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母亲的离去,我才渐渐看清楚许多事情的真相……
最赤裸深刻的生命省思!小野生涯颠峰之作!
七个人生问答题,勾引出那些难以言尽的人间温情世故……
人生有许多的「原本」与「后来」,有些事,
似乎真要随着生命的经历,我们才会慢慢的懂了。
原本十六岁那年,我从第一志愿的初中毕业,却考上第六志愿的夜间部。我以为人生将从此黯淡无光,后来才发现,空出来的白天成了我未来创意的养分来源……
原本我以为自己称得上孝顺友爱,后来当妈妈接受採访时竟说不出我做过哪些事,我才惊觉自己真是个大不孝的孩子!
原本我觉得有些人总是带给我痛苦和麻烦,后来在协助一名小六生完成寒假作业时,我才领悟到自己拥有很多,何必吝啬?
原本我以为担任电视台要职,就是成功人生的表征,后来让我最感自豪的,竟是在谢幕离开时那抹昂然无愧的心情……
这本书,是小野最赤裸坦诚的告白与回顾;更是你我在面对每一阶段人生,最勇敢的开端!
如果你才20多岁,本书是你预习人生的指南;如果你30多岁,本书是你练习人生的参考;
如果你已过40,本书是你激励人生的心灵鸡汤;如果你和小野同一世代,那么,本书将陪你温习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小野
1951年生。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前往美国研究分子生物学。曾担任国立阳明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助教。
1981年,进入中央电影公司服务,结识导演吴念真,并与几位朋友一起合作推动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为「台湾新电影」运动奠定基础。1990年代初,担任由《远见杂志》所投资「寻找台湾生命力」电视影片的策画及总撰稿。曾任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台北电影节创始第一、二届主席;2000年出任台湾电视公司节目部经理;2006年出任华视公共化后第一任对外征选的总经理。
小野以《蛹之生》一书成为70年代畅销作家,其创作类别丰富多元,并屡次获奖肯定,包括联合报文学奖首奖及五度入围电影金马奖,并以《恐怖份子》《我们都是这样长大》《刀瘟》等获得英国国家编剧奖、亚太影展及金马奖最佳剧本奖;1990年中国时报举办读者票选「四十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蛹之生》一书获选为民国60年代十本书之一。
其相关创作已超过百部。在书写第一本书《蛹之生》时,他以青春热情与世界对话。30多年后的今天,小野更加用心用情,与每个人分享生命中需要时常温故知新的人生课题。
【自序】七个问答题的人生考卷
辑一 你是谁?
我妈妈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她的天真傻气直接豁达,才像个没长大的小孩子,我们才敢在她告别式这样没大没小的。这是我们最幸福的地方。 可是也因为妈妈的离去,我才渐渐看清楚许多事情的真相。
.断奶后,认识自己的开始
.作家的条件
.这真是天方夜谭呀!
.鬼字
.黄牛慢走,火车快飞
.妈妈熘掉了
辑二 找到你的信仰了吗?
如果要用很简单的几个字来形容自己的人生,我想到「失败」这两个字。十六岁那年,我从第一志愿的初中毕业后,考上了第六志愿的成功中学夜间部,在爸爸心目中,这是一次「无可挽回」的失败,他跪在我面前,如同面对世界末日般痛哭失声:「儿子,一切都完蛋了啊!」
.失败后,寻找快乐和信仰
.蒙古HAYA
.天生反骨
.李安教会我的两件事
.起飞前的昂然
.离开时的身影
辑三 谁是你灵魂的主宰?
我遇到凤飞飞的时候,她已经成了母亲,和年轻时候的清纯可爱俏皮比起来,多了一种慈爱、温柔和坚毅。或许是因为对同时代人的了解,我总是会看到她比较隐藏、压抑、倔强的内心世界,就像此时此刻她所作的决定一样。
.被触动的灵魂,不寂寞
.今年三月,我们新加坡见
.窗外幻想的风
.爱的教育
.海星和飞机
.六月夫妻
.局外人
.莫迪里尼亚和倒立先生
辑四 如何与大自然愉快相处?
「真是了不起。」我由衷的赞美着。 我亲眼目睹小男孩的父母亲在工程结束后,带着小男孩在昏黄的灯光下,将所有沾满烂泥的工具一件件慢慢洗干净。我默默的看着这一家人,内心燃起无限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走近之后,我就是他
.入空山带宝藏而归
.替我回罗山
.花莲好近
.大雨中的樱花手作步道
.荒废的果园
.8A
.荒野中的千里步道
辑五 你愿意与谁同行?
