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大家读2012年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十二岁的混血儿,艾美,暑假时到台湾的外婆家玩。一天凌晨,艾美发现后山有奇异的火光相互追逐。她好奇的出去观看,认识了同龄的少女刘影木,两人成了好朋友,艾美也因此经常出入刘家。
有一次艾美跟影木出门,遇上一群不良少年。这些少年似乎都有超能力,幸好,影木的哥哥允祁出手救了她们,也因此,艾美知道刘家人都会法术。更让人惊讶的是,艾美发现自己体内似乎也有着神奇的能量,只是她不会施展。于是,刘家人带领艾美修炼,教她使用自己的能量。
后来,艾美发现那群不良少年,其实是一群狗精,他们正准备进行一场害人的计画,而首脑正是黑鱼精赵禔。赵禔告诉艾美,他的原始身分,是古代宋朝的皇子,在一场王储争夺中,被李妃杀害,丢到水池里,于是灵魂附在黑鱼身上,修炼成现在的模样。他知道艾美拥有特殊的神力,希望借由这神力帮他完成统治天下的大业,可是艾美不答应,还积极展开对抗赵禔的行动...
得奖记录 推荐序
点燃孩子心中想像力的蜡烛
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
《西游记》是我儿子的启蒙书,从小到大,他每天都要拿起来读一下。想不到就在一九九七年,《哈利波特》出来后,《西游记》从此被放在一边。
我很不解,我觉得《西游记》比《哈利波特》好看多了,不但想像力丰富,文辞优美,还有很多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我问他为何喜新厌旧?他说:《西游记》里都是古人,《哈利波特》里的人物年龄、讲的话、用的词、生活的习性跟他差不多,他很认同;而有了认同,自然会产生同理心。这样的同理心使得发生在哈利波特身上的事情好像发生在他身上一样,所以他会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紧张、欢乐、悲哀,因此他比较喜欢看《哈利波特》。
我当时想,好可惜,台湾怎么没有人写像这样的小说呢?我们的想像力一点也不比外国人差,我们还有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狐狸精、九头鸟、千里眼、顺风耳……光是妖怪就比西方的女巫多上几百倍,如果有人写,一定强过《哈利波特》。
我很高兴,现在终于看到一本国人所写的奇幻小说了。这位作者的想像力完全不输给《哈利波特》的罗琳。作者把主角订在十二岁,很聪明,这正是作梦的年龄,我儿子看《哈利波特》时,也刚好十二岁。这本书像《哈利波特》一样,老少咸宜,我今年六十五岁,拿起来看也是一直看到完才放下。作者利用中国传统的投胎转世、前世今生等观念,劝人行善,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观念巧妙融入故事中,寓教于乐。
我喜欢女主角艾美,因为她美丽、善良、彬彬有礼,却又古道热肠,敢见义勇为。到第二集时,更喜欢艾美的妈妈庄姝——她是一只善良的鸟精,为了报答救她一命的主人,甚至愿意牺牲已修炼到不死的人身,重入轮回,那段爱情写得荡气回肠,很令人感动。
我母亲以前常说「人善就美」,真是没错,善的人慈眉善目,看起来就舒服。庄姝又善又美,她看到有只红嘴相思鸟被关在笼子里,就想去救牠,差一点赔上自己的性命。当你看到这里时,就会恍然大悟,为什么艾美这么爱打抱不平了,原来这是她妈妈的遗传。作者在第一集中,埋下许多伏笔,到后面慢慢揭开面纱,设计得很好。
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我想孩子会很喜欢,因为读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历史小说。我们的课本限于篇幅,只有骨架,孩子实在不容易记得几千年来的皇帝和朝代,但透过小说就不一样了,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中国大乱,有一大堆人名要背,考试时常张冠李戴,把陈有谅、张士诚弄错。当年我的同学在念这一段时,痛苦不已,但是我没有,因为野史看多了,他们不再是书本上的人名,而是活生生的好汉,所以读起历史一点不吃力。本书中穿插的历史虽然不多,但父母若有心,也可以讲出很多相关的历史故事来,如从「黑鱼精」就可以带出「狸猫换太子」。
民国五十年代,初中联考曾有个作文题目叫「假如教室像电影院」,现在想「假如课本像武侠小说」,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快乐些?我们鼓励孩子发挥他的想像力去作白日梦,我更鼓励作家帮孩子写激发他们想像力的故事书来。吴承恩一直是我心中的伟人——中国第一大文豪,他给了无数孩子快乐的童年。假如我们请学生举一个全中国小孩一听到名字都会笑的人物,非孙悟空莫属。
吴承恩走了几百年,一直没有吴承恩再出现,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有人能像吴承恩一样,继续点燃孩子心中想像力的那根蜡烛,让阅读永远是件快乐的事。
作者序
延续童年的欢乐幻想∕陈郁如
一定有人想问我,妳不是都在画画、开画展吗?怎么忽然想到写小说?
