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流感,真的不是感冒的萬靈丹!有感冒或流感癥狀,就吃剋流感,不代錶萬無一失;感冒、流感癥狀不見得都是「流感病毒」引起,如果是細菌引發的感冒癥狀,剋流感就派不上用場。
即便隻是感冒開始,也請先到一般的診所去就醫,不要輕忽的自己的不舒服,吃幾顆成藥,或者隨便買咳嗽藥水喝喝,就希望可以把病給解決掉。當你以為,可以自我治療、自我去控製這一些不舒服,但癥狀卻是沒有改善,甚至是更嚴重時,你一定要有自我警覺的敏感度,不要等到不行瞭、撐不下去瞭,非常嚴重瞭,纔來後悔。
一個原本隻是鼻竇炎病人,拖到後來,造成併發中央神經係統的感染,腦部的感染,這樣事情,其實是很常發生。這對急重癥的醫師來講,當然會覺得,有沒有可能有什麼辦法?可以很淺顯易懂的提醒民眾,早些有「自我警覺」的意識?能夠讓類似這樣的事情,可以被擋阻掉?
書中對於換季常見的急性病癥,流感、心、肺、腦等病變、特彆是錶達能力不是很好的小孩或老人,他們會有不殊服的肢體直覺反應動作,洪醫師盡可能都以白話清楚說明,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
正常的生活作息、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雖然是身體健康的基本要件,但縱使如此,特彆是心髒、肺部、腦血管疾病,前期小癥狀常常是不可輕忽的警訊。隨著年紀的老化,生活習慣的放縱,加上不認為自己,就是那一個會倒楣的人,很多人都不在乎疾病風險增加,等事後再來追悔「早知道就……」,隻怕不知能不能再有迴頭路可走瞭。
本書除瞭洪芳明主任執筆著作外,亞東醫院感染科劉佳穎醫師、耳鼻喉科鄭博文主任、心髒加護病房辛和宗主任、呼吸照護中心許永隆主任和中風醫學會陳龍副祕書長,也參與建議指導,讓這本書更臻完善。在日夜溫差頗大的換季時節,《換季,不跑急診》是傢庭必備的優質健康常識書。
作者簡介
洪芳明
亞東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係外科臨床副教授
洪芳明醫師,兼具內科醫師的沉著內斂與外科醫師的當機立斷果決,私下的洪醫師,是妻子至愛的丈夫,三個寶貝孩子的父親,是父母眼中引以為傲的兒子。
姊姊一場驚濤駭浪死裏逃生的病,激發洪醫師寫下這本書,將心比心提醒大傢,身體上的一些不對勁的徵兆,是許多急重癥的撩原之火。
「如果這一切的警訊,可以早一點知道、即時就醫處理,悲劇是不是可以減少許多?」身為一位急重癥醫師,洪芳明滿腔熱情期許自己,能幫讀者朋友的健康把關,多盡一份心力。
序
對自己身體多點警覺/硃樹勛
遠離急診/唐高駿
及早發現,或許能免生死一戰/黃勝堅
醫者「醫人」也「醫心」/柯文哲
不會撒謊的身體/洪芳明
第一章流行性感冒的警覺
流感、感冒大不同
流感的警覺/有這些癥狀,要趕快送急診/流感的原來如此/公費抗流感病毒藥劑使用對象
流感重癥
心肌炎/心肌炎的警覺/猛爆性心肌炎/猛暴性心肌炎的警覺/如何避免感冒閤併心肌炎
喉嚨痛
急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的警覺/急性會厭炎/急性會厭炎的警覺
中耳炎與鼻竇炎
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的警覺/積液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的警覺/鼻竇炎/鼻竇炎的警覺/鼻竇炎會引起的併發癥/鼻竇炎的預防
第二章心髒疾病的警覺
心髒衰竭
心髒衰竭的警覺/你有這些風險因子嗎/心髒衰竭「慢性」與「急性」之分/要小心的併發癥/心髒衰竭的檢查/如何和醫師溝通/改變生活方式與調養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警覺/搶救的黃金時間/冠狀動脈心髒病的預防/生活型態控製/關於「心髒節律器」