我拿起相机拍下这一瞬间的宁静时刻,三个老朋友在后台各做各的,等着上场表演,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静悄悄的离去,只对他们点了点头。我想起金士杰在兰陵剧坊三十週年的公演会上,说的那句经典开场白:「我们就这样一起老去,好屌。」
.没有人是陌生人
.在你的前戏中热舞
.人间昏迷
.带一片风景走
.老妇人的半碟冷菠菜
.另一种乘着光影去旅行
.雨中的告别式
辑六 人为什么痛苦?
我不会忘记十八岁读高中时的那场三千公尺比赛,在台北市立体育场的跑道上,我演出的逆转胜。尤其是蓝色背心上印着「夜间部」的字样,像是一种羞耻和痛苦的印记,一种「次等的」「失败者」的符号。我心里明白,我会赢得最后胜利,因为我是有备而来。
.最大的幸福,总是在痛苦后
.痛苦形塑自我
.暗夜相逢
.投篮机的启示
.躺下来聊天
.再好好爱我一下吧
.坐在隔壁的三毛
辑七 如何获得幸福?
「其实啊,老李,你在初中得到许多老师满满的爱,你很幸福,我一直很羡慕你。」 老李的话像当头棒喝打了下来。是啊,虽然曾经有老师羞辱过我,但是疼爱我的老师更多啊,他们简直将我当「稀世珍宝」一般的疼爱,我怎么只记得那些不算什么的羞辱呢。
.幸福的784 / 999
.这样大家都方便
.妈妈的脚底按摩
.两个姊姊在树上
.你到底在哪里?
.画美丽的脸给有缘人看
.如夏之春
.流浪者阿默
自序
七个问答题的人生考卷
下课铃声终于响起,我起身缴出了这张写了很久的考卷。这是一张关于「人生」的考卷,上面有七个问答题。不是是非题,也没有选择题,所以我无法预知这次考试的分数。
我的人生始终被考试所困,最近还常常作考试考坏的噩梦。或许我从小就被过度期待,所以患得患失永无宁日,或许我渴望成功太想赢过别人,所以我无法承担考坏的结果。最近一次的噩梦是参加两天一夜的联合考试,第一天考完后住在考场的宿舍里面,夜里无风无声也无人,彷彿世界末日,同学提醒我要去打个卡证明有来考试,我连打了好几次都没有见到自己的名字被显示出来。在一旁的同学警告我说,打一次就好了,名字已经输入但不会显示。打两次以上等于白打,电脑无法判读。他说:「你完蛋了!你等于没来考试。」我从这个悲惨的梦境中惊醒过来。我的名字被我自己重复打了几次后变成了空白?那,我到底是谁?这不正是我刚刚才缴出去的那张考卷上的第一题吗?
第一题 你是谁?(你认识自己吗)
「我是小野。」通常我会对着电话自我介绍。随着时代渐渐走远,对方没有听懂的机会越来越大。「什么?小姐?怎么听起来很像男生。」不然就是「哦,小叶,你死去哪里啦,大家都在找你。」或是「你是日本人啊?」于是我很不情愿的多加了两个字:「我是作家小野。」这样好多了。如果在网路搜寻也是同样的结果,如果不加上「作家」两个字,跳出来的会是小野丽莎、小野惠令奈、小野真弓、小野洋子,如果用图片来搜索可是更精采了,一堆的性感裸照跳出来。就算加了作家,也有可能跳出「小野不由美」。当初我应该直接用出生时爸爸给我的名字「小埜」当笔名,就不会有这些麻烦了。「埜」是野的古字,在泥土上种两棵树变成埜,多么简单。「若有一天当我回归尘土,请在上面种下两棵树吧。」我对着身边的亲朋好友这样说。「难怪你那么喜欢种树。原来是你出生时就决定的了。」有人这样替我解释。
是的,我指的是死亡。唯有死亡等在路的尽头,才能显得出每个人活着的不同意义。人并不是因为死亡逼近了才会去想死亡,人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知觉到生命是会消逝的,通常那就是长大成熟的开始,也是自觉的起点。我从出生后就哭个不停,妈妈要断奶也哭,下课妈妈没来接我也哭,小三轮车被姊姊碰了也哭,妈妈说我因为常常大声的哭,「哭得连睪丸都缩进去了,还得去找医生帮忙拉出来。」
爱大声哭的孩子很不快乐吗?我能确定的是,我有一个很不快乐的爸爸,他的不安、恐惧、悲伤和愤怒深深感染着我们一家人,但是他是自觉的,他知道不可以将这些情绪影响孩子,所以他也常常努力营造着某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家庭氛围,但是在同一个屋檐下,谁都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妈妈是个随遇而安的奇女子,如果不是她这样包容、达观、慈悲、智慧的个性,是无法忍受爸爸那种不停释放出来的悲情和绝望的。我们常常觉得妈妈的存在,只是爸爸的影子,无声无息,却从没放弃过她对家人的爱。
妈妈离开人世三年了,就在她离开我的那一刻起,她的存在感觉越来越清楚而强大,原来,她早已化成了我的骨肉,我从那一刻开始认识了自己,故事就从妈妈的告别式说起吧。我唯有努力摆脱自己所创造的那个被称为作家小野的身段,才会找到原来的自己,这是我这些年才懂的事。
第二题 人为何而活?(找到你的信仰了吗?)