其实,对我来说,也不算忽然,我一向喜欢看书,记得小时候,每次月考完,我最想得到的奖赏就是去书店买新书。在没有电脑没有网路的年代,看书是我最大的乐趣。每次看到作者可以用文字,将主角的个性,故事的场景,紧凑的剧情淋漓尽致的描写出来,都觉得非常过瘾。对我来说,画画跟书写,虽然使用的素材不同,一个是颜料,一个是文字;呈现的面向也不同,一个涂抹在画布上,一个印刷在纸张上;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想法、意念、情绪以及感受的。
那,在这套书中,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很单纯的,我想给孩子们一个有趣的故事。
随着成长的过程,孩子们会发现:要遵守的规定越来越多,面对的现实越来越残酷——原来人类不能飞翔,小猫不会跟你说话,小精灵并不存在,药房里也找不到长生不老的药草……可是在故事里,我们可以让想像力跟着作者的笔触翱翔,随着书中主角的经历,置身在迷人的故事情节当中。
这几年,我和孩子一起看了很多奇幻小说,我们都被书中丰富的想像力深深吸引,不管是《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学校,《黄金罗盘》里的守护精灵,还是《墨水心》里可以进出书本的特异功能,都让人神游其中,再三回味。放下书本后,孩子们甚至还会去壁橱找出所有的扫把,看看哪一枝可以带人飞上天,或吵着要买一只宠物,希望牠跟自己有心电感应,要不就大声念出书里的句子,希望把里面的黄金念出来……
这些有趣的故事,延续了我们童年的欢乐幻想。
阅读这些精采的故事,我们很自然的熟悉了巫师、精灵、吸血鬼、飞龙、独角兽等等神话角色。但同时,我不禁想到,我们自己的元素呢?在东方神话中,我们也有很多丰富的角色,他们各有神通,法力无穷。只不过,像孙悟空、猪八戒这样老少皆知的角色并不多,很多人甚至没听过穷奇、狻猊、赑屃、相柳等神兽精怪,更不用说熟悉牠们的长相与个性了。
所以,我想写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少年奇幻小说,用我们的人名、地名,而不是拗口的西方词组;用我们的古老元素;用我们熟悉的文化来撰写。
在这个故事中,我安排了一个混血小女生艾美,她暑假来台湾游玩,无意中认识一群动物精,经历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冒险故事。从小,我就特别喜欢《白蛇传》凄美的情节,于是刻意安排故事主角不是人类,而是动物。这些动物借由道家「修炼」的过程,拥有人性,进而拥有人的形体——这个梗不仅有趣,也是西方奇幻素材中所没有的。
而这些动物在「修炼成精」的过程中,历经了不同的人类历史朝代,因为本性有善有恶,修炼的目标也各有不同,结下许多错综复杂的恩恩怨怨;成精后,加上幻化成人形的角色与背景,让我在书写时得以延伸更多细节,穿梭古代与现代,从现实世界写到奇幻世界,可以挥洒的空间无穷宽广。
同时,我找来《拾遗记》里的「影木果实」贯穿整个情节,也使用《山海经》、《神异经》等古代神话书册里的角色来丰富这个故事。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一边找资料,一边吸收这些「新的旧知识」,深深希望,经由这个故事,可以介绍给孩子们(甚至大人)更多东方古老的奇幻角色,让读者知道,除了龙啊,凤啊,麒麟啊,我们的古老传说与典籍里,还记载着许许多多玄妙的神兽精怪。
学校的教科书已经够僵硬了,坊间的励志丛书也随处可见,因此,虽然在故事中,我融入不少历史典故,像是北宋徽宗的时代背景、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来由;也介绍了不少古代的文物,像是玉器、砚台、瓷器、多宝格、香包……等等,但我选择用幽默的笔调呈现,让读者得以自然感受我们古老文化的美妙之处。
尤其是故事中,混血的少女主角对中华文化一知半解,以她对语言的误解,还有她的眼光跟角度来看待阴阳五行,运气练功等东方传奇,自然会产生不少趣味的对话,所以这部小说即使篇幅很长,但充满了轻松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这部小说分成三集呈现,阐述了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但每一本又有各自的结局。
第一集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少女艾美来到台湾,认识了外婆的邻居,后来发现他们的真实身分,居然是动物精!艾美跟这家人相处愉快,却无意中卷入另一群动物精的阴谋策画,奋力抵抗之余,也意外发现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第二集的主角换了人,叙述手法也改成第一人称。在这一集里,我将故事背景带到中国古代,描述女主角(鸟精),与男主角(人类)几世相遇相知的故事。当中,也交代了其他动物精的来历,解释他们彼此间发展出来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还有面对邪恶狼精时的携手合作与努力。读者看完这集之后,就会对艾美的身世有了详细的了解。
第三集的主角仍是艾美。承接前两集,这次她将来到一个神祕的地方,展开另一段瑰丽奇幻的视野,挽救心爱的亲人,完成她的使命。
很多人告诉我,不要写长篇故事,因为台湾小孩没有时间跟耐心阅读厚厚的书。可是我不相信,当三大本的《墨水心》,七大本的《哈利波特》可以在台湾热卖,我绝对相信,台湾的小孩有这样的深度、这样的能力,去阅读这样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奇幻小说。希望读者可以从这套小说中找寻到乐趣,唤醒童年时期的欢乐幻想。