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的警覺/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會做哪些檢查/24小時心電圖檢查/自我照護與日常保養
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的警覺/急性主動脈剝離/需不需要手術/主動脈剝離的預防
第三章肺髒疾病的警覺
咳嗽
咳嗽的警覺/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止咳/預防與自我照護
氣喘
氣喘的警覺/氣喘發作的危險因子/預防氣喘發作/肺功能檢查
肺炎
感染主要原因/肺炎的警覺/有效避免肺炎/老人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警覺/戒菸纔是最重要的事/日常保健/兩種簡單的自我訓練
第四章腦血管疾病的警覺
頭痛
頭痛可能原因/須立即就醫的頭痛警覺/如何與醫師溝通/避免與預防
腦齣血
腦齣血的癥狀/腦齣血的警覺/治療急性腦齣血的基本原則/預防腦齣血的日常保養/昏迷指數
腦梗塞
腦梗塞的警覺/血栓性中風/栓塞性中風/小中風/中風的危險因子/預防腦梗塞
高血壓
血壓在一天之中並非一成不變/高血壓早期往往沒有自覺癥狀/治療以生活方式調整為優先/從飲食預防高血壓
第五章過勞的警覺
我過勞瞭嗎
時間因子/體能因子/習慣因子/情緒因子
因應過勞的方法
透過「飲食」減少壓力因子/透過「運動」減少壓力因子
個人過勞分量錶
工作過勞分量錶/選項分數轉換
作者序
不會撒謊的身體
常常在加護病房接到病人的時候,會覺得很可惜:「如果他能早有點警覺,會不會就不用多受這些苦?」
以加護病房的醫師來說,照顧過很多重癥的病患,可是我們常常在反省:「有沒有辦法,能夠在更早、就能去預防到這樣一個病情的惡化?而不至於變得如此棘手與高危險?」
一個因為流感引發重癥肺炎的病人,如果,他開始不舒服,有一點點喘、覺得整天都很疲憊、想睡覺、完全的沒有精神,他就應該先到一般的診所,甚至到醫學中心的門診就醫。可是一般大眾,不當迴事的先「拖」看看,經常都已經拖到很嚴重瞭,他纔來,甚至勞動119躺著送進來,怎麼都沒想過,不是每一個重癥的病人,都可以僥倖度過生死關。
前陣子,一個鼻竇炎病人,拖到後來,造成併發中央神經係統的感染,腦部的感染,這樣的事情,現實生活上是有可能發生的。對我來講,當然會覺得,有沒有可能有什麼辦法?可以很淺顯易懂的提醒民眾,早些有「自我警覺」的意識?能夠讓類似這樣的事情,可以被擋阻掉,不再發生?
在流感流行期間,即便隻是感冒開始,也請先到一般的診所去就醫,不要輕忽的自己的不舒服,吃幾顆成藥,或者隨便買咳嗽藥水喝喝,就希望可以把病給解決掉。當你以為,可以自我治療、自我去控製這一些不舒服,但癥狀卻是沒有改善,甚至是更嚴重時,你一定要有自我警覺的敏感度,立即就醫,不要等到不行瞭、撐不下去瞭,非常嚴重瞭,纔來後悔。
我自己的姐姐,在去年年初時,一個看起來像是感冒的不舒服,在重癥流感閤併腦炎的前一個禮拜,上完班迴傢,姐姐都是一直在睡覺,是處在一個極度疲憊的狀況下,全身性的不適疲憊,這已經符閤流感的一個定義:「從有呼吸道的癥狀,到有全身的癥狀,這就不隻是一般的感冒而已。」
在這狀況下,其實已經有嚴重流感的警訊,隻不過就是沒去小心留意到,後麵的一個腦炎併發癥,即便搶救迴來,接續要麵對的,會是一個要用「年」來計算的漫長復健過程,而這還是少數能僥倖逃過鬼門關的病人;有些人是連一次迴頭機會都沒有,對他的傢庭來說,常常造成措手不及與無法彌補的傷害。
如果沒有「自我警覺」好好的去把疾病控製住,或是說,輕忽瞭惡化的轉摺點,是要花更多的療程,纔有辦法彌補。有一個工程師,不到30歲,身體一嚮很好,流感併發成重癥肺炎,到院時兩側肺葉都受到侵犯,已經到所謂的急性呼吸窘迫癥,很嚴重的低血氧的狀況,在經過二個禮拜的搶救後死亡。
這是我很難忘的一個病例,惋惜一個病人這麼年輕,如果他不要拖,一警覺不對很快就醫,馬上給予治療,他的病情變化,應該不至於那麼猛爆,若能早一點去控製,不管是投予抗病毒性或是抗細菌的藥物,我們可能有機會,可以救迴他,不至於命喪黃泉。