「大多数人是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的,甚至于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等着别人来指点迷津。」我的朋友杨德昌导演生前最常这样说:「所以我们要拍电影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每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有着各式各样的可能,作出自己的选择,找到自己相信的东西,勇敢活下去。」
有个在少女时代从乌克兰逃到德国的翻译家,花了大半辈子的力气把杜思妥也夫斯基五本厚厚的小说翻译成德文,我在「一个女人和五本大象」的纪录片中看到她驼着背还在灯下继续翻译着书,不假他人之手,自己煮着晚餐。我看着她已经弯成一个「问号」的老迈身躯,想她的人生应该没有「问题」了吧。纪录片「漫步音乐园」记录瑞士的视障音乐家走访各地去收集各种音乐和声音,将人的感官、记忆、心灵和身体重新组合后,协助身心障碍的孩子们建立对外沟通的能力。音乐家把自己活得像一个直挺挺的「惊叹号」!我羡慕那种很清楚自己的人生要做什么的人,更敬佩自己人生有残缺,却愿意穷其一生去帮助弱势群体的人。我在生命中遇到过一些非常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的故事让我同样的震撼和感动,他们都能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毫不犹豫往前冲。
我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的梦想,但是我更想要成功,我常在梦想和现实中摆盪着。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我告诉自己不要为世俗定义的「成功」而活,要为自己真正相信的真理而活。不要只想当个出锋头的英雄,要学习当个配角,一个倾听者,积极追随许多前行者完成梦想,也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年轻人实现理想。我的故事将从我的失败经验开始。当我能完全臣服于自己的失败,洞穿了自己的脆弱和不足之后,反而成为一个完整可爱的平凡普通人。这是这些年我越来越清楚的事情。
第三题 谁是你灵魂的主宰?(谁影响你最深?)
如果生命是一条长长的河流,那么我的生命是一条被称为「和平」的河。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住在和平西路二段,靠近植物园侧门的一处「三不管地带」,是注定在后来的都市计画被铲除的临时建筑。
十九岁那年,大学联考放榜后,我跨过了一条界线,来到了和平东路一段旁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开始我学习生物科学的岁月。虽然后来我从事的工作和生物科学无关,但是这四年密集的生物课程和各种实验,引爆我体内巨大的能量,我带着这样的能量和对世界的看法,闯进和生物科学完全不同的领域,虽然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就是这种「格格不入」让我替自己开出了一条和传统不一样的道路。直到有一天当我离开了电影和电视的工作后,朋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都说:「你怎么看都还像是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不像是蹚过电影或是电视的人。」
是啊。当年我去中央电影公司上班时所带的笔记本是师范大学实验用的笔记本,我在笔记本上写着:「白鸽计画」,「白鸽」代表的是清纯、勇敢、飞翔。我还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只像是待宰的跛脚鸭子,当然事后被解释成「像火焰般燃烧」的青鸟。白鸽计画发展出后来的「台湾新电影浪潮」,我在这个关键时刻遇到了许多天才型的编导,我深深受到他们的影响。
所有理想的源头,都来自那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我也在那个年轻飞扬的学生时代成为「作家小野」。我们这一届的师大生物系同学最常开同学会,在同学会上我经常说着当年的笑话,像我们的合唱团,我们的篮球队,我们毕业时出版的班刊「小蝌蚪」,还有彼此的爱情和友情,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我会成为一个像春蚕吐丝般的作家,是因为我大学时选择了单纯、理性的生物系,虽然后来我放弃了在生物的领域继续深造,但成为作家的路就是要这样绕一大圈才能彻底走出来的。这道理我完全懂了。
第四题 如何与大自然愉快相处?