这本书就像一本通往另一个次元的钥匙,开启了我对自然界隐藏力量的想象。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书名中“秘密”两个字所吸引,我总觉得,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我们尚未触及的奥秘。作者并没有用枯燥的科学术语来堆砌,而是用一种充满故事性和画面感的方式,将这些“秘密”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那些“不被看见”的生命力量的描绘,比如微生物的奇妙世界,或者植物之间看不见的交流网络。这些内容让我感到既新奇又震撼,原来在我们脚下,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生命体系,而我们却浑然不知。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动物,它更像是一次关于生命本质的探索,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与自然界其他生命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探险家,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我踏上了一段充满未知和惊喜的发现之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被刷新了!我一直认为动物就是按照本能行事的生物,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了动物们在生存、繁衍、社群互动等方面的“秘密”。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动物之间复杂沟通方式的描写印象深刻,比如它们是如何通过气味、声音、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的,以及这些信息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含义。这让我联想到人类的语言,虽然我们拥有复杂的语言系统,但有时候我们反而不如动物那样直接和纯粹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书中还探讨了动物的“社会结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昆虫,它们拥有比人类社会还要严谨的等级制度和分工协作,这让我不禁思考,在我们追求所谓的“文明”和“进步”的过程中,是否丢失了某些原始而珍贵的联系?我开始反思,我们人类在地球上是否真的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还是只是众多生命中的一种?这本书让我对“智慧”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人类的思维模式,而是看到了生命形式多样化的智慧之光。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简直太吸引人了,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的时候,就被封面那神秘又充满想象力的插画深深打动了。虽然书名里带着“动物精”,听起来有点奇幻,但我一直对动物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身上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智慧和秘密。我当时就立刻把它买回了家,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文字功底所折服,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动物王国。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各种动物习性的细致描绘,不仅仅是表面的行为,更能深入到它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甚至是对世界的感知。我总是在想,那些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动物,比如一只在街角休憩的流浪猫,或者一只在树林间飞翔的麻雀,它们的小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它们有没有我们人类难以想象的复杂情感?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发现它们身上蕴含着多么巨大的能量和智慧。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去模仿一些动物的姿态,去感受它们所处的世界,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傻,但却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联结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让我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生命的连接感”。我一直觉得,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而又深刻的联系,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揭示了这种联系的冰山一角。作者笔下的“动物精”,不仅仅是想象出来的生物,它们更像是作者对生命本质的一种隐喻,是对那些我们尚未理解的生命力量的一种探索。我被书中关于“自然界的和谐”和“生命的力量”的描绘所打动,它们让我看到了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融入了这幅宏大的生命画卷中,成为其中微小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我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珍视我们所处的这个奇妙的世界。
