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化身」似乎是我的一种欲望,与「自恋」成为相反的趋极。明知不宜作演员,我便以写小说(其实属于叙事性散文),用「第一人称」疗慰、来满足「分身欲」、「化身欲」,宽解对天然「本身」的厌恶。
离别,走的那个因为忙于应付新遭遇,接纳新印象,不及多想,而送别的那个,仍在原地,明显感到少一个人了,所以处处触发冷寂的酸楚--我经识了无数次「送别」后才认为送别者更凄凉。 --摘自〈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温莎墓园日记》是木心的小说选集。木心曾说,他的短篇小说可说是一种叙事性散文,就像音乐上的叙事曲。
本书取材驳杂,型态多变,时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有典型的故事新编,寓有人心不古的感慨;在生活广度以及人性深度等方面多所探索,分别表现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与轻;牵涉到对于爱情的种种想法跟记忆;悼亡生命中几位友朋行过的感怀述事。
《温莎墓园日记》叙事平缓,不追求情节上的起伏,而变成淡淡散散的,像散文般的格局铺展开去。写着月淡如水的故事,没有冲突,没有煽情,充溢着一湾泓水,淡定如神,却写出了一个灵动的世界,用透澈而节制的笔调,描绘出人生的无奈、情愫、重聚、别离与生死。
作者简介
木心
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乌镇,自幼迷恋绘画与写作。十五岁离开乌镇,赴杭州求学,1946年进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不久师从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直到十九岁离开杭州去上海。五○至七○年代,任职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参与人民大会堂设计。画余写作诗、小说、剧作、散文、随笔、杂记、文论,自订二十二册,「文革」初期全部抄没。「文革」中期被监禁期间,祕密写作,成狱中手稿六十六页。1982年远赴纽约,重续文学生涯。1986至1999年,台湾陆续出版木心文集共12种。
1989至1994年,为旅居纽约的文艺爱好者开讲「世界文学史」,为期六年,陈丹青为其学生。2003年,木心个人画展在耶鲁大学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巡回,画作受大英博物馆收藏,这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家中第一位作品被该馆收藏,2006年,木心文学系列首度在大陆出版,同年,应故乡乌镇邀请,回国定居,时年七十九岁。年底,纽约独立电影制片导演赴乌镇为其录制纪录片。2011年12月21日凌晨三时,在故乡乌镇逝世,享年84岁。
编辑弁言
序
美国喜剧
一车十八人
夏明珠
两个小人在打架
S O S
完美的女友
七日之粮
芳芳NO.4
魔轮
月亮出来了
第一个美国朋友
寿衣
静静下午茶
五更转曲
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双重悲悼
飘零的隐士
同情中断录
出猎
西邻子
温莎墓园日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