虽然我从事和生物科学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时间不很长,但是却常常会有一些铭刻在灵魂深处的东西让我魂牵梦萦,我会很自然的走向海洋或是森林里。我常常想起和同学们在黑夜的森林里搭着帐篷,挂起白布幔点着灯来吸引夜间的昆虫,尤其是大量的蛾。如果在森林的帐篷里醒过来,发现窗户上全是没有离开的蛾,我就会想起很诗意的句子:「我的梦就像是停在窗前的皇蛾,瞪着两个假眼看着我。」
或许我最后选择了创作当成是一辈子的志业,是因为我在大自然中看到了无穷无尽的诗意。我走进大自然把自己想像成树蛙、宽腹螳螂,我就会和牠们在大自然中相遇,他们也会教导我一些生活在水泥丛林里无法体验的感觉。
我走在一条植着山樱花的「手作步道」上,这条步道是由许多志工们配合政府相关单位用智慧和劳力合力完成的,他们阻挡了水泥道路的入侵,让步道四周的动植物共存共荣。人类的生命源自于大自然,所有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在大自然里都可以找到解释,这样的信念我越来越坚定。
第五题 你愿意与谁同行?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不少世俗定义的「大人物」或是「名人」。曾经听过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以本身的经验教导另一位刚跻身为大人物的人说:「建立人脉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找到某个领域的关键人物和他认识,就可以拉出一脱拉库的人,找到几个关键人物后,很快就建立了网状的人脉。」还有一个企业家告诉我说,他从来不会丢掉任何一张名片,并且还会在名片后面写着这个人的特征样貌:「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人和机会。」他们都很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有些父母苦心积虑的送孩子去读贵族学校的理由,也是替孩子将来的人脉打点基础。他们的行为和想法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喜欢现代人经营那种有目的、功利性的人际关系,那叫做「公关」,是虚假的,是经不起考验的。
那么,就从一封陌生的小学生的来信说起吧。我曾经对于每天不断出现在信箱对我有所要求的信件感到烦躁不安,可是当我用愉悦的心情去面对时,才知道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原来我可以轻易让对方感到满足和快乐。就算是婉拒也可以是那么心平气和。
第六题 人为什么痛苦?
人的痛苦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生命中经常会有歉疚和哀伤,从很微小到极巨大,到不可承受?这个问题要去问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我高中时代的最爱。
悲观厌世的天才哲学家叔本华不相信人类会有真正永恆的快乐,他觉得人类永远会被痛苦折磨着,因为人类有旺盛的生命力,会不断产生意志力和无穷的欲望,当这些意志力和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痛苦;就算暂时满足了,很快又会有新的意志力和欲望,然后又会陷入无止尽的痛苦中。但是痛苦对于想要创作的人不是件坏事,往往最好的作品都是在巨大的痛苦后产生。所以我的初中老师朱永成介绍我看《贝多芬传》。我终于相信人生的痛苦是无时无刻不在,也无所不在的。人要学习的是对痛苦的承受能力。
我的高中时代过得非常自卑而痛苦,所有的欲望都被压制,尊严也常受到无情的践踏。于是我参加了长跑比赛和歌唱比赛,我要锻鍊另一种能继续忍受痛苦的意志力,以免被痛苦和恐惧给吞没。如果师范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天堂,那么我的高中夜间部的生活无疑是地狱。而我和地狱共存了三年。
人生历经不同的痛苦煎熬后,我终于了解,学习如何化解痛苦,还不如练习用一种自我解嘲的幽默方式,慢慢将痛苦吞食,或许在某一瞬间,还会有甘甜的滋味在喉间。
第七题 如何获得幸福?