评分《动物精的祕密》这本书,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梦境,但这个梦境又是如此真实,如此贴近生命本身。我非常喜欢作者的想象力,他能够将现实中的动物行为赋予一种超乎寻常的意义,让它们变得更加神秘和令人着迷。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动物的语言”的描绘所吸引,作者似乎能够洞察到动物们之间无声的交流,能够理解它们那些我们人类无法听懂的“话语”。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人类是否过于依赖语言,而忽略了其他更原始、更直接的沟通方式?这本书让我对“沟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心灵的碰撞,是生命之间的共鸣。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在书中,学会了用一种新的“语言”去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难度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它所引发的思考却是无穷无尽的。我之所以会给它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它成功地打破了我对“动物”固有的认知框架。我之前总认为动物就是一种单纯的生物,按照本能行事,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它们身上隐藏着的“人性化”的一面,或者说,是生命共有的情感和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动物的记忆”和“动物的传承”的描写,这让我觉得,即使是生命短暂的动物,它们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存在方式!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去思考,去感受。我感觉自己在这本书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看待世界和生命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一次颠覆性的阅读体验!我抱着好奇心翻开,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以至于最近一段时间,我的脑海里总是充斥着书中的各种画面和概念。我尤其着迷于作者对于动物“情感”的解读,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动物没有情感,或者它们的情感很简单,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它们的喜怒哀乐,它们的爱恨情仇,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和深刻。我被书中描绘的一些动物为了保护家人而展现出的英勇行为所感动,也为它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痛苦所触动。这让我开始质疑,我们人类是否过于傲慢,认为自己是唯一拥有复杂情感的生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韧性,也看到了生命之间共通的情感连接。我感觉自己好像重新认识了“感情”这个词,它不再仅仅是人类专属的体验,而是贯穿于所有生命的脉搏之中。
评分我承认,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纯粹是因为它带有的那种“神秘感”和“奇幻色彩”,我总觉得这样的书能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我才发现,它所蕴含的远不止于此。作者笔下的“动物精”并非是凭空捏造的神话生物,而是作者对现实世界中动物行为、生存模式、以及它们与环境互动方式的一种诗意化的解读和升华。我被书中那些细节描绘所打动,比如一只狐狸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形躲避天敌,或者一群蚂蚁如何分工协作搬运食物,这些在现实中看似平凡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平凡”中的“不凡”,也让我对那些在自然界默默生存的生命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动物精的祕密》简直就是一本奇幻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合体!我向来对那些充满想象力但又不失科学依据的故事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作者在描绘动物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局限于我们已知的科学常识,而是大胆地运用了许多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设定,但同时,这些设定又都建立在对动物习性、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之上,使得整个故事既虚幻又真实,既离奇又合理。我被书中那些拥有特殊能力、能够与自然元素产生共鸣的“动物精”所吸引,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增添故事的趣味性,更像是作者用来探讨生命与自然之间神秘联系的一种隐喻。我常常会幻想,如果我能拥有其中一种能力,会是什么样子?这让我对大自然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之心,也对生命的无限可能充满了好奇。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震撼。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轻松的科普读物,但没想到它却触及了如此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作者通过对“动物精”的描绘,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集体意识”的探讨,一些动物群体似乎拥有着一种超越个体智慧的连接,能够共同完成一些匪夷所思的任务。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人类社会中的群体行为,我们是否也同样受到某种看不见的“意识”的驱使?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我对生命这个宏大的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一场深刻的冥想,从书中汲取着力量和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