所有的急重癥,當事人自己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警覺,這樣子的警覺跟一般所謂的身體不舒服,是有差彆的,不會撒謊的身體,所給予的警訊,真的不要等閑視之。比如說頭痛,跟平常時不一樣的頭痛,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吃顆止痛藥就可以解決的;比如說喘,以前是日常生活不會一動就喘,現在就連起坐行臥都會喘。
過勞也是一樣,平常時候,你或許工作日都很辛苦很纍,可是休息一兩天,覺得OK瞭。可是當你的情緒、工作或是生活壓力,讓你沒有辦法迴到一個很常規的節奏中時,那其實代錶你有「過勞」的問題。即便是身體一嚮自認健康,長期過勞,這將會是一個可怕的疾病失控引爆點。
因此,以一個重癥醫師的角度,我嘗試運用比較白話的方式,跟讀者溝通,這些在換季時,常要跑急診的疾病;讓大傢可以多瞭解些關鍵的醫學常識,可以讓讀者去知道,哪些病程的轉摺,是一定要懂得、要小心的自我警覺。
這本書得以完成,感謝我的父母、太太與孩子,因為他們容忍瞭他們的兒子、丈夫與爸爸沒時間迴傢鄉南投,長時間早齣晚歸,甚至為瞭看兒子孫子,兩老得自己坐高鐵上颱北。
謝謝亞東醫院感染科劉佳穎醫師、耳鼻喉科鄭博文主任、心髒加護病房辛和宗主任、呼吸照護中心許永隆主任和中風醫學會陳龍副祕書長,因有他們的建議與指導,讓這本書更趨完善。
謝謝我的老師,颱大黃勝堅教授,帶領我進入神經重癥與臨終人文關懷,讓我瞭解,除瞭疾病外,最重要的還是「人」;我要謝謝亞東醫院硃樹勛院長,謝謝您十多年來的栽培與身教,讓我瞭解,在醫學的道路上,須時時保持精進,並且永不放棄。
大塊文化的CARE書係鈴慧主編,若沒有她的盯稿與鼓勵,這本書是無法如期完成;寫書真的很不容易,不過隻要能幫上讀者朋友的忙,讓大傢更在意留心身體不舒服的警訊,這大半年來的辛苦,還是值得的。
洪芳明
這本書的題目《換季,不跑急診:流感、心、肺、腦血管疾病一定要有的自我警覺》,一看到就覺得“啊,這就是我需要的!”。颱灣的天氣變化真的很有意思,一下晴空萬裏,一下又陰雨綿綿,這種忽冷忽熱的環境,簡直就是給我們的身體製造各種“小考驗”。每年換季的時候,總會聽到身邊有人感冒,然後又有更嚴重的消息傳齣來,像是有人因為流感並發癥被送進加護病房,或者是有長輩突然中風、心髒病發作。 這些突發狀況,往往都來得又快又急,讓人完全沒有心理準備。而這本書的重點——“自我警覺”,我覺得簡直就是給我們老百姓的一套“健康預報”和“風險管理指南”。它不是要我們成為醫學專傢,而是告訴我們,在特定的季節、麵對身體齣現的某些徵兆時,我們應該如何去辨彆,什麼時候是“小事”,什麼時候是“大事”,什麼情況需要立刻去看醫生,而不是拖延,到最後真的隻能跑急診。
评分說實話,每次看到朋友或傢人在醫院急診室焦頭爛額的樣子,我都會特彆想知道,到底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在平常的時候就多留意一下自己的身體?《換季,不跑急診:流感、心、肺、腦血管疾病一定要有的自我警覺》這個書名,簡直就像及時雨一樣,正中我的心窩。我們颱灣人生活節奏快,有時候忙起來,連好好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更彆提去細細體會身體的細微變化瞭。 尤其是在換季的時候,氣候忽冷忽熱,身體最容易齣狀況。像流感這種,大傢可能都以為就是發燒咳嗽,但其實很多時候,它可能隻是冰山一角,背後隱藏著更嚴重的問題,特彆是對於長輩和有基礎疾病的朋友來說。而心、肺、腦血管疾病,這些名詞聽起來就很可怕,一旦發生,往往是猝不及防,讓人措手不及。這本書強調“自我警覺”,我理解就是教我們如何讀懂身體發齣的“預警信號”,在這些疾病還沒有發展到最危險的階段之前,就能夠及時采取行動。我覺得光是這個概念,就值迴票價瞭。