这一题应该是前面六题的总结。获得幸福的步骤就是要先认识自己,接受真实的自己,进而喜爱自己。然后就会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何而活?进而找到自己的信仰,也找到自己灵魂的主宰。这时候的你,已经可以和这个世界愉快的相处,从大自然里得到快乐和宁静,和身边遇到的任何人都能和平相处、相互尊重。最后当你学会了承担世间的痛苦,幸福将随时随处俯拾皆是。
妈妈是个笑口常开的幸福之人。因为她觉得自己很平庸但很幸运,她总觉得别人都比她聪明,所以她发自内心的欣赏别人,赞美别人,也常给别人温暖和方便。我几乎没听过她怨天怨地怨别人,她也不会怨自己,所以她是一个完全能接受自己的人。我的二姊最像妈妈,我问起她关于幸福的感觉,她灿烂的笑起来说:「我常常感到幸福。看到窗外绿意盎然,感到阳光晒在身上,有体力爬山,儿子弄一桌饭菜,替我铺好被单,衣服洗好被晒起来,看一本好书,听一场讲道,亲友们的问候和体贴,和家人聊天或回忆。」
幸福就是这样随手可得的。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可能体验到幸福,除非你是一个非常顽强又自以为是的人,把幸福当成是不能回收的垃圾,随手丢弃,让垃圾筒里堆满了你丢弃的幸福,兀自叹息。
人生不是是非题,没有绝对的对错、是非和黑白。人生的许多问题往往是相对的,常常是一体的两面。人生也不会是选择题,不因为你每次都作了正确完美的选择,而有了正确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所以正确的人生其实是不存在的。人生是环环相扣的问答题,就像这本书所提出的七个大哉问,我在书中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不断追寻探求着自己的人生答案,也想帮助你去寻找自己的人生答案。
人生的答案只有透过一次又一次的回答,才能拨云见日,越来越明朗。你越早去面对和思考这些问题,越不会让自己像一球被弄乱的毛线球,理不出头绪来,也不会绕了许多冤枉的路,最后被乱了的毛线球綑绑住自己,无法继续前进。
朋友常常觉得我的人生很顺遂,甚至还觉得有点传奇。其实我的人生被动而没有规画,还甚至有点失控。我凡事不强求,但却愿意逆势而上尽力而为,这是我的生存之道。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我把它写出来,希望我的读者能比我早一点懂。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通过朋友的推荐,知道了《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这本书。当时听她描述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本书似乎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都被教导要努力,要成功,要成为人上人。我们拼命地奔跑,却常常在到达某个阶段后,才发现自己好像迷失了方向,或者失去了当初的目标。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其实,我们只是在重复着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念,而没有真正去审视过,那些真正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东西是什么。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种“后知后觉”的成长过程。“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种深刻的领悟。我期待作者“小野”能够在书中,分享一些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关于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更真诚的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启发,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活得更加通透,更加自在。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在经历一段有些迷茫的时期。感觉自己好像一直在原地踏步,很多事情都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但又似乎缺少了点什么。这个时候,看到《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这个书名,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这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我们总是在年轻的时候,用一种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我们充满热情,也充满冲动,我们渴望改变,也渴望证明自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意识到,人生并非如此简单,很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很多道理也需要时间来沉淀。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分享的,是那些作者在人生道路上,通过实践和反思,才慢慢领悟到的智慧。也许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相处之道,也许是关于自我认知的提升,又或者是关于如何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者,用温和而深刻的语言,点拨我心中的迷津,让我看到那些我曾经忽略的可能性,并且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勇敢地前行。
评分初次看到《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这本书,就被这个书名所吸引。它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渐渐地理解了许多年轻时未能领悟的道理。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的人生轨迹是清晰可见的,但往往事与愿违。那些曾经的执念,在多年后看来,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些曾经的遗憾,如今也化作了成长的一部分。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小野”是通过怎样的经历,才提炼出这些“懂”的。是来自人生的起起伏伏,还是对社会百态的细致观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面对人生中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寻找内心平静的思考。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过往的经历,去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和挣扎的事情。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让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通透,更加从容,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中的点滴美好。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外面正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潮湿而清冷的味道。我泡了一杯咖啡,然后坐在窗边,就着这样的氛围,翻开了《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这本书的纸张触感很好,是那种略带纹理的哑光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踏实感。封面的设计没有过多的修饰,反而显得格外耐人寻味。我喜欢这种留白感,它给了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填充的空间。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一本书,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作者兼读者。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急于去写下精彩的篇章,却往往忽略了故事的起承转合,忽略了人物的内心独白。直到我们翻过许多页,看过许多风景,经历了许多人事,才开始回过头来,去品味那些曾经匆匆掠过的文字。这本书的书名,恰恰捕捉到了这种“回望”和“顿悟”的心境。“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这句话饱含着一种历经世事的释然,一种对过往的理解与接纳。我很好奇,作者“小野”是如何在这些年的时光里,去提炼出这些“懂”的。是来自个人的人生经历,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良师益友,用它真诚的文字,引导我去发现那些被我忽视的,却至关重要的人生真谛。
