直接的快乐。它的酥脆口感、咸香味道,都能在瞬间带来愉悦感,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作者还探讨了薯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反叛”和“自由”的精神,它不拘泥于传统的烹饪方式,也不在意复杂的营养搭配,只追求最原始的味蕾享受。这种对当下、对自由的追求,在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到共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薯条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生活中的很多乐趣,都可以从最简单的事物中找到,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