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知名作家,从他们生活经验出发,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些名家的情感世界中,学习如何描绘自己的心情,让感情飞扬,为自己的抒情力加油。
洪淑苓〈消失的门牌〉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对土地的爱恋永不改变。
路寒袖〈人生臭豆腐〉童年玩伴识不了几个字,却能够品味出臭豆腐的人生。
宇文正〈颠倒梦想〉你记得你做过的梦吗?如何能把夜里做的梦描绘出来,宇文正的人生多梦,珍惜并怀念经过的多梦人生。
每篇文末附有赏析与思考,提升抒情力的练功房。
本书特色
主要是以未来青少年要储备的语文能力方向或领域去思考作选文主轴。
文章深入浅出,告诉你如何培养抒情力,拥有这些能力,你就是未来的人才。
本书启示
洪淑苓、林文义、李渝、詹澈、孙梓评、徐国能、颜艾琳、李欧梵、简宛、李惠绵、姚宜瑛、梁丹丰、梅新、叶文可、宇文正、路寒袖,16位知名作家,娓娓讲述自己的人生领悟,引领我们展开人生新的里程碑。
作者简介
林黛嫚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硕士,曾任《中央日报》副刊中心主任兼副刊主编,现任全球华人文艺协会理事长,并于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世新大学教授现代文学。作品融合现代都会女性特有的理性与感性,充满着都市的节奏感。着有长短篇小说《平安》、《林黛嫚短篇小说选》、《今世精灵》、《也是闲愁》、《闲爱孤云》、《闲梦已远》及散文集《你道别了吗》《本城女子》、《时光迷宫》等。
总序
给未来的你 培养抒情力、叙事力、洞察力∕林黛嫚、须文蔚
千禧年的问题,感觉好像才是昨天的事,结果,二十世纪过去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也过完了,时间走得比我们想像得快,未来永远在我们前头,我们始终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在追赶未来,正因为如此,了解未来是什么样貌,就成了趋势专家、科学家、社会学家不能停歇的任务。
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子,当未来成为现在,我们只需要问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台湾推动教育改革这些年来,一直努力让学生培养追求知识的能力,这件事很多国家都在做,而且教改重点已经由知识导向转向能力,由注重如何输入知识转向如何活用知识,也就是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学习文化表达的能力、学习洞察事物真相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对未来的能力。
我们企画这一套书,主要就是借由阅读文学作品,让国家的主人翁储备未来必需拥有的能力。
首先未来的人才需要抒情力,抒情力是了解自己的感受,也能体察他人的情感,熟悉人与人的巧妙互动,以及在细微事物间发觉意义与目的的能力。知道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情,也才能产生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感受。
其次,世界愈来愈接近,未来人与人的互动方式虽然在改变,却也更加密切,我们经常需要和别人沟通,但现代人主观力强,想要说服别人,只有提出论证是不够的,要用迷人的故事来打动人,告诉对方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不如编一个一加一等二的故事,所以我们需要叙事力。
未来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狂想与创意,而我们的教育一直压抑着想像力的运作,以致于我们娴熟于课本上的知识,却缺乏对自我、自然和社会的洞察力。未来需要的人才要先能挣脱传统的框架,凭借的就是特殊的洞察能力。
四十多位作家,四十多篇优美的文章,告诉你如何培养抒情力、叙事力、洞察力,未来在等待着你,拥有这些能力,你就是未来的人才。让我们一起开展学习的阅读之旅吧。
自序
让感情立体起来∕林黛嫚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一声啼哭开始,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无法告诉别人我们的需求,于是肚子饿了、尿布溼了、想要母亲温暖的怀抱……时,只有哭,哭是婴儿唯一表达情绪的方式,然后我们学会说话,学会写字,于是可以用语言文字,甚至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和别人沟通。当我们还是孩子时,表达情绪的方式还很直接,我生气了、我很伤心、我不想说话、我太开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验愈来愈丰富,人类的情绪愈来多元,如何准确传达自己的情感,就成了生活的重要课题。
抒情力是指了解自己的感受,也能体察他人的情感,熟悉人与人的巧妙互动,以及在细微事物间发觉意义与目的的能力。知道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情,也才能产生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感受。二○○九年八八风灾,高雄县小林村惨遭土石流掩埋灭村,据报导指出,居然有人说,「小林村民搬到山下住不就不怕土石流了」,这样的言论若是小学生所说也就罢了,我们可以说小学生天真少见识,可是这说法却是出自大学生,那便是缺乏同理心的现象。
文学家擅长探究事情的意义,以及发觉微细的心灵境界,人与自然万物,人与之间的巧妙互动,透过文学家的描绘,那似有若无的感情便具体起来。
譬如:
土生土长的台北人也有乡愁,这是怎么一回事,洪淑苓在〈消失的门牌〉中告诉我们,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对土地的爱恋是不会改变的;资质愚钝的人生就没有机会追求人生目标吗?路寒袖的童年玩伴也许识不了几个字,却能够品味出臭豆腐的人生;我们可能每天都在做梦,你记得你做过的梦吗?如何能把夜里做的梦描绘出来呢,宇文正的人生多梦,他珍惜并怀念经过的多梦人生;作家遇到瓶颈,无法创作时,他凝视自己内心深处,探究自己为何失去追寻生命的热情……
又如:
亲情的抒发最是平常而自然,但是徐国能借着一只大同电锅表达他对母亲的孺慕之情;我们每天都使用书桌,在学校,在家里,姚宜瑛把他的人生和用过的各个桌结合起来,每个书桌代表他每一个阶段的人生;孙梓评用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巷弄,来记忆他的某一段爱情,也许爱情已经结束,但是曾经在士林吃虾卷饭,在西门町吃面线,却让这段爱情成为永恆;拥有很多金钱财物的富人,和努力作画游历、世界心灵非常丰富的穷人,到底谁比较富有?
这些作家们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各种感情传达得丝丝入扣,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些名家的情感世界中,我们也一起学习如何描绘自己的心情,让感情立体起来,为自己的抒情力加油。
《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一直认为,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拥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而“抒情力”,正是这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多梦”与“抒情力”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看到了青少年内心世界的无限可能。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并通过想象力去触碰情感”的章节。想象力是情感的翅膀,而抒情力则是飞翔的力量。这本书,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地驰骋在想象的世界里,用情感去丰富他们的“梦境”,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时,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可以随时停下来,感受美好,疗愈心灵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温柔的朋友,陪伴青少年一同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有画面感。