评分这本《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光是书名就让我心头一震。我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做得到,对未来充满了无畏的闯劲,也常常因为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沮丧、抱怨。那时候,总觉得人生就是要一步到位,要功成名就,要光鲜亮丽。殊不知,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它会用它特有的方式,一点点地在你的人生画布上涂抹色彩,也会让你在不经意间,看到那些被自己忽略的细节。我曾几何时,也为爱情的得失而辗转反侧,为事业的瓶颈而焦虑不安,也为亲情的淡漠而心生遗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那些曾经以为天大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里,不过是短暂的浪花。反而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多年后,化作了支撑我前行的力量。例如,小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或是朋友在低谷时期一个默默的陪伴,这些在当时可能没有引起我太多注意的时刻,却在多年后,在某个孤寂的夜晚,突然涌上心头,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些“有些事”,并且能够用一种平实而深刻的方式,将这些“懂”的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希望它能帮助我,也帮助其他读者,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但可能没有真正理解的人和事,去体悟那些看似平常,实则珍贵的人生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朴实而温暖的感觉,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目的色彩,只有淡淡的文字,却能触动人心。我之所以被它吸引,是因为“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这句话,太有共鸣了。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很聪明,可以一眼看穿所有事情,可事实证明,人生最大的智慧,往往是来自于时间的淬炼和经历的积累。年轻的时候,我们容易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容易被一时的冲动所驱使,也容易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左右自己。然而,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远,经历得越多,才越发懂得,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是那些藏在内心深处,需要用心去感受的东西。我非常好奇,作者“小野”是如何在“这些年”里,去体悟到这些“有些事”的。是来自于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教训?是来自于爱情的甜蜜,还是亲情的温暖?抑或是来自于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分享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哲理,而是能够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 relatable 的智慧。我希望它能帮助我,也帮助更多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清晰。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人生的很多道理,并不是通过书本学习得来的,而是通过时间和经历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也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渴望拥有一切的美好。然而,现实往往会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们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学会站起来,学会爬行,甚至学会如何在泥泞中前行。这本书的名字,就精准地概括了这种“后知后觉”的过程。它不是在宣扬一种消极的等待,而是在肯定一种内在的成长。我期待作者“小野”能够分享的,是那些我们都可能经历过的,却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来的“顿悟”。比如,为什么曾经执着追求的东西,在多年后却觉得不那么重要了?为什么曾经视若珍宝的人,最终却成了过客?为什么曾经深信不疑的道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原来如此”的共鸣,能够让我感受到,原来我并不孤单,原来每个人的人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经历着类似的成长和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很有意思,它传递出一种“迟来的领悟”的意味,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们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对人生有着最完美的规划,可事实往往是,我们会在一次次的跌倒和爬起中,才慢慢明白,人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时候,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决定,却在多年后,成为了人生的转折点;一个曾经不被重视的人,却在某个时刻,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喜欢这种带有反思性质的书籍,它能够帮助我们去审视自己的过去,去理解那些曾经让我们困惑的事情。我非常期待作者“小野”能够分享的,是一些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遗憾,以及关于如何在不完美的人生中找到幸福的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感悟,让我能够以更成熟、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评分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着向前,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去思考,去回味。然而,《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要放慢脚步,去感受生命中的那些细微之处。书名中的“有些事”,带着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意味,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但却至关重要的人生经验。“这些年,我才懂”,更是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智慧的沉淀。我个人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我喜欢那种读完之后,能够让你对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世界有新的理解的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关于人生哲学的启示,关于如何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关于如何去平衡工作与生活,甚至是如何去面对生命的无常。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用它真诚的文字,引领我去探索那些隐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深刻道理,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淡淡的怀旧感,深邃的蓝色背景衬托着标题,字体大小和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沉淀下来的智慧。我是在诚品书店的推荐区偶然瞥见它的,当时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常常发出的感叹吗?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以为人生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可以肆意奔跑。然而,随着年岁渐长,经历的跌宕起伏越多,才发现自己曾经的认知是多么的片面和幼稚。这本书似乎在承诺一种共鸣,一种对过去自己的温柔回望,以及对未来人生的深切理解。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人生中不曾言说的道理,那些藏在琐碎日子里的智慧。我尤其好奇“小野”这个名字背后,是怎样一个灵魂在进行这样的思考。是经历过风雨洗礼的人生智者,还是一个还在探索中的年轻人?书名中的“思考”二字,也暗示了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励志读物,而是更侧重于内在的梳理和精神的升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看看作者是如何解构那些我们以为理所当然,却在多年后才恍然大悟的人生哲学。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去审视我过往的经历,去理解我曾经的困惑,并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