评分哇,光看書名《換季,不跑急診:流感、心、肺、腦血管疾病一定要有的自我警覺》,就覺得超實用!尤其我們颱灣,四季變化雖然明顯,但每次換季,身邊總會有親友因為流感或是那些突發的心、肺、腦血管問題被送去急診,看在眼裏真的好揪心。這本書的齣發點就抓住瞭大傢最需要的重點,不是說要我們變成醫生,而是強調“自我警覺”,這個概念太重要瞭!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早一點察覺到身體發齣的信號,很多嚴重的後果或許就能避免。 我一直覺得,健康這東西,有時候就像一場長跑,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能堅持到最後。而在這場長跑裏,“警覺”就像是路邊的指示牌,告訴你前方是否有危險,該減速還是該繞行。尤其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作息也不太規律,身體很容易齣狀況。像流感這種季節性疾病,很多人都覺得是小感冒,但其實對於免疫力不好的人來說,可能就會引發很嚴重的並發癥,後果不堪設想。更不用說心、肺、腦血管這些“大殺手”,一旦發作起來,真的是瞬間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這本書能把這些重點疾病都提齣來,並且強調“自我警覺”,我覺得對於我們這些普通民眾來說,就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健康指南。
评分我收到《換季,不跑急診:流感、心、肺、腦血管疾病一定要有的自我警覺》這本書,真的感覺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尤其對於我們這種生活在颱灣,常年經曆著濕熱、乾燥、冷風輪番上陣氣候變化的人來說,換季時期身體的“小動作”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很多人都覺得“小毛病”,忍一忍就過去瞭,殊不知,很多時候那些小毛病,可能就是身體在敲響警鍾。 特彆是書中提到的流感,雖然每年都會有流感季,但我們總以為它隻是一種普通的感冒,頂多就是全身痠痛、發燒,休息幾天就好。但這本書的視角,可能會帶我們看到流感背後可能引發的心肌炎、肺炎,甚至是腦炎等嚴重並發癥。更不用說心、肺、腦血管疾病,這些疾病簡直就是潛伏的“定時炸彈”,一旦爆發,後果真的不堪設想。這本書強調“自我警覺”,我猜它不是要我們去鑽研醫學,而是提供一套非常生活化的指標,教我們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提高警惕,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评分我最近拿到這本《換季,不跑急診:流感、心、肺、腦血管疾病一定要有的自我警覺》,真的是相見恨晚!尤其是在颱灣,我們經曆瞭那麼多次的流感高峰期,也聽到不少關於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新聞,每次都覺得好揪心。換季的時候,天氣變化多端,體感溫度忽高忽低,對於身體來說,絕對是一場挑戰。 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太不敏感瞭。可能有點小咳嗽、小疲倦,就覺得是正常的,但其實,那可能是身體在發齣求救信號。這本書的核心概念“自我警覺”,聽起來就非常有力量。它不是要我們去學習復雜的醫學知識,而是要我們學會觀察,學會判斷,學會區分哪些是身體的正常“雜音”,哪些是需要立刻引起重視的“警報”。特彆是書中提到的流感,以及那些聽起來就讓人膽寒的心、肺、腦血管疾病,如果能有簡單易懂的方法,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好初步的風險評估,那該有多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