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但似乎少了一些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总是被各种“快餐式”的娱乐消磨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直击了我的痛点。我一直想给我的孩子找一本能够引导他去感受生活、去发现内心美好、去学会用文字或语言抒发情感的书,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和温度,让我觉得它一定不是一本死板说教的教材。我尤其期待它在“培养青少年抒情力”这一点上,能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启示。毕竟,“抒情力”不仅仅是写作的技巧,更是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自己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的孩子,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不丢失那份纯粹的敏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真正地“多梦”,而且能够把这些梦境,这些感受,转化成滋养他心灵的力量。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过于偏重问题分析,而对于如何正面引导和培养,尤其是情感层面的培养,则显得有些不足。所以,《多梦的人生》这个名字,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个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建设性的方向。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这本书究竟能为我,为我的孩子,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改变。
评分《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我常常觉得,现在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却似乎与自己的内心渐行渐远。他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不一定懂得如何去感受,如何去表达。这本书,正是针对这一痛点,提出了“培养青少年抒情力”的独特视角。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感的觉察与表达”的章节,它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去认识自己的情绪,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情感,并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这对于那些不善言辞、或者容易被情绪困扰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指引。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文学创作,而是将抒情力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明白,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与人沟通,都可以是抒发情感的载体。这让我看到了,培养抒情力,不仅仅是为了写出优美的文章,更是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加丰富、更加完整的人生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伙伴,帮助他们建立起坚实的内心世界,拥有面对未来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当我翻开《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这本书时,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温度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引人遐想的意味,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对于青少年来说,除了知识的学习,情感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甚至更为长远。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淹没,而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多梦的人生》这本书,恰恰是要唤醒这份沉睡的情感,引导青少年去感受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发现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美好。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引导青少年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或行动”的内容。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们并非没有情感,而是不知道如何去捕捉和表达。这本书,或许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抒情力”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一本关于“人生”的书。
评分读完《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正触及到了当代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情感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情感的细腻。这本书,以“抒情力”为切入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引导青少年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情感素材,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表达”的内容。它打破了“抒情”与“生活”之间的隔阂,让孩子们明白,情感的表达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根植于生活的点滴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在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能够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支撑,能够用细腻的情感去感知世界,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它不仅仅是关于“写”,更是关于“感受”,关于“理解”,关于“成长”。它让我想象到,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青少年,都能成为一个更加有温度、有深度的人,拥有一个更加“多梦”、也更加精彩的人生。
评分我是一位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当我看到《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了。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用碎片化的信息来填充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抒情力”这个词,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能力,它关乎一个人的敏感度、同理心,以及对美的感知力。这本书,恰恰致力于培养这种能力,这让我觉得它非常有意义。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将“多梦”与“抒情力”联系起来的。梦境往往是潜意识的流露,是情感的具象化,而抒情力则是将这种内在的感受转化为有意义的表达。这本书,或许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探索内心世界、释放情感压力的途径。我希望它能引导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不迷失方向,不失去自我,能够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青少年内心深处的独特风景,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方向充满了期待。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无意间看到《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正是我一直寻找的。我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在各种电子设备的包围下,似乎失去了很多与自然、与真实情感连接的机会。他们习惯了快速的获取信息,习惯了浅层的互动,而对于那些需要耐心去品味、去感受的东西,却越来越陌生。这本书的书名就有一种淡淡的诗意,让我感觉它不会是那种冰冷、说教式的书。它更像是一个温柔的引导者,邀请青少年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引导青少年表达内心情感”的部分,因为这正是我作为家长最头疼的问题。我的孩子常常会问我一些很哲学的问题,但当我反问他的时候,他又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本书,或许能教会他,也教会我,如何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沟通。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时,能够有一个出口,能够有一个方式去消化和理解,而不是憋在心里。我坚信,一个有抒情力的人,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评分读完《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触及到了我一直以来对孩子教育的困惑。作为一个家长,我常常在想,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是否过于强调了分数和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抒情力”这个词,在当下或许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恰恰是它,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深度和温度。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作者对于青少年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关怀。它不是简单地教孩子如何写出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去感受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观察与感受”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是没有情感,而是不知道如何去捕捉和表达。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练习,帮助孩子打开心扉,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去连接外界的万物。这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回避现代社会对青少年带来的冲击,反而将其融入到引导中,让孩子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坐标。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给青少年的,很多成年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去抒情,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评分《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来说,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读物。我常常在课堂上看到一些学生,虽然他们的学业成绩可能很优秀,但他们的眼中却缺乏灵动,他们的表达也往往流于表面,缺乏真情实感。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紧张的教学进度中,为学生们留出更多滋养情感的空间?这本书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答案。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方法和练习。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想象力与情感联结”的章节,它巧妙地将文学创作的技巧与情感的抒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看似“玩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我曾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小练习引入到我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的反应非常积极,他们开始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去记录自己的心情,甚至开始尝试用诗歌、散文等形式来表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培养学生的“抒情力”,并非是“务虚”的事情,而是能够切实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打破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壁垒,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和有温度。
评分《多梦的人生:培养青少年抒情力》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使用那些陈词滥调的教育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去探讨青少年情感世界的培养。我喜欢书中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它不强迫、不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有趣的练习,慢慢地打开孩子的心扉。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观察与记录”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可以成为抒情的素材。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匆匆而过,没有停下来去感受。这本书,就是鼓励孩子们放慢脚步,去发现美,去感受爱。而且,它并没有回避现代社会给青少年带来的困惑,反而将这些融入到引导中,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抒情力”,更是关于“生活力”和“创造力”。一个懂得抒情的人,往往也更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更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这本书,让我对青少年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